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86|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陈省身点拨少年班学生别考满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一泓清泉 发表于 2012-5-3 08:47: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十名现象说明学有余力非常重要

  陈省身点拨少年班学生别考满分

  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上学时成绩在十名左右徘徊,而哥哥朱筑文则一直保持班级第一。工作之后,朱棣文当上教授时哥哥是副教授,朱棣文获得诺贝尔奖时哥哥当上正教授。

  杭州天长小学教师周武将这一现象称为“第十名现象”:小学期间前几名的“尖子”在升入初中、高中、大学(乃至工作之后)有相当一部分会“淡出”优秀行列,而许多名列第十名左右的学生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竟很出人意料地表现出色。

  在以培养优秀人才为己任的刘道玉看来,知识能力的过度开发会抑制人的能力和发展。保持第一名要用掉学生太多的精力,状元不能代表什么。“北大清华几乎招去了所有的状元,他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又怎么样?如果继续争状元,过去让我钦佩的北大清华就没有前途没有希望。”

  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朱清时非常赞同刘道玉的观点。

  他说,数学大师陈省身生前为中科大少年班题词:不要考100分。

  朱清时解释,原生态的学生一般考试能得七八十分,要想得100分要下好几倍的努力,训练得非常熟练才能不出小错。要争这100分,就需要浪费很多时间和资源,相当于土地要施10遍化肥,最后学生的创造力都被磨灭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5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
宁静致远2011 发表于 2012-5-3 09:01:00 | 只看该作者
还是做原生态学生吧!
3#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5-3 11:45:28 | 只看该作者
高分大多是训练出来的,压抑着原发性创造力。原生态的学习,在中国缺乏外在环境的认同,极易凋零。
4#
忘忧草 发表于 2012-5-3 11:48:21 | 只看该作者
轻松考80分,有潜力可挖,才能发挥10名效应;如果开足马力才考个80分,那这10名效应就很难体现吧
5#
lao90286 发表于 2012-5-3 11:54:01 | 只看该作者
前20%比较靠谱。
6#
花港观鱼 发表于 2012-5-3 13:15:15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二名现象”,认为排第12名左右的孩子以后成功的概率最高。

所谓“第12名现象”,就是教育界的专家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从小学到大学,班上考试成绩在第12名左右的学生,长大后成功的概率最高。

郑渊洁说:
 “为人父26年,最深刻的体会如下:闭上你的嘴,抬起你的腿,走你的人生路,演示给孩子看。”

    “男孩养到18岁,女孩要养到80岁。”

    “人最珍贵的东西就是与别人有差异,而且应该扩大这个差异。”

     “教育成功不是孩子考了多少分,而是他对所学的这门学科的兴趣越来越大。”
7#
璐璐 发表于 2012-5-3 15:53:41 | 只看该作者
非常赞同   花港观鱼的“教育成功不是孩子考了多少分,而是他对所学的这门学科的兴趣越来越大。”
8#
花港观鱼 发表于 2012-5-3 20:04:45 | 只看该作者
1985年6月15日,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教授为少年班题词:“不要考第一!”

摘自:《花开的声音  中国科大的那些人哪些事》(第2版) 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6-10 19:48 , Processed in 1.44818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