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4408|回复: 15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一个科大孩子的申请体会

  [复制链接]
1#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3-12-5 14:41: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而言,这孩子较之“学霸”,更要潜力和前途,因为他知道出国的真正目的,以及如何通过展现和营销自己,获得适合自己的发展平台。
如果科大的主流价值观是这样的,即使出国留学的比例数少个百分之几,也比现在强一百倍。
2#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3-12-6 10: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晚秋归来 于 2013-12-6 12:35 编辑
pan 发表于 2013-12-5 22:14
有点意思,在晚秋眼中学霸总是那种高分低能的。


目前,中国教育的所谓学霸,大多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也就是说,考试能力无比,至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想象力,反思能力,发散性思维的能力,挑战权威的能力,阐述描绘能力,综合判断推理能力,沟通协调合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核心能力,在这些分数里面,到底又有多少体现?
决定将来发展潜力的,绝不是知识的机械相加量和组合量,而是构成知识系统关联的、有机的、协同的结构融合度。
我们的教育,还是处于较低级的单纯知识教育阶段,远远还没有上升到能力教育,尤其是创造性能力的教育高度。
3#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3-12-6 10: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匮缺创新能力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永远也不可能引领世界。
4#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3-12-6 10:39: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事实是:如果考研的话,科大甚至不是一些二本学校的竞争对手,因为人家学校的主流价值观就是——一切为了考研,一切围绕考研。当然,不排除也有将来发展很好的,但是其中绝大多是——为了考研而考研。如果我们仅仅是把“考研”换成“出国”,性质无异。
5#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3-12-6 11: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晚秋归来 于 2013-12-6 12:26 编辑
木龙 发表于 2013-12-6 11:04
你说的就是孩子要争取出国的重要原因,美国能提供最好的教育。


争取好的成绩出国,接受更好的教育,这是顺利成章的,似乎没有也不该有异议,但是问题是:靠应试能力出国的学生,能否自然地对接或过渡到良好教育的价值环境和思维方式,这才是关键问题。
有的是在出国异化中可逆的,大多是不可逆的,因人而异。
可逆的是可塑的,不可逆的,出国就是一场灾难。
出国之前,哪怕是OFFER的是名校,也要理智分析分析自己是否可逆?但到此时为时恐怕已晚,原因一是已经没有退路,保研没资格了,考研又考不过人家;二是是否可逆,去了才知道,不能仅靠主管判定。
冒天下之大不韪地再说句实话:对于OFFER的,我在表达祝贺时,心情是复杂的,因为我知道:对于相当数量的出国学生,在历经16年应试型的知识教育后,又有多少可以纳入或融入到,具有本质差异的,另外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考评体系直至价值体系中来,但是,为了虚荣、面子,大多不说出来或只说好的一面而已。这就造成了出国就是好的假象。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6#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3-12-9 08:4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晚秋归来 于 2013-12-9 08:53 编辑

俺不想争论,还是拿身边的两个实例说说吧。
这两个人都是我们单位的。一个是西安交大毕业的,工程专业,今年46岁。他可是个规范的、合乎现行评判标准和价值诉求的好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总想记住老师说过的每一句话,考前复习仔细、精准,拾遗补缺,考试成绩班里第一。前几天聊起来,他非常感慨地说:这所学校是培养“工匠”的地方。。。。。。。,他说,别看他当初是班里考试成绩第一,可现在却是混得最差的一个。说当初他们宿舍其他几个,连课都不大去听,就是考试前看看,成绩也就是六七十分,可是以后发展的都不错(绝不提倡此种学习方式)。
另一个是科大毕业的,物理专业,今年50岁。他是我们单位的技术大拿,享有很高的地位。可是,当年他却是用了七年的时间,才拿到科大的本科文凭,其中主要原因身体长病造成的,成绩自然较差,但他学识渊博,像资治通鉴这类巨著,已经读过好多遍了。
从这两个人身上,或许能够看出点什么?
7#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3-12-9 08:5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晚秋归来 于 2013-12-10 09:13 编辑

知识教育到能力教育、思想教育,可能还会有几十年的路要走,一步到位是不可能的,也是危险的,然而,正如黑格尔所说,种子之所以发芽,是因为蕴含了发芽的动因。如果不去有意识的一步步培育能力教育和思想教育的胚胎,这两种教育永远不可能自然过渡。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8#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3-12-10 10:4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晚秋归来 于 2013-12-10 11:08 编辑

现实的尴尬和无奈是:不少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成绩本身既不能充分体现能力,也不能直接预见未来,但是,出国机会、保研、甚至工作,尤其是出国申请,鉴于中国学生出国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在人手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国外大学很可能用成绩预先筛选,如果成绩较差,即使特色明显,也未必能引起关注(国外大学很多审核人员了解中国教育,认为中国学生是模式化生产出来的)。
完全无视成绩,纯粹采用原生态的学习方式,可能会丧失很多机会;完全为成绩而成绩,不注重核心能力的培养,即使把握到了机会,也会没有后劲(刚听说,一位哈弗大学博士毕业的科大学子,又回科大当班主任)。
二者如何有机的结合,恐怕是现实中最大的难题。
9#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3-12-11 10: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晚秋归来 于 2013-12-11 10:28 编辑
木龙 发表于 2013-12-10 14:12
中国的教育存在问题,但这和我们个人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没什么关系。从一两个人的境遇做总结,结论没有 ...


本来不想争论的。之所以在众多的实例中,举出这一两个,是因为它们具有典型意义,自身蕴含了必然性的因子。我们的话,分量很轻,还是借用前任科大校长朱清时先生的话:“中国近三十年来,基本没有培养出一流人才”。
试问:中国教育的应试系统,如果合理,如果符合教育规律,为何还要改革?为何在自然科学领域得不到诺奖?为何会有钱学森之问?为何在创造性科研领域全方位落后?
掩耳盗铃的结果,只能自欺欺人。
10#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3-12-11 10:44: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主任出马,一个顶千军万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5-23 18:59 , Processed in 1.58464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