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在改革开放40年之际,100名各个领域的改革先锋受到表彰。他们是各行各业的杰出代表,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改革开放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们中有科学家,有大国工匠,有民营企业家,有深潜员。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时代的见证者和受益者,同时,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也都代表了一个奋斗的故事,都代表了一段和改革开放共同成长的历史。去年1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共同部署开展了“改革先锋进校园活动”。这些改革先锋走进大学校园会讲些什么?又会给大学生们带来什么样的思考呢? 潘建伟是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也是我国闻名海内外的量子物理学家。2016年8月16日,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2017年7月9日,世界上首个远距离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京沪干线”正式开通。在这两个令中国人感到自豪的项目中,潘建伟担任首席科学家。 最近,他正忙于做新的实验。这天的宣讲是下午三点钟,两点多他才从上海的实验室专门赶回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 使命,是这天潘建伟宣讲的核心词,他说这次宣讲,没有具体稿子,只是准备了一个提纲,因为讲的大多是身边的人和自己的事。他告诉学子们,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必须有使命感和家国情怀。落后就要挨打,是历史留下的血泪教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新中国成立后,怀着科技报国的理想,当时他所在的中国科技大学的著名教授,也是我国两弹一星的专家:钱学森、郭永怀、赵忠尧等人,都是放弃国外优厚的生活,克服种种困难,回到祖国,献身新中国的科学事业。 作为70后,潘建伟亲历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改变,他说,如今,处于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阶段,科技强国,是新一代科技工作者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迅速,要创新驱动发展,科技研究就不能总是跟着跑,九十年代末,他把前沿的量子领域确定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为了掌握先进技术,他和团队成员都曾赴海外学习,但走前就达成共识,学成之后一定回国。 中国科技大学学生田野告诉记者:“非常非常接地气,我们比较能接受这种,因为是身边的例子,潘校长也是校友。我今年大四了,我是读统计学的,我准备今年毕业之后去国外念博士念PHD,现在可以说人生十字路口,在世界观基本定型的时候,能够给我们传输这种尽快回来,投身祖国建设的理念,我觉得是非常有效,而且能被大家接受得很好。” (新闻中心摘自央视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