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94|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南方科大校长称将争取自招高二学生参加高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深蓝 发表于 2009-9-23 07:55: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23日04:05  大洋网-广州日报
朱清时

  9月10日,“海选校长”朱清时从深圳代市长王荣手中接过聘书,正式成为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历时一年多轰轰烈烈的全球遴选终于尘埃落定,原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从200多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获遴选委员会全票通过,成为我国首位通过国际猎头公司全球选聘的大学校长。
  朱清时临时办公桌上那个因磨掉外皮而氧化泛黄的名片夹与他的教育言论一样“扎眼”。担任中科大校长期间,他坚持“不扩招”。从2000年起,中科大从未扩招,每年的招生名额基本保持在1860人左右。在风风火火的各地大学城让高校的围墙拓展到数十公里,甚至数百公里之外,朱清时坚决抵制“豪华建校”,不建新校区。
  从开始“一口回绝”做南方科大校长,到有信心为中国高等教育种一亩试验田,主张“学者治学校”,“去行政化”,有人期待,朱清时的试验将为中国高校改革缩短一大步。也有人怀疑,南方科大真能逃脱窠臼,改变现状。已经63岁的朱清时笑着说:“我的任期是五年,我把五年干好。”
  文、图/本报记者 杜安娜
  学校介绍:
  南方科技大学:未招生已先热,被称作未来高教改革的试验田。它由深圳市政府全额投资创办。进入筹备阶段的南方科技大学目标定位较高,计划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办成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科技大学;坚持以“小规模、高水平”为建设发展原则,初步设想无论研究轨道还是教学轨道上的师资50%以上由海外引进。
  南方科技大学拟以理学、工学和管理学作为三大支柱学科,注重发展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兼顾其他应用型学科和人文社会类学科。
  人物介绍:
  朱清时:化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前校长。
  1946年2月出生,四川省成都市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6年8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1998年4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1998年6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1999年5月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第八、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2009年9月10日,深圳代市长王荣为朱清时院士颁发聘书,聘任朱清时为南方科技大学(筹)创校校长。
  关于高教体制:
  最僵化的就是干部任命
  记者:您所组建的南方科技大学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朱清时:这是一次重要的尝试,我们高教体制当中最僵化的就是干部任命,高等学校的校长、主要干部跟行政官员一样,通过一样的程序来任命,通过一样的程序来管理。这不符合高校的发展,高等学校并不是政权机构,而是学术机构,应该必须有一套按照学术规律来运作的管理体制。
  举个例子来说,学术机构的好坏取决于真理能不能发言,谁掌握真理就听谁的,掌握真理的往往是小人物,是那些没有当官的教师,甚至是一些年轻人,而行政化的管理本质是下级服从上级。如果用下级服从上级的方法来管理学校的话,创新能力就会被扼杀。
  记者:您在南方科技大学将会做怎样的实验?
  朱清时:首先我要试验的是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我当了这么多年的大学校长,深感中国高校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太僵化了。我们管理体制是官员化管理,官员化管理是不适合大学的。因为官员化管理的前提是下级服从上级,下级的升迁,物质利益,好不好都由上级说了算,所以下级的眼睛就只看着上级,只对上级负责。
  学校是个学术机构,学术机构的灵魂是要崇尚真理。如果在学校也是这样下级服从上级的话,就会扼杀真理,这是在南方科大改革的一个重点。
  关于全球遴选:
  海选高校校长是首次
  记者:您曾一口回绝担任南方科大校长,后来是什么原因改变了看法?
  朱清时:正是他们这种全球遴选的方式感动了我,所以我才来到这里。
  高校大学的校长通过民选、海选的方式产生,这在中国是第一次。而现在大学校长的选举都是上级任命,往往都以官员来当,很多都是在教育部当过司、局长的人,都变成重点大学的校长了。深圳这个学校和官员化的趋势相反,我觉得很佩服深圳这个改革。
  记者:您在海选的200名候选人中突围而出,优势在哪里?
  朱清时:在科技界和教育界的人脉资源能为南方科技大学筹建有一个良好的起步。
  要继续发扬中科大的优点,因为我在中科大当学生,然后当副校长、校长,校长当了十年,对中科大的优点、缺点都深为了解,不可避免要继承中科大的优点和长处。但在中科大有一些没有做到的事情,也有很多不足。我之所以愿意到南方科技大学来做这个筹备工作,就是想实现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的梦想,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种一亩试验田。
  记者:您现在的职责主要是什么?
  朱清时:我要和政府保持联系,得到支持,政策财政上的支持。还要与国内外学术界保持联系,挑选人。南方科技大学办得成功与失败,关键在于第一批人挑选得好不好。这些人决定以后挑选的人。所以要建立这个制度。怎么挑选、竞争,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关于新校建设:
  鼓励推行“教授治校”
  记者:您提倡的“教授治校”、“学者治校”是怎样的一种模式?
  朱清时:改革就是鼓励推行“教授治校”,核心并不是让教授、学者每个人都有决定权,那就乱了。它的含义是,通过一种民主机制,让教授们、学者们参与管理,这是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通过民主方式让教授和学者直接参与管理。
  在这个模式中,校长其实是核心。所以“教授治校”和“校长治校”并不矛盾,校长本应该也是学者和教授推选出来的,他就是学者教授的代表。“教授治校”是一种协商民主的形式。协商民主的凝聚力是哪里来的呢?是校长。
  虽然压力很大,但我明白,作为校长的任务在于善于协商民主,不是坚持己见,而是把教授们的共识表达出来。
  记者:“教授治校”如何能在现有国情下实现?
  朱清时:其实“教授治校”之前也尝试过。中国历史上办得最好的学校就是这样做的。蔡元培到任北大校长前,北大是一个官员化的机构。蔡元培上任后,就让官员不要管,让教授治校,最后把北大建成一个学术非常民主的环境,后来请了李大钊、陈独秀还有胡适。
  西南联大是抗战期间北大、清华、南开大学在昆明组建的,也采用“教授治校”的模式,当时校长叫梅贻琦,他的教授开会,他就是给教授端板凳的人,组织教授开会协商的人。国际上最好的大学也都是这样做的。
  我们要创新的是把它引用到体制内,中国有中国的国情,我们的国家有自己的政治制度和管理制度,我们要把它引用到这个体制内,做教授治校,这个是我们要创新的。
  关于试验:
  这个学校没有官员
  记者:您的这项改革现在遇到了什么障碍吗?
  朱清时:会有很多障碍。比如南方科大没有任何行政级别。其他学校的管理人员都是科长、处长、局长,我们学校没有官员,都是和国际接轨的。就像香港科技大学、哈佛大学。当然,我们有党委。
  比如,我们管设备的不是设备处而是办公室。管外事的、交流的,不是国际交流处,而是办公室。办公室有个主任,或者都是秘书,都是雇员。雇员有自己的级别,和工龄有关,他们的待遇肯定不会低于其他学校,但没有官员头衔。
  其实,国外的大学都是这样的。亚洲一个非常著名的大学,校长办公室就是四个秘书。现在我们国内大学的校长办公室有30多个人,很多科,办公室主任副主任都是处长、副处长。
  另外也是营造出一种气氛和体制,行政管理人员就是给教授和学者服务的,我们现在官场最流行的就是我们给你服好务,潜台词我们是领导你们的。我们现在回归到一种真实意义,不光从心理上,从体制上也不是领导。南方科大的所有干部要得到社会的尊重要靠自己的成绩和内涵,不是靠自己的行政级别和官位。这需要一个艰苦的奋斗过程。
  记者:有人说你让教授、学者都到文山会海中去了,还有精力做研究吗?
  朱清时:去开会,去迎新生,我想我们不会让教授做这些事。南方科大的教授在学校将有最高的地位,而且收入也是最高的,他们就安心做学术。我在中科大做校长的时候,就反对经常开会,要务实。
  教授只会兼任一些领导。比如某一个院的院长,学校教务长,是教授互相推选,是教授兼做的,而且是轮换做的,这是他们领导岗位职能的一部分,但不是行政官员。这就像国外的高校,系主任都是教授来当的,日本大学理学院的院长一个任期就两年,多的也就是三年,然后就换了,大家轮流坐庄。
  记者:有人说一所一流大学需要长时间的沉淀,您提出把南方科大建成一流大学是否言之过早?
  朱清时:一流大学首先是学术水平,科研教育水平。南方科大的近期目标就是迅速引进一批人才。目前已经启动了,主要从国际上招聘,要招的首先是一些领军人物,主要是一些学者,他们招进来,每个人都会建一个团队,得到深圳市批准后,就建研究所、实验室,发展出一个学科,这样的人在五年内,招聘引进20~30位。也就是说我们会有20~30个研究所实验室。这些人手下都有自己的队伍,给他们配备的就是一般的教授、讲师。所以这20~30个人为核心,就会组建成一个200~300人的队伍。
  这个在国内高校很少见,正是因为南方科大是一张白纸,而其他高校已没办法去改了。除了这些队伍外,我们还将招聘50~60位讲课讲得非常好的“讲课教授”,这些是骨干教授。也就是南方科大科研与教学并重。
  有些人不了解国际高校的发展,现在国际上好的大学,也就是五到十年之内就变成最好大学了。就是在政府雄厚的财力下,清晰的办学理念下,建成了世界上一流的大学。
  记者:这批“领头教授”从哪里获取?
  朱清时:大多数教授都会来自美国。主要是华人,也会有一些外籍教授。
  我们将成立一个专家委员会,南方科技大学筹委会,邀请教育专家和科学家来组成,请什么人会由他们来决定。我们已经有一个详细的名单,会一一攻破。
  而这些教授也已经有一些意向。南方科技大学很可能办成我们国家高端人才引进的一个新模式。人才引进成功了,教学研究就一定会成功。
  记者:您对未来的教育试验有信心吗?
  朱清时:我的任期是五年,从现在开始到2014年结束,我把我的五年干好。如果不成功的话,也可以找出原因,反正中国高校制度一定要改革。
  南方科大是小规模,高质量,现在市委市政府清晰的办学思路就是小规模高质量。没有一万多人。在我可以预见的这几年之内,规模都不会上去的。以后好教师很多很多了,再加大规模。现在只是把标准做好,把实验做好。
  关于高考制度:
  争取自招高二学生参加高考
  记者:还会做别的教育试验吗?
  朱清时:我在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期间,如果得到上面批准,会做改革高考制度的尝试。
  我主张高考不是一次考。只要国家批准,上完高二的学生都可以参加高考,我们可重点录取高二参加高考的。因为高二的学生把课本学完了,又没有参与高三一年考试训练,创新能力还是很好的,原生态的,这样的学生最容易造就。如果高二就允许考试的话,学生考试就没有紧张感,考不好,高三还可以考。
  我们就需要争取南方科大自招高二学生参加高考,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让更多的学生不接受高三残酷的训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1 反对反对
2#
风铃草 发表于 2009-9-23 08:45:52 | 只看该作者
不愧为科大人,求精务实!
3#
豫章闲客 发表于 2009-9-23 08:52:09 | 只看该作者
“我主张高考不是一次考。只要国家批准,上完高二的学生都可以参加高考,我们可重点录取高二参加高考的。因为高二的学生把课本学完了,又没有参与高三一年考试训练,创新能力还是很好的,原生态的,这样的学生最容易造就。”朱校长的这段话让我窃喜了一把,呵呵。女儿基本没参加高三的那种模拟考试,当时还总担心到了大学会跟不上或者适应不了呢,听校长这么一说,不但担心是多余的,而且还保留了女儿学习的原生态
4#
wikd 发表于 2009-9-23 09:00:08 | 只看该作者
希望不会影响到中科大的生源质量!
5#
zkg 发表于 2009-9-23 10:47: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kg 于 2009-9-23 15:26 编辑

希望老校长多多上媒体,顺便宣传宣传科大!为明年科大招生扩大影响!其实,一些优秀企业如海尔,之所以出名,更多是张瑞敏经常出现在新闻媒体,不花钱的、很自然的、容易让人接受的广告宣传方式!!感谢老校长!!

   至于南科大是否成功,真不好说!希望成功!尽管深圳小环境不错,但毕竟是在大环境中生存,直接或间接都会受到阻力!尤其是直指教育部!他们怎么没有对此表态??
6#
pan 发表于 2009-9-23 11:07:37 | 只看该作者
大学是对社会影响最大的群体,如真能办成,对中国的教育是好事,对中国是好事,那样中国就会慢慢变好并能踏上人类文明的快车,整个国家的体制变好了即使对中科大有影响,但从对这些孩子们今后人生的影响来看,也是可以忽略的.
7#
pan 发表于 2009-9-23 11:08:08 | 只看该作者
大学是对社会影响最大的群体,如真能办成,对中国的教育是好事,对中国是好事,那样中国就会慢慢变好并能踏上人类文明的快车,整个国家的体制变好了即使对中科大有影响,但从对这些孩子们今后人生的影响来看,也是可以忽略的.
8#
pan 发表于 2009-9-23 11:09:06 | 只看该作者
大学是对社会影响最大的群体,如真能办成,对中国的教育是好事,对中国是好事,那样中国就会慢慢变好并能踏上人类文明的快车,整个国家的体制变好了即使对中科大有影响,但从对这些孩子们今后人生的影响来看,也是可以忽略的.
9#
pan 发表于 2009-9-23 12:42: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an 于 2009-9-23 18:01 编辑

晕了,电脑卡了一下上面冒出来三个,话又说回来了,中国目前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时期,深圳市的这种做法,用当今的话来说就是缺少......
10#
笑笑 发表于 2009-9-23 13:34:05 | 只看该作者
朱校长担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对宣传中科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单位的一些人见到我说,他们看到电视节目了,中科大是中国唯一不扩招的大学,一年只招一千八百多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6-14 21:34 , Processed in 1.60087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