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张三 于 2019-9-20 17:24 编辑
第一次和中科大的亲密接触,是2018年06月10日上午,陪孩子参加中科大创新试点班的考试。早上进了学校(现在知道是东校区)之后,人山人海。等到考生开始进入考场,我们就在校园里闲逛。 天气太热,随意而逛,走到哪里算哪里。当时留下较深印象的有以下几点。首先是校园里有个写有校名的大门,感觉挺厚重,现在知道是老北门。其次是有一条路叫红专路,感觉有点怪。再次,是有一块碑,上边是校歌《永恒的东风》。最后是在少年班学院前面的树林里碰到一位退休的老教授,好像是姓李,和他聊了很大一会儿。老教授是钱学森的学生,现在眼睛不太好,但是很关心科大的学生,对有些少年沉迷于游戏而退学很痛心,经常去少年班作报告。分别时,还向老先生要了电话号码,希望以后有问题可向他请教。
第二次和中科大的亲密接触,就是今年送孩子去学校报到。报到那天中午,天气也是太热,就在大礼堂里休息,礼堂里循环放着钢琴曲,听起来旋律很优美,但不知道是什么名字,记忆里应该没听过。有音乐相伴,一会儿进入了梦乡。下午家长会之后,凉快了一些,就在校园里随意溜达,去年去过的地方,这次都故地重游了一遍。感到有点遗憾的是,没有碰到那位李教授。 回家之后,每天都在关注孩子在学校的军训情况。09月01日,新生开学典礼,群里有一些图片和视频供科学家们寻宝(寻找自家的宝贝)。其中有几个合唱校歌的视频,看了之后,感觉校歌的旋律很熟悉,好像在哪里听过,想了一会儿,忽然想起就是报到那天在大礼堂休息时听到的钢琴曲。钢琴曲优美动听,合唱高亢激越,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 查了下资料,得知校歌《永恒的东风》背后的故事。大家大都知道歌词由中科大首任校长郭沫若作词。1958年09月15日,正式开学之前,郭校长欣然命笔,以饱满的创作激情写下了歌词《永恒的东风》。09月17日,郭校长向周恩来总理汇报,总理仅把歌词中“为共产主义建设作先锋”中的“建设”改为“事业”,使文字的表达更为准确。经总理审定后,郭校长又邀请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抗大校歌曲作者吕骥先生为之谱曲。郭老说:“我们的校歌得到他的作曲,这就使得我们的学校能够有声有色地继承着抗大的传统。”后来,郭校长又请吕骥先生来校教授全体师生学唱校歌。由一代文史巨匠、音乐家和政治家共同参与创作的、激荡科大人的旋律,从此传唱不衰。科大校歌无疑是学校创建历史的真实见证。仅就歌词而言,它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同时也有力地表达了一代政治家和科学家共建科大的办学理念的和崇高理想。
好好品读一下歌词,第一句“迎接着永恒的东风,把红旗高举起来,插上科学的高峰!”,就让我感觉非常熟悉,脑海里一下子浮现出我四年前随手记下的一句话“白果银杏树,红旗舞东风。”几年前,我经常到成都出差,大多住在成都白果林附近。办事之余,就在附近闲逛,喝点小酒也是必不可少的,虽然那时还没有赵雷的《成都》在大街小巷里飘荡。白果林,果然名不虚传,确实有不少白果树,特别是银杏路,两旁的银杏树非常高大,可谓是成都一景。另外,成都的大街小巷里,超市随处可见,不是“红旗”,就是“舞东风”,就像在南京,到处都有“苏果”一样。时间长了,“白果银杏树,红旗舞东风”这一联,不经意间就浮现出来,当时感觉很特别,还发在了微信上。这样以来,四年前的一点情感和现在的一丝感觉碰撞到一起,产生了共鸣。有些事好像是冥冥之中注定,有些事好像是三生有幸。
中秋节的三天假期,孩子是在学校和同学们一起度过的。有天晚上,他们相约去K歌,居然来了个校歌小合唱。看样子这校歌的魅力还是不可小觑的。其实,歌词有时代的印记,这是正常现象,并不仅仅是这首歌,比如儿歌《一分钱》、《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前一段时间,网上流传有人把儿歌《一分钱》改成了《一元钱》,我认为有点不妥。经典就是经典,时代就是时代,只要它依然具有进步的意义,就有保存的价值。 东风已吹数世纪,红旗亦飘上千年。东风化雨,雨润华夏大地;红旗劲舞,舞荡科大精神。
(谨以此文祝贺中国科大建校61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