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2024年会
查看: 18012|回复: 5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科大校园十大风物, 你见过几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16杰杰 发表于 2018-10-23 20:34:4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16杰杰 于 2018-10-24 09:07 编辑

二零一六年九月,中科大官方微信推出了校园十大风物
在汉典网中: 风物指风景和物品。风物语出晋陶潜《游斜川》诗序:天气澄和,风物闲美。就是泛指有风情有情调有景致的东西。
中科大校园十大风物是指科大极具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或风景。
1.  老北门
位于东区黄山路校门内,这是中科大现存最古老的大门。在门楣上是水泥刻印的、第一任校长郭沫若题写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名。在校门旁边有着一棵紫藤已超过五十年,园林专家称它是合肥最大最老的紫藤。
老北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现存最古老的大门。现在,它已经不算是一个大门,只是一道记忆之门。中国科大具有古朴气质的景观也主要集中在这所大门的周边。它见证了中国科大下迁的重重困难、艰难崛起的经历,科大人不畏艰苦、追求卓越的品格。老北门因为承载了中国科大人的集体记忆,而让那些即便离校多年的校友也牵肠挂肚。
1970年,中国科大南迁合肥,师生们就是从这个水泥大门走进去的。门楣上,是水泥刻印的、第一任校长郭沫若题写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名。
文化大革命之后招收的第一批学生应该也是从这个门进入的,据说当年门外列队欢迎新生,一派喜气。后来的学生喜欢出入这座大门,因为门外直通黄山路,那一路多是小摊小贩,还有一些小馆子。  
逆境图存的日子里,北门是一种希望,给人坚强的意志和同舟共济的力量,同时也具有抚平历史创伤的意义。在中国科大的学习生活很苦闷,当年校园里更没有太多的娱乐设施,黄山路是唯一一个娱乐休闲的场所,学生们 毕业聚会 洒泪的地方也多是在这条街边星罗棋布的小饭馆中。
当时,有些同学八点多起床,便沿着开贞西路出北门,到小路上的早点摊吃上一块糍糕麻圆,便是当时的奢侈了。
因为这些特殊性,这个大门一度是几座校门中人流量最大、最为热闹的,而它也不负众望,承载了一届又一届学生的喜怒哀乐。
老北门这样一座简陋的水泥建筑,够不上宏大、华丽。不过,当年风光时,北门旁还有一株茂盛的紫藤依傍,真个是藤枝缠绕、古朴典雅,一到春日便紫气烟蕴,平添几多妩媚,花开时节,也有一串串紫色的花儿携来清香。于是,老北门还是当年中国科大的一角浪漫地。现在,老北门的那株紫藤,已经很少开花,整株已经和校门融为一体,扎根于此,虬劲的藤干,越显其强大的生命力。  
2001年,在安徽省政府副省长张平蒋作君主持召开会议的上,落实我校建设与发展中需要安徽省和合肥市及有关部门支持解决的问题。我校一次性出资5000万元,合肥市政府包干完成我校东区北门外约43亩土地的征用和 拆迁安置工作,有了这43亩土地,于是老北门外又建了一个校门。
此时 ,作为中国科大历史象征的代表,老北门有一次扶正的机会。在为老北门外扩进来的园区设计新大门时,设计单位也很花心思地设计了一套有几根大理石柱结构、颇具现代时尚的气派大门,人人都说好,但是在学校讨论时被去了。原因是好看归好看,花钱也很容易,但是要花在刀口上很不简单,关键是大学的钱要尽可能地用在教学资源配置上,至于一个大门,结实大方就好。这座大门拆除的动议,在全校师生和校友们的力挺下没有通过。老北门最终没有被拆除,而是被赋予了中国科大历史见证者的内涵,静静地立在原有的位置上继续充当记忆的视觉展现。关于老北门没有拆除的原因,还有另外一说。说赞成推倒的,说浪费地皮,观瞻不好,赞成保留的基本上都觉得那颗紫藤。北门历史比东区还久,是原安师大的校门,紫藤一直挂在门上,藤就是门,门就是藤。可是门能够再建,藤不能 迁移。至于要说见证者的话,也应该是紫藤这个活物,不是大门。

评分

9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16杰杰 发表于 2018-10-23 20:35: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6杰杰 于 2018-10-23 23:17 编辑

2.一鉴亭
位于东区眼镜湖,北门通往教一楼的甬路两旁的是樱花,甬路被两个种满荷花的湖夹着,即是眼镜湖,取其一左一右,同时,“眼镜”也象征科大学子辛勤学习的作风。
“一鉴亭”的名字出自南宁诗人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知识是“源头活水”,它体现了科大莘莘学子对知识的渴求,对科学的探索。
片片由兰斑竹友情提供



一鉴亭.png (198.33 KB, 下载次数: 76)

一鉴亭.png

eb70a5ca4e517ea.jpg (115.2 KB, 下载次数: 76)

eb70a5ca4e517ea.jpg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16杰杰 发表于 2018-10-23 20:40:44 | 只看该作者
3.“孺子牛”雕塑
位于东区郭沫若路南侧草坪这是78级科大同学毕业那年,由集体捐资,向学校赠送了这座“孺子牛”雕塑。宽厚的基座上,两头初生牛犊肩峰突出、背向奋蹄,,一前一后地用牛角顶着地球,仿佛要扭转背负的偌大地球。在背面写着“七八级同学献”。雕塑的寓意是“扭转乾坤”,结果低调见称的科大人,改称之:孺子牛,表达了老一辈科大的科学家们奉献精神。

  1983年5月7日上午,中国科大博物馆举行了一个小小的捐赠仪式。阜阳籍的著名雕塑家程连仲、程连昆兄弟,将他们创作的《孺子牛》雕塑的原稿捐赠给了中国科大博物馆。原稿是一座小小的模型,一些部位已经留下了岁月的痕迹。但科大博物馆馆长张居中依然激动不已,因为孺子牛雕塑对科大人来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有人说,这座雕塑是科大精神的代表;也有人说,雕塑是78级学生捐献的,应是恢复高考后的大学生的精神象征……
  科大校史记载:1978年10月9日,学校举行78级新生开学典礼。这些人中,包括12岁的少年班明星、现任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的张亚勤。
  1983年春天,当这些科技英才们即将告别母校时,有学生发出了倡议——给母校捐献一件雕塑吧,这个倡议立刻得到了所有学生的拥护。恢复高考是他们改变人生命运的机会,他们要在人生最重要的地方留下一点痕迹。
  程连仲回忆说,有4位科大学生会的同学找到了当时还在合肥的韩美林先生,请他设计这尊雕塑。但韩美林当时还未从事园林雕塑,便向学生们推荐了程连仲,“韩老师看过我的作品,对我比较了解。”
  随后,程连仲与学生们见了面,并在韩美林老师的帮助下,共同确定了“牛”这个题材。为什么选牛?也有很多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78级的科大学子属牛的人很多。
  程连仲说,当时刚刚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我们便想到科技推动世界进步这一
主题,用“牛”象征科技,双牛顶一圆球旋转,能够比较形象地表现出这一主题。
  “孺子牛”雕塑给了无数科大人鼓舞和启迪,1983年,科大的一份校园刊物中,刊载了沈涛同学的随笔《<孺子牛>的启示》。
  沈涛写道,“图书馆东南角矗立着的石雕《孺子牛》能给人以震撼、启示和力量。那两条牛双目圆睁,低首蹬足,用犄角、用阔背奋力推动地球,大有扭转乾坤之势。看着这孺子牛,你仿佛感到它周身有奔涌的热血,感到它喘息喷吐的热气,听到它短促而振聋发聩的咆哮。我惊叹于那惊心动魄的一刹那,折服于那粗犷、神奇的力的美。”
  “昏庸的,在这里头脑清醒;软弱的,在这里挺直腰杆;忘本的,在这里记起过去。做孺子牛,吃进草,挤出奶,负重远行;做孺子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雕像给我的启示。”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16杰杰 发表于 2018-10-23 20:42: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6杰杰 于 2018-10-23 23:22 编辑

4.郭沫若广场
位于东区红专路旁
,郭沫若广场是科大师生们举行重要活动的地点,广场北面矗立着科大首任校长郭沫若的铜像。

郭沫若广场位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校区。面积很大。广场北面矗立着科大首任校长郭沫若大师的铜像,铜像西面是现代艺术中心。从郭沫若铜像往北面是一教,这是科大最古老的教学楼,也是物理实验的地点,所有科大人都在这里进行物理学实验。东面是刻有“理实交融,红专并进”的校风纪念碑,东西面是枇杷林掩映中的钱临照铜像,此像立于2000年4月,借以深切缅怀原我校教授、副校长、中科院资深院士钱临照先生。沿广场东侧的道路向南,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水上报告厅。   
郭沫若广场中心是一个喷泉广场,西面高高飘扬着五星红旗。科大东区图书馆就在广场前方。广场南侧之中国科大星纪念碑,乃2008年50周年校庆之时所立。小行星的命名是一种崇高的国际荣誉,是一种与日月同辉、天地共存的永志性纪念。这个荣誉一般只授予对国家经济、社会、天文等事业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单位或个人。   
郭沫若广场是平时师生们举行活动的地点,也见证了学校的重大事迹。每一年的郭沫若奖学金,就是在此广场由校领导亲自为获得此科大最高殊荣的学生颁发。
1988年9月20日,值此三十周年校庆之际,学校举行郭沫若铜像揭幕典礼,严济慈为郭沫若铜像题词:“在建校三十周年之际敬立郭沫若像,缅怀郭沫若校长为首创建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之业绩。‘郭沫若像’四字系邓小平同志于1987年11月28日亲笔题写。”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16杰杰 发表于 2018-10-23 20:44: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6杰杰 于 2018-10-23 21:11 编辑

5.也西湖
位于西区校园内
,上世纪80年代,在科大西区的中心地带师生同建,现在是西区最重要的园林景致。是一片大学景观湖。也西湖中有一个湖中岛,通过木桥与湖南岸相连,岛上建有一心亭。湖东北角为芳华园。

也西湖的景色十分美丽:高大的水杉站在湖中央,一架小桥躺在湖边上,旁边还有个小亭子……这样的景色,谁看了都喜欢。



平时注意到了也西湖上的龙舟了吧?有没有想上去划一划的冲动呢?中科大龙舟队是一支由中科大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少年班、国防生、交流生组成的龙舟队,成绩不俗,中国科大龙舟队斩获2018世界名校龙舟赛两金一铜http://www.tj.ustc.edu.cn/2018/0613/c1460a264204/page.htm
也西湖就是中科大龙舟队的训练地。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16杰杰 发表于 2018-10-23 20:45: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6杰杰 于 2018-10-23 21:54 编辑

6.中国科大星
位于东区郭沫若广场
,2007年1月,在科大最初筹备五十年校庆活动的日子里,国家天文台研究决定,为科大的五十华诞献上一份特殊的礼物,特此选定编号为19298这颗于1996年9月20日由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在兴隆观测站发现的小行星命名为“中国科大星”,并向国际组织提出了申请。

2008年9月20日早晨7点,中国科大在学校东区郭沫若广场举行“中国科大星”纪念碑揭幕仪式,并以此纪念中国科大50周年校庆。
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介绍了“中国科大星”命名情况。据介绍,2007年元月,在科大最初筹备五十年校庆活动的日子里,国家天文台即研究决定,为科大的五十华诞献上一份特殊的礼物,特此选定编号为19298这颗于1996年9月20日由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在兴隆观测站发现的小行星命名为“中国科大星”,并向国际组织提出了申请。经过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所属的小天体命名委员会讨论通过,国际小行星中心于2007年4月2日发布第59386号《小行星通报》,正式通知国际社会,第19298号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中国科大星”。
据了解,小行星的命名是一种崇高的国际荣誉,这个荣誉一般只授予对国家经济、社会、天文等事业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单位或个人。之前,内地以高等学校名称命名的小行星只有4颗,分别是“北京大学星”、“南京大学星”、“北京师范大学星”和“山东大学星”。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16杰杰 发表于 2018-10-23 20:46: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6杰杰 于 2018-10-23 21:14 编辑

7.西区图书馆
位于西区中心地带
,褐色的墙面,拙朴的外形,给人一种厚重感。也西湖静静地依偎在它面前,风吹水皱,杨柳依依,灵动而有生机。西区“图书馆”三字为启功先生所题西区图书馆1997年9月启用,面积18587平方米。主楼1楼是中文报刊阅览室和学生自习室。副楼1-4楼是综合性的中文书库,各个学科的书目都可以在这里找到。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四个书库只能从1楼进入。
改造之后的西区图书馆,1至4楼重新进行了物理环境和空间设计,定义为未来学习中心,为师生提供新型的学习交流共享空间服务。中心共划分为20多个不同用途的学习空间,提供一流的设备和环境,将成为全校师生最重要的知识交流场所之一。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16杰杰 发表于 2018-10-23 20:46: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6杰杰 于 2018-10-23 20:57 编辑

8.现代艺术中心
位于东区郭沫若广场西北侧
,这应该是科大校园里最浪漫的地方了。紫藤吐艳,书画藏廊。这里有着属于理工院校的文艺范。现在已经改为咖啡屋。。。

官网上的现代艺术中心

现在的现代艺术中心(咖啡屋)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16杰杰 发表于 2018-10-23 20:47: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6杰杰 于 2018-10-24 06:51 编辑

9.玉泉北路
位于东区老北门内
,在科大的老北门内,有一条通往第一教学楼的路,两边栽满了樱花。现在,它是被合肥市民熟知的“樱花大道”。花树热烈地绽放时,不少合肥市民都去这里赏花拍照。下面图片来源网络。



玉泉北路,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区的中轴线,以“玉泉”为名,象征与北京初创时血脉相连,容易唤起老校友的记忆。
玉泉北路北起科大 老北门,南至教学一楼,过了教一楼,就是 郭沫若广场和图书馆。路两侧是 眼镜湖。
与之遥遥相应的是玉泉南路,玉泉南路北起图书馆南,南抵物理楼。
195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办于北京玉泉路。2018年,中国科大已走过六十年坎坷征程,经历了草创京华、青云直上的辉煌,也经历了十年浩劫、播迁江淮的苦难行军。文革浩劫后,中国科大成为科学的春天的第一朵报春花——她率先倡议恢复高考,首创少年班与中国第一个研究生院。尽管时光流逝,中国科大迁址合肥多年,北京玉泉路老校区故园仍在、草木依然,记录着母校的传统与历史。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16杰杰 发表于 2018-10-23 20:48: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6杰杰 于 2018-10-23 20:53 编辑

10.校风碑
位于郭沫若广场东侧
,这是1988年科大建校30周年时,全国35个校友分会的2000余校友捐款兴建的。
1958年建校之际,郭沫若校长亲自起草校歌《永恒的东风》歌词,并请校歌谱曲者吕骥先生到校教唱。从此,校歌中“又红又专,理实交融,团结互助,活泼英勇”的句子在全校师生中广为流传。


  1959年开学典礼,郭老以《勤奋学习,红专并进》为题作长篇演说,将中国科大校风概括为“勤俭办学,艰苦朴素,红专并进,团结互助”,要求同学们坚决把抗大精神继承下来,“不仅要创建校园,而且要创建校风,将来还要创建学派”。
  1988年9月20日,名誉校长严济慈在庆祝建校3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建校以来,老校长郭沫若倡导建立了‘勤奋学习,理实交融,红专并进’的优良校风”。这是对郭老在中国科大创办初期不同场合关于校风提法的进一步概括,同时也是根据学校建设和发展实际对校风、校训作的新的提炼。
  2003年9月,时任校党委书记郭传杰在纪念校庆45周年《思贤哲,学校训,创一流》一文中指出:“我们科大的校训‘红专并进,理实交融’,认真品味起来,不仅语言简约,文辞对称,且内涵深邃广博,入时合理,既含价值观,又有方法论。”
  综上所述,科大校训的文字表述,源于首任校长郭沫若作词的科大校歌和1959年开学典礼致辞,后经不同时期的进一步提炼和概括而成。
  “红专并进”强调品行操守与业务技能的相得益彰;“理实交融”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这八个字将为人、为师之要,治学、治教之道,尽含其中,寓意深广。

评分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11-25 23:37 , Processed in 1.93602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