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2024年会
查看: 7454|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莘莘学子要慎重选择研究生导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sxbjlwl 发表于 2012-12-16 23:19: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yangjinming 于 2017-8-31 16:14 编辑

来源:科学网博客   作者:刘庆生    2012-12-16
    最近兄弟单位一位教授L来我办公室聊天,他和一些在海外的地质-地球物理学科的华人教授比较熟悉。今年在美国开会L教授碰到一位我们这儿上世纪80年代初本科毕业,后在地质大学(北京)读了硕士研究生的G。G硕士毕业后出国在加拿大完成博士学位,现在美国一个大学当副教授,学术研究做的不错,成果丰硕,在国际勘探地球物理学界有一定影响。我当年还担任过G本科的班主任,所以他对我尊敬有加。我们这儿一位首届地质-地球物理实验班(我正好也是这个班的学术班主任)学生目前正在他那儿读研究生。G教授回国碰到我总夸这个学生不错,正在指导他做一些国际前沿科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好成果。这位学生经常请G教授回国转达对我的问候。这位学生和我关系很好,几乎每年春节都会打来电话拜年,汇报在G教授那儿的学习和科学研究进展。
那天L教授对我说,G教授选择国内学生到他那儿读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比较慎重,要看学生研究生期间所在课题组做学问的氛围,尤其是学术带头人导师的学术能力和水平。他具体提到国内一个大学SF教授的学生经常和他联系,希望能到他那儿读研究生或者做博士后研究。G教授说,他不会接收这个大学SF教授的任何学生来他那儿读博士或做博士后研究,似乎显示出“封杀”这位教授学生的态势。然而G教授并没有做出任何具体解释。据说G教授提到这个大学SF教授现在已经退休。我对SF教授稍有了解,但并不很熟悉。在我眼里,SF教授人很温和,对人热情,长期从事专业本科教学。别人告诉我,SF教授表面看起来对学生还是比较热情,至于他的学术成果,尤其是发表论文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情况可以很容易从相关学术数据库和国家基金委网上查询。显然G教授对SF老教授的科学研究及学术状况比较了解。我也顺便在网上对SF教授学术研究及成果稍作查询后发现,这位教授直至退休,几十年来还没有发表过一篇国外专业刊物论文,国内论文也不多,也几乎没有自己领衔的省部级以上的奖励。科研项目以一些生产项目为主,在退休前几年获得了一项国家基金。由于他曾经担任过他所在学校一些基层单位领导多年,并且给本科生讲课较多,所以招收的研究生不少。当然,由于作为导师自己不太注重学术研究,自然对学生的学术指导及国际交流等方面都很欠缺,研究生培养质量一般。这也许是G教授不愿意要他学生的主要原因。
G教授的这种“封杀”学生做法,并不限于国内。L教授说他对美国一所较为知名大学中一位俄罗斯裔教授的学生也一样“封杀”。我认识的一位教授在这位俄罗斯裔教授那儿干了3年,成果颗粒无收,还有一位年轻人在哪儿读博士多年也没有看到什么成果。所以,估计这位俄罗斯裔教授的情况与SF教授相当,培养的学生质量不高可能是G教授产生这种思想的主要原因。当然,我也不完全赞成G教授的这种比较绝对做法。导师和学生毕竟不能等同看待,不做学问导师课题组中有时也会有做学问的学生,即便是个别。而且这样的学生如果出头更值得称赞。因为,在一个学术氛围不太好的集体里,学生要有很强的自主学习、研究与对外交流能力才能生存和作出好成绩,这对学生是一个考验。但是面对“德行较好”而学术能力较差导师,学生们在选择时确实需要认真考量。因为,在我们国家传统落后科技文化体制中,这类学术不行,但“德行较好”的老师不在少数,你在这样的课题组中要取得像样成果比在高水平课题组需要付出更多。我注意到,从去年开始,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时,在项目申请人简历中需要说明研究生导师名字。我不清楚基金委设置这个要求的目的,我只能揣测,这个举措似乎是想借助于导师学术声誉间接判断申请人的科学研究能力。我并不赞成这种做法,难道从申请书本身及申请者已经取得的成果不能判断吗?这个举措对于那些导师学术水平一般,但在圈内活动能力强的人的学生可能会有帮助。
众所周知,我国自古以来素有“名师出高徒”的古训。这种古训也是我国数千年文明史大量实证总结。其实国外也是如此,有篇文章题目就说的国外一个课题组:“一个不管牛导师,培养了一批牛学生”,尽管文章有点“标题党”的味道,但“名师出高徒”的意思也是表达的淋漓尽致。在一个学风严谨、浓厚科研氛围与不断产出高质量成果的集体中,学子们不会袖手旁观和懒惰,而是互相学习,你追我赶,并以科学研究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这种“高尚”感受你将受益终身。这使我想起文化大革命中的“熔炉说”,那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个大熔炉”,经过部队熔炉锻炼,人会变得“高尚”。以我自己的经历,非常赞成“名师出高徒”的古训。我也亲眼所见我们学校几个课题组的发展变化,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学术精英。其中“地层古生物学”研究集体至今历经四代,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这个集体的第一代由杨遵义、王鸿贞、郝诒纯为代表;第二代以殷鸿福、刘本培为代表;第三代和第四代的优秀代表人物更多。他们为我国地层古生物学科位于国际先进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我在多篇博文中也谈到我自己的经历,由于历史原因我的大学学习缺乏系统和深入,导致我的科研基础薄弱,但我较早融入到学校学术研究出色的中-青年科研团队中,大大提升了我的科学研究能力。
所以,我最后忠告年轻学子,挑选研究生导师时一定要慎重,要多花点功夫和心思。要努力争取进入到处于学术前沿、学风严谨与研究氛围浓厚的集体。这样你就不会后悔几年的研究生的求学过程,也为你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12年12月16日晚上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4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8#
闲庭漫步 发表于 2016-4-10 10:29:26 | 只看该作者
拜读了,有收藏价值,准备让孩子有时间时,看一看!
7#
秋枫 发表于 2016-3-20 09:11:56 | 只看该作者
892493477 发表于 2012-12-27 20:20
读研究生,选牛导比选牛校重要多了.

确实如此。
6#
trueturn 发表于 2016-3-19 15:28:06 | 只看该作者
您的帖子已被中科大家长论坛微信采用,谢谢!
5#
◤蝴蝶 发表于 2013-8-5 00:11:37 | 只看该作者
好贴,学习了!
4#
892493477 发表于 2012-12-27 20:20:53 | 只看该作者
读研究生,选牛导比选牛校重要多了.
3#
秋枫 发表于 2012-12-27 19:19:58 | 只看该作者
难得的好帖,由指导意义,拜读了。
2#
信院彩云 发表于 2012-12-17 09:26:08 | 只看该作者
期待如何慎重的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12-4 07:31 , Processed in 1.39640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