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9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日本地震回望汶川地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Daniel 发表于 2011-3-19 09:11: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www.zaobao.com/forum/pages4/forum_jp110318f.shtml
     正在中国召开全国“两*”之际,邻国日本爆发了空前惨烈的大地震,媒体以及公众的关注焦点几乎都转移到日本地震上,而对于作为中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的“两*”反而没有多少人去关心。

  对于中国人来说,只要是关涉日本的话题,总是感情复杂,理性与情感纠结不清。由于历史上结怨太深,两国国民彼此对对方都不怀好感,所以当这次日本发生强烈地震时,个别中国网民出现一些“幸灾乐祸”的言论。当然,大部分中国人并未失掉良知,当看到日本国民遭受地震的巨大创痛时,还是表现出了极大的悲悯之心。因此,当有网站在网上就“是否应该援助日本”进行舆情调查时,有高达九成以上网民支持中国驰援日本。

  在现代媒体事业高度发达的情况下,自然灾难(尤其是地震这种有巨大破坏力的灾难)总是能得到空前的关注和聚焦。灾难本身、受灾地区的政府、社会及灾民的应急反应机制和救灾过程的每个细节都会被进行细致的观察、研究和分析。结果是,人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意想不到的发现。

  这次,日本遭受的是千年不遇的里氏9.0级大地震,震后又是海啸带来的大浩劫,以及核电厂爆炸,练油厂起火……电视画面上到处呈现的是满目疮痍,家园尽毁。很多家庭痛失亲人,或者不知亲人所踪。然而,我们并没有看到日本灾民如想象中的那样惊慌失措、嚎啕大哭、捶胸顿足,而是表现出一种淡定和从容。人们依旧保持着那份应有的礼貌和秩序、团结和互助。东京地铁站内,上班族或外出的行人排起长长的人龙,等候五六个小时,准备乘车回家;便利店或公用电话亭旁同样是长长的人龙,等待购买必须的日用品或者联络查找亲人的下落。每个人都是静静地等候,没有插队、没有抱怨、没有互相指责,更没有趁火打劫。平时以盈利为目的的商家也表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不仅没有趁机哄抬物价,反而免费为灾民提供食物、饮料等生活必须品。人们拿到免费食物,都会排队到收银台来说一声谢谢。学校及其他公共场所开放作为灾民的临时避难场所,并且提供免费的食品和毯子,以保证灾民可以安稳度过震后第一夜。成百上千灾民(即使是小学生)在避震过后,都会将待过的地方收拾得干干净净,不会留下任何烟蒂、纸屑……从这一幕幕场景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即使经历惨烈浩劫依然井然有序的社会。另外,日本政府以及很多社会公共机构(如NHK等)的抗震救灾机制也反应迅速,有条不紊,当然这得益于其长期以来对于灾害的常备不懈和训练有素。

  面对日本的这次强烈地震,中国人会自然联想起三年前的汶川地震。当然,在那次抗震中,中国政府以及中国民众也有上佳的表现。政府一声号令,军队、消防官兵迅速集结,投入抗灾;众多志愿者抛下工作,赶赴灾区,加入救援行列;企业、民众纷纷解囊,捐款捐物……在大灾面前,中国的这种举国动员体制及表现出的高效率曾引来国际社会的赞叹有加,中国人的那种大爱无疆、精诚团结也曾经使中外人士感叹不已。但是地震也震出了中国社会的一些瑕疵或阴暗面:个别人哄抢受灾商店的物资;本用来安置灾民的帐蓬出现在未受灾的小区里;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大面积倒塌造成严重伤亡反映建筑质量存在“偷工减料”问题;一些不法之徒冒充慈善机构在网上诈骗公众捐款;作为“师表”的“范跑跑”在灾难来临之际丢下学生自顾逃命,这一明显“悖德”的行为却获得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的支持与认可,反映出中国社会价值观的模糊和混乱……

  中国向来缺乏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人们大多只关心个人及家族的利益,对与己无关的陌生人的事、社会的事不感兴趣,导致中国社会结构上的“一盘散沙”,这也是中国很多社会病症的原因。这些病症包括:社会诚信的缺失,社会纪律的松弛,社会共同体意识和公德心的薄弱等等。当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社会建设的加强,中国的社会结构在改善,社会共同体意识在增强。特别是汶川地震及其后多起自然灾害的发生,被认为摧生了中国公民社会的快速孕育和成型,从中我们看到了中国人的空前团结和守望相助。

  但是中国毕竟仍然处在公民社会的“初级阶段”,灾难似乎只有短期的社会“粘合”效应,随着灾难的远去和记忆的淡化,中国社会好像又回复到原来的状态,待到下次灾害再次来临。而在日本,整个社会所表现出的秩序、纪律、共同体意识、自治精神并非只是在灾害发生时才喷涌而出,而是始终一贯,属于一种社会常态。当然日本人的国民性中有很多我们所不喜欢的东西,比如他的功利性算计,他的恃强凌弱、欺软怕硬,他的外表儒雅、内怀奸诈等,都让人敬而远之。但是日本人作为一个整体却具有很多中国人所不具备的优长,有很多值得中国人学习的地方。近百年前,梁启超、鲁迅等中国有识之士就主张“以日为师”,到现在这一命题并不过时。这次日本地震的发生使我们再次看到日本民族令人敬畏之处。中国政府、大学、媒体等公共机构应以此为契机,对所谓“日本精神”好好加以总结,作为对中国人进行国民教育的教材。中日在文化、历史渊源上同文同种,“以日为师”,学习日本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应该不会存在困难和障碍。这也是现代化的必修课,而并非仅仅只有GDP和科学发展观。

  沈海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
天高云淡 发表于 2011-3-19 20:53:36 | 只看该作者
路过。。。
3#
 楼主| Daniel 发表于 2011-3-22 15:20: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aniel 于 2011-3-22 15:31 编辑

防震意识,急需提高

192391,日本关东地区发生7.9级强烈地震,地震造成15万人丧生,200多万人无家可归,从1923年的关东地震开始,日本开始重视抗震研究,提高民众的抗震设防意识,之后的地震除近期311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9.0级地震外,死伤人员几乎没有超过1万的。

去年发生的几次地震也是值得我们反思的,2010112,海地的7.0级地震,灾后报告死亡人数22.25万;2010227,智利于当地时间凌晨334分发生了里氏8.8级地震,死亡795人;2010414,我国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了里氏7.1级地震,地震造成了2698人丧生,玉树地震公路桥梁损伤主要是挡块和支座;201094新西兰南岛当地的里氏74级地震是零伤亡。

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表明,按照我国现行建筑结构抗震规范设计的绝大多数建筑结构和按照我国89规范设计的绝大多数桥梁结构、公路结构物基本上能达到“大震不倒”的效果(除极震区的建筑结构和桥梁结构外)。我国的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中损伤最严重的是民房,这些民房的建造基本没有考虑抗震、也没有按照我国建筑规范进行抗震设计,海地的也是由于建筑抗震性能低而7.0级地震造成20多万人的死伤;玉树地震区的房屋结构基本是没考虑抗震的空心砖或土坯结构,所以损伤惨重;智利由于重视抗震,建筑的抗震性能高,即使8.8级地震死伤也就不到800人,而且近500人是由于海啸致死;而去年新西兰74地震创造了零伤亡的佳绩,可以说不是我们国家的设范标准低,是在建设时好多地方根本就没有考虑结构抗震,所有这些、特别通过分析死伤人数表明:我国国民的抗震、防震的意识亟待提高!在地震面前“防”灾比“抗”灾更重要!

------------
我写的一篇文章的一部分内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9-29 19:18 , Processed in 1.38362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