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6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奇怪的轮回,教育向谁看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秋枫 发表于 2011-3-30 09:42: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奇怪的轮回,教育向谁看齐?
http://edu.cyol.com 唐闻佳 2011-03-29 14:23:10

  本报记者 唐闻佳

  去年12月的一天,按照美国媒体的说法:无数美国人的早晨是被一则“坏消息”惊醒的!——新闻里说,美国的教育系统在发达国家里仅仅处于“平均水平”。更糟糕的新闻是,“中国上海位居榜首”。

  此前,美国总统奥巴马还在白宫向一行教育工作者说:“今天在教育方面胜过我们的国家,将会在明天打败我们。”令总统先生始料未及的是,未来来得如此之快。

  这个“惊醒美国人”的测试,就是“PISA”。其实,这种惊醒早有预兆。《纽约时报》曾指出,金融危机后,欧美人除了对“通胀”、“失业”留下印象,还记住了一个画面:在衰退潮中,严厉母亲教育出来的华裔们安然无恙。在职场上,印度和中国的“模范生”正在抢夺美国孩子的饭碗。美国人开始了关于教育制度的反思。

  去年12月,奥巴马提到教育改革时曾忧心忡忡地说道,美国已经处于“东方号时刻”。“东方号”是1957年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它极大地震撼了美国民众。他们在反思中迅速通过了《国防教育法》,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把教育置于国家安全战略位置。第二个“东方号时刻”是在里根时期,当时美国越战失败、水门事件,外加严重的经济滞胀,国内民众气焰低迷,于是政府成立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检讨美国教育战略”。如果说“9·11”后,布什签署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是对美国“在危难中寄希望于教育”的传统延续,而今奥巴马政府提出的“赢得未来”战略,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与中国、印度的学生竞争!

  今年1月25日,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演讲中4次提及中国和印度的教育。“中国和印度等国已意识到,它们在作出一些变革后将能够在新世界里与其它国家进行竞争。所以,他们开始对他们的孩子进行更早和更长时间的教育,更加重视数学和科学。”在这份指导性极强的报告中,奥巴马甚至不吝向美国家庭、社区、学校强调一些疑似中、印的教育细节,“只有父母在确保关掉电视的情况下,孩子的家庭作业才会完成。”

  美国人在向中国、印度学习?这是一个奇怪的教育轮回:上世纪50年代,中国学习前苏联的教育模式,将专业高度细分,以严谨的知识记忆为基础的学习模式影响至今。而后,中国看到了美国的教育优势,“素质教育”、“创新思维”成了教育理想。只是,我们还未到达彼岸,美国却开始追捧中国、印度的教育模式。

  但,美国的阵脚有些举棋不定。一方面,奥巴马以“测试成绩”作为教育质量的评估标准,提出淘汰所谓的“差校”,挤掉学校里任何一滴“快乐教育”的泡沫。另一方面,他又在国情咨文中强调:“我们的学生不只是记住方程式,而是会提出:你认为这个想法如何?你想如何改变世界?”

  矛盾中,“唯分数论”的政策已经犹如一辆坦克在全美疾驶。年初,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沃特·芬伯格致信奥巴马,陈述“唯分数论”引发的美国教育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教育互相看齐的时代,各国的教育问题竟有了共同点。正如芬伯格所言:了解中国教育家对他们的教育体系的看法,了解美国总统所实行的、通过提高测试成绩来推动教育进步带来的一些计划外后果,将对美国和美国政府,以及一些热衷测试的中国教育家有所帮助。

  他的信有个别有意味的名称:“请让教育松口气儿!”

来源:文汇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
风铃草 发表于 2011-3-30 13:08:16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在教育方面胜过我们的国家,将会在明天打败我们。”
3#
风摆柳 发表于 2011-3-30 14:58:23 | 只看该作者
有意思,蛇咬尾。
4#
西北小草 发表于 2011-3-30 21:12:55 | 只看该作者
这是美国人的清醒和认识,我们认识到了吗?没有吧?看看我们有什么高科技?今天中央台才说了句真话,
由于日本地震,日本工厂停工,我们没有关键零件,哈哈不少厂也要关门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9-29 21:29 , Processed in 1.19999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