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田里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灌水] 抛一个闲聊话题:知青

[复制链接]
87#
 楼主| 田里草 发表于 2012-6-26 09:58:27 | 只看该作者
也是科学家 发表于 2012-6-26 09:51
幸运的知青是少数的,大多数知青是社会变革中被价值低估而牺牲掉的一代。
1 过早地被结束了学业,遣放到一 ...


是的,前几年说的“40、50”人员大多数由当年知青组成,如果子女成器还好些。
86#
也是科学家 发表于 2012-6-26 09:51:43 | 只看该作者
幸运的知青是少数的,大多数知青是社会变革中被价值低估而牺牲掉的一代。
1 过早地被结束了学业,遣放到一个不适合的社会位置。
2 极其困苦的农村生活导致埋下一身的病根。
3 当唯文凭是用的标准突然到来时,这些生活在底层工作岗位的知青束手无策。
4 大批单位裁员或倒闭时,这些人又因为年龄偏大、文凭过低而首当其冲下岗。
5 更堪忧的是晚年生活,最低的收入,拮据的生活,没有医疗保障,没有养老金。只能依靠亲人的帮助。
85#
lao90286 发表于 2012-6-26 09:42:59 | 只看该作者
也是科学家 发表于 2012-6-26 09:29
看完田市长抛出的话题——知青,尤其是66层楼以后,早已经泪流满面,联想着我那已经逝去的亲二姐,作为千万 ...

人,生于乱世,被迫卷入不可避免的漩涡中,身不能保全,奈何!也是科学家不要太悲伤~~
84#
 楼主| 田里草 发表于 2012-6-26 09:42:51 | 只看该作者
也是科学家 发表于 2012-6-26 09:29
看完田市长抛出的话题——知青,尤其是66层楼以后,早已经泪流满面,联想着我那已经逝去的亲二姐,作为千万 ...

不会忘记这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孩子幸福就好。不日,又有新的USTCER产生,又有新的科学家来了,这就是我们和论坛需要珍惜的幸福时光。
83#
也是科学家 发表于 2012-6-26 09:29:02 | 只看该作者
看完田市长抛出的话题——知青,尤其是66层楼以后,早已经泪流满面,联想着我那已经逝去的亲二姐,作为千万名知青中的一员,荒诞政治的牺牲品,短暂的一生,什么悲惨的事情都让她摊上了。
82#
 楼主| 田里草 发表于 2012-6-26 09:23:28 | 只看该作者
鲁迅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即使无名肿毒,倘若生在中国人身上,也便‘红肿之处,艳若桃花;溃烂之时,美如乳酪’。国粹所在,妙不可言。”

81#
lao90286 发表于 2012-6-26 09:10:09 | 只看该作者
田里草 发表于 2012-6-26 09:00
这场运动的结局是悲惨的: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把青年搞下去,两年再整上来,是“公公背儿媳妇过河,出力不讨好”--------副总理李先念。1978.10.9
80#
lao90286 发表于 2012-6-26 09:02:34 | 只看该作者
1980年国务院明确。规定,今后城市知识青年可以不再上山下乡。
79#
lao90286 发表于 2012-6-26 09:01:24 | 只看该作者
两个文件:《纪要》、《试行规定》。
78#
 楼主| 田里草 发表于 2012-6-26 09:00:32 | 只看该作者
这场运动的结局是悲惨的:

     
——经济上得不偿失。改革开放以前农村的落后和农场效益低下,固然存在科技落后的因素,但不是主要的,更不存在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主要症结在于利益机制缺失。知识青年虽然付出了辛勤汗水甚至是健康和生命,但他们的劳动成果难以抵补他们个人、国家和农民为此付出的巨大代价。如,西双版纳知青付出十年辛劳,以血汗甚至生命在边疆开辟出大片橡胶林,要打破“北纬20度以北不能种橡胶”的“神话”,结果80年代以来,他们种下的橡胶树已死亡90%,有些农场的死亡率达100%。云南农垦战线在丢掉知青包袱之后仅仅一年,就从上年亏损一千八百万元一跃变为当年赢利四千一百万元。从城镇劳动力就业的角度看,上山下乡高潮之后的知青大返城,不但使美好的初衷化为泡影,而且加剧了就业安置上的困难。国家和企事业单位支出的经费达300多亿元,千百万知识青年的家长和部分地区的农民也因此加重了负担。有人概括了四个不满意,即: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农民不满意,国家不满意。

     
——知识青年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除了少数条件较好的青年点以外,多数下乡青年在艰苦的环境下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很多青年落下了终身不愈的疾病或残疾,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如,云南勐捧农场八分场五队的64名上海知青中,贫血者竟达43人,约占70%。黑龙江兵团因工伤事故死亡553人;内蒙古兵团发生事故928起,死126人亡,伤756人;广州兵团死亡210人;云南兵团死亡297人;上海市川沙县分配到一个团的知识青年,三年内非正常死亡29人,其中被打死6人,自杀3人……

   
——接受再教育的知识青年受到部分“老师”的令人发指的迫害。云南生产建设兵团捆绑吊打知识青年的手段有25种之多,有的被活活打死,仅一师就批斗知青727人。奸污女知青的罪恶现象非常普遍。据不完全统计,黑龙江兵团发案365起;内蒙古兵团发案247起;云南兵团发案139起;广州兵团发案193起。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女知青被奸污的实际数量肯定远远高于发案数量。散住在农村受社队两级干部各种迫害的可能少一些或轻微一些,但是更难查处,有的可能永远石沉大海。

   
——相当一部分知识青年的火热理想化为灰飞,转向彷徨、迷茫甚至堕落。知识青年打着红旗,唱着革命歌曲,在震天动地的锣鼓声中踌躇满志地奔赴农村和边疆,但他们的崇高理想很快被残酷的现实击碎。绝大多数人千方百计地寻求升学、参军、回城的门路,还有些人设法逃避“改造”。黑龙江兵团长期在外两万余人;独立二团1969年接收北京军队子女240名,1970年走掉204名,其中104名任何手续都不要。广州兵团外逃港澳28人,未遂284人。知识青年打架斗殴、偷鸡摸狗的案例时有发生,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仅云南兵团第三师,直接或间接参与过走私活动的知青人数就超过万人,约占总人数三分之一,有的营、团超过半数以上。知识青年的婚恋生活充满苦涩。云南兵团某农场有知青9000余人,到1978年10月,登记结婚只有415人,非婚同居达7000多人,非婚生子200百多个,1979年2月至5月,离婚300余人,弃子女无数。勐腊农场知青离婚1000多对,弃(送)子女达数百个。面对这些令人心酸的事实,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责怪在那样一种环境下苦苦挣扎的青年人,但也无法理解“青春无悔”的口号。

   
——兴起了“走后门”的不正之风。“走后门”,古往今来都难以避免,但真正成风,似乎始于知青安置。那年代,大学中专招生的唯一渠道是从工农兵中推荐,军队征兵、工厂招工的主要来源也是知识青年。为了脱离苦海,知青和他们的家长使出浑身解数寻求返城就业的门路,“走后门”成为难以绕开的渠道。有关部门统计,云南兵团十几万知青中,曾有县团级以上干部子女一万人左右(约占总数6%——7%),而到1974年,这部分知青占总数不到1%,即千人左右;到了1978年知青大罢工前夕,这个比例已经接近零,即不到100人,而知青总数还有10万余人。1972年到1976年,历届推荐学员中,干部子女和后门学员约占总数的70%,有的名牌院校和重点专业高达90%左右。

    ——一代青年失去了接受学校教育的机会,造成人才生成的断层,给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带来长远的危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6-6 04:00 , Processed in 1.59077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