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83|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成人才流失最大国 百万精英滞留海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xahxah2004 发表于 2011-1-30 14:53: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1年01月25日 10:23
来源:广州日报
字号:T|T40条评论 打印 转发本报刊发《高中生抢滩“洋高考”调查》一文,引发读者热议,其中不乏有识之士对留学人数持续增加、留学生年龄越来越小这一新留学趋势心存隐忧。

更有数据表明,不光放弃高考赴海外读书的高中生明显增多,办理赴海外读高中的学生也比往年增加了两到三成。不久前刚刚出版的《人才战争》一书更是大声疾呼:中国已经是目前世界上数量最大、损失最多的人才流失国之一。

以小见大,留学热潮可能带来的人才流失,无疑将直接影响21世纪中国在国际人才战场上的成败得失。高中大学留不住尖子生、企业研究所要不到一流人才,国内还能留住青年一代精英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同样事关民族未来。

“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葛优在电影《天下无贼》里的一句台词如今已变成经典。

但事实是,相比较中国刚刚加入WTO不久人们对人才外流焦虑甚至恐慌的情绪,如今绝大多数人对大规模留学潮已经习以为常。

将要出去,是否回来?

下个月,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的Alex将启程赴美攻读MBA。工科出身,一毕业就进入全球500强中排名前三的跨国公司转行做管理,几年来辗转广州、北京、马来西亚等地。

将来是否回国,他还没有想好,“但就商科来讲,中国的机会更多,回来的可能性更大。”只是他此前已经到美国继续攻读理工科的同学,回国前景并不乐观。

“国外不论在科研设备和研究环境上,都要优于国内。在国内,你很难想象,不去拉项目就能拿到科研经费。在浮躁的心态之下做研究,不太可能。”

前几年数据显示,自1985年以来,清华大学高科技专业毕业生80%去了美国,北京大学这一比例为76%。“基本上也能反映现在的情况。”《人才战争》一书的作者、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耀辉表示。

青年精英的外流与流失背后,反映了国内科研、企业机构吸引力的匮乏——从科研机构用人机制、科研环境到薪酬标准,国内外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参加了第一届留交会、1999年在广州创业的哈佛海归袁建华,如今在广州已创业多年。1992年,袁建华以访问学者、博士后和客座研究员的身份在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免疫和传染病系工作了5年。1997年,袁建华移居加拿大并建立了自己的公司。1999年8月袁建华回到广州,创办了广州杰特免疫诊断制品有限公司。

创业初期,广州市政府为袁建华提供了免费两年的办公和研究用房,提供了低价的留学人员周转公寓,以及10万元的无偿资助;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则为杰特的项目提供了100万元的无息科技贷款。公司年销售收入已达3000余万元,袁建华对公司将来的发展很有信心。

让人瞠目的数据

然而,事实可能不像袁建华的创业故事一样能给人们带来安慰。让人瞠目的数据接二连三地冲击着人们的神经。

中国社科院《2007年全球政治与安全》中承认:中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在世界居于首位。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此前一篇报道称,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2002年底,中国已有超过58万人出国留学(不包括公私出国经商和旅游的中国人),其中公派留学生为6万多人,目前共有15万多人回国工作(其中公派生为5万多人),另外16万多人毕业后在国外就业,约27万人正在海外就读。那么,就这个数字来说,我国留学人员流失比例达到了近50%。

“这几年留学人数激增,今年有可能突破30万人。截至2008年,中国已经派出接近140万留学生,居世界之最。目前,我估计留学生累积总数达到了150万人。”王辉耀不无担心,“去年的数据显示,归国留学人员却只有39万,滞留在海外的留学生已经超过百万,无论数量还是比例都是世界罕见。”

王辉耀在《人才战争》中直接传达了一种迫在眉睫的危机感:“在这场不见硝烟的世界大战中,中国和印度并不是人才流失比例最高、受害最深的国家,但绝对是目前世界上数量最大、损失最多的人才流失国。”

王辉耀说,人才流失是以削弱自己的方式增强了对手。

2007年,被美国高校研究生院录取的中国留学生人数居世界各国留学生之首。中国逐渐成为美国最大的高科技人才供应国。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称,当时中国出生而移居美国的博士约62500人。截至2006年,中国公立研究机构博士总数才不过18493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
杰夫 发表于 2011-1-30 16:04:56 | 只看该作者
是坏?是好?谁能说的清楚?
3#
hrf1 发表于 2011-1-30 16:26:31 | 只看该作者
不过大多数要回来滴。
4#
登高 发表于 2011-1-30 18:34:15 | 只看该作者
我国教育体制,制约了创新型人才的成长。
如果所有人都猫在国内,可能也难以成长。
5#
雨吻花 发表于 2011-1-30 18:42:31 | 只看该作者
应该向钱其森学习,回国建设,强我中华!
6#
天高云淡 发表于 2011-1-30 19:46:37 | 只看该作者
爱我中华!
7#
sxbjlwl 发表于 2011-1-30 20:08:09 | 只看该作者
国内人事太复杂,做学问的环境不好。
8#
Daniel 发表于 2011-1-30 21:23:06 | 只看该作者
反思我们的体制吧,如果钱学森式的人物现在回来,能当力学所的所长吗、力学所的所长会让贤吗?钱学森式的人物现在回国面临的是“海待”;如果有陈景润式的人物,可能面临是埋没,大家反思一下如果数学所的所长是数学方面的院士、是数学家,但这个人人品中等或中等偏下,当出现陈景润式的人物时,会是什么心态?如果这个所长比陈景润水平高会是什么结果?如果这个所长比陈景润水平低又是什么结果?当时陈景润运气不错,数学所的所长不是搞数学的,所以向上面汇报出现了陈景润、大力宣传了陈景润。现在的所长、院长大多是博士、博导,这些人的学术水平自然比单位所有人的学术水平要“高”,不“高”也自认为高,哪个领导认为自己的专业比别人差?!领导还想冲院士呢!领导还有一大堆学术头衔需要“奋斗”呢!
9#
Daniel 发表于 2011-1-30 21:29: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aniel 于 2011-1-30 21:41 编辑
应该向钱其森学习,回国建设,强我中华!
雨吻花 发表于 2011-1-30 18:42



    现在钱老式的人物回来能“强我中华”吗?如果钱老式的人物现在回国,现在的力学所所长能让贤吗?我的同学在国内知名大学10多年前拿到博士学位,学问做得很好,后来又拿了国外的博士学位,回来找工作时大多数单位领导是学术水平一般的同龄人,结果可以想象......
10#
THB 发表于 2011-1-30 21:32:06 | 只看该作者
毕业后积累一定的经验再回国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11-17 16:44 , Processed in 1.31359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