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沐雨诗心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抒怀感悟] 借得湖水浇块垒——沐雨诗心[也西湖随笔]汇编

[复制链接]
631#
笑春风 发表于 2014-11-28 23:08:08 | 只看该作者
不知有多少冤魂在哭泣。。。。。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632#
亦凡 发表于 2014-11-29 03:43:41 | 只看该作者
沐雨诗心 发表于 2014-11-28 08:34
“莫须有”的谬种流传——也西湖随笔(68)
    “疑罪从无”是现代法治的一个基本原则,对保障公民权利、 ...

紧跟时代主题,推进依法治国。
633#
 楼主| 沐雨诗心 发表于 2014-11-29 06:07:40 | 只看该作者
笑春风 发表于 2014-11-28 23:08
不知有多少冤魂在哭泣。。。。。

不一定很多,但是即便有一个冤魂也是不容许的
634#
 楼主| 沐雨诗心 发表于 2014-11-29 06:08:52 | 只看该作者
亦凡 发表于 2014-11-29 03:43
紧跟时代主题,推进依法治国。

亦凡早上好!
635#
 楼主| 沐雨诗心 发表于 2014-11-29 13:01:32 | 只看该作者
无 花 果
——也西湖随笔(69)

    妻前天高兴地告诉我,她在花盆中插栽的两枝无花果,有一枝似乎活了。
    这两枝无花果,是妻从小区东草坪一棵大的无花果树上剪下来的。她剪的季节不对,都是深秋落叶时分了,插栽还能成活吗?我很不看好。
    但她相中的这棵无花果确是佳品。这棵无花果没有确切的主人,所以每年结了果子,大家可以随意摘了吃。去年我们就发现它有点儿与众不同——果实是紫色的,且熟后不开裂,所以很干净,可以放心大胆地吃。于是我和妻散步时就经常光顾,有时能摘上三二斤,带回家中孝敬老母亲。不知什么原因,母亲特别喜欢吃无花果。以往,妻都是从市场上买了送给她吃,但现在妻只要摘了就送给她。
    今年秋天,妹妹从市场上买了两斤无花果,给母亲送去。母亲十分高兴,打开塑料袋看时,突然从中间拽出两枚来,一边道:“这两个我认识,是你嫂子摘的吧?”妹妹笑了,这两枚果然就是妻摘了送给她的,她故意混到了所买的那两斤里,没想到竟让母亲一眼识破。
    前段时间,岳母到我家里小住,也发现了这棵无花果的妙处。她现在住平房,有一个小院子,所以提出要插栽一棵。于是妻就去剪了两根桠枝,插在了花盆中。但愿这逆时之举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那样,明年岳母的小院中也就有了别样的景致。

无花果七绝

断壁穷崖亦可家,
餐风饮露浴红霞。
有心竞献三秋果,
无意争芳二月花。

                                                            ——也西湖随笔(69)

评分

5

查看全部评分

636#
笑春风 发表于 2014-11-29 17:10:27 | 只看该作者
沐雨诗心 发表于 2014-11-29 13:01
无 花 果——也西湖随笔(69)
    妻前天高兴地告诉我,她在花盆中插栽的两枝无花果,有一枝似乎活了。
...

沐浴着爱意的无花果,会回馈爱的果实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637#
 楼主| 沐雨诗心 发表于 2014-11-30 11:11:19 | 只看该作者
笑春风 发表于 2014-11-29 17:10
沐浴着爱意的无花果,会回馈爱的果实

很好的解读
638#
 楼主| 沐雨诗心 发表于 2014-11-30 12:32:13 | 只看该作者
西递的启示
——也西湖随笔(70)

    与安徽第一次结缘,是前年去皖南考察古村落,其中一个是宏村,另一个就是西递。
    西递村很小,在地图上根本找不到它的名字;西递村很偏,座落于皖南莽莽苍苍的群山之间,远离都市,似乎应与繁华喧闹无缘……但错了,小而偏远的西递村很火,即便不是节假日,这里的游客也是摩肩接踵,其中不乏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进村前,我特地留意了一下门票价格:80元/人。我想,仅出售门票就可为西递村带来一大笔可观的收入,更何况还有其它一系列相关项目!
    作为一项文化产业,西递村的开发无疑是成功的。那么,其成功源于何处?
    西递村始建于北宋元祐年间,距今已有960多年的历史,村中现存120多幢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幢幢精美,别具匠心。历史上,西递村是封建士大夫的乡村隐居地,也是徽商大贾的村野故园。大街小巷,流淌着徽商儒士的辛酸故事;高楼低舍,充溢着程朱理学的浓郁气息;飞檐廊柱,沉淀着迁客骚人的墨迹书香——悠久的历史,给西递村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传统资源。
    西递有“桃花源里人家”的美誉。背倚黄山余脉,面对一泓碧波,涧溪双引,穿村而过,宅边路旁,古树婆娑,群莺飞舞,移步成景,如入画中。风格别具的徽派古建筑,更使西递处处流动着人文与自然的和谐韵律:宅楼庭院典雅庄严、错落成趣,屋脊檐角昂首凌空、突兀多姿,门罩石窗飘逸洒脱、生动活泼,仄街幽巷纵横交错、布局奇巧——秀美的景色,给西递提供了一笔取之不尽的文化宝藏。
    西递村是靠悠久的历史和秀美的风光“火”起来的。问题在于,上下五千年,难道历史悠久的村落仅有西递?中国这么大,难道风光秀美的村落仅有西递?当然不是。历史悠久、风光秀美的村落也许曾有很多,可有几个像西递村这样得到良好的保护?
    徜徉西递村,无论是九曲的小巷还是穿街的涧溪,无论是幽静淡雅的桃李园还是雍容华贵的惇仁堂,无论是庄严古朴的祠堂还是粉墙青瓦的民居,无一处不保留着古时的原貌,因而也就不加修饰地展示着历史的厚重。人们没有自作聪明地用现代技术手段,去为剥落的岁月梳妆打扮。即使那些如今仍然有人居住的宅院,所有陈设也一如古时——村民们为了留住那一抹保持数百年的颜色,不惜放弃了对现代生活的享受……
    如果说西递从未遭受戕害,那也是不客观的。在西园,我们从房檐石刻上发现了不少残破,讲解员告诉我们,这些都是文革遗痕。她说,西递村口的牌坊原有十多座,但文革时都被推倒了,只剩下胡文光刺史牌坊孑然而立,独自见证着历史的变迁。但即便在那些荒唐的岁月中,西递人依然不忘保护祖先的遗存。譬如这胡文光刺史牌坊,就是村里一位军属老大妈想尽千方百计保护下来的。西递人深深懂得,历史的馈赠从来都是无价之宝,保护历史就是保护未来。也正因为无数人的努力,西递村才一直未遭灭顶之灾。
    进入新时代,西递人进一步加强了对古村落的保护工作。1986年,西递在开始发展旅游业时,就提出了“保护第一”的原则。开发必须建立在保护基础上,必须科学、适度,通过破坏进行的舍珠玑而砌瓦石之类的开发,是短视的、愚蠢的。西递“保护第一”的理念贯彻至今。他们在保护村宅建筑的同时,也保护着周边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使湖光山色与层楼叠院相映,使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辉,从而始终展示着“桃花源里人家”亘古如一的无穷魅力。
    2000年11月30日,西递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小而偏远的西递村,从此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保护就是最好的开发。小小西递村,不是可以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迪吗?


                                                             ——也西湖随笔(70)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639#
海之女 发表于 2014-11-30 18:07:27 | 只看该作者
抢沙发!保护就是最好的开发,这是西递给予我们的启迪,也是许多文革时期的破坏者始料未及的。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640#
 楼主| 沐雨诗心 发表于 2014-11-30 23:06:06 | 只看该作者
海之女 发表于 2014-11-30 18:07
抢沙发!保护就是最好的开发,这是西递给予我们的启迪,也是许多文革时期的破坏者始料未及的。

破坏很容易,很多东西破坏了就永远失去了,再也无法恢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6-8 01:07 , Processed in 1.70034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