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新月玲珑 于 2021-1-26 19:27 编辑
那个让他魂牵梦绕的村庄 一个摄影家访惠聚驻村的故事 认识谭成军老师是在一场摄影文学讲座中,作为他的线上主持人,和他确定讲座事宜,打过几次电话,海报中的他粗矿而又平和,有着北方男人特有的豪情。一场文学和摄影的讲座,让我久久回味,沉浸其中。我的内心久久地被震撼着,为一个在访惠聚的摄影家,为这份情怀,为这份深情。。。 访惠聚,作为文艺人来说就是一种创作的体验和信息的储存,作为一名普通的驻村工作人员,2018年谭成军老师跟随访惠聚工作组入户到和谐二村。入户走访的每一个家庭就是一个故事源泉,他以一个艺术家的视角,把发现的感人故事以摄影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平常人看来司空见惯的事物,都被他在驻村工作中挖掘出独特的艺术美:宿舍里小猫、窗花、一些不起眼的小物件,在他的作品里都是那么美纶美幻;满脸沧桑的老人讲述着他们的故事,他们的神态及目光直抵人心。 艺术来源与生活,情感就是艺术的灵魂。真没有想到,谭老师看似粗矿的北方男人,有着如此细腻的情怀和柔软的内心,在他描述村庄里的故事时,可以听到他哽咽声音。他在入户走访中碰到了吹思路额的阿瑟、接生的老太太吐里吾汗、和谐村的老人,牧民。。。。。。我被他所描述的村庄的故事深深的打动, 每一帧照片、每一幅摄影作品,都那么摄人心魄,引人入胜,愿意去了解和挖掘照片背后的故事。 镜头一:牧民阿塞尔 吹丝路额的阿塞尔讲着流利的汉语,一条腿因车祸有残疾。生活的困难没有磨灭他喜欢音乐的爱好,墙上挂着很多他喜欢的乐器。他的皮肤黝黑粗糙,歌声的情绪波动释放了很多的东西,好像也听到歌声背后的很多故事。 在放羊的过程中,后山的草原上他遇见了放牧吹丝路额的老人,老人教他吹丝路额,每当心里高兴时或是情绪低落时,他都要到草原上对着大山、草原去吹丝路额,他和牧羊老人在山坡上对饮,弹唱,牧羊;天边雨后彩虹,云雾缥缈,他们时而高声歌唱,时而弹琴,晚霞西下,两个人唱起哈萨克民间歌曲。在富民政策关怀下,他们异地搬迁,生活条件逐渐好了起来。。。。。。 镜头二:接生的老太太吐里吾汗 每次村委会开会,会议大厅里人们都忙着抢椅子坐,其中一个椅子从来没有人抢,有位老太太固定坐在那里。这位老太太身上有很多故事:过去南部山区的医疗条件特别差,接生的老太太就是这位民间医生,她骑着马在毡房、戈壁,接生了800多个婴儿,村上非常尊敬传统礼仪, 在他们心目中,老太太就是他们的妈妈,就是他们的再生父母。 镜头三:美热古丽 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的美热古丽,高高的个头,白皙的皮肤,洒脱豪气,她喜欢这个村,说这个村是她的生命,她们祖祖辈辈都在这个村上,她幽默的说,这里是她精神上的一个港湾。以前金涝坝村深山条件很差,一下雨就发洪水,木桥就被冲走了,两岸的人们只能隔水相望。美热古丽爸爸是牧区老师,孩子们等着老师去上课,他不顾风雨,走到河中心,一个浪打的不见了。村民们惊呆了,古丽家人只会在岸边大喊大哭的叫喊,几十个村民顺河往下追,跑了二三公里,在河里救起昏迷不醒的父亲。全家人抱着大哭了一场,她父亲清醒后的第一句话就是:记住村民就是我们的父母!那种经历死亡后重生的感恩之情,令人动容。 从细微的观察到微观的世界里,从创作上表达出一种心境,拿自己现实身边就近的经历来形成符号化的作品。摄影有时带来的视觉冲击力,是文字所无法达到的,看着谭老师发出的每一张照片,听着谭老师讲述的驻村故事不由的陷入深思:文学和摄影以不同方式表达同样的情感,在有着丰富内涵的摄影作品前,文字有时显得苍白无力。正是基于谭老师对艺术的热爱,在驻村期间融入到村民中间,与村民打成一片,饱含着对村民的爱,才能有这么精彩的作品呈现。 在人人都可以看到的大千世界里寻找摄影语言,这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任务,是一种经历的再现,也是多年文化积淀的流露。在这种阅历丰富的背景下,作为一个创作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任何环境下都会有发现和感受的东西。最难能可贵的,谭成军老师的镜头在面对最普通的民众时,所体现的悲悯情怀。我久久地沉浸在谭老师营造的普通民众摄影艺术的作品中,为这个民族有这样的文化人,有这样的情怀而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