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 2011年11月28日
本报记者 谭南周 通讯员 李静
“今天郑兰荪老师给我们上无机化学课。”日前,记者来到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化学化工学院大一新生小朱自豪地告诉记者。 郑兰荪,是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是中科院院士、著名化学家。在外人看来,院士给本科生上课已属少见,给大一新生上基础课,就更是稀罕事了。 “在化院,大家认为名师给本科生上课是天经地义的事。”厦大化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金能明介绍说,多年来,名师给本科生上课在学院已形成一种传统和文化。这个由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特聘教授等组成的顶尖教师团队坚持给本科生上课,即使学校一、二年级学生在漳州校区上课以来也从未间断或松懈过,自始至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记者在该院教务系统上看到,本学期,郑兰荪院士给大一学生讲授“无机化学”,一周两次,听课学生有60多人;田中群院士给大三学生讲授“物理化学”,一周三节课,听课学生有80多人。 不仅如此,长期以来,黄本立、万惠霖、赵玉芬、郑兰荪、田中群等一批中科院院士和名师名家坚持为大一、大二学生开“院士论坛”、“学科入门指导”等各类讲座,深受学生欢迎。一些没有给本科生上课的院士,也会通过学院的育苗基金、拔尖计划等项目将本科生选进自己的课题组做科研。据介绍,现在化院的六大化学基础课均由院士与名教授为教学骨干参与教学。 金能明说,院士等名师给本科生上课为学院教学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他们不仅在课堂讲授中融入了科研和科技发展的最新知识、理论和方法,使得课程内容和知识体系不断得到更新、完善,更重要的是,这些名师的人生境界及对科学的执著追求也在深深地感染并激励着学生。” 说起院士给自己上课,该院本科生闫凌表示这是身为厦大化院学生的一大幸事。“科研经验丰富的教授讲课往往能高屋建瓴,让人一下明白了所学知识在‘化学大楼’中的基石作用,更重要的是教授的为人处世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自己。”她说,“田中群院士‘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风格就让我受益匪浅。” 有收获的不仅是学生,名师们也认为给本科生上课亦能获益,其最重要的便是教学相长,促进自身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金能明说,本科阶段的学生求知欲旺盛,当名师面对本科生时,必须首先准备好接受他们各式各样的提问,这种交流有时甚至会激发教师的某些科研灵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