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705|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经验] 出国申请、CV、PS与推荐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forseven 发表于 2017-12-24 13:22: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聊聊出国申请。

申请国外高校研究生深造是科大本科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之一。不管是有志于学术研究的,还是希望未来向工业界和企业界发展的,甚至包括并没有太确定未来规划的,出国深造都是非常好的一个选择。

申请出国是科大传统,但是大家的申请过程真的都科学吗?心态都合适吗?这个还真未必。在我以前的文章里,零散地提到过一些。今天我们来系统地聊一聊出国申请。

这里不讨论如何增加自己的申请筹码,那是本科阶段该怎么努力的问题。这里仅讨论如何顺利地完成申请这个流程。当然,从这个流程里我们是能够体会到该如何进行本科阶段的努力的。

我们也不讨论太多的程序问题。比如说怎么报名托福考试啊,怎么给学校寄材料啊,这都是小事。这种信息也很容易能查到。我们多说一下软件上的问题。比如说怎么规划自己的申请?需要注意什么?如何写出好的简历和个人陈述?如何跟国外教授进行交流?这些才是最重要的部分。

大家看这个开头的架势,就知道又要长篇大论了。不多说,我们开始了。

先说流程。大部分深造申请,都是针对每年秋季入学的。少量会有春季入学的,特殊情况我们就不考虑了。我们以美国高校为例:从每年夏末入秋开始,各个高校针对明年秋天的申请通知就陆陆续续开始了。官方的通知请在各个高校的官网上查询,注意细节,包括对方要求成绩最低线是多少,英语有没有最低分要求,需要提交什么材料,在线提交还是邮寄,提交地址,截止日期等等。各高校的截止日期不同,从年底分布到第二年春夏。研究生申请跟工作职位申请不同,一般不会出现“材料先到者优先考虑”这种事情。材料寄出后,大部分学校是由院系进行基本条件的筛选评定,并且组织学术委员会或者教授委员会进行终判。如果学生的条件没有达到申请基本要求(比如托福分数未达标),那么教授们很难干预院系的录取决定。但是如果学生的条件达到了基本要求,教授们的影响力就变得大了很多——比如说某位教授就想招某个学生,是可以向院系提出要求的。当然,教授等级越高影响力越大,系主任说话当然比普通副教授好使,国外也是一样的。

科大申请的绝大部分是全额奖学金入学,也就是免除学费之后还提供生活费。每年三两万美元不等,也有一些极高极低的。我们申请的模式,常见的分为三类:RA(助研),TA(助教)和Fellow。TA最常见,意思是虽然为学生提供全额奖学金,但是学生需要承担一定的助教任务。RA就是不承担助教任务,入学就在某位教授的课题组里承担科研任务。TA比RA常见很多,因为TA阶段,工资不是导师出的;RA则是全部由导师负担费用。导师们也想省钱。还有一类是Fellow,就是不做助教助研也给钱,不过很少见。

刚才从学校的角度大概介绍了流程。从我们学生角度来说,申请工作其实可以开始得非常早。我们的申请应该从了解学校和导师教授们开始的。这个过程会很漫长。大体上先根据自己的情况以及学科情况,在很大的一个学校范围内进行粗略了解。往往是通过浏览各个学校院系的官方网站来大致获取信息的,能够查到的也经常是学校规模啊、大致排名啊,学科规模啊,大概有些什么教授都做什么方向啊之类的。对上述信息进行一定筛选之后,我们会得到一个较小的学校范围,比如说一二十所。然后在这个小范围里,我们要确定自己的主要目标。这些就涉及到深入了解学科、了解某位教授的科研项目和招生意愿。了解教授的时候,要重点去看看教授的近期研究课题、目前的招生意愿等等。这一步可能很花时间,甚至还会涉及到直接联系教授、与之交流。

当然,再怎么查资料,也很难对学校、学科和教授有太深入的了解。所以为什么我一直说本科进实验室是非常重要的——尽早融入学科圈子,在日常科研和同行教授们的推荐下,会大大降低获取信息的难度,并且提高信息的质量。科大大部分教授都与国外有交流与合作,会给与我们极大帮助。

针对秋季入学的学校,我们一般是大四上学期开始进行申请,年底差不多材料就都寄出去了。offer和拒信也会陆续发到。从每年12月开始到第二年四五月份是offer给出的集中时期。

简单介绍了一下申请的大概过程,我们现在来聊点具体的。

申请过程中,除了成绩单、英语分数、各种公证材料之类的东西,我们还需要提供一系列重要的材料。不同学校会在下列材料中挑选几项,包括cover letter(申请综述),CV(个人简历),PS(个人陈述),RS(research statement,研究介绍),推荐信,和发表文章列表。其中最常见的是要求CV+PS+推荐信组合,也是最重要的三个材料。下面我分别对这三个最重要的材料进行讨论。

在我讨论之前,我一定要强调两点:第一,这些材料是非常重要的,万万不可马虎。很多同学误以为申请国外高校如同国内高考,什么样的成绩自然能去什么样的学校——不!绝对不是的!成绩仅仅是参考标准之一,而且是对方学校怀疑度最大的一项。倒不是怀疑造假,是怀疑成绩能不能体现个人特点和性格,因为毕竟这就是个数字。成绩必须要有好的CV,PS和推荐信才能有用。不够理想的CV、PS和推荐信绝对可以一票否决我们的一切纸面数据!

第二,虽然我会说到写CV,PS和推荐信的注意事项,但是请大家记住,最重要的是内容本身,包括成绩、科研经历和其它特殊经历。没有实打实的内容,再怎么说都说不出花来。非常重要的是对内容的描述,比如说我们如何介绍自己的科研经历,体现了自己对学科的理解、对专业的掌握程度等等。最后,所谓语法啊、英语啊,一些小技巧啊,真的都是旁枝末节的事情。请大家不要指望着用奇技淫巧取就能得多么好的结果。考虑语法与用词的时候,请务必确定自己已经有了良好的内容和表述构思,否则是本末倒置、不伦不类的做法。

————————————————————————————
首先是CV,也就是个人简历。所谓简历,当然要简短明晰。一般是一页到两页纸就完了。本科生经历不多,除非特殊情况很不建议写到第二页。写到两页以上就十分不建议了!我作为博士后,自己的简历也就写了两三页而已。

简历的内容一般包括:个人信息,比如姓名、学号、联系邮箱与电话;教育信息,其实也就是哪一年到哪一年在科大的什么院系什么专业学习,就是一句话的事情;然后是主体信息,介绍自己的经历。主体信息说什么,人跟人差得很远。最高等级的,是包括研究经历、文章列表、被邀请的国际会议报告、获得的国内外重大奖项等等。本科生,不管怎样都应该在主体内容里面提到成绩排名。如果没这么震撼的经历,也没关系,就是个本科生而已。可以酌情介绍其它内容,比如校内奖项、在科研中受到的训练(比如熟悉那些计算机语言等等)、其它非学术类学生活动和社会活动等。请尽量安排自己的内容,筛选最有价值的,控制在一页内是最好的。

请注意几个原则。一个是信息对等原则,意思就是,我们的材料篇幅都有限,列举的内容要差不多一个水平等级。我经常看到有同学乱抄模板,在CV里面,用了半页纸讲自己独立完成了某项已发表科研成果,然后看模板里还有介绍计算机培训的,就又用了小半夜纸介绍自己受到的科研训练包括C语言、Fortran、C++、汇编等等。。这成果都已经发表了,就不要再提自己学过C语言这种基础的事情了嘛。颇有一种:我的xxxx结果获得了诺贝尔奖,同时还获得了我们学校的三好学生称号,的感觉。这种不搭调,往往冲淡了自己最突出的成果,读者感觉上拉低了整体印象。当然,这个要自己琢磨,要是没什么特别震撼的突出点,那还是把这些东西写上去吧。

另外,关于自己科研经历的描述,基本上就是很简短几句话。CV是写简历的,不是展开论述的。一般包含三条信息就完了。第一,我做了什么什么工作。这个自己去总结概括好了,就几个短语就好,或者简单的一句话。第二,工作的成果与意义是什么;所谓工作成果,有发表就说结果发表在xxx;有国际会议就说在xxx会议上给出邀请报告;都没有就描述事实比如说最高精度?最新测量?什么记录?之类的。要是都没有,就退而求其次,比如完整地完成了所有工作、为xxx提供了经验、对xxxx有重要意义、提高了xxxx、改进了xxxx,等等。要是这也没有,那就写,了解了xxxx、学习了xxxx,等等。反正就是要有个结论,而且要简洁,挑最重要的说。这里又体现了信息对等原则,比如说此项工作已经发表在xxx杂志,那就说明了一切问题,不用再费劲解释太多细节了。记住,在CV里,只有说不出重大意义的时候才会迫不得已的去谈论细节。第三,工作性质。比如说,我领导完成了这项工作?独立完成?参与完成?一般就这三个。本科生,能达到独立完成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不要乱夸张。

举几个简短描述工作成果的例子吧。只是为了多几个例子而已,不是说一个人要有这么多研究经历(全部翻译成中文了,我们先理解了原则再说别的。英文就是个小事儿)

— 2010 - 2012: D0电磁量能器Inter-Phi刻度
我负责了(工作性质)这段期间内的量能器刻度工作,在探测器老化最严重的时期,给出了每一个cell和tower的刻度(工作内容)。这项工作对一切基于量能器的物理测量都非常关键(工作意义),被费米实验室官方新闻网站xxx专题报道(发布成果)

是不是很简短?有没有体会到内容+意义成果+工作性质这种表述方式?顺序可以自由组织的,再看几个例子:

— ATLAS实验上测量Higgs-bb物理过程
这项测量给出了Higgs玻色子衰变到bb末态的存在证据(工作意义+内容)。我主要对于其中多变量训练做出了贡献(工作性质,典型的并非独立完成全部工作)。文章发表在xxxx(发表成果)

— 2016 - 现在:ATLAS实验上电子能量刻度
我发展了新的电子能量刻度方法(工作内容+工作性质,我发展的,那当然是我独立完成的),可以将总误差从0.1%降低到0.01% (工作结果,典型的无发表型结果)。

再看个结果没那么好的,更贴近本科生的

— D0实验上电子能量刻度的研究
我用不同方法对D0实验的数据进行了电子能量刻度的研究(工作内容),给出了详细的比对结果(工作结果),对电子能量刻度的稳定性给出了验证(工作意义。典型的只是参与了简单的重复性工作,甚至都没什么新思路。大多数本科生的科研经历类似这个)

大概理解了么?如果空间允许,倒未必不能说得多一点,但是一定要小心。说多了就无法突出重点了。想多说,到PS里面去说。


还有一个原则就是努力突出自己的最亮点。本科生,除了极少数的,能有一个亮点就不错了。比如一个很高的成绩,一项重要的科研成果,一项重要的学生工作等等。突出那个重点。比如个人信息和教育信息给完了以后,可以根据需要调整顺序嘛。觉得自己最拿得出手的是成绩,那就先说成绩,表粗加大什么的。最拿得出手的是科研,那就先说科研。总之,一份CV虽然只有一页,一定要让人第一眼看上去就找得到最亮点的那个部分。下笔之前,一定要自己心里有个数,先想明白自己到底希望对方看到CV的时候接收到什么信息,记住什么信息。想明白这个再开始写,不要就是堆砌自己的本科生涯。

CV没有所谓模板,没有什么具体格式要求。看上去大方明了,干净清晰,条目分明就行。我很反对CV照着模板改,基本上就会掉入套路,完全体现不出来自己的特点。所以自己的CV一定要自己设计。我本来手里有一些不错的本科生CV,但是很担心同学们当成模板抄来抄去,略去了自己的思考过程(况且真想找模板太容易了),CV的格式可以很朴素,条目可以很简单,我已经说了,靠内容。内容是模板上不可能提供的。所以我还是不举例了。

————————————————————————————
然后我们聊聊PS(个人陈述)。先强调:PS是真实的个人情况反映,靠编是编不出来的!我下面的介绍,只是让大家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知道PS是想让我们写什么。可不是让大家按照这个套路去编。

PS是类似一篇文字型的自我介绍,同样没有太固定的格式。用词用语也未必要特别死板(当然一定程度的严肃还是要有的,否则不尊重对方)。虽然PS看上去像是可以展开描述自己了,但是很多学校对PS依然是有字数要求的。就算没有字数要求,也不要长篇大论,一两页纸就挺好的了。

所以,写PS时,心里依然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思路:我到底想让对方知道什么?我最想让对方体会到什么?这是下笔之前一定要考虑好的。

一篇本科生的PS,篇幅不长,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中心思想,而且最好最好只有一个中心思想!别觉得自己有千言万语都想说,觉得自己有千万种优点都想表达。就挑一个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最能体现自己长处的、最能体现自己个性的来论述,这叫基本点。

千万注意!PS不是简单地把自己在CV列出来的成果详细地说一说而已,那叫RS(研究介绍)。PS是让我们通过一系列事实,向对方传递我们作为一个人的某项特点、某个长处。虽然起笔是在举例子讲事实,但是要落笔到我们自己身上才行。所以我所谓的基本点,都是跟个人特性有关的。

一般常见的,可以作为整个PS中心思想的基本点有以下几种。

最高级的:全面体现自己具有十分突出的科研或者学习能力。这需要自己拥有非常突出的、成体系的科研成果,而且在科研经历中确实起到了非常主导的作用。然后以介绍自己的科研成果为事实依托,来体现这一点。慎选!

普通一点的:体现自己在科研或者学习中具有某项非常突出的能力。比如说我特别有毅力、我有独立思考和工作的能力、我善于抓住主要矛盾进行总结归纳,我善于处理繁杂的细节问题,我学以致用的能力特别强,等等。

以上基本点,适用于具有较为明显的学习或者科研成果作为事实辅助的。除此以外,很常见的基本点是:我对这个专业特别感兴趣。这个基本点我在很多人的PS里面都读到过。但是,这个基本点,如果真的是想抒发自己对这个专业的兴趣,那是可以的。比如说,我有特别突出的科研成果,但是我不想把它归结到科研能力超强这个基本点上,我就是觉得这体现了我的强烈兴趣,我就是有强烈的兴趣,那是可以的。如果是实在找不到什么事实依托,或者就是按照套路而选择了这个基本点,那太悲伤了,很难有说服力的。

刚才的介绍大家可能已经感觉到了PS的最重要原则:不能说空话。我们要体现的基本点,要有事实做依托的。比如说,我说自己有毅力,那要有例子啊,比如说有个什么xxx问题,别人都没搞定,我就是靠着勤奋和毅力,最终解决了!或者,我说自己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那就必然是有个什么事情,线索特别乱,但是我一下就选定了xxxx作为主要方向,最后果然又快又好地解决了问题;再比如,我说自己对这个专业兴趣浓厚,可以举例子,我本来是在xxx学院学习,但是有一天参与了xxx,在参与过程中我做了xxxx,从此以后迷上了现在这个学科的xxxx,毅然决定转专业。还有,想说自己学习能力强,那就举例子说明自己在没有课程与帮助的情况下,学习了xxx,最终利用这个解决了一个什么问题,等等。

离开了例子,一切都变成了空洞的大话。这种PS是绝对无法打动别人的。不能打动也就罢了,如果对方觉得你PS里面展现的特质跟你其它材料不符合,比如说CV,比如说推荐信,那就麻烦大了。

有的同学说,那我就是没觉得自己有多么充沛和强烈的基本点,也没那么多震撼的事实,我就是普普通通想写个PS,按部就班申请个学校而已。那倒也不是不行,比如写写自己本科的经历和过程,表示经过一定的学习和思考,我决定在今后的时间里从事xxx专业的研究工作,因为我觉得这个专业具有xxxx的优点,很合我的兴趣。当然,这样就算文笔再好,自然比不了那些有强力事实为依托、有明确的基本点的PS。

写PS,依然体现了信息要对等的原则。比如说,我们如果表示自己有异于常人的毅力,那就要有异于常人的靠毅力解决的事情才行。我们表示自己全方位科研能力超群,那就要有异于常人的科研成果才行。结论远强于事实,那就很麻烦了。所以我说PS靠编是编不出来的。

而且,PS里面免不了要讲到自己的科研经历(如果有的话),那么自己如何在一个篇幅较小的段落里,高度概括自己的工作结果、意义,并且体现关键难点,大致讲明白自己是如何克服这个技术难点的,这是一个非常考验水平的问题。如果对工作没有深刻的理解,是绝对做不到这样的高度概括的。这有点类似于CV里面写一两句话的科研经历概括。绝大部分同学在PS里面写自己的科研经历,都只是罗列了自己做事情的细节和步骤。这样是不行的。不算一个工作是复杂还是简单,都应该跳出来看问题,提炼出学术意义。当然,这不仅需要对自己的工作十分了解,还需要对整个工作的全局信息(也就是学科信息)有所了解。为什么我特别不建议找别人去帮我们构思CV和PS,尤其是找中介全套代理?因为CV和PS最关键的就是看这些工作的总结与概括,我们自己做的东西都理解不了,怎么可能有第二个人帮我们写得了这种东西!更何况,科大学生涉及的科研不论大小难易,往往是一线尖端科研任务。我就不信还能有别人帮我们总结这个——除了我们的课题指导教授或者教员。真正能打动对方的,其实就是在PS的字里行间中所体现出的学术视野、大局观和个人特性。这个也不是硬憋能憋出来的。

说到这里,要提一下PS跟CV之间的呼应。PS是可以一票否决CV的。如果在CV中给出了特别强的学术成果,比如说发表了文章啊什么的,但是在PS的描述中却完全体现不出来学生对于工作的理解和与之相称的视野,那么CV中的成果就会大打折扣。倒也不至于觉得学生在作假,只是对方很可能觉得学生完成的课题独立性不够,或者只是跟随导师进行体力劳动而已。

PS我就不给出太具体的例子了。相信我,照着一个PS模板去改,对方学校一眼就能看得出来。没什么固定的参考结构,就是写作文呗。


————————————————————————————
现在我们来说说推荐信。

说道推荐信,就涉及到了我们的学术与科研经历。常见标准配置是三封推荐信,也有两封就可以的,也有允许额外添加的(不过三封就已经很足够了)。自己的实验室导师,是无论如何也要写一封的,这是规矩。其余的可以自行找别的老师。

推荐信怎么算是强的?我经常听到有同学在说,谁谁谁拿到了牛推。其实很多人有一个非常大的误解:推荐信的强弱不在推荐人的名头,而在于推荐人和被推荐人的关系,以及推荐信怎么写。

一般来说,业内认为只有推荐人和被推荐人的关系达到一定的相熟程度,写出来的推荐信才有意义。比如说,是否是紧密的学术研究合作者、是否十分了解被推荐人的情况等等。绝大部分情况下,推荐人和被推荐人的关系如果被认为是交集不大,那推荐信直接被判定为无意义推荐信。学术界在讨论找谁写推荐信的时候,有一句名言:永远不要找不熟悉你的人写推荐信——哪怕他得了诺贝尔奖。推荐信如果很强,也就是对被推荐人的个性特点、优势长处给出很高评价的话,当然只有最熟悉的人,往往是一起工作的人才有资格做这样的评论。我见过很多同学都会找大学期间的某一门课的教师来写推荐信。就是上了一门可,教授就算是表示这个学生特别厉害,能力很强,最多也只能是这门课上体现的,根本就连对学生的整体能力进行评价的资格都不具备。如果硬要吹捧,那就是典型的描述与身份不符,对方学校是不会接受的,这封推荐信就等于废了,而且很有可能给对方学校留下很不好的印象。

从这个角度来讲,大家最应该重视的就是自己实验室导师的那一封推荐信。因为没有特殊情况的话,导师是唯一一个各方面都熟悉我们的人,也是唯一一个有资格对我们进行全方位评定的人。很多同学不重视自己导师的推荐信,总想着找个什么院士啊之类的,这是不对的。当然,大部分同学恐怕是凑不出来三个对自己很熟的人的,所以大家不得不去找代课教师啊、院系领导啊去写推荐信。这时候,如果有人的推荐信真的是找了三个大牌教授并且各个跟自己关系紧密,学术交往深喉,那从写推荐信的人上就已经能分出档次了。我见过的最强的推荐信组合是这样的:该同学科研成果十分突出。他从事的科研项目是国际合作性质,在工作中,与国外合作组紧密相连,于是结束的时候,合作组的领导给他写了一封推荐信。他的导师写了一封推荐信。他还做过一次暑期交流,也是去的国外高校,期间的成果很不错,该学校的导师也写了封推荐信。这三封推荐信,都是大牌教授。而且关键是各个都跟他有学术合作的经历,都很了解他。这样的推荐信就很强了。

如果真的有幸找到了大牌教授给我们写推荐信,我们也不要高兴太早。推荐信有不同的写法,不是说满篇好话、夸得像一朵花一样就叫强推荐信了,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明白。什么才是学术圈认为非常强的推荐信?跟PS差不多——有结论必有细节支撑。强的推荐信,对学生的评价都要有细节介绍。而且细节要多写,结论性的话倒未必写那么多。只有细节说充分了,结论就一句话,特别有说服力。而且细节写得多,是反应推荐人和被推荐人之间关系紧密、了解充分的重要体现。细节不够,事实不足,评价性的话说得太多,反而是不好的。

————————————————————————————
最后,我们来聊聊大家说的“套磁”

套磁简单说,就是直接跟某位教授建立联系,如果双方聊得不错,再进行后续的申请手续,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我是很支持直接跟目标教授建立联系的。但是很多同学对套磁的理解不是很合理。套磁没有空手的。我见过好多同学给教授发信是这样的:

教授您好,我是xxx,我想申请您的研究生,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完了。

这哪成啊!

套磁也是有学术依托的。一般套磁的时候,附上自己的CV,附上自己的PS。如果可能,最好是附上一份RS,也就是自己的研究概况。套教授总要有个原因啊,为什么我对这个教授感兴趣?我的课题跟教授的课题相似?还是慕名而来,慕的什么名?这些东西都需要对自己很了解,对对方教授很了解,是要好好去调研,去了解的。最高级的套磁,都是从认真阅读对方教授的科研论文,从学术讨论开始的。好多同学说,我给教授们发信,对方教授给我的都是模板回复——我说你给人家发的信就是模板套磁,还怪人家给你模板回复么。

————————————————————————————
做个总结吧。

我大概闲散地聊了聊申请过程中的大概问题以及一些重要文书的写作原则。就像我一开始说的,申请是不是顺利,确实存在一些原则。但是这些原则,都是建立在一个充实的经历和背景的前提下。申请过程当然重要,当然要重视。可是也不能把希望寄放在申请的技巧上。记住,好的CV,好的PS,好的推荐信,好的套磁,好的申请,最终靠的还是自身的过硬实力。我上面说这么多,也是想让大家明白,不要认为申请的时候寄出去的材料就是成绩啊、几篇文章啊这种纸面数据式的内容。最重要的,是CV、PS和推荐信的字里行间所展示出的学术素养和个人特性。请大家切记,奇技淫巧解决不了问题。

写完PS和CV是不是应该找人帮我们看看改改?当然了。最好是找我们的实验室导师,因为我是说了,最关键的东西是对学术经历的总结和概括,这方面只有实验室导师有这个能力帮我们改。导师不愿意的话,我建议,找个人看看英语就行了。别人对我们CV和PS的内容性建议,还是不要太放在心上了,尤其是好多师兄师姐,他们自己都未必知道什么才是好的CV和PS。总之一句话,给我们改CV和PS的人,最好是在学术上跟我们有一定交集,或者是本领域的人。

评分

1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4 分享分享1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5 反对反对
2#
闲庭漫步 发表于 2017-12-24 13:42:04 | 只看该作者
学长太棒了!有您,真是孩子和家长们的福气!希望我家的孩子以后也能像您一样,做一位乐于分享和无私奉献的科大学子!
3#
yangjinming 发表于 2017-12-24 13:43:45 | 只看该作者
让汗水流向远方(一)您和孩子从哪里获取信息?
让汗水流向远方(二)学术研究与GPA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3029
让汗水流向远方(三)本科生的学术研究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3036
让汗水流向远方(四)选专业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3043
让汗水流向远方(五)实验室的学习与生活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3073
让汗水流向远方(六)为什么我这么喜欢说学术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3134
专业介绍:粒子物理,人类基础科研领域的最璀璨明珠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3334
理性地在科大求学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3433
常见新生入学的不适应症状http://www.ustcjz.cn/forum.php?m ... p;extra=&page=1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4#
yangjinming 发表于 2017-12-24 13:47:01 | 只看该作者
您的帖子已被中科大家长论坛微信平台采用,谢谢!
5#
晚晴 发表于 2017-12-24 14:16:32 | 只看该作者
又一篇洋洋洒洒近似学术性的报道深刻透彻详细得象老师的成长道路与科研潜质一样无不让人过瘾称道!非常感谢!
6#
大路 发表于 2017-12-25 07:41:07 | 只看该作者
用心归纳总结,都是干货分享。
7#
盈袖暗香 发表于 2017-12-25 09:07:51 | 只看该作者
亲身体会更有说服力,早点发就好了,女儿申请近尾声了,可惜没用得上
8#
16地+鄂-如一 发表于 2017-12-25 15:52:12 | 只看该作者
用心的学长,大赞
9#
亦凡 发表于 2017-12-25 16:25:21 | 只看该作者
这么用心、好用的帖子,来得有点晚。
10#
16创+苏-飞飞 发表于 2017-12-26 11:38:2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前辈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4-27 21:38 , Processed in 1.33779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