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学院成立于1996年7月,历任院长为朱清时院士、俞书勤教授、钱逸泰院士、吴奇院士,现任院长为李灿院士。学院现由化学物理系、化学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和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五部分组成。学院内建有中国科学院能量转换材料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软物质化学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先进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和安徽省生物质洁净能源重点实验室。同时,学院依托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和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等平台开展科学研究。学院的学科领域涵盖化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包含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可再生生物质洁净能源、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与材料加工工程等11个二级学科。学院的化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均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示范教学中心。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198人,教授81人。其中,两院院士11人(含双聘),已到位的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A类4人,B类2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17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6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8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0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5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1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团队2个(2003年,2011年),教育部创新团队4个(2005年,2007年,2011年和2012年)。
——科研成果——
学院承担和参与了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教育部“211工程”、“985工程”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等科研项目,每年科研经费逾6000万元。自2000年以来,共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7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学院每年发表SCI论文500余篇,其中高区论文(I区和II区)占50%以上,高水平文章呈逐年递增趋势。
2013年发表论文和获奖情况
● 以2012年“JCR”SCI分区为准,以中国科大为第一单位发表在I区的SCI论文190篇(截至时间2013年12月31日,检索系统为Web ofScience)。
● 以2012年“JCR”SCE分区为准,以中国科大为第一单位发表在II区的SCI论文191篇(截至时间2013年12月31)日, 检索系统为Web ofScience)。
● 《有机小分子和金属不对称催化体系及其协同效应研究》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6项
● 授权专利30项,申请专利65项。
● 在国外自然科学类学术期刊任职54人次
2013年代表性科研成果
◆“提示C60分子电致发光机制和行为”,相关工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Angew. Chem. Int. Ed., 2013, 52, 4814-4817)
◆“分子反应立体动力学”,相关工作发表于:Angewandtc Chemic,International Edition 2013, 52, 1013-1016]
◆“Rh(III)催化C-H活化氰基化反应”,相关工作发表在J. Am. Chem. Soc. 135 (2013):10630
◆“碘催化下磺酰肼对吲哚的区域选择性硫醚化反应”,相关工作发表在Angew. Chem.Int. Ed. 2013, 52, 4929-4932
◆“磷酸氧钒类石墨烯结构实现高能量密度柔性超级电容器”,相关工作发表在NatureCommun. (2013, 4:2431)
◆“一维纳米结构基元的宏量制备及其宏观尺度组装取得重要进展”,相关工作发表美国化学会《纳米通讯》 (Nano Letters 2013, 13(8), 3589-3593);
◆“高性能电催化剂的结构设计及性能调控取得一系列新进展”,应英国皇家化学会《Chem.Soc. Rev.》的要求,发表综述(Chem. Soc. Rev. 2013, 42(7),2986-3017)
◆“金属表面氧分子活化研究取得系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上(J. Am.Chem. Soc. 2013, 135, 3200)
◆“研究发现氮气与氧气在纳米二氧化钛表面光催化形成硝酸盐”,该成果发表在NatureCommunications上
◆“智能磁共振造影剂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该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ScientificReports》上(Sci. Rep. 2013, 3:1024)
——培养目标——
学院以培养从事前沿和交叉科学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研制开发的领军人才为目标,注重对学生的化学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本科生前期主要进行系统的基础理论学习和严格的实验动手能力训练,后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志趣和能力分别在11个二级学科范围内自主选择专业。通过所系结合,学院本科生教育还设有“卢嘉锡化学科技英才班”和“师昌绪材料科技英才班”。多年来,学院所属各系已经培养了一大批不同领域的杰出人才,包括多位两院院士和活跃在国际科技前沿的青年学者,为国家的科学教育事业,国民经济建设,国防科技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本科招生专业:化学类、材料类
本科培养专业:化学、材料物理、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六名校友入选全球顶尖一百化学家榜单
世界一流的企业及专业情报信息提供商汤森路透(ThomsonReuters)发布了2000-2010年全球顶尖一百化学家榜单(TOP 100 CHEMISTS, 2000-2010),依据过去十年中所发表研究论文的影响因子而确定,约100万化学家在汤森路透认可并收录的学术期刊发表过论文成果,能入选“顶尖一百”表明他们是百万化学家中最优秀的万分之一。共有12位华人科学家入选,其中包括中国科大化学院6位校友。他们分别是:杨培东(1988级,排名第10)、夏幼南(1982级,排名35)、段镶锋(1992级,排名31)、林文斌(1983级,排名54)、殷亚东(1992级.排名55)、孙玉刚(1992级,排名61)。
学校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成立于2000年3月,2009年初被批准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同年化学专业成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自建设以来,紧密围绕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目标,中心在硬件环境升级、教学体系完善、实验教学研究、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产生了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2012年8月,中心已整体搬迁至新建的环境资源楼,完成了全面再建和升级。中心已构建形成涵盖基础型-综合型-研究型内容的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面向化学院、少年班学院等5个学院16个专业本科生,开设基础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课程。
——毕业去向——
学院本科毕业生的深造和就业前景十分优异,其中80%以上的本科毕业生选择进入国内外大学或研究院所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获全额奖学金被国外或境外大学录取的人数众多,其中获得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的全额奖学金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2013届本科毕业生196人,其中出国留学84人,占43%;保送和考取国内研究生85人,占43%,工作等27人,占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