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2024年会
查看: 35360|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 毕业前要问自己:我掌握踏入社会的思维方法了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本帖最后由 yangjinming 于 2017-5-27 09:17 编辑

不要想当然地认为车到山前必有路,而要在踏入社会前就修炼出很强的思维能力和心态平衡能力。不能过于相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过多的磨难在去掉我们的书卷气、学生气的同时,也会去掉我们的灵气、心气。推荐一篇文章,希望能引起科大学弟学妹的思索。

《知识与思维》

时至今日,人们越来越深切地体验到了一个在知识匮乏时代常常不被看重的知识:由别人原创并用语言工具表达出来供我们记忆的知识,其正确性和实用性都必须满足许多明显的或暗含的假设前提,都有一个虚拟的假设环境。你运用知识时,只有当实际条件与知识的众多假设条件一致时,预期的结果才会出现。
例如,你预计七点钟起床就能保证八点赶到工作单位,其中一个暗含的假设前提就是没有出现大雪封门、交通堵塞等意外情况。类似这样的许许多多生活知识都有前提条件,对此几乎没有人会大惊小怪。但是,当我们面对的是更加系统化、规范化的被称作科学的知识时,那种对知识的庄严感却经常让我们忘记:知识是有假设前提的、知识的运用是有条件的!
例如,经济学中有一个被称作规模经济的规律,大体说的是,在一定限度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规模越大,一个数量单位的这种产品的成本就越低,即越“规模”越“经济”。但这个经济学知识的应用却是有条件的。如果你的产品是手工刺绣这样的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规模经济的效果就不明显。类似这样的前提条件在这条经济学知识的内容中已经被明确地标示出来了。但不幸的是,也有另外一些同样重要的前提条件却没有明确地标示出来。比如,如果你只善于管理小规模生产,而面对大规模企业容易产生的员工缺乏责任心、监管不力、流程衔接漏洞等弊端,你没有能力克服,那么规模经济在你这里就可能变为规模不经济。再如,规模经济规律只是从生产作业的角度总结知识的,它是把市场无障碍吸纳所生产的产品作为前提条件的,而在现实中几乎没有哪种产品可以无条件的长期旺销。因此,你运用这个知识时,必须现实地衡量不断变化中的市场需求以及你的市场营销能力,否则,你的规模经济就会无情地变为规模积压。一些超大型企业也会轰然倒闭,原因就在于此。

再例如,大家正在阅读一本好书时,经常会激动地拍案叫绝。但是,如果有些朋友有二次阅读的习惯,在过了较长一段时间以后,再拿出这本书阅读时,经常会有一种失望的感觉。而此时此刻,能引起我们拍案叫绝的又换成另外一本好书了。何以如此呢?其实,一本书如果好到能让我们拍案叫绝的程度,除了书写得好以外,一定还是因为这本书与我们有“共鸣”。我们经常用“共鸣”这两个字描述自己面对一本好书时的心理状态。但是过去没有人细究“共鸣”到底是什么,也没有细究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共鸣的对象会发生变化。其实,“共鸣”就是你在不知不觉中用潜意识粗略地衡量出了书中的一些精细和微妙判断或思想所暗含的前提条件或场景,而这些前提条件或场景恰恰与你自己在这一阶段的生活、工作经历非常接近,所以你更能理解书中的这些其他人难以理解的精细和微妙思想。当你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了新的生活工作经历时,过去的生活工作经历就逐渐在脑中淡忘了、模糊了,没有了前提条件或场景的对照,过去能引起你共鸣的精细和微妙思想现在就不一定能引起你的共鸣了。
我们发现,现代人所犯的更多错误,不是因为不了解相关知识,而是源于不知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我们怎样才能把握某个知识的众多假设前提从而正确运用这个知识呢?或者说,我们怎样才能根据实际条件在众多相关知识中选择适用的知识呢?看来单靠记忆别人原创的知识是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的,因为就多数情况而言,知识创造者并没有详细列出他当初总结该项知识时的众多条件。为了真正把握知识和能够运用知识,我们必须亲自了解知识的原创过程,因为只有再现知识的原创过程才可能再现知识成立的全部前提条件。
例如,规模经济的知识可能是某位研究者实际观察了三家产品单位成本较低的工厂的状况而总结出来的。他发现,造成这几个工厂产品成本低的原因可能有许多个,如管理科学、营销能力强、规模大等,甚至每个工厂还可能有许多其他无法言表的独特因素,如独特的企业文化、独特的人员构成等。但观察这些工厂的研究者们具有一种创造出能供人们普遍学习的知识的冲动,他要把自己观察的这几个工厂的“个案知识”上升为普遍适用的“通用知识”,他要找出引人注目的“一般规律”。他的办法是抓大放小。他舍弃了众多因素而把最耀眼的“规模大”这个因素作为成本低的主要原因。规模经济规律就这样产生了!他当初舍弃的众多因素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规模经济规律的前提条件,因为实际的低成本是由规模大这个因素和所有其它因素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当我们突出强调规模大与低成本之间的因果关系时,就把其它因素与低成本之间的因果关系降格为前一种因果关系的前提条件。并且据我们观察,多数情况下,那些被降格为前提条件的因果关系在耀眼规律的描述中,往往被更进一步降格为只字不提。这为知识学习者正确运用知识带来了极大障碍!
一般而言,绝大多数知识只有经过这样的假设性的简化,知识创造者的个案知识才能上升为供人们学习和记忆的通用知识。这里讲到的通用知识,是指可以解决众多现实问题的共同性、普遍性知识。但是不要忘记,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面对的任何一个现实问题都是个案问题,都是没有虚拟假设环境的真实问题,并且我们面临的个案问题通常与通用知识创造者当初面临的个案问题有很大不同。换句话说,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需要大量片段知识集合成一个相互搭配的知识组才能被认识得更准确。这个知识组中只有极少部分是别人发现和总结出来的“通用知识”,大部分是需要你自己发现和总结的“个案知识”。
例如,从外地引进一种牲畜,别人教会了我们喂什么饲料、一天喂几次、一次喂多少等等,这些就是在哪里都适用的通用知识。但老师们往往忽略了与他总结的喂养程序相配套的气候条件、水质条件、土质条件,等等。如果我们只记住了别人教我们的“通用知识”而不会发现本地的许多“个案知识”,面对牲畜的高病死率我们就会不知所措。
总之,你不可能单凭记忆来的通用知识完成对真实世界的认识。知识的原创力是必需的。即便不是为了创造新的通用知识,而只是为了能把记忆来的通用知识较准确地用于现实世界,也必须试图了解知识的原始创造过程。只有当你试图了解知识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时候,你才会去关注当初产生知识的那些个案的全部相关因素,这能启发你面对自己的实际个案时创造自己的个案知识。记忆来的通用知识需要有你原创的大量个案知识来搭配才能真正实现对现实的认识,除非你准备做一个教条者或另一个极端的知识无用论者。
教条者只会记忆和传播通用知识,而不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条者如果甘于简单的知识传播工作,则对人类社会有小益而无害;教条者如果不甘于简单的知识传播工作而要指导实践,则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程度不同的灾难。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敢说“现在知识所导致的错误甚至一点也不比没有知识时少”。
另一个极端的知识无用论者拒绝学习通用知识,一切依靠自己观察摸索,获得知识的时间成本、物质成本、机会成本极大。另外,由于眼光长期局限于自己生活工作的小天地,信息匮乏,他们往往属于能力有限的人群。
在现代海量知识的条件下,为了与主要通过记忆来掌握知识的“学习”有所区别,我们把通过追溯知识创造过程来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称作思维,它是利用感官接受现象信号和利用大脑加工处理所接受的现象信号,从而发现和创造知识以及运用知识来引导行为的过程。
显然,思维包括两个基本内容:一是如何有效地掌握知识;二是如何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引导未来的行为。
与突出强调记忆的“学习”相比,“思维”包括了“学习”,但比“学习”的内涵更丰富。思维不仅要求掌握知识,思维还要求运用知识。如果我们已经习惯于用学习这个词来描述掌握知识的过程,那么我们也可以把现代条件下的学习称作思维型学习、创造性学习。对于思维或者思维型学习、创造性学习而言,我们在掌握一项别人原创的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一个以这项知识为核心的知识组,这个知识组中的许多个案知识可能是由我们原创的。因此,思维的过程其实也是知识的再创造过程。经历了这样的掌握知识的过程,也奠定了更好地运用知识的基础。
这原本是一个人们早已熟知的关于思维的定义,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不在少数的沉湎于“学习”的知识追求者已经淡忘了思维的这个原始定义。他们只愿意去记忆和梳理别人已经加工过的二手信息,甚至只愿意“引经据典”,完全拒绝用自己的感官去扫描第一手的现象信号,也完全拒绝用自己的大脑去加工处理第一手的现象信号。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失去双腿的残疾人要求列车工作人员给补一张残疾人应该享受的半价票,但被坚决拒绝了,因为这个可怜的先生没能拿出《残疾证》来证明自己是一个失去双腿的残疾人。
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另一个词汇是“创新”。几乎没有人怀疑,不断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又一个重要特征。的确,如果产品不创新,很快就会被喜欢变换口味的消费者抛弃;如果制度不创新,很快就不再能规范和引导迅速变化的人类行为。 但是,创新不是简单的标新立异,也不是简单的异想天开。如果我们说,思维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思维的结果,学会“思维”正是我们为了创新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功,真正能领会的未必占多数。其实,你再仔细看看上面关于思维的原始定义就会一清二楚:如果我们利用感官接受现象信号和利用大脑加工处理所接受的现象信号从而再现了别人已经发现的知识,我们就是在进行思维型学习;如果我们利用感官接受现象信号和利用大脑加工处理所接受的现象信号从而发现了刚好是别人尚未发现的知识,我们不就是在进行创新吗?
我们很认真地提醒大家,在学习时代,创造知识与掌握和运用知识是可以分离的,张三通过简单记忆李四发现的知识就可以直接引导自己的行为;而在思维时代,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创造知识则是无法分离的,它们几乎全都是思维的同义语,张三必须还原李四发现知识的过程,才能再现李四所发现知识的全部前提条件,才能启发自己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创造自己的大量个案知识,才能正确使用李四所发现的通用知识。
我们还要很认真地提醒大家,思维时代与精英创造知识的学习时代相比还有一个重要特征,那就是越来越多的人都将启动自己的感官和大脑来观察现象、总结知识,我们许多普通人也成了思想者和知识创造者。许多重要知识经常就是大家集体创造的的结果。人们不会再像学习时代那样时时刻刻对知识权威、思想权威顶礼膜拜了。
我们真的已经从学习时代迈入了思维时代。我们都要尽快建立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思维观念,以适应这个时代的要求。
正如同我们在学习时代渴求掌握学习的方法一样,我们在思维时代也渴求掌握思维的方法(引自《思维方法高级教程》。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0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4 反对反对
来自 7#
zhulinfeng13956 发表于 2015-12-2 15:32:20 | 只看该作者
踏入社会本身就是思维打磨的过程,手段和目的永远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不管怎样的准备存量,变量永远存在,变量恰恰是发展的催化剂,何必不用好用足呢?
来自 10#
 楼主| 成功后的思索 发表于 2017-3-12 19:36:30 | 只看该作者
思维方法的种类
(节选自《思维方法高级教程》)
---------------------------------------------------
本节关键词:
思维方式:按照某种标准将思维方法分为若干类,所分成的每一类思维方法也可以称作一种思维方式。
本节要点:
按照其观察和记忆实际现象的技术特征做一个区分,思维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形象思维方法和概念性思维方法。其中概念性思维方法又可以细分为抽象思维方法、科学具象思维方法、战略思维方法三类。不同的思维方式具有不同的“精确程度”和“灵活程度”,对思维的“误差容忍度”是选择不同思维方式的主要标准。
---------------------------------------------------
按照其观察和记忆实际现象的技术特征做一个区分,思维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形象思维方法和概念性思维方法。其中概念性思维方法又可以细分为抽象思维方法、科学具象思维方法、战略思维方法三类。
按照其产生和完善的时间先后做一个区分,思维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传统思维方法和新思维方法,其中传统思维方法包括形象思维方法、抽象思维方法,而新思维方法包括科学具象思维方法、战略思维方法。
按照某种标准将思维方法分为若干类,所分成的每一类思维方法也可以称作一种思维方式。形象思维方法、概念性思维方法就是不同的思维方式,抽象思维方法、科学具象思维方法、战略思维方法也是不同的思维方式。
人们听起来不那么陌生的是形象思维方法、抽象思维方法,听起来稍感陌生的是科学具象思维方法、战略思维方法。
在被称作科学的各个领域里,人们已经如此习惯于“抽象思维方法”;在被称作艺术的各个领域里,人们已经如此习惯于“形象思维方法”。以前,抽象思维方法和形象思维方法被当作人类智慧惟有的选择。当遇到抽象思维方法实在无法解释的问题时,就往往把这些问题归到应该由直觉经验来解释的领域。而通常所谓的直觉经验实际上只是形象思维的又一个称呼。
形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先天的和本能的思维。人们对它的正面评价是灵活,对它的负面评价是不精确。它产生的大都是不可言传的知识。人类的知识中的确有一些不可言传的知识,例如,我们很难用任何语言向他人传授怎样系上我们的鞋带,而那通常只需要一个小小的演示就够了。
抽象思维等概念性思维则是一种后天的和训练出来的思维。人们对它的正面评价是理性,对它的负面评价是僵化。它产生的大都是可言传的知识。
人们每天做成千上万的决策,有些是形象思维的结果,有些是抽象思维的结果,有些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交叉运用的结果。后来我们发现,这些被称作抽象思维或形象思维的传统思维,要么快速省力但不精确,要么精确但又僵化,很难两全。好在以前面对许多实际问题时,我们对思维的要求也没有那么苛刻,我们对思维结果有足够大的误差容忍度和缓慢容忍度。
但我们也得承认,由于人们错误行为的破坏力随着社会发展而日益加大,也由于世界的变化日益加快,当人们面对城市管理、企业管理、军事管理、国家管理、人生管理、科学研究等重要问题时,人们的思维误差容忍度或思维错误容忍度越来越低,人们的思维缓慢容忍度也越来越低。传统的形象思维方法和抽象思维方法已经无法应对。
虽然缺乏方法论的指引,目前人们在上述领域针对许多具体个案的新思维也已经硕果累累。笔者在本书中竭力想做的是,在思维方法的层次总结出一套步骤和规则,为将来更多的个案的新思维铺平道路。笔者的这些总结就体现在科学具象思维方法和战略思维方法的描述中了。科学具象思维方法和战略思维方法是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逐步进化而来的思维方法,也是一种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而提升的思维方法。我们很快就会看到,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比,科学具象思维方法和战略思维方法同时具备理性、灵活、精确的特征。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秋叶hxx 发表于 2014-7-2 07:57:20 | 只看该作者
要在踏入社会前就修炼出很强的思维能力和心态平衡能力。
3#
冷眼望洋 发表于 2014-7-2 09:14:43 | 只看该作者
真是一篇极好的文章呀!如果说咱们论坛里可心的文章是润物无声的情感交流,这篇文章则是严谨缜密的思辨哲学,读后让人受益匪浅!
4#
网络游侠 发表于 2014-7-2 11:41:55 | 只看该作者
受益匪浅,好好让小子学习一下。
5#
精彩 发表于 2014-7-2 23:57:59 | 只看该作者
    收藏了,到时候让孩子看看  
6#
 楼主| 成功后的思索 发表于 2015-11-20 11:33:34 | 只看该作者
精彩 发表于 2014-7-2 23:57
收藏了,到时候让孩子看看

谢谢鼓励!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8#
向阳花 发表于 2015-12-20 19:08:45 | 只看该作者
收藏!受益匪浅!
9#
向阳花 发表于 2015-12-20 19:10:57 | 只看该作者
收藏!受益匪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11-29 02:50 , Processed in 2.16555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