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2024年会
查看: 1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星河书简——致中国科大的情谊长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站在荣成的海岸线上,我常望向南方的天空,那里有星辰指引的方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像一座灯塔,照亮了无数少年求知的路,也牵动着我们这座小城与科学殿堂之间绵延的情义。此刻,执笔为信,愿以文字为舟,载着敬意与感恩,驶向合肥的五月风。  
一、永怀之心:赤子长空铸丰碑
       郭永怀教授的名字,是刻在共和国脊梁上的星辰。他曾以血肉之躯守护绝密文件,用生命的热度熔铸“两弹一星”的荣光。在科大的校园里,他的精神化作无形的根系,滋养着每一株求索的幼苗。我仿佛看见,少年班的学子们捧着《爱在天际》的剧本,在科学与社会研讨中重走他的足迹,将“家国”二字深深刻入基因。他的故事,是科大人递给世界的第一封情书——以热血为墨,以苍穹为纸。
二、建松之志:薪火相传守初心
      邓建松副校长的身影,总让我想起科大“红专并进”的校训。一位严谨的园丁,更是无数荣成学子追寻的目标!
三、师者之桥:余晖未尽薛光来
      余老师与薛老师的接力,是科大与荣成之间最温暖的桥。记得余老师风尘仆仆来到胶东半岛,带着厚厚的一摞摞招生简章在礼堂里为孩子们拆解“入围考试”的玄机;难忘金教授“以科学家之担当护国民之安康的病毒对抗”演讲;难忘工院吴书记“以科大之实助力中国梦”的思政课。
       从“两弹一星”共和国元勋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校长到搭建荣成学子筑梦、逐梦、圆梦的余老师、薛老师……他们用耐心织就一张网,打捞起散落在山海间的科学璞玉。这桥上没有勋章,只有密密麻麻的快递单——那是无数封装着梦想的EMS,从金寨路96号飞向四海八荒。
四、山海之礼:荣成风物寄长情
       今日,我们以荣成的山海为笺,为远道而来的科大领路人奉上一卷特殊的“欢迎礼”:  
       好运角:这片古称“朝舞之地”的海岬,曾见证秦始皇东巡拜日、汉武帝建祠祀天的壮阔。千年的秦桥遗址与天尽头石碑,镌刻着先人对未知的探索,恰如科大少年班学子在科学疆域的拓荒。  
       烟墩角:冬日的海湾,大天鹅振翅如云,海草房静默如诗。渔村的剪纸艺术与秧歌里,藏着胶东半岛最朴素的智慧,正如科大教育中“红专并进”的平衡之道。  
       天鹅湖:万顷碧波上,西伯利亚的精灵与朝日共舞。它们凌波梳羽的身姿,恰似少年班学子在实验室里优雅而专注的身影,将自然的灵性融入科学的理性。  
       成山头:中国陆海交接的“太阳启升之地”,每年元旦千人祭日的盛景,让历史与现代在此交响。这破晓的曙光,正如科大与荣成携手点亮的教育灯塔,照亮一代代少年奔赴星辰的征途。  
五、家校之盟:以“科学家”之名共托星河
       科大赋予家长“科学家”的称号,是教育史上最浪漫的命名。这不仅是谐音的巧思,更是对家校共育的至高礼赞——每一位家长,都是孩子科学精神的启蒙者,是科大精神的民间传灯人。  
六、共赴原乡:赤山石与梧桐枝的千年之约
        此刻,暮春的樱花落在科大的郭沫若广场上,我想起一句名言“人要有一种精神、一副傲骨、一股力量。”这或许正是科大情义的精髓:郭永怀的精神,邓建松的傲骨,余薛二师的力量,千万家庭托举的星光。而荣成的海风,正携着好运角的千年晨曦、烟墩角的天鹅私语、成山头的祭日鼓声,化作一捧温润的赤山石,嵌进这封情义长卷的扉页——愿它永驻金寨路的梧桐枝头,成为我们共同的精神原乡。  
       结语:山海同辉,家国共筑
       当黄海的风掠过威海的山脊,这片土地便翻涌起千年的回响——文登学宫的琅琅书声仍在回荡,乳山马石山十勇士的呐喊犹在耳畔。从胶东革命老区的红色血脉,到荣成灯塔下“两弹一星”精神的蓝色奔赴,威海人以山海为砚,书写着“志在千里”的传奇。  
       此刻,我捧起荣成海的浪花,糅合文登柘阳山的春雪、乳山银滩的月色,再采撷成山头第一缕破晓的霞光,为这封情义长卷钤印:  
        这是威海志,镌刻着天福山起义的烽火淬炼的坚韧,马石山军民同心的铁骨;  
        这是荣成情,流淌着108位将军血染战旗的忠魂,天鹅湖畔渔舟唱晚的温润,赤山法华院晨钟暮鼓的悠远——这片“将军之乡”的沃土,曾以身躯为盾守护山河,而今又以智慧为剑叩问苍穹;  
       这是文登脉,传承着秦始皇东巡“召文人登山”的文明薪火,李龙故里崇文尚德的千年基因;  
       这是乳山魂,激荡着胶东育儿所“红色乳娘”哺育革命火种的大爱,与今日“三花”纺织航母织就的科技经纬。  
       中国科大,恰似一艘满载星辉的巨轮,将这份山海馈赠的厚重,熔铸成“科技报国”的永恒航向。当吾威学子在实验室解析量子密码,当吾威学子在同步辐射光源前捕捉光的轨迹,当吾威儿女在深空探测图谱上标注新的坐标——我们终于懂得,郭永怀烈士穿越罗布泊的步履为何如此决绝:他用生命守护的绝密数据,早已化作科大学子实验报告上的精密公式;他在烈火中消逝的背影,早已凝成科大校园永不停转的永怀钟。  
        而邓建松副校长深夜批阅的教案,余薛二师往返皖鲁的机票,与荣成108位将军的勋章遥相辉映——那些烽火岁月里保家卫国的冲锋号,此刻正化作实验室里攻克“卡脖子”技术的键盘声。从抗日战争的血色黎明,到量子计算的星辰征途,这片土地始终以同一种姿态挺立:以脊梁作长城,以智识为烽燧。  
       愿此卷长存:  
       以威海的山海为誓,以荣成的灯塔为约,  让将军故里的忠勇浇筑实验室的基石,让永怀精神的光焰照亮每一份实验数据。  
       此去星辰大海,你我皆是追光者——  只因我们共同的名字,叫“科学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5-5-19 05:49 , Processed in 1.93073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