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9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邓峰:走过场的大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902896 发表于 2012-5-23 21:08: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902896 于 2015-4-25 00:55 编辑

熬过漫长的应试教育岁月,结束完阴魂不散的高考,疲惫的莘莘学子们满怀着对未来的希望,一脸激动地踏进了大学校园。大学是早年每个学生心中的乌托邦,是梦想的港湾。一个人不能选择自己出生的故乡,却可以选择自己心灵的故乡。大学正是千千万万年轻人心灵的故乡,是一个人足以用一辈子的时间来怀念的地方。
     
    然而,中国学子似乎远远没有这种运气,别说留下什么回忆,就是连高中那种辛苦后略带微笑的感觉都没有,一切仿佛就是一场无聊而寂寞空虚的梦。梦醒后,除了焦虑和心酸外,似乎什么都没留下,倒是徒增了几丝心灵的沧桑,人也变得圆滑世故,如同军队里的兵油子一样,愈来愈臣服于世俗,早已没有了年少的单纯和闯劲。
     
    来到大学的第一天,大多数学生如同“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一样,或许还有不少兴奋,或许还在家人的期待中信誓旦旦,胸中仿佛有万丈豪情正待迸发,大有一种“学不成名誓不还”的感觉。
     
    怀着大干一场的豪情,怀着对新生活的憧憬,单纯的新生们慢慢走入了学校的“圈套”之中。进入新生生活的第一个正式组织,就是现在在网上有些臭名昭著的学生会。学生会本来是一种最初产生于民国的真正为学生服务的组织,饱含了历史的光荣。可是,当代中国就是那么奇怪,不仅让一些有良知有才华的人变得不合时宜,就是连许多有着光荣过去的组织也跟着不合时宜。学生会正是如此,要想在今天的大学校园生存下去,只能不断地摆脱过去,成为学校当局眼中忠实的奴才。刚开始的时候,为了树立形象,学生会的大小干部都会非常殷勤地接待新生,乃至天天围绕着新生转,生怕出点什么事,实在会让新生们感激不已。等新生适应期过完后,学生会就要开始鼓动新生加入学生会,而这个时候由于之前树立的好形象,又加上激动人心的宣传,新生们鲜有抵挡住干扰的,如同过江之鲫一样,争先恐后般表示要加入学生会。每当这个时候,学生会干部大都比较开心,一方面树立形象的“小政绩”顺利完成,另一方面在新生踊跃加入学生会的过程中,自己的地位也会不知觉中水涨船高。
     
    大学的一个主要任务仍然是学习,在兴奋还未减退之时,第一堂课自然会引起新生的无限遐想。不像日后泛滥的逃课现象,第一课由于饱含了新生的期待,肯定座无虚席,所有的学生都会早早地来到教室,等待着那个迟迟不肯露面的教师。
     
    等待、等待……教室的远方似乎有脚步声,新生心中的期待更上一层楼。接着,门开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老师一脸倦怠,姗姗走进教室。说完几句套话后,老师开始言归正传——打开电脑,找出陈旧的课件,开始一句接一句地读……下面的学生,听着听着,味同嚼蜡,不得不找出课本划好笔记,以备考试之用,可是“众里寻他千百度”,却始终没有找到跟老师讲义相似的内容,不觉恍然大悟,原来老师的课件是上上上届的!
     
    《新闻联播》虽然官话连篇,惹人生厌,可毕竟播音员的声音还是极具美感的。今天这些老师所用的讲义,其枯燥程度却不下于政府官员的讲话,甚至连老师自己读起来都觉得反感,一脸没精打采的样子,更何况正值青春年华的学生。过去大家都非常讨厌《新闻联播》,现在估计大家都极度希望用《新闻联播》来代替这些无比乏味的课堂教学。韩寒在处女作《三重门》中曾有力地批判索然无味的应试教育课堂,原文写道:“教师不吃香而家教却十分热火,可见求授知识这东西就像谈恋爱,一拖几十的就是低贱,而一对一的便是珍贵。珍贵的东西当然真贵,一个小时几十元,基本上与*女开的是一个价。同是赚钱,教师就比*女厉害多了。*女赚钱,是因为*女给了对方快乐;而教师给了对方痛苦,却照样收钱,这就是家教的伟大之处。”大学课堂理应成为思想火花的交汇处,可是实际上大学课堂不仅离其宗旨越来越远,而且连高中应试教育课堂都赶不上——高中应试教育的课堂虽然会痛苦,却可以有效应付高考;大学照本宣科的课堂痛苦依旧,却一无是处。
     
    下面的学生纵是百般乏味,纵是神游四方,纵是满脸的不满,讲台上的老师依然自我,仿佛早已达到一种超然课堂之外的境界,对于学生的不满,只要没有集中爆发,一律不予理会。
     
    于是,第一堂课终于在老师学生双方期待中结束了。老师或许心中在想,这群学生还算老实,容易糊弄,以后可以放心这样混下去。学生心中则会想,这是什么大学老师啊?连高中老师都不如!期待的开始,失望的结束……这便是许多中国大学生对于第一堂课的感受。
     
    当新生逐渐深入学生会这个圈子后,大学虚伪的外表进一步坦露在大家面前。在学生会内部,新生会有一种强烈的等级感,只能默默忍受学生会干部的颐指气使,听任一些不公平的现象。暗箱操作、走后门、利益交换、相互猜疑和斗争、唯学校领导马首是瞻……从学生会里面可以看到学生官场的种种心酸画面,背后更是折射着整个大学的官僚主义现象。处于其中的学生难免不会慢慢走向世俗,变得圆滑,逐渐沦为校园市侩,早年的纯洁梦想更是一去不复返。
     
    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沦为常态的大学校园,各种无意义的组织活动会层出不穷。刚开始,学校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可能是一件好事,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空余时间,只是到了后期,这些永远没有停止的活动如同重庆市的“唱红”一样,似乎成为了相关人士获取利益的场所。学生从这些活动中虽然同样可以得到一些期末总评加分的小利,却难以找到乐趣,时间久了,厌倦情绪与日俱增。
     
    见识了乏味的大学课堂之后,逃课便成为了所有学生心中的共识。只要有可能,只要心情不咋滴,逃课就会产生。每当这个时候,老师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不想学生人数太少,便会拿出自己的尚方宝剑——凡是逃课次数超过了规定的限度,一律挂科。实际上,期末考试是否拿高分跟是否听讲没有多大关系,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类,更是一点关系没有。绝大多数人文社会科学类考试都是靠死记硬背,平常哪怕一堂课不去上,只要记得在考前突击下,一般都可以轻松过关,甚至取得高分。明明自己讲课极度差劲,却硬是逼着学生去听,而且还要批评那些逃课学生的老师,就如同一个相貌身材极度令人不堪入目的贵妇,不仅天天举办自己的个人时装秀,而且还逼着广大群众来捧场,甚至声称不来看她演出的人都是一群不懂得欣赏美的家伙。
     
    当然,偌大的大学校园自然不乏一些优秀的教师,既有铁骨铮铮般的操守,又有真才实学,只不过这类教师不仅人数实在太少了,而且难以发挥较大用处。许多学生在经历了长期的应试教育后都会产生一种厌学情绪,只要没有燃眉之急,很难激起这些人的学习欲望。大学管理本来就相对比较自由,这些学生过去一直都是在强迫的状态下学习,突然置身于一个对你要求非常低的大学,自然容易懈怠,如同脱缰之马,倘若没有必要的关心和教导,再也难以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仅容易产生一种畸形的知识观,误以为课本上的东西才是知识,而且不再有一种追寻知识的热血。除此之外,官僚化管理不断败坏校园的风气,大多数教师都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单靠个别优秀的教师是无法改变这些令人担忧的现状。
     
    等到大学的原形全部毕露在新生眼前后,新生除了失望,偶尔发发抱怨外,大多数人选择了混日子,过一天算一天。有课的时候,和大家一起去教室坐坐,凡正不会真的听课,随老师怎么照本宣科都跟自己无关。无聊的话,则大练神功,做做白日梦,或者玩玩手机,发发呆,倘若实在坐不住,就随老师起起哄,闹几个笑话,依然还是可以熬过去的。没课的日子,早上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来,八点算早,十点算正常,十二点以后也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有的学生,一整天不下床,不得不让人惊讶。起床之后,没电脑的四处逛逛,打发时间,有电脑的,要么玩玩QQ和人人网,要么沉浸在游戏的天国里,等肚子饿得不行了,便去买饭,吃完后,接着大战CF之类游戏,甚至晚上熄灯后,无法用电脑上网了,便拿取手机继续奋战到底。
     
    有的时候,你问问这些人过得开心不?最乐观的答案莫过于还可以和一般般,鲜有过得开心的。为什么会这样呢?表面上这些人天天在玩,可是他们玩得并不痛苦,只是利用眼下的条件,玩一些低级游戏,难以体会人生的乐趣和生命的精彩。更关键的是,这些人在玩的时候缺乏一种安全感和踏实感。明明知道自己没有真才实学,明明知道自己的前途一片渺茫,却依然天天混日子,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或者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你说这些人能不惆怅吗?玩的时候,或许还会兴高采烈,可之后呢?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不知多少学生在虚度光阴,不知多少学生的青春年华如流水般逝去,不知多少学生慢慢变得世故,不知多少学生既没有玩得开心,又没有学到知识。每当混完半年后,期末考试来临了,不管是平时死读书的学生,还是那些虚度光阴的学生,都开始加紧复习, 弄得餐厅都被背书的学生挤满。
     
    考试结束后,虚度光阴的学生固然庆喜自己终于没有挂科,死读书的学生虽可以暗自期待拿个奖学金,但是心中同样缺乏安全感,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类学生,因为死记硬背的东西考完之后基本上什么都没留下,自己没有任何提高,不知以后凭什么去参加工作。这个时候,新生们会陆续回到家里,面对父母的期待,哪怕依然厚着脸皮说出几句豪言壮语,却早已没有了开学时的底气,内心的不安和惭愧倒是增加了不少。
     
    假期结束后,新生会重回学校,绝大多数人依然会继续去年那种生活,如此循环往复,直到三年光阴结束,残酷的现实毫不留情地摆在眼前,就业和考研成为了大家讨论最多的话题。本来本科生完全可以胜任一份比较好的工作,只是由于有太多的大学生天天混日子,能力素质跟不上,引起了用人单位肆意提高台阶,以至于弄到非硕士不要的地步,结果导致只有少数本科生可以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考研是一种延迟就业,未必安全可靠。可是,硕士研究生考试实质跟高考没什么区别,同样是一场应试教育下的大比拼。当一些学生顺利通过考试,考上硕士研究生后,依然可能会像过去本科期间那样混日子,直到毕业来临,估计又是满怀焦虑,前途同样渺茫,因为这些人大多数都没有提高什么能力和知识修养,顶多死记硬背比本科生多两三年,这样下去,能不焦虑和不安吗?到最后,倘若硕士研究生人数还不算太多,这些人或许会凭着还未失效的硕士证找到一份差强人意的工作,可是倘若任凭这种趋势下去,硕士研究生人数则会不断上升,直到用人单位更加挑剔,开始不屑于硕士学历。到那时,难道又要全民考博吗?
     
    中国的大学似乎成为了年轻人逃避现实的福利院,千千万万学生进入里面去,只是为了走过场,除了逐渐褪去的青春外,似乎什么都没有留下,残酷的现实依然在眼前。


uuuすuuuすuuuす乐すuuuすuuu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4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5-24 07:11:10 | 只看该作者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不知道大学的界限,也就是说,大学的管理者和求学者不知自己的分内之事,经常超越界限去办分外之事,这样岂能有规范和安宁之气,心气不宁,岂能思虑德善知识。今之教,较古人远矣,其实质较现代教育亦远矣。不古不今,不伦不类,学不学,官不官,大学之精髓空空也!

3#
大裤子 发表于 2012-5-24 09:09:14 | 只看该作者
规模雄壮的大学就是这幅德行
见怪不怪但痛心疾首!
“小而精”或是破局良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11-18 02:08 , Processed in 1.44655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