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6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研究生教育需回归研究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秋枫 发表于 2016-12-26 10:41: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研究生教育需回归研究性
2016-12-26 10:07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罗志敏(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光明日报记者 晋浩天(整理)

  持续“考研热”背后的原因虽不复杂,但承载着这些有不同社会背景、经历、年龄的人群的热切希望。可问题是,他们的诉求和意愿能得到满足吗?不可否认,在当前大规模的研究生教育格局下,我们正面临诸如生源质量下降、招生选拔制度不完善、培养机制有缺陷等问题的挑战。

  要应对挑战,办让人民满意的研究生教育,其核心工作一定是保障和提升培养质量。要达到这一目标,除了强化统筹治理之外,还要明确并强化研究生教育的研究性。虽然目前的环境已与过去那个“以学术为志业”的时代相去甚远,而更多地与个人的职业以及社会需求结合在一起。但是,从研究生教育的起源及发展历程来看,研究性始终是其应该坚守的本质属性。

  日前,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今后我国高等教育要回归常识。对研究生教育来讲,这个最大的“常识”就是研究性。不管是对于侧重理论的科学学位还是侧重应用的专业学位,这一属性不仅意味着其教学、科研等各个环节都要以研究为中心,也意味着研究能力是研究生最需要培养和具备的素质。试想一下,多数用人单位之所以愿付给研究生较高的薪水、较好的发展机会,其原因绝不是一纸学位证书,而是因为他们能为组织带来更多绩效预期的研究能力。在工作中,这种研究能力是严谨的工作态度、创新意识,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评分

5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来自 3#
 楼主| 秋枫 发表于 2016-12-27 17:27:27 | 只看该作者
硕士研究生离科研有多远
2016-12-27 07:47 来源:中国青年报 

  就研究生教育现状而言,强调研究生教育的“研究性”,首先得考虑高校有没有能力和实力提高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培养合格的“高级专门人才”。

  2017年硕士研究生考试落下帷幕,据教育部发布的消息,这次报名人数首次突破了200万,比去年增加24万,增幅超过13%,创下历史新高。北京、广东、新疆、江西等地均出现了20%以上的增幅,广东增幅更是达到了38.5%,新疆达到32.18%。

  研究生报名人数大幅增长与在职研究生首次纳入统考有关,但是就业形势严峻,无疑是考研人数增加的主要动力之一。中国教育在线针对2017年全国研究生报考动机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有高达35%的被调查者选择“本科就业压力大,提升就业竞争力”。另外,还有19%的被调查者是“为了获得学历、学位证书”而考研。因“继续深造,提高学术研究能力”考研的人占31%。

  说实话,大学生为提升就业竞争力而选择考研,是一种再现实不过的考量。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创新高,本科学历不断贬值。很多本科生完全可以胜任的工作,也都要求应聘者具有硕士学位。硕士学位在很多场合下,已经不是什么核心竞争力,而不过是就业市场中一张普通的入场券。虽然,硕士学位也不是包打天下,但是与含金量更低的本科学位相比,硕士至少有更多的选择。

  批评本科生为延缓就业压力而考研的人,一是不能明白考研是本科毕业生面对就业压力作出的理性选择,二是无法理解本科生的就业处境,尤其对一些本科学校不太好的学生,考上名校意味着一种身份的跃升。如果真正理解本科生的就业处境,就不会讲何不食肉糜的话。读研而不提高自身能力,的确不能咸鱼翻身,但谁说读研仅为混文凭,而不会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呢?

  研究生录取人数不断增加,但真正为研究学问而读研的人不多。近日有媒体刊文指出,研究生教育要回归研究性,不管是对于侧重理论的科学学位还是侧重应用的专业学位,这一属性不仅意味着其教学、科研等各个环节都要以研究为中心,也意味着研究能力是研究生最需要培养和具备的素质。

  我国高校对硕士研究生的定位通常可见类似表述:“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在研究生教育只面向一小部分精英群体的时候,这种定位是符合实际的,但当研究生不断扩招,研究生教育走向大众化的时候,这一定位已脱离实际。就研究生教育现状而言,强调研究生教育的“研究性”,首先得考虑高校有没有能力和实力提高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培养合格的“高级专门人才”。很多高校的软硬件难以满足培养研究性人才的需求。

  近年来,各大高校逐步增加专业硕士招生,区分学硕与专硕的培养方案,也是为了顺应研究生教育大众化的趋势。

  “如果他无法迫使自己相信,他灵魂的命运就取决于他在眼前的这份草稿的这一段里所作出的这个推断是否正确,那么他便同学术绝缘了。他绝不会在内心经历所谓的科学‘体验’。”韦伯心中那种真正热衷于学术的人,纯粹愿意为学术忍受孤独的人,实在不多。读研更多还是与个人就业及社会需求结合在一起,有很现实的个人考量。种种现实表明,强调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研究性困难重重。(李一陵)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trueturn 发表于 2016-12-26 12:50:23 | 只看该作者
您的帖子已被中科大家长论坛微信采用,谢谢!
4#
闲庭漫步 发表于 2016-12-27 18:59:5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6-7 22:20 , Processed in 2.04794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