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71|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也说科研出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大裤子 发表于 2012-11-15 11:58: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裤子 于 2012-11-15 12:01 编辑

原标题:我来告诉你为什么中国做科研最好的学生会去转行
2012-11-14 14:28
今天看到中科院数学所的程老先生以真名实姓所写的一篇惋惜自己的学生转行的博文,让我感触至深。程老师的那位25岁的学生,已经发表了十几篇期刊论文,获得过作为中科院学生最高荣誉的院长特别奖和控制界很有影响的关肇直奖,是曾经宣布不再参评院士的程老的得意弟子,甚至按程老师的话说,“成了我对未来的一个梦”。结果这位学生没有按照程老师的安排出国做博后,而是选择了考会计师,毕业后想去银行,或者去当中学老师,已经走到了分道扬镳的地步,让程老师十分不解,甚至欲哭无泪。

科学网上有许多老师把学生的转行归咎于大环境下名利和物质的诱惑。然而作为同是中科院的一名研究生,我却十分理解程老师那位同学的选择。我的一位科大少年班的同学,GRE和托福都考得很好,导师也是新晋的院士,但他还是和我一样宁可选择没有北京户口薪水又低的会计师事务所,也不愿意再在国内或申请出国走科研的道路。我还曾经在一家期货公司与一位清华物理博士、一位北大数学博士、一位中科院物理所的博士一起实习过,他们也都是本专业科研领域的潜力股——北大博士有过海外联合培养经历,发表过高水平学术论文,过了FRM二级;清华博士的导师是清华的著名院士,自己的研究成果也不愁在学术界的位置,不过也过了CFA二级;只有我自己不是博士,也没有文章,可是我敢在简历上说自己是中科院学习成绩Top 1%的学生。前几天我去参加某资产管理公司的笔试,又听说北大博士已经拒掉了一个自己本专业的十分高薪的offer,专心去准备大摩量化研究组的面试了;在看笔试名单时,又赫然发现上面居然还有MIT的博士生,让我十分郁闷为什么人家不好好留在美国或者回国做科研这份很有前途的事业,却非要跑来跟我们抢这种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

不过想了想原因很简单,对于我们这个年龄的青年人来说,选择一份可以终身奋斗的事业比选择一个暂时的工作岗位更加令我们在乎。那些就算我们中了亿万元的大奖,仍然会选择去做的工作,才是对我们而言最好的、能够当成事业去奋斗终生的工作。此外,一份工作的价值是不能用工资的高低来衡量的;不同行业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文、理、法、商、工、农、医、兵,只要做的是对社会有用的事情,那么每一份职业都值得获得我们无差异的尊重。

可是我们现在的科研行业,做的是否全是对社会有用的事情呢?我认为有一小部分不是的。1989年美国犹他大学曾经宣称在室温下实现了可控核聚变,此后包括我国若干著名的大学和研究所,都开始了冷聚变的研究,相关论文、实验报告、会议、项目申请,几乎接踵而至;但是随后证明这只是一场闹剧。1986年日本《日经产业新闻》报道日本各大公司都认为AI(人工智能)将大有前途,有望造出具有人类的情感和智慧的机器人,改写日本和世界历史,于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机构都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来研究人工智能,但是现在这股热潮也渐渐地冷了下去,高达也只能在日本动漫中让人们怀一怀旧了;此外,再想想21世纪初最为火爆的人类基因图谱计划,我记得那时报纸上声称在完成了全部的人类基因测绘之后,新生儿一出生就可以通过基因测序来预知他一生可能患上的疾病,但是这几年,还能见到什么报道?当然这不是说要全面否定这个项目,但是它的热度大大降低是事实。如果我们很不幸地成为了参与室温冷聚变、基因组计划这样的项目的研究生,请问等这样的一股风气冷下去之后,我们如果不在大范围或小范围内转行,还能靠什么吃饭?

当然,我国的绝大多数科研做的都是对社会有用的研究。但是也并不是说,你参与的是这样有用的研究,就不用再为自己的人生道路发愁了。譬如某个有望50年后才可以在实验室中得到突破的技术(小弟的本行,实在不敢说名字了),它有望彻底解决人类的能源问题,的确很有意义;但是大家都知道中国学生的数量总是远远超过教授的,请问我们参与这项研究的学生,除了个别成为这一行院士、教授、正研究员甚至获得诺贝尔奖的同学,我们其余的70%到80%以上的人,这50年的人生怎么度过?余下几十年的人生怎么度过?我们的孩子的人生怎么度过?

所以说,有一小部分科学研究,其实只是我们整个社会花巨资给自己购买的福利彩票。在这些研究中,大部分探索看似毫无用处,但是万一获得突破,就是可以改写人类命运的——这不就是跟买彩票一个道理嘛。当然,我国的大部分研究都不是买彩票,而是有指向性,或者是跟踪性的,往往是外国已经做出来甚至产业化的东西,我们再通过反向工程、或抄或学地给做过来。我觉得这种行为是非常高尚的,因为这个真的很有用,两弹一星也不是原创,但是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国家地位。所以说,如果你能够出国,真的学到对我们国家有用的技术,造福我国人民,我绝对打心眼里敬佩。

但是这又有一个问题,一些利国利民的影响重大的项目,都是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是涉密的。所以如果你恰好因为涉密不能出国学习先进技术呢?又如果你恰好做的是领导觉得大有前途,但是你又看空它的前景的项目呢?再如果你所在的环境明明做不出许多原创性的成果,却偏偏又以论文来当做评奖、评职称的指标呢?须知,要想做到最高水平,必须到世界上最专业的地方去;国内读完博士,如果再在国内做博后、讲师、大学青椒,或许N年之后可以拿到几千元的月薪;但是从国外读完博士,走千人计划、百人计划回国,可以有每年50万的生活补助,3年100万到300万元的科研经费补助、配偶解决工作、看病享受干部待遇、子女随便进重点小学...而你到时候真的很可能都没有。请问如果你是一名在国内读完博士的学生,而且再如果毕业后幸运地结婚生子、拖家带口了,你到时将如何坦然面对这样的从工资待遇到学术水平上的差距?你是不是和我一样,会想到再出国读个博士,或者到国外做N年博后,去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呢?

是吧。我觉得如果要做科研,这确实是一条正路。因为与获得优厚的待遇相比,更好的是去学习一门手艺,成为一名职业人士和行业内的专家,让我们能够不依附于一家单位的铁饭碗,走到世界各地都能生存。而出国读博和做博后就很好地诠释了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个道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不过当做出这样的选择时,你还是要小心:一来在国内读完一个学位,自己年龄已经不小了,出国再读个博士,你的年龄会有多大?二来你确定你出去读的专业,就一定不是那些冷聚变之流吗?怕就怕到时候学了一个江河日下的学科,走遍天下都找不到一个饭碗,那所谓的数理化,跟屠龙之技有什么区别?

还有,如果你是像本文开头程老师的学生那样的人才——Top大学本科毕业,导师又是大牛,自己拿到院长特别奖,那么你一定会想成为行业顶尖的人。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你很容易看到自己走这条路的尽头是什么——也许有一天你会发现,在科研这条路上你永远走不到金字塔的顶端,不可能像导师一样成为院士,不会给本行业带来突破,不会成为标杆,也不会写进教科书,不会改变历史。十年二十年后,你顶多成为一名普普通通的从业者,然后想着自己原来吃过多少亏,再努力把自己的儿子或女儿送去美国最顶尖的大学,期待他们实现你未竟的梦想——正如程老师对他的学生所期待的那样。说起来,我在中科院选修了那么多课,每一位在课堂上偶尔提到自己子女去向的老师,都是把孩子送到了美国或欧洲。包括英语老师、政治老师、探月计划设计师、管理学院老师,等等。所以想想,作为一名跟他们的孩子一样年龄的学生,如果你能够过他们梦想中的生活,那干嘛还要过得像他们现在一样?

所以我觉得,不管做出任何选择,还是要分清潮流,想想未来的前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军人,因为赶上了民族解放斗争的时代,所以可以成为开国将领;八十年代的数学家和科学家,因为赶上了“向科学进军”的时代,所以成为了时代偶像;九十年代的下海商人,因为赶上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时代,所以涌现出大量千万富翁;最近赶上城镇化和高房价时代的地产开放商们,以及赶上经济发达后融资需求旺盛的金融家们,就更是不用说了。可是如果你是生活在“做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的时代的火箭专家,或者是生活在“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时代的作家和诗人呢?那就要想一想这么坚持自己的行业是否值得了。

正如易宝支付CEO唐彬先生所说,“时代比地域更重要”。在当下这样一个时空中,实际上有很多中国人可以选择成为美国人,或者成为欧洲人、非洲人;但是不可以选择的,是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背景。请看看前几天刚刚公布的“中国年培养工程师数量相当于美欧日印总和”的新闻吧,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有些超买的行业,注定要裁员和收缩,正如扩招严重的大学和科研行业;有些现在处于低谷的行业,也注定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变革而变得红火,如养老行业和旅游行业。“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孙中山先生在一个世纪前讲这句话的时候,或许他的老师和父辈很多人不明白;现在我们找工作和选择职业时,再跟我们的父母和老师讲这句话,或许他们也同样也会不明白。

但是,不管他们明不明白,存在即合理。既然某些行业的薪水高得离谱,科研行业薪水又这么低,那么就只能说明我们社会急需那方面人才,而科研行业产能过剩、人才超编,做科研的学生应该有一部分跳过去而已。这个道理跟为什么大家要移民的道理一样:既然国内限制人口,计划生育,那么就应该有大量的中国人移民到海外,如果没有,反而是中华民族的悲哀。世界历史上有过犹太人出埃及,中国历史上也有过走西口、下南洋、闯关东三大人口迁移,一个地方资源要被耗尽了,一个行业人才过饱和了,为什么不走出去为自己和后代找到更加广阔的天地呢?看看白种人,因为走出去了,占了世界版图的多大比重?华人在美国都有当部长的了,难道我们的后代就不可以在美国当总统吗?一定要窝在自己小东亚的这一亩三分地里,把美洲、大洋洲那丰腴的土地都留给其他国家的人去繁殖后裔吗?信不信那样的话几百年之后就没人讲汉语写汉字了。

扯远了。我是说,我们年轻人的视野应该开阔一些,老师们和父母们也应该心胸开阔一些,不是有了北京户口,或者当科学家,就一定是最合适的选择,即使有些人可以把科研做得很好,也完全有充足的理由去放弃学了十多年的专业转行重新开始。这是个伟大的时代,这是个广阔的世界:一起走出去吧,我们可以创造新的历史。

至于像程老,我想也没有必要太过惋惜。也许在程老看来,科学家是一个没有其他任何行业能够取代的顶尖职业,失去一位学生,让中国和世界失去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但是,在我们年轻人看来,没有任何一个行业处在神坛之上,我们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将有我们自己的选择。

                                                                                                              郭

引:

程老博客:《昨夜无眠——为了一个学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60333-632151.html

《和程代展老师:过分务实和名利化的环境让我们无法回答钱学森之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99-632204.html
PS:求求某些同学不要再把我称为学术界的范跑跑什么的了。。。我只是一个科研做不好的loser,因为学术界人太多竞争太激烈混不下去了所以想转行混口饭吃,我一向很崇敬安心踏实地做科研的人,我也有很多在学术界发展得非常好的朋友和老师前辈,我也很以他们自豪。我这篇日志只是最近没拿到offer所以倒苦水来着,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我只是说出我自己真实的想法而已,可能这些想法是很自私和可鄙的,如果真是这样我也会改正,日志里有些话太伤人了,如果有朋友觉得被冒犯了,也请您多多包涵,那不是我的本意。鞠躬了!

来源: 郭世杰的日志 http://blog.renren.com/blog/119512521/881871333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6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
风萧萧 发表于 2012-11-16 19:34:04 | 只看该作者
说的很实际。顺应时代,顺应社会。搞科研的毕竟是少部分人。
3#
秋枫 发表于 2012-11-17 12:25:29 | 只看该作者
好帖!选择是多样化的,不必每个人都去做科研。
4#
田野 发表于 2012-11-17 13:26:11 | 只看该作者
终身搞科研的人的确需要很大的毅力,确实值得尊重和敬仰,但是并不适合大多数人。
5#
张莲香 发表于 2012-11-21 17:53:50 | 只看该作者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6#
和风细雨 发表于 2012-11-22 17:12:44 | 只看该作者
现实比梦想残酷
7#
一马当先 发表于 2012-11-22 17:25:37 | 只看该作者
要深思,我们的孩儿都在顺着这条道走着
8#
安哥 发表于 2012-12-6 15:24:48 | 只看该作者
以人而论,量身定做,每个学生的情况不一样,追求自然不同
9#
月明风清 发表于 2013-6-21 19:01: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月明风清 于 2013-6-21 19:07 编辑

本人孤陋寡闻,才疏学浅,一直在疑惑,一直在纠结孩子的专业。请教大家帮忙解惑:
1、科大理科的,比如物理专业,即便硕博毕业后,除了搞科研,做大学教授外,还有其他选择吗?
2、搞科研确实很辛苦。可为什么科大的录取分数又这么高?难道理科的学生都是冲着科研这条路来的?
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11-18 21:50 , Processed in 1.75281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