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819|回复: 3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一位科大校友关于出国的一些建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大宋水师 发表于 2010-7-10 11:49: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发信人: firexl (Non-Gearcon), 信区: AdvancedEdu
标  题: 出国的一些建议 - 前言
发信站: 瀚海星云 (2010年07月01日04:20:43 星期四), 站内信件 WWWPOST

在匹兹堡呆着快一年了,也没写过啥总结之类。因为我觉得总结是给新申请的人看的,
如果去年这个时候写,自己对米国一无所知,算是误人子弟。如果早几个月写,版面上
充斥着报offer贴,而新一轮的申请者还没开始收集申请信息。现在暑假将至,新一轮申
请者即将成为本版主流,所以趁着热情还没消退,试着写些对师弟师妹有用的东西。其
实最关键的原因是:老板出差了。

我写的东西不全是针对如何考GT,如何写PS,如何选校,如何陶瓷,而是更多的偏向对
将来的思考,以及对米国生活的介绍。申请总结一般都是牛人来写,像我这样的泛泛之
辈,写这些东西很危险,挨砖的几率极大。不过我总觉得牛人的总结是给牛人看的,不
是每个人都能走那样的路。所以我希望我写的东西能对如下人群有些许帮助:本科班级
排名前1/3以后的,或者在科大读了研感觉苦闷的,并且觉得除了做科研没什么擅长的。

下面说说我的背景。在科大的7年是非常暗淡的7年,本科排名在中位数之后,研究生读
了3年,没研究成果,没拿到硕士学位。可以说是灰溜溜地走了。无牛推。GRE刚够用。
T还行。申了14个program,中了2个offer,1个ad。上个月刚从匹兹堡大学转到CMU,所以我未来会介绍一下这两所大学和匹兹堡这个小破烂地方。

我不介意别人把我的帖子转载到GTer,太傻,或者校内上,如果有人认为有转载的价值
的话。反正我也不去这些地方。另外我不喜欢中文夹英文,能用中文的地方我尽量用中
文,除非像GRE,offer,program这些用英文更准确的词语。

最后,上一张我拍的匹兹堡俯瞰图。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4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
 楼主| 大宋水师 发表于 2010-7-10 11:52:51 | 只看该作者
标  题: 出国的一些建议 - 为什么要出国
发信站: 瀚海星云 (2010年07月01日10:43:09 星期四), 站内信件 WWWPOST

这是首先要讨论的问题。大概是十年前吧,主流的声音是宣扬西 方 社会好,典型的就是
读者之类的杂志。后来出去的人多了,加上国内的崛起,主流的声音是国内好,给我的
感觉是有点矫枉过正的意思。我会尽量客观地对比和评价合肥和匹兹堡的。我不敢说国
内和国外的比较,因为我没去过那么多地方。

先说说出国的好处。第一个自然是——钱。家境富裕的可以不看,本科毕业后找工作的
可以无视。国内读研的时候一个月才550,后来涨到650,除了吃食堂,啥也干不了,谈
个恋爱也得找父母要钱。在米国的话,一般博士研究生一个月2000刀,物质方面就丰富
多了,不必几个人挤一间宿舍,想玩车的买车,有了车就可以到处玩,没车也可以坐飞
机旅游。买个macbook thinkpad或者相机啥的都不是大负担。xbox wii ps3也就200刀不
到。我说的是总体的情况,如果举特殊例子,国内也有人骑行天下的,但毕竟是少数。
国内也有找实习或者做小生意的,生活滋润些,当然在国外也可以找实习或者做小生意
,一样的。

第二个好处是——见识。国外到底好不好,你亲眼看了才知道。国外反 华势力多猖獗,
不到现场也感受不到。设想一下,同学聚会的时候,有留学背景的同学大谈国外多nb,
或者多sb,你若是一直呆在国内,也只有附和的份,也不知道对方说的是真是假。相比
之下,老外出国的机会很多,跟同学在一起聊天的时候,说希腊怎么样,埃及怎么样,
西伯利亚怎么样,我只有跟他们大谈花果山的风土人情了。

第三个好处是——科技水平。国内也有科研水平很高的地方,比如施一公那,但是去那
里不比申请一个二流美国大学容易。天朝这么大个国家,打造个别精英还是可以的,不
过算平均水平,应该还是美帝高些。上个学期CMU的Machine Learning结束的时候,需要
把课程项目做成海报张贴在某栋教学楼里,总共贴了30张左右,一个国内过来的访问学
者说,这些拿到国内都是核心期刊呀。

第四个好处是——环境。合肥正在建设,其它地方也大都在建设,乌烟瘴气的,站在大
蜀山上,拍不出清晰的合肥。匹兹堡在50年前也是这样,甚至更严重,看那些老建筑上
的黑迹就知道了。不过现在美帝把工厂都开在天朝了,于是天蓝蓝水蓝蓝,污染都留在
第三世界了。


再说说国外的不好。首先是吃,有唐人街的倒是不错,可惜匹兹堡没有,只有少数几家
中餐馆,品种不全,没有我最喜欢的湘菜。很多人吃不惯西餐,还好我没问题。市内比
较好的超市,giant eagle,档次类似于家乐福,平时只有猪瘦肉卖。能买到猪其他部分
的超市坐落在黑人区,包括本市唯一的一家中国超市lotus和一个中国人很多的超市
wholey,档次类似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华电,一进门就有很大的调料气味。

其次是物价。美国的日常用品,除了汽车,其他不比国内便宜,除非赶上deal,赶上了
也便宜不了多少。工业品比如电脑,相机,基本上跟国内价格一致。如果需要人工在里
面,像去餐馆吃饭,那就比国内贵太多了。一听可乐,去超市买大包装只要2毛多一听,
去学校的售货机就得5毛6毛,小餐馆里就得1刀一听了。联系到上面吃的问题,去外面吃
不起,食堂也不便宜,所以最好还是自己会做菜。

第三是寂寞。以前在国内的时候,想打牌就打牌,想杀人就杀人,在这边,朋友圈子小
,人也分散。我曾经约一个美国人去健身,结果他都是早上9点去,可我9点还起不来。
看看电视玩玩游戏,时间也打发掉了。等买了车谈了对象之后,生活会丰富些。遇到老
板push,整天干活的,不在此例。

第四是快递……这个问题看似微小,但是对宅男腐女的影响尤为严重。美国的快递又贵
又不安全,邮政包裹起价要好几块钱,UPS更贵,十几二十刀。东西往门口一丢,也不用
签收,除非发送方愿意多付2刀,但是这么一来,你不在家他也不给你打电话确认人在哪
,只是给你丢个条。我丢过2个包裹之后,都是让对方寄到学校,但是多一道弯,就得多
等一天才能拿到。

治安什么的,我觉得两边差不多,匹兹堡有抢劫枪战,合肥也有割喉和小偷。我在合肥
被打劫过,在匹兹堡被偷窃过。在匹兹堡大街上经常有老黑要钱,在合肥大街上也有各
式各样骗钱的。
----------------------------------------

为什么画个分割线?因为上面比较的都是一个烟酒僧的生活琐事,没有过去,没有未来
。读phd只是一个过程,不是目的,因此读不读,在国内读还是在国外读,除了上面这些
琐事之外,更重要的是看你的人生规划。是想当董事长/CEO/CTO/CFO,还是当官,还是
当教授,还是卖猪肉,等等。

很多牛人效仿的是钱学森的路,即出国之后再杀奔回国。走学术路线的,比较稳妥的办
法是出国读PhD -> 拿教职 -> 回国拿百人/千人/长江学者 -> 当学霸,比如施一公等等
。走CEO路线的,可以参考唐骏。回来当官的,可以参考万钢。不过这些人都是科技流。
富二代官二代出国镀金回来升官发财的不算。

在国内奋斗成功的例子数不胜数,不过如果不是官二代富二代,创业的路还是比较艰辛
和危险的。在外面创业或者打工或者当基层公务员的同学经常教育我,给别人当孙子的
感觉你们读书的咋体会到。另外跟一些本科/研究生毕业在外企工作年薪10w以上的人了
解到,如果走技术路线,没有phd和留洋背景,往上爬也比较难。当然人才也是有的,比
如特别会处理人际关系,特别能喝酒,口才特别好,等等,不在此例。

出国后留在国外往往是被人不齿的选择,不过我个人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国人能留在国外
。留在米国的一个难处是,往上爬很难,毕竟这个社会是犹太人主宰的,人家比我们早
到几百年,先来后到,坑都被他们填了,我们想把他们起出来,要比回国窝里斗难太多
,至少面对同胞还是知根知底的。海外华人多的好处,一是减轻国内生存压力,二是我
们到哪都能吃到中餐。不要担心人才流失的问题,一是国内的资源能否养活这么多“人
才”还是个问题,二是真要流失5个亿的人才去美国,美国跟中国的关系就会跟现在的美
国和英国的关系一样。如果当年郑和不是巡洋或者是寻人,而是对美洲澳洲殖民,现在
的美国总统恐怕就是中国人后代了。

总之出国读phd比较适合那些走学术路线的,不过我不推荐博士毕业就回国,除非博士期
间就有很牛的成果,或者本科在国内就打下了很牛的人脉。人脉的重要性不需要多说,
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不论是拿教职还是拿funding,人脉都很重要。参加会议和讲
座都是攒人脉的方法。如果是混不下去了急着往回赶,不在此例。

人生是一个EM过程——先做个期望,然后将它最大化。最后的结果不一定是最优,但总
比随波逐流要好。中500万毕竟是极少数。

最后上一张图,匹兹堡的秋天。

3#
 楼主| 大宋水师 发表于 2010-7-10 11:54:41 | 只看该作者
标  题: 出国的一些建议 - GPA,GT,paper...
发信站: 瀚海星云 (2010年07月02日04:36:45 星期五), 站内信件 WWWPOST

在这个方面我是个悲剧,我就拿自己当反面教材好了。别人出国前都询问档案交给谁保
存,而我真的是恨不得把自己的档案扔掉。

我刚进校的时候,流行的说法是60分过了就行,我也确实做到了,没有挂科,3门60,一
门61。后来流行的说法是xxx是浮云,比如GPA是浮云,科研是浮云,人生是浮云,等等
。我的意见是,个把东西是浮云,不要紧,但是你总得有追求的东西,总得有拿得出手
的东西。比如对于做销售的同学来说,GPA确实是浮云,但好口才好仪表好魄力以及社会
经历就不是浮云。如果样样都是浮云,那你活着干啥?将来几十年的路,难道一直浮云
下去?当玩笑说说可以,可别当真,当别人跟你说GPA是浮云的时候,搞不好他GPA 4.
0呢。

对于走学术路线的人来说,GPA不是浮云,或者说,至少某些课不是浮云。我不是提倡追
求分数,而是要追求学到的知识,听上去很像中小学老师说的话吧,呵呵。我的感觉是
,如果一门课学懂了,分数也不会低。不过对于大一大二的学生来说,可能很难知道将
来哪些课对自己有用,哪些课没用。每个人将来都有不同的路,可以多问问过来人,需
要学习哪些方面的知识;或者是受挫者,欠缺了哪些知识。到了研究生阶段,做过一些
科研或者工程了,对自己所在的领域也有所了解,选课就会理性很多,基本上是根据需
要而选,上课也会更有动力。

比如说我吧,搞计算生物的,数学太挫,很拖科研的后腿。所以到了这边,先重学了一
遍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发现只要好好听课,没想象中的那么难,不过还是需要把高数重
新翻一遍。然后再学Machine Learning,除了概数和高数,还需要用到线代的知识。所
以第一年等于在复习数学了。如果数学学得好,就可以少浪费一年。我现在感觉自己的
短板是:不会解偏微分方程,所以准备跟老板讨论一下,下学期是否选这门课。这些课
对于搞计算的人来说,帮助非常大。

导致我科研无成果的原因,一是数理基础差,二是一开始的时候不知道科研是咋回事。
我没搞过大研,所以我建议本科同学最好参加一个大研,对科研的过程和相关的领域都
有所了解。另外我还希望院系对本科生也搞rotation,每个人在每个实验室只呆两个礼
拜,不求做出什么,但求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离开不合适的实验室,本身并不是不
厚道的事,好聚好散,除非自己做了什么伤人品的事。

对于本科生来说,能发paper,绝对是很震撼的事,一般都需要牛导或者牛博后或者牛研
指导,而这些人择人的标准,恐怕也还是牛人优先。如果不幸没有被牛人垂青,自己能
力也有限,那么争取做到对自己做的项目以及周边知识充分了解,不至于别人问你的时
候无言以对就可以了。对于研究生来说,我的教训是,开题前一定要做充分的准备,包
括选题,调研同行的进展,以及需要哪些相关的知识,需要哪些材料和设备。如果老板
愿意帮你做这些当然更好,但是很多时候这些都是自己的事。

下面再说说GT。除了英语非常好的同学,G绝对是个大工程。我的建议是大二寒假准备作
文,准备两个月,写上100篇全文,然后在二三月份把作文考掉,然后背单词,6月考语
文。最好一次解决。即使失败了,大三还有机会。如果等到大三考6G,10G,就有点背水
一战了。G考过之后,看看美剧,听听听力,到东区的英语俱乐部练练口语,找个时间把
T过掉就行了。

申请看的是综合实力,样样nb自然最好,如果做不到,争取不要有硬伤。说GT无用的
GPA高,说GPA浮云的有paper。就跟娶老婆一样,帅,多金,有才,房中术,总得占一样
。一般学校的要求是GPA 3.0,T从80多到100多的都有,G一般没有硬性要求,但最好不
要低于450,4.0。

经常有人问:GT达不到要求怎么办?这个问题涉及到各个学校的筛选流程,留到下一篇
中再谈。

----------------------------------------------------

在这里顺带说说我为啥选择申请出国。前面说了,本科成绩只在中位数靠后,T还行,
G不够。感觉这个条件出国没什么希望,于是选择了保研。但是正如前面所说,科研也不
顺利。当我看到大学跟我一起留校保研的同学发paper的时候,当我看到高考比我低几十
分的高中同学纷纷到科大读研的时候(没有贬低别人的意思,我的意思是,别人都在进
步,而我不是被赶上,就是被超越),我感到不能再这么呆下去了。

人总是要往上爬的。一旦在某个地方安逸下来,再往上爬就难了。我不好意思跟本科生
一起重修数学,也无法静下心来重新选择一个课题。如果继续留在科大,很难再有什么
进展。说实话,我非常钦佩找工作或者考研的同学,但我没信心没勇气,相比之下申请
出国倒是一条比较熟悉的路。其实我申请的时候也尝试着改行,申了若干个方向:老本
行(计算生物),环境,统计,化学工程,生物工程。结果计算生物和生物工程各发了
一个offer,环境发了一个ad,最后还是从了老本行。

换了一个新地方,一切重新开始。还好老美的数学也不照,可以光明正大地跟他们一起
学习咱们本科层次的数学,而且学得不比他们差。最近从匹大转到CMU,感觉是又往上爬
了一点(这个是我自己的感觉,很多人不这么认为,这个留到以后两校比较的时候再说
)。这让我找回了一些信心。

最后上图一张,匹兹堡的冬天。

4#
 楼主| 大宋水师 发表于 2010-7-10 11:55:15 | 只看该作者
标  题: 出国的一些建议 - 选校和陶瓷
发信站: 瀚海星云 (2010年07月03日05:01:55 星期六), 站内信件 WWWPOST

为何把paper,gpa,gt放一起,然后把选校和陶瓷放一起呢?因为我觉得前面主要说的
是个人能力的培养,而这里说的主要介绍米国学校的招生过程。

招生一般是以program为单位,一个系可能就是一个program,或者有多个program,或者
几个系合办一个program,等等。系是行政单位,也就是管理人员编制和给雇员发薪水的
单位;program是教学单位,决定了招生和培养方案。一个导师可以参与多个program,
也可以在别的系挂职,他手下的学生可能来自不同的program和系,等等,总之很乱很随
意。不过program和系并不限定你的研究方向,只要你的老板同意并且能说服答辩委员会
就行。

负责招生的一般是program的招生委员会,其组员本身也是这个program里面的教授。有
的program是给出委员会名单的,有的保密。一个典型的招生过程:先是预筛,从成千的
申请者中,扔掉硬件条件太差的。这时候一般会收到第一轮拒信。然后从剩下的百十个
申请者中,根据软硬实力,以及program里面教授的要求,决定offer和wait list。这时
候一般会收到面试通知。在发出offer之前,申请者的材料还要送到研究生院复核,防止
教授营私或者申请材料有水分,比如本科是在一所普通大学读的,但是被申请者吹得天
花乱坠,而招生的教授对这个学校又不了解。复核一般就是看硬件条件。如果一切顺利
,那么就会收到第一轮offer。第一轮offer一般都会多发,因为拒offer的很多,如果招
不满,就会发第二轮offer。比如我那年,我们program第一轮发了14个offer,但是接受
的只有4个,后来又补招了3个。第二轮再不满就第三轮,如此类推。很多program都是挨
到415才把拒信全部发出去,就跟我们挨到415才接受offer一样,给自己留有余地。

有空可以去找找CMU的Randy Pausch的最后一课(Last Lecture)的视频看一下,这哥们
2008年得胰腺癌挂了。他有个砖墙(Brick Wall)理论,给我的感觉是:门槛为跨过而
设。无论多高的门槛,T110也好,GPA 3.5也好,都是让人跨过去的,而不是用来阻挡人
的。我一个师兄说,这些硬指标的作用,就是在教授不想要你的时候,有个合理的借口
。虽然有些媒体宣传西方是个法制社会,但是给我的感觉是人治因素非常大,那些硬指
标摆在那里,跟我们的高考录取线和提档线绝对不是一个概念,不是说T>110就收,
T<90就拒。所以说不要总是担心硬指标差那么一些,只要不是太差以至于成为硬伤,比
如T<80,都值得一试的。

当然有的学校比较死板,专盯着一项或者几项。这时候陶瓷的作用就出来了。你套中的
老板越牛,或者干脆就是招生委员会的成员,那么”徇私”的可能性就越大,至少可以
让你通过预筛,甚至可以帮你跟研究生院的人pk,让他们接受你的破烂GT。所以说这是
个人治过程。对于没有rotation机会,去了就做RA,或者拿了ad想转成offer的,那么陶
瓷的帮助很大。不过陶瓷也有副作用,那就是在很多情况下,去了就得跟他,而我是赞
成做rotation,反对一见钟情从一而终的。有人建议套program director,不针对某个
教授,而是介绍自己,针对的是整个program。我没试过。无论是教授还是director,每
天的信件成百上千,陶瓷信往往被直接过滤,或者自动转给小米,或者自动回复,真正
能吸引对方注意的,一是运气,二是文笔。实际上我套过的都失败了,所以没啥具体的
技巧可言。

如前所说,信件陶瓷的成功率很低,最好的方法是————当面套。这点对于老外学生
来说是家常便饭,他们经常在假期到心仪的实验室打杂。国内的同学就没这个便利了,
也就是趁着对方来讲座或者会议的时候好好表现。除了科大邀请的讲座和举办的国际会
议,合肥本地的机会并不多,而本科生去外地听讲座和参加会议的机会也很难得,这也
是小城市的一个缺点————对外交流机会少。最好的机会莫过于参加国外交流活动,
这几年科大的交换生和国际竞赛越来越多,不过这些还是比较nb的学生才能参加,对于
没有这些机会的同学来说,听讲座的时候多提问是个比较稳妥的办法,就跟找工作的人
多参加社会实践一样。就算对方不是你想跟的老板,如果能让他记住你,也算是多条人
脉,但是最好不要缠着对方给你写推荐信。

对于择校,或者说选择program,我的一个建议是:越大越好,rotation优先。如果一个
program里面教授很多,这样的话你能选择的专业方向就有很多,而且program内部选/换
老板要比跨program容易得多。如果一个program本身就是跨系跨校的,那么在program之
内就可以实现转系和转校。前面说我从匹大转到CMU,就是这么回事,因为这是一个联合
项目,只要老板和director同意就可以了,不用重新申请,不用再交成绩单。

不过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一个老板,特别是牛老板,可能参加了很多program,他会从
很多program招生,而在这些个program当中,他可能会有所偏好。换句话说,一个
program的教授列表中,有些是活跃的,而有些则是挂名的。比如我们program里面,
CMU CS的教授几乎不从这个program里面招生,如果你的ps里面写的教授都是CMU CS的,
那么你悲剧的可能性很大;而匹大的计算生物系的教授则非常喜欢从我们program招生。
如果一个program给出了它各个委员会的名单,比如执行委员会,招生委员会,课程委员
会,那么一般来说,这些委员会的成员,都是这个program里面的活跃分子。如果没有给
出名单,那就看当前学生的老板,这些老板应该会从这个program招生。最后的办法,那
就是陶瓷了。

具体到每个专业,我不了解,不好包办代替,主要还是利用校友的力量,多跟前辈接触
。另外像该申什么档次的学校的问题,可以偷看当前学生的简历,跟自己比较一下,看
不到的就发信求建议。

无论是陶瓷,还是向师兄师姐打听消息,都是与人交往的过程,遵从的也就是基本的礼
节和准则:互相尊重,不卑不亢。如果一个老板对你很不礼貌,那你也没必要跟他,否
则将来有的是苦日子在后头。一个好老板绝对不会把学生当牲口看,你自己也更没必要
把自己当牲口,开玩笑的时候除外,这也是躲在象牙塔里面的人相对于打工仔的好处。
至于如何写出一封让人读了感兴趣,至少不至于反感的信或者是PS,还是老法子:换位
思考,把自己当做program director,当做被套的教授:你希望申请者是什么样子的人
,不希望听到申请者说什么样的话。

----------------------------------------

这是对上一篇GPA的补遗。我觉得相比其他一些国内外院校,科大的GPA给的是比较严的
,很多课都是平均数为B的正态分布,而我在匹大和CMU的感觉是,大部分人都是A。看了
CMU,MIT和Havard三个申请我们program的学生的材料,GPA分别是4/4,5/5,4/4,不知
道是真nb还是给得水(不过他们最后都没来)。所以科大的GPA的竞争力比较弱,还是给
排名比较好。不过Havard的那个小子给自己的排名写的是1/一千多,后面那个数估计是
他们那一级本科生的总人数,看上去很吓人,就是不知道有多少个并列第一。

另一方面,科大给每个系的课程开得很全,这是个优势。我一个HKU过来的同学跟我说,
他们本科生物系是不教数学的,我说,我们生物系还要上微机原理和电子电路。我们
program(计算生物)不喜欢招生物系的学生,因为他们本科很可能没学过数学。按照我
们本科学的数理知识,应付这个program的要求绰绰有余。虽然成绩单上列有数学类的课
程,但是对方不一定会注意到。诸如此类的优势,在我们看来稀松平常,往往在ps或者
陶瓷的时候被忽略掉了,这是个损失。

最后上张图,匹兹堡的春天。

5#
 楼主| 大宋水师 发表于 2010-7-10 11:56:37 | 只看该作者
标  题: 出国的一些建议 - 双校记
发信站: 瀚海星云 (2010年07月04日12:30:06 星期天), 站内信件 WWWPOST

终于写到了比较感兴趣的地方。在这里阐述一下我对匹大(pitt)和cmu的一些见解。我
不敢说介绍,因为比我了解这两所学校的师兄师姐大有人在,希望大家纠错并补充。

匹兹堡有8所高校,除了这两所有名的,还有两所艺校,一所社区学院(类似于大专),
以及以本科和商学/法学/护理学为主的duquesne,carlow,chatham,robert morris。
其中chatham是女校,但是研究生招男生,所以该校男生比例为7%,这也是为什么我要写
这段话的原因。我有一个哥们的老婆,F2过来后在duquesne读accounting硕士,不过这
些学校的研究生几乎没有奖学金。

从整体上看,如果把安徽比作美国,把中国比作世界,那么pitt和cmu的本科生源,就跟
安大和科大一样。前者美国学生多,丢个鞋过去能砸到好几个波霸,到了夏天,草坪上
满是白花花的晒日光浴的。而后者国际学生多,特别是大陆/台湾/韩国的学生,走在路
上看到的人当中有一半是东亚人的面孔,包括留学过去的和在美国出生的。研究生阶段
的区别少些,pitt的外国研究生也不少。

pitt是典型的没有围墙的大学,就只有若干栋楼,分散在若干个街区上,中间被城市的
街道分割开。cmu也没有围墙,但是有个明显的校区,小而紧凑,高低起伏,结构复杂,
就像个三维的迷宫。比如计算机学院的院楼,朝东的出口在5楼,朝南的在1楼,朝西的
在3楼,朝北的在4楼。cmu在校区之外也有零星的几栋楼。两所学校最接近的地方其实是
挨着的,或者说是交错的,但是因为太分散,从pitt医学院走到计算机学院要20多分钟
,总之两所学校是很近的。

关于学科和排名,大家从usnews上都能了解到。cmu的强项是计算机,ECE和艺术,不过
后者对我们理工男没什么意义。统计和商院也还行。其他的就平平了。科大一般申的都
是phd,但是在一些其他院校中,cmu的招牌往往是他的IT口职业硕士,比如MSIM,12~
21个月,学费近6万,号称2009届毕业生就业率86%,年薪5~11万,中位数和平均数在7万
多。另外cmu在硅谷开了个分店,就跟科大在苏州开分店一样,就地培养人才。买机票的
时候别跑错了州。

pitt的强项是医学院,但生物的排名一般。这个在申请的时候要注意,因为生物和医学
院的一些专业很相近,比如神经,分子和细胞的一些方向属于医学院,另一些属于art &
science学院的生物系。pitt有个附属医院,UPMC,就跟安医大和安医的关系一样。
UPMC是匹兹堡最大的雇人单位,给pitt医学院提供了很多研究样本(感情住院的都是小
白鼠)。其他专业我不是很了解。

不是说只有好专业才能出人才,pitt的物理排名一般,但是也有大牛级的老板,和灌一
线paper的师兄师姐。但是像我这样七情旺盛六根不净的人来说,对工作条件的追求超过
的学术,而排名高的专业往往意味着钱多,钱多自然好办事。cmu计算机学院的院楼是新
盖的,是微软的盖老板和本地的一个土财主掏的钱,名字叫gates hillman center,里
面还没装修好,在两校中算条件最好的楼了。pitt的医学院所在的楼比科大生物楼落成
得稍晚一些,条件也稍好。pitt的工程学院的楼也是才建成的,不过感觉没有GHC好。相
比之下,pitt生物系的条件就要差一些了,而cmu的生物系和化学系在70年前盖的
mellon institute里面,条件很差。cmu的ece系楼也很老,而且昏暗压抑,我在那里呆
不下去。

我所在的program是两校合办的。两校合办的phd program除了计算生物外,还有计算机+
神经的phd,和robotics的md/phd双学位,后者比较难申。参与计算生物的几个系中,最
活跃的是cmu计算机学院的lane center of computational biology和pitt医学院的“计
算和系统生物学系”,其次是两校的生物系和化学系,以及pitt医学院中的一些系。而
cmu的计算机系,machine learning系和统计系基本上就是打酱油的,挂名,不招人。第
一年做rotation,跟哪个学校哪个系的老板对上眼了,就算是哪个学校哪个系的人。如
果要中途在program内部换老板,需要双方老板和director点头。因为这个program涵盖
了排名从高到低的若干个专业,所以招生的时候也是从高到低,好学生会被暂时安排到
好专业去,反之亦然。我刚来的时候属于pitt生物系,在最初的14个offer名单中排倒数
第二。不过来了之后有很大的机会转去好的专业,虽然cmu的计算机和machine
learning几乎不招人,但是如果你能说服老板让你去做rotation,并且表现得不错,留
下来的可能性就很大。正如上个帖子所说,很多时候拒绝是因为不了解,只要你有机会
证明你符合要求,那就有机会被接受。这也是为什么说program越大越好的原因,在内部
也有提升的空间。

中国人似乎偏向于cmu,我们program里面的中国人基本上都在往cmu转,cmu的华人本科
生数目也说明了他们父母对cmu的认可。不过其他国家的学生,美国,印度,甚至菲律宾
,他们更看重的是符合个人兴趣的研究方向,并不在乎在哪个学校。我的办公室本来在
pitt医学院,现在搬到了cmu生物系,感觉落差巨大。pitt医学院很有钱,“计算和系统
生物学系”每年的“春游”玩得项目多些,而且允许免费带家属,但是计算生物联合项
目的“夏游”就不行。cmu生物系和lane center的活动还没参加过,不过lane center每
次开seminar的食物都比pitt丰盛。唉我就是个吃货。据说cmu生物系比pitt医学院穷,
因为前者多是NSF赞助,而后者是NIH赞助。

再来说说课程。我在cmu上过两节课,感觉如行云流水一般酣畅淋漓;在pitt上过1节课
,外加联合项目自己开的3节课,感觉如鲠在喉坐立不安。根据师兄师姐的描述,也是认
为cmu计算机学院和统计系开得课普遍很好,而联合项目自己开的课则东拼西凑缺乏条理
,就跟科大某些若干教授合开的大课一样。在pitt上的那节课比较特殊——伦理课,必
修的,非常垃圾,居然要求签到。听说NIH最近开始要求所有参与其赞助项目的研究生必
须选一门科研伦理学。因为样本特殊,所以对pitt的课不做评价。让我感到有趣的两件
事,一是教员/学生的比例,有门课有3个教授3个助教,但是只有11个学生,有次上课只
有3个学生到场,教授感叹道:我忠诚的学生们!二是在概数课上,教授写了个剧本对白
让学生表演,讲的是一个外行是怎么乱搞统计的。

其他方面,比如offer的金额,pitt这边给的钱是扣掉保险之后的,而cmu是包括保险的
,一下子就差出两千,这也是老生常谈了。

其实我写这篇帖子,不是鼓动大家往匹兹堡来,实际上我所在的program,去年从大陆就
招了我一个,今年一个没有。这个program里面中国人很多,科大人也很多,为何突然停
招,莫非是我在seminar的时候吃得太多了?总之,就算你不来这里,也希望这个帖子能
够给你在选校的时候,对需要注意的地方有所提示。大不了就当个乐子看嘛。

--------------------------------------------------

对上篇的补遗:写到学费,收入和奖学金,我想说,奖学金只要够活就行,除非太少,
否则没必要根据奖学金来决定最终去哪个学校,毕竟不是靠读phd赚钱。等到将来当了教
授或者CEO,拿着大把的funding和分红,这些差距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这就跟Q-
Learning中的奖励系数一样,看你更注重眼前的利益,还是长远的利益。

最后,贴pitt标志性建筑:我爱一条柴。

6#
 楼主| 大宋水师 发表于 2010-7-10 11:56:56 | 只看该作者
标  题: 出国的一些建议 - 匹兹堡的衣食住行
发信站: 瀚海星云 (2010年07月08日04:28:30 星期四), 站内信件 WWWPOST



这个先略过,因为我的衣服都是别人给我买的。。。



美国人不懂得吃。实验室两个哥们,每天中午,一个人只吃面包夹花生酱果酱,一个人
只吃牛奶燕麦粥,天天如此,也不觉得无聊。感觉真的是做到了吃是为了活着。不过他
们对咖啡倒是很追求,一天2杯星巴克或者Camille。匹兹堡的大小pizza店,吃起来都是
一个味道,无论是味道还是品种都不如北京的Mr. Pizza。美国人特别喜欢两种味道:甜
和酸,连烤鸡翅都抹上一层酸掉牙的酱,最喜欢的中国菜是左宗鸡,就是在鸡块外面裹
上一层糖浆。他们特别怕辣,所以美国餐馆里面几乎没有什么辣的东西,稍微有点辣的
菜都标上spicy,太辣的菜在点之前还要签免责合同。他们喜欢吃起来不需要动脑筋的食
物,比如寿司,三明治,讨厌繁琐的食物,比如鸡翅,带刺的鱼,因为要吐刺吐骨头。
美国人的蔬菜只有一种吃法:生吃,拌沙拉,甚至西芹也是干啃。所以在美国超市里买
不到不适合拌沙拉的菜,比如青菜大白菜。看着他们用餐刀费力地剥离鸡腿上的肉,我
心想,丫上手抓呀。有人或许会说,他们这是讲卫生,但是他们用勺子吃饭的时候,往
往会用手按住米粒。

说完了美国佬的食物,再来说说中国人的。匹兹堡人口不多,华人的绝对数量也不多,
所以没有唐人街或者华人社区。中餐馆少而且分散,大部分都不咋地,基本上就是酱油
为主力,以至于一个土耳其大哥说,中餐挺好学的,不就是放酱油吗?黑人区有一个中
国超市和一个类中国超市,能买到调料和美国人看不上的肉和菜。学校附近还有个韩国
超市,不过价格太贵。如果会做菜,还是能吃到家乡菜的。蔬菜的价位一般是1~3刀一磅
,里脊肉4~5刀,肩肉臀肉2~3刀。

其实美国的餐馆也不是那么不堪。KFC的鸡翅就不放酸浆,而且往往会多给,我跟我一个
同学都遇到过买10根给17根的情况。如果不想吃垃圾食品,可以去吃sub,一种长条三明
治,最好的是Uncle Sam,其次是Quiznos,最差的是Subway,个人感觉。另外还有美国
人开的墨西哥快餐店,Chipotle和Qdoba,可以吃到辣。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韩国,泰国,
越南餐馆等,类似中餐,而印度和南美餐馆类似西餐。在这些餐馆吃饭,大概一餐5~
12刀。能接受西餐的人表示压力不大。

另外一个不得不说的是free food。在饭点举办的讲座或者seminar或者会议一般都有免
费餐提供,基本上都是供大于求,而且不怎么管谁去吃。蹭吃不可耻,但是要注意礼节
。听说有的人专门赶场,在学校里面到处寻觅免费餐,这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先说一下地理分布。匹兹堡有个袖珍的市中心(downtown),东边挨着的是oakland,再
往东是squirrel hill和shadyside,前者在后者的南边。pitt和cmu都在oakland,另外
oakland又分为中南西北四个区。一般学生都住在north oakland,shadyside和
squirrel hill。

匹兹堡大概有1/4的黑人,黑人区在shadyside和oakland以北,以centre街为界,越往南
,居住条件越好,房价也越贵,当然也不能南太远。south oakland是pitt的本科生宿
所在,夜里闹哄哄的。squirrel hill是犹太人区。

影响房租的因素很多,除了上面说的地段,还有就是房型,户型,房东等等。一般来说
,个人房东比公司房东便宜,house比公寓便宜。在south oakland合租house的话,一个
月可能只要300刀。不过house一般比较老,而且是木质结构,隔音差。如果单租一套公
寓,在squirrel hill要600~800刀,在shadyside和north oakland要500~700。租赁公司
里面,最豪华的是NDC,房租也是最高,在north oakland的一居室公寓要1000刀左右,
二居1200多,三居1500多。如果三个人合租一个三居也还是可以的。最烂的是Lobos,到
处都是他的房产,不过千万不要租他的。租赁公司的租期大多是从8月1号开始,在那之
前房子几乎都会租出去,而且几乎在6月底之前就租完了,除了没人要的Lobos。

除了租房之外,对于家里能拿出百万人民币的同学,买房也是不错的选择。这几年匹兹
堡的房价在跌,租金在涨。squirrel hill一个50年的一居室公寓大概10万刀,如果租
5年的话,租金大概是接近5万,而5年之后把房子卖掉,损失不过是5000刀的财产税和差
价,万一房价回涨,可能还有的赚。

pitt的研究生公寓在college garden,在shadyside,二居室月租800,算是比较划算的
,不过比较贱的是,一居室都在地下室,摆明了不让人常驻。申请college garden的住
宿是在2月份,所以新生一般都来不及单独申请,而是找老生合租。cmu的情况我不太了
解。这是两校的住房信息网页,仅供参考:

http://www.ocl.pitt.edu/apartments/privately-owned.html
http://www.cmu.edu/housing/rooms ... ons/apartments.html



来匹兹堡可以不急着买车,因为公交系统很方便。学生每学期必须交46刀公交费,然后
乘车的时候只要出示一下学生证就可以了。有些人看到强制缴费可能就觉得不爽,但是
本地学生,不管是有车没车,不管中国学生美国学生,都觉得这是匹兹堡做得很好的一
个方面。如果投币的话坐一次公交是2刀左右,买月票要80,年票880。公交线路和车次
也足够,如果住在fifth,forbes,centre附近,上下班时间平均5分钟一辆车到pitt或
者cmu。两校之间的班次比科大东西区之间的校车还多,从这个角度看,如果科大突然宣

布,其实每年学费当中有50块交给了校车队,你们可以选择退还50块,但是每次乘坐校
车都得交1块钱,大家会怎么选呢?

有人说,我买车,不就不依赖公交了吗。但是在学校附近开车停车是很痛苦的事情,首
先是山地多,其次是街道窄,大部分都是2车道,最要命的是没有停车位,学校不向学生
提供或者租售停车位,往往要趴在几个街区之外。所以即使有车的同学,在上下班时间
还是搭乘公交,除非是晚上赶夜班的时候。还有人说买自行车,不过学校附近的道路上
没有自行车道,而且自行车跟同向机动车共用一个车道,比较危险。另外山地多对自行
车影响更大。

如果要出去玩,或者去大超市,那么有车还是方便的。walmart,target,costco这些都

在十几到几十公里远的地方,如果没有直达公交的话,倒车还是很头疼的。坐公交去
walmart据说要100分钟。还有就是去看夜场电影,电影院也是在远郊区,有辆车心里还
是要踏实些。

另外,凭学生证可以免费进入大部分博物馆。

--------------------------------------------------

再来说说除了衣食住行之外的事。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美国前三大银行,citi,chase和
boa在匹兹堡都没有分店,值得选的只有本地最大,美国第五大银行PNC。不过办信用卡
的时候,由于是网上申请,不存在这个限制。

虽然本地华人绝对数目不多,但是占人口比例不小,在大街上听到中文是很平常的事,
在cmu那更是抄个砖头不出十步就能拍到黄种人。当然,比起加州,还是差很多。听说
SF已经成了华人的天下了。

我来匹兹堡之前并不知道它是美国降水量第二的城市,我不喜欢西雅图的原因就因为它
是美国降水量第一的城市。温度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冬冷夏热。租房的时候一定要注
意房子有没有空调和暖气片,租金是否包括取暖费,以及是用燃气还是电取暖。一个同
学说,这里没有春天,只有冬夏之交。所有的树能在两周内完成花开花落枝繁叶盛的全
过程。天热的时候就跟三亚一样,碧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毒辣的太阳晒得脱皮,雷
阵雨说来就来,经常是一边淋雨,一边被太阳晒得睁不开眼。天冷的时候,比如今年年
初,下了半米的雪。

--------------------------------------------------

再对前面的一些内容进行补遗。pitt和cmu在选课的过程上也不一样,pitt需要导师签字
,而cmu不要,因此cmu学生的自由度大很多。

cmu cs也是来了之后再选导师,在最初的两个礼拜里,老板们给演讲,然后学生根据兴
趣选实验室。对于想招生的老板,一般都不会放过跟学生见面的机会。前面说了,如果
一个老板不参加一个program的活动,那么他可能就不从这个program招生。但是也有例
外,有的老板想招人,但是没空参加这些活动,这时候发个邮件问一下,对方可能就会
愿意提供一个rotation的机会。

最后贴照片一张,前几天的焰火。

7#
 楼主| 大宋水师 发表于 2010-7-10 11:57:39 | 只看该作者
标  题: 出国的一些建议 - 心态
发信站: 瀚海星云 (2010年07月09日03:22:05 星期五), 站内信件 WWWPOST

换个环境都要调整心态。不用说跨出国门了,就连跨入大学校门,跟以往的高中生活相
比,也是相差甚远。很多人在高中是状元,尖子,老师家长的掌上明珠,但是到了大学
,忽然失去了优越感,甚至连带失去了信心,从此一蹶不振。出去工作也是一样。

有人把国外说成天堂,有人说成地狱,这也是飞跃前夕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如何看待这
个问题?首先,很多人发言喜欢走极端,因为极端的言论才容易吸引眼球,点击率和回
帖数,往往还会聚拢来一群追随者,当然也会有一群反对者。现在想快出名,要么天生
的长相极端,要么就只有靠极端的言论来成为大嘴、大炮了。

其次,同一件事物在不同人眼里有不同的感受。被城管围殴的菜农可能会咒骂社会黑暗
,炒股赚了大钱的可能会觉得这个社会充满了机会。人往往有这样的通病:饭总是别人
碗里的香,老婆总是别人的漂亮。国内的羡慕出国的,国外的羡慕国内的,工作的羡慕
上学的,上学的羡慕工作的。前面这四种情况都有一个前提:自身在当前的状况下混的
不如意,看周围到处是毛病,再看别人呢,光辉四射。当然反例也很多,比如在国内拿
着高官厚禄的,父荫母蔽的,除非想携赃潜逃,否则肯定觉得国内更好。

第三,中国是个大国,美国也是个大国,世界就更大,王家庄和李家屯就一定一个样子
吗?想想黑煤窑和奥体中心就知道国内各地的差距了,国外也是一样,比如cornell和
columbia。很多人会不经意地把自己周围方圆十公里的地方当做“全国”。一个武汉的
同学跟我说国内比国外好,我说你是说武汉比匹兹堡好吧。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百闻不如一见,别人怎么说都是虚的,自己亲眼看看
才是最真实的。这也是我出国的目的之一。没有第一手资料,就没有话语权,只能唯别
人马首是瞻。

总之一句话,看问题要全面。阅历广的人往往不会钻牛角尖,而出国本身也是增长阅历
的一种方式。既要看到纸醉金迷,也要看到路有死骨;既要看到别人光鲜的一面,也要
看到他的艰辛。在国内遇到的不公正待遇,在国外不一定没有,反之亦然。你的同学当
了CEO,不代表你当初不出国就一定也会是CEO,你留在国内的其他同学可能正在充当比
你更廉价的劳动力呢。

听别人说话,看别人发言,要考虑到他的背景和立场。海外华人很多,但是鱼龙混杂,
有偷渡的,有前朝遗民,有ABC,就算是F1和J1读书的,也有拿奖学金的,自费的,镀金
的之分。有些人对自己处境的描述,对于其他人可能并不适用。所谓兼听则明,看看出
国的同学有那些炫耀和抱怨,找工作的同学有哪些炫耀和抱怨,国内读研的同学有哪些
炫耀和抱怨,可以帮助自己更全面地评估现状和规划未来。

自己发言的时候,是走犀利路线,还是像我这样罗里八所一大堆,那我管不着。你爱怎
么说,爱成为什么样的人,是你自己的选择。

穷学生出国,就跟民工进城一样。20年前国内刚开始发展的时候,人们削尖脑袋往外窜
,现在沿海大城市发展起来了,又出现了民工潮。人们对于农村青壮劳力是该务农还是
进城的议论,跟“人才”是该出国还是留在国内的议论何等相似:绿卡,暂住证,户口
,国籍,拖欠工资的老板,push的教授,城里人歧视乡下人,白种人歧视黄种人,医疗
保障和下一代的教育,等等等等。如果城乡差距消失,国内外差距消失,也就没人关注
这些话题了。

最后上图一张,去年G20的时候Mellon Institute前面抗议动物实验的示威者。

8#
星空0414 发表于 2010-7-10 11:59:17 | 只看该作者
科普贴,顶起来。
9#
ray913 发表于 2010-7-10 12:00:42 | 只看该作者
6# 大宋水师
坛主,那几张照片不错,一起弄过来吧。
10#
淡雅 发表于 2010-7-10 12:00:49 | 只看该作者
老兄没坐沙发~~~哈哈,我坐上啦~~~
慢慢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5-11 19:09 , Processed in 1.35157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