本帖最后由 快乐晨曦 于 2016-2-26 19:38 编辑
在很多人的记忆里,深圳以前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可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由于她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了深圳在历史上为守卫祖国的南疆所作出过的不朽业绩。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大鹏镇鹏城村的大鹏所城, 就是明、清两代中国南部的海防军事要塞,有着600多年抵御外侮的历史。 大鹏所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占地约11万平方米,是明清两代中国南部的海防军事要塞,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民族英雄。大鹏所城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深圳今又名“鹏城”即源于此。
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出于军事防御需要,广州左卫千户张斌奉命始筑大鹏所城。之后,来自天南地北的80余姓官兵携家带口,2000多人移居所城,荒芜的岛屿成为南部海防重镇。深圳移民文化盖始于此。 大鹏所城原有格局基本保留,东、西、南三城门仍保存完好,百年如一日地守护着古城。总长1200米的城墙绕城一周,突出了小城之所以为“城”的历史。城墙内外砌以砖石,经历600年风霜的砖石映出与所城有关人和事,将人带入600多年前的历史长河。
北广场的一排匾牌是将军名录,记载着那些曾经的民族英雄:
大鹏所城有近十万平方米的清民居建筑群,1000多座明清风格的房屋鳞次栉比,外观轮廓呈“尖锐飞带顶式”,或广府筒式,古色古香;窄街小巷,石板铺就,尽染着古镇的沧桑。
青青的石板墙,向我们述说着大鹏的过去:
左堂署遗址,又称左营署,当年的清军指挥中心。
青砖黛瓦,小巷幽深,青石板路,恍然置身在江南一带的小巷:
古时的所城大粮仓,至今保存的比较完整,可以想象到这么大的粮仓,储藏的粮草足够维持军民生活很长时间。粮仓经历了风风雨雨,深邃依旧:
北广场的凤凰古树已经有两百多年的高龄,见证着古城的演变:
明代大鹏所城有武略将军刘钟、徐勋,清代的大鹏所城有赖氏“三代五将”、刘氏“父子将军”等明清两代十几个将军,所城因之享有“将军村”的美誉。城内数座建筑宏伟、独具特色的清代“将军第”有序分布。古城的每个角落都散落着将军的故事。伫立在低矮破败的屋檐下,或是穿梭于气势磅礴、雕龙刻凤的府第间,情绪随着将军们不同的人生际遇而起伏。 “赖恩爵振威将军第最大的一处府第,三代五将军令人敬佩。赖恩爵是抗击英国殖民侵略者的爱国将领,在鸦片战争第一战--九龙海战中,指挥策划正确,率领官兵英勇作战,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此后,升任广东水师提督并赐封振威将军.赖府大门上的匾额上书“振威将军第”,是道光皇帝御笔:
建于明朝中后期的古井,告诉我们曾经沧桑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