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773|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周边游] 合肥周边游:徽山皖水之巢湖姥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夏老师 发表于 2010-4-25 00:42:3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xql660119 于 2010-4-26 11:16 编辑

徽山皖水之巢湖姥山

(距合肥40分钟车程)
巢湖---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方圆800里,是皖中旅游胜地.它烟波浩渺,白帆点点,美不胜收,宛如一面宝境镶嵌在江淮大地。湖中央有姑山,姥山两个岛屿,被誉为两颗宝石。关于巢湖的成因,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巢湖本是陆地,一夜之间陷成湖泊。当地一位焦婆,先知先觉,引导百姓登山避灾,人们为了感激她,把巢湖又称为“焦湖”。

在浩淼烟波的巢湖湖心,耸峙着一座气势不凡的椭圆形岛屿,这便是享誉古今、名弛四方的旅游胜地--姥山。 姥山是巢湖中最大的岛屿,距北岸中庙3.5公里,面积0.86平方公里,海拔115米。 相传"陷巢州"时,焦姥为救乡邻,自己被洪水吞没,化成了一座山,后人遂称之为"姥山"。山四面皆水,如同一叶飘于水中,与姥山岛相伴,还有两座礁岛,在碧波之间若隐若现,称作鞋山。相传陷巢州时,焦姥的女儿与焦姥一道通知乡邻,女儿先焦姥一步奔走,跑丢了一双鞋子,终又被洪水吞没。后来,鞋子化作鞋山,女儿化作姑山。姑姥相望遥遥无期,万顷波涛诉说着断肠般的母女亲情。

姥山顶有座著名的文峰塔,又名望儿塔,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当时流传“姥山尖一尖,庐州出状元”的民谣,庐州知府严尔圭为应证此谣,主建该塔层,清光绪四年(1878年),洋务大臣李鸿章续建完工。




李瀚章题词(李鸿章胞兄)



熊文举题词(明崇祯年间合肥知县)


李鸿章题词


刘铭传题词(台湾首任巡抚)




李鸿章题词

塔身是条石垒而成,7层8角,共135级,51米;塔内砖雕佛像802尊,有李鸿章、刘铭传等所题石匾25幅;七级古塔至今保存完好;登塔凭窗远眺,但见水天一色,惊涛拥雪,远山岚影飘渺,鸥鹜帆樯齐飞,令人逸兴遄飞,心旷神怡。
在巢湖北岸有一古刹,因其距合肥、巢县各90里,故名“中庙”又名"忠庙"、"圣妃庙"。该庙始建于元朝大德初年(1297),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重修,时为庐州一巨观。现有殿阁为清末所建,三进,四合院,有房70余间,木质结构。此地三面临水,楼台高峙,气势巍峨,有"湖天第一胜境"之誉。游人可登高远眺。有诗曰:“湖上高楼四面开,夕阳徙倚首重回。气吞吴楚千帆落,影动星河五夜来。罗隐诗留仍水殿,伯阳仙去只山隈。长空送目云霞晚,两腋天风下凤台。”(中庙所在地名称“凤凰台”)


看过黄梅戏电影天仙配的观众,都会因董永和七仙女的爱情故事而感动,想必对他们的大媒----古槐树也有很深的印象吧。这棵位于姥山上的“老人”仍以他的热情,每天笑迎四海宾朋。


今天,姥山岛风景区以其特有的湖光山色,丰富的人文景观吸引大批中外游客。巢湖市,合肥市政府正投巨资打造全新的姥山。在不久的将来,姥山岛风景区必将享誉华夏。(本文照片大多由作者拍摄)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30#
田里草 发表于 2011-10-7 07:22: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田里草 于 2011-10-7 07:40 编辑

(转载)朋友玲子第一次来巢湖,我当然要尽地主之谊。玲子问我:“你们巢湖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吗?”我笑着说:“太多了,这样吧!我推荐你去姥山岛游玩,保证能让你感觉不虚此行!”见我这样信心满满,玲子笑道:“那就听你了,谁叫到了你的地盘!”

    玲子又问:“张大哥,你能简单介绍下姥山岛吗?”我笑着说:“不是我吹牛,这姥山岛可美了!当年,大诗人郭沫若来此游玩,留下‘遥看巢湖金浪里,爱她姑姥发如油’的诗篇。” 玲子笑道:“你是在吹牛吧!这么个小地方,还有这么美的地方?”带着疑问,她跟着我开始了姥山之游。

    由于姥山岛在巢湖湖中心,所以,必须得去中庙乘船才能抵达。登上快艇,畅游在巢湖中,有种箭如飞的感觉,不到十分钟就可抵达姥山岛。船近姥山,只见湖水环绕,亭阁参差,翠岛若浮,宛如“白银盘里一青螺”。

    岛上一塔三亭六山九峰,林木葱郁,景色宜人。在崎岖的山道上行走,若脚步稍重,可听见足下回声震响,这就是姥山特有的“空谷回音”。行至半山腰,隐约从山上传来阵阵器乐声,还伴有唱戏的声音。玲子好奇地问道:“这岛上,怎么还有人在唱戏啊?”我笑着说:“ ‘一号演播厅’、‘专场演唱会’到了。”玲子听了一头雾水,忙上前探个究竟。原来,声音是从山上建的竹制茶亭里传来的,一位艺人正和游客互动,共唱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这位艺人名叫老范,以前是个老师,前几年,来到岛上,创办了这个“农夫游乐园”,一个人撑起一台戏,吹拉弹唱,样样精通,他把这里当成家,为游客带来了许多欢乐。走累了,来此休息片刻,品一品姥山茶,听一听姥山曲,说老范说姥山事,真是件快乐的事。

    玲子好奇地问道:“这姥山的姥不是读(Lao)吗?怎么这里人读成(Mu)?”我笑道:“这你就不知道了吧!这里面有个民间故事,听听老张给你讲故事!”原来,相传小白龙“陷巢州”时,妇人焦姥为救乡邻,自己被洪水吞没,形成了一座山,巢湖人为纪念她,就称为(Mu)姥山。

    山顶有座文峰塔,又名望儿塔,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当时流传“姥山尖一尖,庐州出状元”的民谣,庐州知府严尔圭为印证此谣,主建该塔层,塔身为条石垒砌而成,高51米,七层八角,共135级。塔内砖雕佛像802尊,石匾25幅。人立塔上,只觉风声呼啸,铜铃叮当,如立云端之上。倚窗远望、烟波浩渺、渔帆点点、鸥鹭翔集;近观脚下,姑、鞋二礁如在雾中。

    与姥山岛相伴,还有两座礁岛,在碧波之间若隐若现,称作鞋山。相传陷巢州时,焦姥的女儿与焦姥一道通知乡邻,女儿先焦姥一步奔走,跑丢了一双鞋子,终又被洪水吞没。后来,鞋子化作鞋山,女儿化作姑山。姑姥相望遥遥无期,万顷波涛诉说着断肠般的母女亲情。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晌午时分,我笑着对玲子说:“走,我带你去吃巢湖三珍去!”来到附近的渔家村,品尝一顿独具巢湖农家风味的渔家饭,玲子对那道“银鱼蒸蛋”更是赞不绝口,调皮地竖起大拇指道:“味道,大大的好!”凤尾鱼、白米虾、大闸蟹也独具风味,让人吃了还想吃。

    惜别之时,玲子感叹道:“没想到,巢湖有这么一方好水土,这真是大自然给巢湖人民的恩赐!”坐在回程的车上,玲子唱起了刚刚从老范那学会的《巢湖好》:“巢湖啊!好哎依耶,好呀好风光。”歌声悠扬,回荡在这秀美的姥山岛。
(张帮俊)
29#
田里草 发表于 2011-6-16 12:21:06 | 只看该作者
请市长点拨一二~~~
lao90286 发表于 2011-6-16 12:18


俺也没有去过,所以也不知道呀。
28#
lao90286 发表于 2011-6-16 12:18:50 | 只看该作者
主任去巢湖考察一下可能就明白了。
田里草 发表于 2011-6-16 12:13

请市长点拨一二~~~
27#
田里草 发表于 2011-6-16 12:13:09 | 只看该作者
重庆桂园,1945年,重庆谈判,毛泽东本来是打算住那里的,那里安全,张治中也为共党所信任(这个问题,我一直没搞明 ...
lao90286 发表于 2011-6-16 12:03


主任去巢湖考察一下可能就明白了。
26#
lao90286 发表于 2011-6-16 12:03:5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lao90286


    那里,只是和他一个村的,我岳父的父亲在张治中那儿做事,岳父出生在重庆桂园,三 ...
夏老师 发表于 2011-6-16 11:52
重庆桂园,1945年,重庆谈判,毛泽东本来是打算住那里的,那里安全,张治中也为共党所信任(这个问题,我一直没搞明白)~~
25#
 楼主| 夏老师 发表于 2011-6-16 11:52:3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3# lao90286


    那里,只是和他一个村的,我岳父的父亲在张治中那儿做事,岳父出生在重庆桂园,三岁时回安徽的。
24#
 楼主| 夏老师 发表于 2011-6-16 11:48:2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2# 田里草


    随时欢迎,都在一条路上,李克农故居距烔炀3公里,张治中故居距烔炀十五公里。
23#
lao90286 发表于 2011-6-16 11:46:3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田里草

去看看张治中故居不错,现在免费开放,我岳父的邻居。



张治中故居1




张治 ...
夏老师 发表于 2011-6-16 11:19
夏老师也是名门啊~~
22#
田里草 发表于 2011-6-16 11:35:4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田里草

去看看张治中故居不错,现在免费开放,我岳父的邻。



张治中故居1




张治 ...
夏老师 发表于 2011-6-16 11:19



    好啊,好像还有李克农故居也开放了吧,有机会和夏老师一起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6-16 00:44 , Processed in 1.54586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