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亦凡 于 2018-10-10 16:59 编辑
儿行千里母担忧,这是一句至理名言,尤其是准备送孩子去外地上学的高中学生家长,更是惶惶然的。那么,提前了解学校,熟悉学校,便是父母该做的事了。 儿子在中考的时候失利,上了一所普通的高中。短时候的痛苦过后,便开始为他的将来打算了。儿子喜欢数学和物理,所以就自己开始提前学习高中的课程,重点是物理,准备参加竞赛。他在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尤其是看过霍金宇宙三部曲(《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大设计》)之后,说要读量子物理,也许每个读过这些书的男孩子都会有这种想法吧。我说,好吧。开始给他查询哪个学校有量子物理专业。那时候潘建伟教授已经在量子物理中做出了成绩,所以就关注到了中科大,其时还知道科大有三个量子物理团队,是走在了国内的前端。 在关注的过程中,我加入了科大的家长群。在混群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来自这个平时不见高调宣传的学校的热情。科大为高中生服务的有两个群。一个是为考少创的高二及以下学生服务的,一个是为高三高考和自招的学生服务的。这个并非是官方的,而是科大的家长们自发组织起来的,每一届都有一群自愿为考生解答的家长,不厌其烦地答疑解惑,小到住宿、食堂、日常生活中各种的鸡毛蒜皮,大到学业,出国之类的问题,无所不包。因条件适合,我加入少创群,在这里,在老科们的帮助下,我们一步步完成了从报名、备考、初试、复试的一系列任务,万分幸运地进入了科大,提前一年成为了科大学生。 进了科大,便与科大同呼吸,共命运了。科大始建于1958年,当时的大学经历了院系大调整,各个学科间是壁垒分明的,理是理,工是工,在这种状态下,有识之士们感觉到不对,因为科学之间是相通的,并没有那么大的鸿沟,于是就成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要红专并进,理实交融,培养出“向科学进军”所需要的人才。科大带着期望诞生,也随着国家的命运几经波折,在经历了离京赴皖,管方两位校长被开除,这样的动荡后,依然以她独特的魅力屹立于中国大学之林。”穷清华、富北大,不要命的上科大“这句话,依然激励着一批批学子奔向她的怀抱。 说起来,在普通人眼中,科大有两之觞。一觞为地域。科大地处合肥,这个经济并非发达,物质不够繁华的小一线城市。但是,这里却有着最深厚的学习氛围,最安静的校园。历数世界排名之前的大学,有几个是处在繁华闹市中的,很多都是自成一镇,安静地呆在乡间。学之道,厚积而薄发,人生的后几十年间,能安静的学习这几年实在是很幸运的事。那苏秦、张仪不是从鬼谷出来一鸣惊人了么,那些大侠们很多都是窝在山沟勤奋苦练的么。二觞为排名。八十年代,科大拥有很多的状元,那时候是以进科大为荣的。随着科大的动荡,经济的发展,北上挟地域和经济之利,学校排名越过了科大,但即使这样,科大依然以她小而精的优势,以她奋不服输的精神,依然列于中国大好学校之一。有很多清北失利的孩子进入科大后,便觉得自己是落难的皇族,郁郁不得志,真是蠢不可及。科大虽小,天地却大。她离北京远,却离世界近。窃以为,做为一个学生,以考进某所学校为荣是蠢才,学校以他为荣的才是英才。 儿子进入科大后,深深地感觉到了学习是怎么一回事。科大在大一是通识教育。课程安排大致是差不多的,以便于大一快结束的时候学生自主选专业。好处是经过一年的学习,同学们会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坏处么,自然是学习的课程又多又深,从来没感觉学习很难的儿子都被难哭了。(笑哭)科大号称是百之百可以转专业的。这个在少年班学院是无条件进行的。其他学院,设有一定的条件。但是,如果你意愿很强烈,还是可以转入想去的学院的。如果转不了,选择个性化学习,修够学分,就能拿到所选专业的学位证书。至于生活么,儿子适应得很好。四人间的宿舍,上床下桌,学校给提供全套的床上用品,开学时已放到床铺上了。楼层内有水房、卫生间和洗澡间,有洗衣机和洗鞋机。全校是有空调和暖气的。说到暖气,是科大的一大亮点,因为在南方,没有集中供暖,科大的老师是爱孩子的,爱到有些宠,是优先给学生宿舍供应暖气的。当时听到一个小故事。一个女生在黑超里遇到了万校长,聊起为什么买方便面吃。学生说是因为饭堂太热,然后,不久的以后,饭堂就装了空调。应该说,这样的故事很多,不经意间就会听到一两件。 诚然,对于一个纯理工科学校而言,科大的生活是谨慎有余,活泼不足的。校园里女生不多,真的不多,所以女生在科大是显得犹为珍贵。嗯,课堂的前三排是给女生留的,男生不敢也不能占。女生宿舍是三人间,有独卫的。女生虽少,女子足球还是蛮厉害的,经常在校际足球赛中拿奖。其实,科大的男生并非是刻板而无趣的,他们只是少了些花言巧语。但是,美丽的情话不应该是独自分享给自己的爱人么?在这些严谨的男孩心里,爱是需要郑重表达的吧。科大男生们大都会有个理想,那就是毕业以后的双飞。每年毕业季的红毯秀足以让学弟们心生澎湃,恨不得以身代之。平日里朴素清纯的女孩们打扮起来,立即便是光彩照人,意气风发。一个女孩有了有趣的灵魂,便历经岁月,越见美丽。曾经在年会时见过一位老师,清纯如少女,我们都以为老师只有二十八九,后来才知道已经四十岁了,这样的科大女生应该有很多。像我们熟知的马东敏学长,庄小威学长,都不见岁月赋与她们沧桑,而只有知性和美丽。 说起科大,不得不说到一个群体,就是科大学生家长,简称科学家。它创办了中科大家长论坛,在国内独树一帜。它专注于学校、孩子和家长的相关报道,探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的相关话题,尤其关注亲情在教育中起到的作用。以孩子健康发展为中心,思考交流,互助共享,为将学校、孩子和家长融为一个和谐的大家庭而努力。这是比较正式的说法。其实呢,翻开论坛中的帖子,便是在和远方的朋友聊天,拿到OFFER的喜悦,远离孩子的伤痛,各种关于学校、孩子的新闻,都是家长们津津乐道,聊以慰藉的精神食粮。若说一入科大群似海的各种群聊是大市场,论坛便是门罗珍馐的陈列馆。它还每年组织一次年会,一次一个主题,从策划,报名,组织,会徽设计,晚会演出,通通都是由家长们自发形成的,从第一届二百多人开始,到17年已是第八届了,人数更是达到一千多人。恭逢盛会,是每一个家长的心愿和荣幸。 2018,是科大成立六十周年的日子。她走过了很多不平凡的日子,还将注定再不平凡下去。身处期间的师生们,却觉得自己是平凡的。从接触到的老师们看,都是严谨而朴实的。据说因为要建中区的学生宿舍区,学校把行政楼拆了,到现在也没有盖,行政办公分了两处,校长办公楼是旧的。科大也没有逸夫楼,是因为把盖楼的钱用来买了实验设备。当年教育部批了钱让学校修校门,学校用它来给学生通了暖气。桩桩件件的事,显示了科大是一所有温度学校,因为小,而让她的学子们更加的团结。在很多出国家长的帖子中,会出现两种现象,一是学长很照顾,二是出国都会做饭了。 聊了一些大事,再说儿子的小事吧。儿子大三了,刚开学就悄不吭声的又加了几门课,本以为是选修课,后来才知道是想修双学位,呃,这个不算大事。昨日有校庆活动,问参加了没有,答没有,要排队领票,还有作业要做。好吧,这也是学校的风格,毕竟在大大们视察学校的时候,还有学生在做作业。只是和家长群中热火朝天的气氛相比,怎么这么冷静呢?也许是这些孩子的目光太远,把这些热闹繁华当做了生活的苟且,而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吧。 悉闻校庆时来了很多杰出校友,那么百年校庆时,儿子会位列其中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