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标题: 庞清明组诗:逆光或归去来兮辞 ,请各位大咖批评 [打印本页]
作者: 庞清明 时间: 6 天前
标题: 庞清明组诗:逆光或归去来兮辞 ,请各位大咖批评
本帖最后由 庞清明 于 2025-3-27 15:56 编辑
逆光或归去来兮辞(1—10)
庞清明
为已然临在的下半场
为已然临在的下半场
存续想象空间
为一枚倦怠的秋枫
葆有微醺的吹拂
为霜降预备荒径的羊齿草
此生有涯,成败对垒
亟待考验诸般手艺
谁也休要避险这个时代
捂热的允诺藏逸枕畔
为侥幸买单
为曾经沧海之一勺
从劳形退居卷册
幽独拨慢了松柏的指针
超拔世俗的喧嚣
令潜意识的根脉更盛——
一位瘦翁活脱出桑榆的虚像
一位瘦翁活脱出
桑榆的虚像
笨鸟飞越先验之境
从无所待出发
在公园背弯处玩太极
吐纳爆浆的负离子
倒摔曲臂
他要抵达什么也不是的地方
借一股凉风实现
对秋暝的模拟
他百无禁忌,无关宏旨
修炼到何种工夫
勿劳神仙指引
不负寸金
循自然法率性而为
恬淡地存在,徐缓道来——
四季更迭总能找到一条返回原初的路径
四季更迭总能找到
一条返回原初的路径
生命均遵循既定的导轨
化育之外别无选择
虽偶有差池
无损各领千秋
隐约的阶梯连接天厅
与地界,若一把
御风的竖琴
万物葱茏
维系对立面的微妙平衡
永恒的虚怀的谷神
悦纳礼赞,庇护弱小
建构荷尔德林之塔
精神的浪子超绝无所有之乡——
耳顺之归去来兮辞
耳顺之归去来兮辞
若一件褶皱的灰袍滑下
拉长的背影
重阳的冥冥秋色
消解了暑气
化为祥和的黄昏雨
鱼沉水草的荫蔽
光荣与梦想的两只蝴蝶
扇动橙色风暴
而沙漠裸露的美
枯寂中依然有坎儿井
将清泉引向饱胀的葡萄
唤醒味觉的渴慕
世界呈现孔德之容
桑榆的晚情脱困东隅之境——
回家之路也是勿相忘之路
回家之路也是勿相忘之路
天使折翼半空
一尊逆光的浅浮雕
凝视怎样的过往
打捞记忆
似探针滑过磨损的密文唱片
绝代双骄的䴙䴘
拖向春江水暖的景深
一台蝴蝶牌老式缝纫机
牵引的岁月经纬
倒带的杂音
现实这棵蓊郁大树
谁也没功夫躺平
一枕黄粱
让流溢蜜和奶之梦破灭
落叶收集舒缓的脚步——
要悦纳生命的双面性
要悦纳生命的双面性
遵奉悖论的逻辑
功德之外承受玫瑰的挑剔
将内室的呼喊拆解为
对苦难的救赎
临绝顶勿忘跬步之积
而非小人般戚戚
些微的闪失
为晚晴预备一把雨伞
实仓廪且周全礼数
要在黑暗中坚定拂晓的信念
避免钻石之光弄瞎眼睛
测风云,改运程
允诺阿基里斯之踵的痛点
环形山的阴影
道之华静默绽放——
你涩于启齿的创痕
你涩于启齿的创痕
被历史的车轮逐一碾压
迂回的工兵排雷
蜥蜴重新嫁接的短尾
墨汁晕染安谧的根
躲避影的追捕
鲤鱼挺起地平线的脊梁
反复抛投的硬币穿帮
直到泥菩萨显灵
所有隔阂皆因语言障碍
每个时段都有每个时段的困惑
及其标配的解药
悬置答案让问题打通关节
哑然于内室的祷告
慈悲化育日常的过犯
若跑步机归零的卡路里——
独自领受秋汐的微凉
独自领受秋汐的微凉
无意与舞台的灯柱共振
半是偏执半是疏狂
伴随运程作一次豪赌
蝴蝶抽空的脊梁
是否担当得起长风
若忍把浮名换浅吟的白衣相
我与时代产生的错觉
绝非掉队的落寞
浪淘沙的放逐
不参合苟苟营的糗事
勿让灵魂的交易密码捆束
继续逆光潜行
天道的交合中卑以自牧
信守缄默的戒律
漠视世故的喧嚣与荣辱的砧板——
稍事休息权当待机的屏保
稍事休息权当待机的屏保
火烈鸟收紧翅膀
在冒泡的沼泽
苦练单腿独立的杂技
晌午时分打盹
沿凸起的岩石歇脚
惬意的娱乐
接龙的一次停顿
不啻为过度的疲惫蓄力
给淤塞的杂念抽脂
换一种说法
深蹲是跨栏的起步式
沿没有分割的河流
劳作和休憩
互为因果般各表一枝
归马南山阴,放空纸笔情——
我每天这样舒缓地走
我每天这样舒缓地走
毫无章法地漫游
安适的节奏,曲廊与台阶
若倒牵的宠物追逐影子
一头雄狮巡视领地
但丁打通天堂与地狱的隔层
仲尼怀揣至善的仁与礼
鼓动诸侯施行王道
康德常规的散步
与内在的道德律应和
路人准点的问候
苏格拉底往返市场和庙堂
知识的悖论费尽口舌
一瓢脏水焉能浇醒
没什么奢望,亦无宏阔抱负
溜达本身就是我之目的——
【庞清明,当代诗人、批评家,获中国网络诗歌20年创作奖,《成都商报》头条诗人奖,2011—2013中国十佳诗人,《香港文艺》2024年中华优秀文艺家。《香港文艺》 编委,《人文科学》编委,香港文学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第三条道路诗派主要推动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院2015级学生家长。】
作者: 大路 时间: 5 天前
前辈大作慢慢欣赏。
作者: 巴山下 时间: 5 天前
人生下半场,依然活精彩
作者: 庞清明 时间: 5 天前
问候大路,一路伴随!
作者: 庞清明 时间: 5 天前
谢谢!这也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作者: 开口便笑 时间: 5 天前
您的帖子已被中科大家长论坛微信公众平台采用,谢谢!
作者: 张三 时间: 4 天前
每次读新诗,虽然不太明白它的内涵和意境,但并不阻碍我对诗人想象力之丰富、知识之渊博、古今中外之信手拈来表示赞叹和欣赏。
作者: 庞清明 时间: 4 天前
诗歌展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内在的冲突与救赎。问候。
作者: 庞清明 时间: 4 天前
问候开口便笑,谢谢你的提携!
作者: 文心若水 时间: 前天 10:27
思考在静夜里沉淀,生活的阅历在归纳中存储永恒......
作者: 庞清明 时间: 前天 15:55
谢谢赏读。诗歌在于分享。
作者: 庞清明 时间: 前天 15:56
《逆光与归途》
——庞清明组诗《归去来兮辞》赏析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庞清明以一组诗歌《逆光或归去来兮辞》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深度与复杂性。透过细腻的笔触,他揭示了秋天的萧瑟与宁静,诠释着人生的抉择与归属。
诗中的意象如秋枫、霜降的羊齿草,仿佛在喃喃低语:这“一生有涯”的沉重与希冀使人思考何谓真正的归去。每一个字句都是对俗世喧嚣的回应,既有个人的孤独感,又包罗了对生活的热爱。庞清明提到:“为侥幸买单,为曾经沧海之一勺。”这句诗句简洁而富有哲理,仿佛在提醒我们,每个人的选择都伴随着代价。
不同于常规的诗歌,庞清明将传统与现代结合,运用多重视角来引导读者探索内心世界。他不断批判世俗的生活方式,试图超越物质的束缚,寻求一种更为深刻的存在方式。在《逆光或归去来兮辞》中,他融入了太极与自然的元素,展示出一种自我修炼的意境。这种意境不仅仅是身体的锻炼,更是一种心灵的升华。他用“循自然法率性而为”的表达,鼓励每个人内心的声音去追寻生命的真实与美好。
在这组诗中,时间似乎静止,四季的轮回带来不同的感悟。庞清明写道:“若一把御风的竖琴,万物葱茏维系对立面的微妙平衡。”这句描绘了生命的本质:在对立与和谐之间找到自己的定位。他通过细腻的描绘,邀请读者在文字中去感受生命的丰富与多样。 诗中提到的“耳顺之归去来兀辞”,让人回想起岁月的流转。每一次归来都是生命的反省与成长。庞清明在诗歌中努力构建一种内在的安全感,强调无论生活多么复杂,归属感总是能给予人们力量。在寻找与遗失之间,庞清明带着一种淡然,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实在与善良。
此外,诗中涉及的“黄昏”、“逆光”等意象,赋予诗作以浓厚的情感色彩。这些意象都是对生命临近时刻的深刻反思,一种生活的哲学。庞清明探讨的正是每个人在急流的生活中需要静下心来,聆听那些微妙的声音,去发现自我与世界的联系。
总体来看,这组诗通过多元的表达手法,将庞清明对生活的思考陈述得恰到好处。读者不仅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期盼,也能从中找到一种生活的力量与智慧。正如他所说的:“要悦纳生命的双面性”,这份坦然与诗意的结合,是对现代人一种深思熟虑的启发。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追求自己的诗意人生,也许是最真实的归属与自我。
总结来说,庞清明在《逆光或归去来兮辞》中,不仅仅是在写诗,更是在与时代对话。他用文字架起了一座桥梁,让我们在其中穿梭、探索,发现生活的丰富与深邃。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在这些诗句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感悟与力量。
作者: 庞清明 时间: 前天 16:05
庞清明组诗
《逆光或归去来兮辞》,生命的哲思旅程
在庞清明的组诗《逆光或归去来兮辞》中,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探索生命的深奥与复杂,展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情感共鸣。诗的每一部分如同秋风中飘落的枫叶,既有婉约的美感,也蕴含着浓厚的哲理意味。
在"逆光或归去来兮辞"的开篇,庞清明描绘了一个饱受倦怠侵袭的秋季场景:早晨的微醺让他想起了秋枫,在轻柔的风中显得格外动人。他用「倦怠的秋枫」为开篇,试图探讨人类在有限生命中的成败与选择。他指出「成败对垒亟待考验」,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每个人似乎都无法逃避生活赋予的各种考验。诗人在此通过自然的意象,反映出个体与时代脉动之间的深刻碰撞。
紧接着,诗人以「羊齿草」与「霜降」为媒介,引领读者走向一个更深邃的思考空间。羊齿草在寒霜下的静谧表象,象征着生活的坚持与顽强。诗人写道,「四季更迭总能找到一条返回原初的路径」,意在揭示人类在繁华与逆境中,自然所赋予的生命之道。
在这条探索的道路上,「一位瘦翁」的身影愈发清晰,他不畏穿越世俗的艰难,用太极的方式与生命对话。诗人通过连续的比喻与自然描写,勾勒出生活的宁静与深邃。接下来的诗句中,庞清明写道:「百无禁忌,无关宏旨」,强调个体在面对尘世的忙碌时,要以一种原初的宁静与从容,去感受生命的真实存在。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试图探讨光荣与梦想之间的微妙关系。用“光荣与梦想的两只蝴蝶扇动橙色风暴”来形象表达理想带来的激情与动荡,他认为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必然会经历挫折与挑战。此时,庞清明又提到「清泉引向饱胀的葡萄」,寓意着在困境中仍可汲取力量与生机,让心灵在清澈的源泉中得到滋养。
诗中提到“回家之路也是勿相忘之路”,为整首诗注入了更为深邃的人文关怀。人与人之间的反思,所带来的不仅是对简单归宿的渴望,更是对那些曾经一起走过的时光与回忆的珍重。庞清明的笔触温暖而细腻,每一行字都透着对于生活的感慨与对存在的深刻认知。
在时间的长河中,历史如同车轮般碾压而过,「你涩于启齿的创痕」是每个人心底埋藏的故事。诗人触及了人类共同的历史记忆,强调了与他人共情的重要性。他以「鲤鱼挺起地平线的脊梁」结束,这不仅代表着生命的坚韧,也是一种对未来希望的追索。
在最后的部分,庞清明以“无意与舞台的灯柱共振”,传达了对生活的非执着态度。他认为,生活的每一次游走、每一次呼吸,都是对生命本质的探寻,与其在意名利与成就,不如享受这段悠长的旅程。
庞清明的这组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勾勒出了一幅复杂而美丽的生命画卷。他的文字不仅是对自身经历的反思,更是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深刻洞察。每一篇章都是一个思考的窗口,邀请读者共同参与这个生命的探讨,体验生活中的每一个细挫与优势。无论是诗中蕴含的历史感、哲学思考,还是对自然的热爱,庞清明都给予了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与心灵的滋养。他的诗歌,即是一种生命的宣言,也是对存在的不断探索与追问。 在这条追寻的路上,或许我们都在逆光中前行,也在归去的途中寻找真正的自己。
——摘自《搜狐手机》
欢迎光临 中科大家长论坛 (http://ustcj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