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口一乐 于 2024-5-7 15:28 编辑
芾甘
高一时语文殷老师退休就应聘到外省, 又教了几年书才“告老还乡”。 可能是舞文弄墨惯了, 闲居的他写了好多短文。 我是一个偶然的机会, 在某个公众号上拜读到了殷老师的大作才知道这一切的。
文如其人, 老师仍是快言快语、干净利落。 他写了自己的老师, 自己的教书生涯, 还写了他父亲的身世, 再就是一些友人。
我知道殷老师是个好老师, 在学生中的声誉很好。 老师不仅语文教得好, 而且是班主任当得极负责。 关键还是老师做人纯粹, 身板直挺的农村人, 一看就正派。 不过, 我并不太喜欢殷老师。 说不清楚具体的原因是什么, 仅仅是一种感觉。
由于长期养成的书呆子习气, 凡事总想追寻个缘由。 于是我嘀咕来嘀咕去, 大约记起了与殷老师有关这么几件事来……
作文讲评课上, 老师把一个同学写《母亲》的话在班上读了出来。 同学说妈妈虽然挣钱艰难,但仍供她读书。 用的都是套话, 开学时,妈妈打开一层层的纸包,拿出一叠叠旧钱,数好递给了她。 为了生动 ,通常要在钱的前面加点修饰成分, 像“沾满了油渍的钱(开小卖部,就沾满了油;若是搬砖,就是汗渍……)”。 写到妈妈省吃俭用时, 同学为表达妈妈多年穿着“乞丐服”而没舍得换件新的, 用了“一丝不挂”这个词。 其实一看,我们都明白同学想表达的意思, 可是经老师这么一读,同学们却变得很难堪。
尽管我既不惜春也不悲秋, 但老感觉自己是个性格忧郁的人。 是不是为了深沉更能显得一个人成熟而故意做作, 我就不得而知了。 因而满是喜庆词语的“作文题目”下, 我也总能写出一份忧国忧民的情思来。 殷老师就批评我说人家开心放编炮, 你就是跟人唱反调。
我其实也一直在找“唱反调”的原因, 后来终于想到一个美妙的借口: 可能是为了吸引老师而获得表扬吧。 根据就是我在初二时, 老师布置了一篇题目叫《记童年的小伙伴》的作文。 全班同学除我之外都写的是人, 我写的是一只小羊羔。 就从这一点来说, 我就做到了与众不同。
当然我家确实养过小羊羔, 我也和小羊羔一同玩耍过。 但作文中的那两段“故事”, 都是我编的。 我编得小羊既有“狗”的勇敢和忠实, 又有人的温情。 以致老师课堂上当作范文点评了, 并且我很会写作文的名声也在几个班级间逐渐传开……
我写的作文非但没得到殷老师的表扬还招致了批评, 对老师没有好感是不是源于此, 我并不敢十分肯定。
“星期六,我在红楼里梦了一个上午”, 有个学习成绩平庸的同学在作文中写道。 我正对同学投去羡慕眼光时, 殷老师却批评道,“只有你成为作家了才能这么写!” 我虽然知道老师的用心, 让我们规范使用语言。 但对于同学的创造力, 让老师这么轻描淡写地给抹杀了。 我很多时都在纠结, 如果是个学习好的同学写的, 殷老师还会不会那么批评, 心里一直在盘桓这个问题。
高一的第一学期, 老师们商量利用自习时间给我们补课。 说是三年的内容两年上完, 等于多出了一年的复习时间。 老师们干劲十足, 同学们也被鼓动得心潮澎湃。 第二学期才开学, 我就一个寝室一个寝室地咶噪, 动员同学起来反对补课。
到今天为止,我都认为我并没有歪曲事实, 就是补了一学期的课, 第一学期的教学进度没有提前反而还没有完成。 我必须老实地讲,补课费虽然不贵, 当时确实是我反对补课的一个原因, 只是我没有作为反对的理由说出来。
据有的同学说, 殷老师对“一节课掰成两节课上”很恼火, 像是受到羞辱了似的。 我的话是不是厚道,自己不好评说, 但老师们没有把教学进度赶前是事实, 不然我们的反对也不会成功。
……
就在前几天我看了一个著名学者讲文学的视频, 主讲人说他给巴金写信担心不能被送达, 就耍了个小聪明, 在信封上写了“李芾甘收”。 其中的“芾”字, 他读成“沛”。 殷老师给我们介绍巴金时, 把这个字读成“福”。 殷老师读的对不对, 我不太敢肯定。 要是从“尧棠”和“芾甘”来考证, 那“蔽芾甘棠”句中的“芾”字, 一般是要读成“肺”。
还有写《幼学纪事》的于是之, 课堂上殷老师说手头没有作者的生平资料。 没过几天殷老师就给补充上了, 说是班级里有个同学给查到的。 我到如今还清晰记得, 殷老师说,“于是之是建国后第一个饰演毛ZHUXI的人。”
读了殷老师写的那么多文章, 勾起了记忆当中老师的点点滴滴。 一时冲动想写点关于殷老师的文字, 来纪念我并不太喜欢的好老师。 可拿起笔来又不知从何说起, 恰是这个“芾”字带我回到了老师的身边。
我想, 殷老师不只是个好老师, 应该还是个追求积极向上的老师。
(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