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盈袖暗香 于 2021-7-27 10:29 编辑
科学家的成长 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7月20日,郑州的天空似瀑布打开,大雨倾盆而下,短短数小时郑州已成泽国,广播和网络上充满了让人触目惊心的信息和画面,正常的生活在一瞬间被水拦腰斩断。 面对这一切,每个人都无法回避,自己作为一位科学家,儿子今年年初刚参加工作,他工作的单位在异地,该地也是河南省这次水灾的一个重灾区,因为孩子的工作单位和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关于他工作的情况我们从来不问,儿子也不和我们说,平时和孩子很少打电话联系,有时仅仅是在微信上说句“吃好饭,休息好”之类。 此时此刻,作为父母我们更加关注孩子所在城市的情况,但郑州市已经是停水、停电,网络信号近乎完全断掉,即便如此,我们仍然是一遍又一遍企图去刷新手机上孩子所在城市的天气情况,一天之中不知何时有瞬间微弱的网络信号,就像遥远的天空中缥缈的转瞬即逝的微光,打开微信显示有儿子数个“电话对方已取消”的提示和“郑州情况怎样”的问询。我们能感受到孩子对我们的关切和焦急的心情。而我自己发的信息前面一直是显示进度的环形圈在转,但我还是在一遍遍发送“家里一切都好”“你要注意安全”“不要出门”等等留言,直到孩子接到信息并回复“好”,心才稍微平静。 这几天就是在这样的极度焦虑中度过的,几天过去了,郑州已是雨过天晴,人们的生活已经转到灾后恢复中,但孩子所在城市因特殊的水网及地势,水灾形式仍极为严峻,甚至有加重的趋势,几乎全市的人员都投入到了抗洪抢险中。昨天傍晚五、六点钟的时候,儿子突然发来一条消息:“我们今天投入抗洪了”,我的心一下子又被高高的提了起来,作为母亲,潜意识里瞬间涌出了一百种儿子在抗洪中可能的情况,脑子几乎都要炸裂了,但我知道这时我不便说其他的,只是再三叮嘱他“一切行动听指挥”、“注意安全”等等,儿子简单的回复“知道了,一会还要去”就再无信息了,直到晚上十一点左右,又回了一句“我回来了!”,我也只能告诉他“赶快休息吧”。此时的我心中如翻滚的波涛一般久久无法平静,几乎是彻夜难眠,除了担心儿子外,就是期望灾害早日过去,人人平安。 现在人们依然奋战在各自的岗位上,尤其是儿子的一举一动让我深感欣慰,儿子已经是真正的男子汉了,他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坚守,履行自己的职责,对父母也更加关心挂念,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及所思所想,虽然在平时因某些事情他还会一句话把我们呛的干瞪眼,但他确实在一天天成长。青年人和父辈虽然有不同的看法,有时甚至是针锋相对的,但他们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的一份子了,他们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包括工作的和家庭的。 我深深的感受到,作为父母的我们也要成长,虽然我们已经年过五旬,自认为见多识广,但我们在这个飞速前进的时代面前,真的需要不断的学习,重新认知自己、认知社会、认知自己的孩子、认知和学习同孩子相处的方法和思维方式,调整自己的心态,跟上社会进步的步伐,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否则我们不仅要被社会抛弃,迟早有一天也要被自己的孩子在思想上抛弃。 作为父母都希望给自己孩子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包括工作上、生活上及社会中的待人接物,但我们现在有能力、有资格能够很好的做到这一切吗?尤其是作为中科大孩子的家长,我们面临着两个短板:孩子们作为青年人他们已经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的创造者和引领者了,另外他们所接受的教育环境决定了他们看问题的眼界、思维能力和认识问题的深度,有些已经远远高于我们了,在某些方面我们更应该向他们请教,而不是相反。 任何人的成长都需要坎坷、需要挫折,对孩子、对科学家都是一样的,我们所有的仅仅是已经过去的坎坷、挫折,现代社会需要新的认知、新的思想,科学家也需要不断的成长。 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科学家和孩子都在共同成长,共同进步,这不仅仅是社会的进步,更是每个家庭和睦幸福的需要。 在写到这篇文章的最后之时,手机又收到了儿子发来的信息,只有短短的寥寥数字:“今天我们继续抗洪”,此时的我,心中更多了份欣慰和祝福。
2021年7月25日 于河南郑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