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标题: 2020年中国科大(含校友)国际国内获奖部分集锦 [打印本页]

作者: aaa66h    时间: 2020-5-16 21:15
标题: 2020年中国科大(含校友)国际国内获奖部分集锦
本帖最后由 aaa66h 于 2020-5-16 21:31 编辑

校内篇:
1、中科大潘建伟获2020年度蔡司研究奖

校友篇:
1、陈鸥荣获2020德莱弗斯学者奖
2、陈鸥荣膺2020斯隆研究奖
3、两中国科大七系校友当选美工程院院士




作者: aaa66h    时间: 2020-5-16 21:17
中科大潘建伟获2020年度蔡司研究奖                                            十三                          2020-04-28                     来源:量子位
https://www.qbitai.com/2020/04/13862.html

            
                                                                              凭借在量子信息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先研究,中国科技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潘建伟近日获得2020年蔡司研究奖。
该奖项由著名的光学企业德国蔡司公司颁发,自1990年以来每两年评选一位科学家,其中1992、1996、2000、2002年获奖人Ahmed Zewail、Eric Cornell、Shuji Nakamura、Stefan Hell已先后摘得诺贝尔奖。

2020年度颁奖声明提到,潘建伟是国际量子技术领域的领军研究者,最杰出的成果包括利用“墨子号”卫星实现1200公里距离的量子纠缠分发,刷新世界纪录。
声明认为,纠缠光子具有许多应用前景,可用作量子密钥保护电子邮件或金融交易。量子力学的基本定理决定了密钥交换的安全性:*听者只要尝试读取光子密钥,都会破坏其量子态并被同新方发现。
而经典密钥交换基于一些难以解决的数学问题,如果计算机性能突飞猛进,或者出现更快的算法,其安全性则难以得到保障。
声明也提到,潘建伟同时也为展示量子计算优越性和实现可扩展光量子计算奠定了重要基础,例如制备出多达10个光子的纠缠,并演示了高性能玻色取样。


作者: aaa66h    时间: 2020-5-16 21:26
陈鸥荣获2020德莱弗斯学者奖本文尚在编辑中,请勿对外发布链接
4月27日,卡米尔·德莱弗斯基金会宣布,2020年Camille Dreyfus Teacher-Scholars(卡米尔·德莱弗斯教育学者奖)揭晓。中国科大9903校友陈鸥(布朗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等14位化学家获奖。他也是2020年获奖的唯一一位中国内地本科教育背景的华裔科学家。
卡米尔·德莱弗斯教育学者奖授予处于学术生涯前五年的年轻化学家,领域包括生物化学、材料化学与化学工程。该奖表彰他们独立工作之后取得的杰出成就 以及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每位获奖者获得10万美元的不受限研究奖励(Research Grant)。包括戴海龙教授等著名华裔科学家都曾荣获该奖。根据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查证,多位中国科大留美化学家均曾荣获该奖,包括林文斌(Brandeis大学,833,2001)、夏幼南(华盛顿大学,823,2002)、杨培东(加州大学伯克利,8812,2004,现美国科学院院士)、庄小威(哈佛大学,87少,2005,现美国科学院院士)、何川(芝加哥大学,8912,2006)、金荣超(卡耐基梅隆大学,903, 2011),尤为(北卡大学,9414,2011)和余桂华(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9819郭沫若奖,2017)。
此前不久,陈鸥教授还获得3M公司青年教师奖 (3M Non-Tenured Faculty Award)。而2月12日,陈鸥还刚刚获得蜚声北美的斯隆研究奖。
陈鸥教授简介
陈鸥1999年从北京101中学考入中国科大化学物理系学习;2010年获得佛罗里达大学博士学位;其后曾为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研究员,2015年任布朗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
2018年9月20日,陈鸥“用金字塔形纳米量子点搭出世界最复杂超晶格结构”在著名科学期刊Nature论文在线发表。当年12月,他关于“柔性多边形拼接规则制备单组分准晶纳米晶超晶格”的成果又在权威杂志Science发表。
2019年12月,陈鸥获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奖(NSF CAREER AWARD)。
:获奖者中哈佛大学助理教授Christina Woo从姓氏拼写和容貌疑似华裔,但她在美国接受本科教育。本文列举的中国科大留美获奖者,括号内均为Camille Dreyfus基金会官网公布,也就是单位为获奖者的当时单位,例如林文斌现为芝加哥大学讲席教授、夏幼南为佐治亚理工学院,均有变化。
2020-05-02

文章来源:https://www.ustcif.org.cn/default.php/content/4426/


作者: aaa66h    时间: 2020-5-16 21:32
陈鸥荣膺2020斯隆研究奖
2月12日,美国艾尔弗·斯隆基金会公布了2020斯隆研究奖(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获奖名单,中国科大9903校友陈鸥(布朗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等126位杰出青年科学家获奖。今年华人学者共16位获奖。陈鸥教授向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证实了该消息。
斯隆奖:青年科学家的早期生涯奖
斯隆研究奖自1955年设立以来颁发给物理学、化学和数学领域的杰出青年,以向这些“早期职业科学家和学者提供支持和认可”,后来陆续增加了神经科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以及计算和进化分子生物学。2020年获奖者将获得7.5万美元资助。
斯隆研究奖是诺奖风向标之一。截止2020年2月,已有50位斯隆奖获诺贝尔奖,17位获得数学界“诺贝尔奖”菲尔兹奖,69位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有趣的是:中国科大培养的4位美国科学院院士骆利群、庄小威、杨培东、文小刚都曾荣获斯隆研究奖。根据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的不完全统计。截止2019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约有45位校友荣获斯隆研究奖。
可惜的是,最近四年来,中国科大校友每年在斯隆研究奖获奖人数较少:2017(9804杨琼),2018(963张鑫与0107李雯)、2019(9902胡永杰)。 2019年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各有9位与3位校友获奖;2020年北大与清华各有7人与1人获奖。最近北大与清华获奖远超中国科大校友。这似乎正在成为长期现象,毫无疑问将令科大人忧心!
陈鸥教授简介
陈鸥1999年从北京101中学考入中国科大化学物理系学习;2010年获得佛罗里达大学博士学位;其后曾为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研究员,2015年任布朗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
2018年9月20日,陈鸥“用金字塔形纳米量子点搭出世界最复杂超晶格结构”在著名科学期刊Nature论文在线发表。当年12月,他关于“柔性多边形拼接规则制备单组分准晶纳米晶超晶格”的成果又在权威杂志Science发表。
2019年12月,陈鸥获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奖(NSF CAREER AWARD)。
新闻来源、照片与标题来源:新闻素材(包括校友简介)来自斯隆基金会官网、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此前对陈鸥与其他获奖校友的报道。新闻照片由陈鸥教授提供。谨此说明与致谢。
新创基金会发布的历年中国科大斯隆奖新闻
未来诺奖或出自他们?胡永杰等19位华裔科学家获2019美斯隆奖
2018:两中国科大人获美斯隆奖
三少年班校友荣获2014斯隆研究奖
五中国科大校友斩获2013斯隆研究奖
两科大校友荣膺2012年美斯隆研究奖
2020-02-12

作者: aaa66h    时间: 2020-5-16 21:33
本帖最后由 aaa66h 于 2020-5-16 21:35 编辑

两中国科大七系校友当选美工程院院士
       2月6日,美国国家工程院宣布新晋87位院士与18位外籍名单。中国科大817校友张捷当选院士;877邓中翰获选外籍院士。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在美国工程院网站确认了上述信息。  张捷与​邓中翰博士多次通过新创基金会捐赠中国科大。值得一提的是,在近日的新冠肺炎防疫中,张捷博士通过个人渠道为中国科大附一院筹集紧缺的医疗物资​,并​正在发往国内。
       美国国家工程院是美国工程科技界最高水平的学术机构,成立于1964年12月,也是世界上较有影响的工程院之一。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是工程界最高荣誉,授予那些在工程领域内从事研究、实践和教育并作出卓越贡献的人士。美国工程学界的最高三大奖项均由美国国家工程院评选。现任院士每年选举产生新的院士。
       最近几年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生只有陈向力(802)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
张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817)校友
      张捷博士现为GeoTomo地球物理公司创始人,他因为地震学、地球物理影像与医学技术的成就当选。他担任国际石油勘探协会全球运作(SEG Global)2011-2013届董事会董事,SEG中国勘探地球物理指导委员会主席(2011-2013),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客访指导委员会委员 (2011-2015)。
       张捷1986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大地球物理专业,曾任第20届中华全国学联副主席。1991年在美国宾州州立大学获得地球物理硕士学位。1996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地球物理博士学位并担任研究员。1998年创立美国GeoTomo石油勘探公司并担任总裁,公司业务遍及86个国家。自2009年起担任GeoTomo公司董事长,首席科学家,并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与斯坦福大学兼职任教。
邓中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877)校友
邓中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877校友。中星微电子集团创建人兼首席科学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数字多媒体芯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邓中翰博士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是我国微电子学、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技术专家,带领"星光中国芯工程"团队研发的"星光"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国内外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应用于计算机、手机和安防监控等领域。被苹果、三星、索尼、惠普、联想、华为等采用,市场份额居全球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领域第一,在国际上彻底结束了"中国无芯"历史。二十年来,带领团队先后两次荣获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当选"全国劳动模范"。
新闻来源:美国工程院官方网站公布了当选院士名单,链接为https://www.nae.edu/224584/Natio ... ernational-Members- 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编辑发布​。

2020-02-07

本文来源:https://www.ustcif.org.cn/default.php/content/4399/


作者: 笑春风    时间: 2020-5-16 21:58
谢谢分享,科大成绩斐然
作者: 16杰杰    时间: 2020-5-17 11:07
2020才过去四个多月,就有如此喜报,腻害了蜗壳
作者: 闲庭漫步    时间: 2020-5-17 18:26
蜗壳威武霸气!
作者: 闲庭漫步    时间: 2020-5-17 18:27
谢谢分享。马上又到招生季,这篇帖子很给力!
作者: aaa66h    时间: 2020-6-6 18:35
本帖最后由 aaa66h 于 2020-6-6 18:38 编辑

陆朝阳教授获美国光学学会阿道夫隆奖章(Adolph Lomb Medal)                                                                        2020-02-26

                        
[
2020年2月21日,美国光学学会(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OSA)公布,授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陆朝阳教授2020年度阿道夫隆奖章(Adolph Lomb Medal),表彰他“在光学量子信息技术领域,特别是在高性能单光子源、量子隐形传态和光量子计算方面的重要贡献(for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optical quantum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especially on high-performance single-photon sources, quantum teleportation and optical quantum computing)”。
阿道夫隆奖章设立于1940年,是美国光学学会历史最悠久的奖项之一,在国际范围内每年奖励一名在光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科学家。今年是该奖章设立80周年,中国科学家在本土的研究工作首次获得该奖。
相关链接:https://www.osa.org/en-us/awards_and_grants/awards/award_description/adolphlomb/

(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
文章来源:http://news.ustc.edu.cn/2020/0226/c15884a413750/page.htm

作者: aaa66h    时间: 2020-7-16 22:52
首位华人!南方科技大学姚新(中科大校友)教授获IEEE一重要奖项!


近日,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网站公布2020年度IEEE FRANK ROSENBLATT AWARD国际大奖获奖者信息,南方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主任、讲席教授姚新因其在计算智能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奖,成为该奖年度全球唯一获得者,也是获得该奖项的首位华人。
                                                  
                  
      获奖公布网页截图
获奖理由显示,姚新多年从事计算智能的基础和实践方面的研究,他提出的快速进化规划方法被应用于神经网络结构学习、最优路径规划、数字滤波器设计以及新材料的设计,他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用于进化算子/进化算法理论分析的方法论。他提出的一种新颖的基于随机排序的优化方法,可用于处理进化优化中平衡目标函数和惩罚函数的问题,此方法对解决电气、化学、机械、航空工程、生物和经济学中的约束优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IEEE-Frank-Rosenblatt奖创立于2004年,是IEEE为纪念神经网络的创始人之一Frank Rosenblatt而设立的技术领域大奖。该奖项每年在全球范围内评选出一位对生物学和语言学促进的设计、实践、技术或理论计算典范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获奖人,包括但不仅限于神经网络,连接系统、模糊系统,以及包含这些典范的混合智能系统。
                                                                    
      姚新教授
人物简介
姚新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学者,为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曾任IEEE计算智能学会主席(2014-2015)。在2003-2008年间,他在IEEE Transaction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担任主编。迄今他已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及会议发表论文800余篇,总引用超过49000次,H-指数为99。曾获IEEE Donald G. Fink论文奖(当年全球只有1篇)、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杰出论文奖(当年全球只有1篇)。

文章来源:https://c.m.163.com/news/a/FHHS5RGD0536A2TY.html?spss=newsapp



作者: aaa66h    时间: 2020-8-1 23:16
中科大校友,首届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邓力获得IEEE工业领袖奖http://www.ustcj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275&extra=page%3D2

感谢坛友:日月同辉分享该消息。


作者: aaa66h    时间: 2020-8-27 21:55
蔡丽丽(0514)校友入选2020 年度全球 “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榜单

       美国东部时间 6 月 17 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公布了第 20 届 Innovators Under 35 评选结果,即 2020 年度 全球 “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榜单。我校0514校友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机械科学与工程系助理教授蔡丽丽入选。
上榜理由:她创造了节能的纺织品来打破我们传统的 “空调使用” 习惯。


蔡丽丽发明了一种基于纳米材料的纺织品,这种纺织品的厚度与普通 T 恤相当,但可以让你保持温暖或凉爽。


蔡丽丽的研究充分利用了人体皮肤会散发特定波长范围的红外辐射这一事实,通过操纵织物在该波段中阻挡或透射辐射的方式,她生产了多种对温度有不同影响的纺织品。

为了让身体更暖和,蔡丽丽创造了一种金属化的聚乙烯纺织品,该纺织品可以将人体热辐射损失降至最低,但仍能保持面料透气,与普通纺织品相比,它可以使人们的体感温度升高约 7°C。而在阳光直射下,她的冷却织物——一种新型的纳米复合材料——则可以将人体降温超过 10°C。

蔡丽丽认为,弄清楚如何使这种纺织品看起来像普通服装一样,这点至关重要。例如,以前的辐射冷却材料只能用白色生产,但在 2019 年,她发现了如何用不同颜色制造冷却纺织品的方法。她的最终目标是生产出一种适应性极高的纺织品,它在天气寒冷时可以使人体保持温暖,而在高温下又可以让人感觉凉爽。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天气和温度模式的变化,人们将使用更多的能源来调节建筑温度。如果她的团队能找出如何以低成本、大规模的方式生产这种纺织品,他们将能提供一种有助于削减取暖和制冷费用的替代方案。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公布的第 20 届 Innovators Under 35 评选结果,即 2020 年度 全球 “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榜单。在此次的 35 名上榜者中,共有 5 位华人。榜单中的 35 位年轻创新者并不都在努力抗击新冠病毒大流行,也并非都在寻求社会不公的补救策略。尽管他们没有具体解决这些问题,但却都在努力寻求用科技帮助世人的最新方法。他们试图解决我们的气候危机,找到帕金森氏症的治疗方法,亦或是为那些迫切需要的人提供饮用水。

本文来源:http://aga.ustc.edu.cn/site/ustc_xyh/xyh/cnt/?id=25840




作者: aaa66h    时间: 2020-8-27 22:16
6月23日下午,福布斯中国发布《2020科技女性榜》。中国科大方南(898)校友入选!
新格元创始人兼CEO;美国爱荷华大学免疫学博士,德国沃尔兹堡大学 MBA,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学学士。曾任德国凯杰( QIAGEN)全球研发副总监及 Life Sciences Business Unit 管理委员会成员,负责NGS样品文库制备及单细胞应用方向产品开发。曾任诺禾致源(Novogene)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负责包括三代测序、HiC等科技服务新产品的开发与转化。“南京市百名女企业家领航计划”、“2018年度创业江北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创业南京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苏州工业园区重大领军项目”、“2019年科技江苏年度创新创业人物”等荣誉称号和奖项的获得者。
新格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将突破性的单细胞分析技术应用于临床检测、健康管理和药物开发领域。
“中国科技女性榜” 致力于发掘科技领域的女性力量,是对科技领域的顶尖50名女性的无等级评估。她们可能是企业创始人、公司高管、一线研发工程师或者是技术创新先锋。只有积极参与以技术为中心的企业或科技领域的女性才会被纳入榜单范畴,且榜单候选人必须具备科学、技术、工程或数学专业教育背景。

文章来源:http://aga.ustc.edu.cn/site/ustc_xyh/xyh/cnt/?id=25841



作者: aaa66h    时间: 2020-8-29 15:56
2020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揭晓
根据《陈嘉庚科学奖奖励条例》《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奖励条例》和《陈嘉庚科学奖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奖励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经陈嘉庚科学奖各评奖委员会严格评审,并经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理事会审议批准,决定授予《实验发现五夸克态》等5个项目2020年度陈嘉庚科学奖,授予关启安等6人2020年度陈嘉庚青年科学奖。
  2020年度陈嘉庚科学奖获奖项目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获奖人名单如下:
2020年度陈嘉庚科学奖获奖项目

            奖项
            
            获奖项目名称
            
            获奖人
            
            获奖人单位
            
            数理科学奖
            
            实验发现五夸克态
            
            高原宁
            
            北京大学
            
            化学科学奖
            
            新型优势双氮氧配体和高效不对称催化
            
            冯小明
            
            四川大学
            
            生命科学奖
            
            剪接体的结构与分子机理研究
            
            施一公
            
            清华大学/西湖大学
            
            地球科学奖
            
            华北克拉通破坏
            
            朱日祥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技术科学奖
            
            摩擦中微粒作用机制及超滑机理
            
            雒建斌
            
            清华大学
            

2020年度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获奖人 

            奖项
            
            获奖人
            
            获奖相关成果
            
            获奖人单位
            
            数理科学奖
            
            关启安
            
            多复变中的强开性猜想和相关问题的解决
            
            北京大学
            
            化学科学奖
            
            陈 兴
            
            聚糖的化学标记和解析
            
            北京大学
            
            生命科学奖
            
            王克剑
            
            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建立杂交水稻无融合生殖体系
            
            中国水稻研究所
            
            地球科学奖
            
            唐朝生
            
            极端干旱气候作用下土体工程性质灾变过程及应对措施
            
            南京大学
            
            信息技术科学奖
            
            肖云峰
            
            微腔光信息器件新原理与应用
            
            北京大学
            
            技术科学奖
            
            孙明月
            
            大锻件均质化构筑成形技术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
  2020年8月28日
文章来源:http://www.cas.cn/jh/202008/t20200828_4757495.shtml


肖云峰,汉族,江西高安人。北京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1998年9月 - 2002年7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学士学位。
2002年9月 - 2007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期间,先后访问了美国俄勒冈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
2007年8月- 2008年12月,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电子工程系,博士后。
2009年1月至今,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工作,先后荣获“饶毓泰基础光学奖一等奖”(2013)[2]、“王大珩中青年科技人员光学奖”(2017)[3]等重要奖项。
最近的研究兴趣包括:非对称光学微腔物理,微腔光场调控,微腔非线性光学,微腔激光、传感与成像等。

获得荣誉
2020年8月,获得2020年度陈嘉庚青年科学奖之信息技术科学奖(获奖项目:微腔光信息器件新原理与应用)。

信息来源:https://baike.baidu.com/item/%E8 ... 0/691182?fr=aladdin

美国光学学会(OSA)宣布了2019年度新当选会士名单,共有98名光科学家新当选为美国光学学会会士(OSA Fellow),中国科大程继新(8903)、彭承志(9304)、张松(9509)、肖云峰(9802)。

作者: aaa66h    时间: 2020-9-10 22:26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9月8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浩瀚太空再添一颗以中国科学家姓名命名的小行星——“吴伟仁星”。今天,国家航天局在北京宣布,为褒扬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在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的突出贡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编号为281880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吴伟仁星”。

  来自国家航天局的消息称,中国航天六十余年来,已有以钱学森、孙家栋、栾恩杰等老一辈科学家为代表的多位功勋航天人荣获小行星命名。如今,浩瀚太空又多了一颗弘扬热爱祖国、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科学家精神,见证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行稳致远的“吴伟仁星”。
  吴伟仁是我国航天测控通信与工程总体技术著名专家、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是我国深空探测领域的主要开拓者和战略科学家。目前,吴伟仁正致力于推动探月工程四期、月球科研站等工程规划论证工作。

  小行星命名是一项国际性、永久性的崇高荣誉,获批后将为世界各国所公认,永载天文史册。此次命名的“吴伟仁星”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体望远镜发现,于2011年6月获得国际永久编号281880号。

  2020年4月,由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和紫金山天文台推荐,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下设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吴伟仁星”的正式命名获得一致通过。据测算,“吴伟仁星”绕日运行周期约5.75个地球年,轨道半长径约3.21个天文单位,轨道倾角约为17.2度。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当天表示,吴伟仁院士在航天测控通信、深空探测和国家科技发展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在遥测遥控、深空测控通信、“嫦娥二号‘一探三’”“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工程等方面作出了创新性、开拓性贡献。“吴伟仁星”的命名不仅是吴伟仁院士个人的殊荣,也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月球探测成就的认可,更是对中国航天发展的高度评价。

  吴艳华说,希望通过“吴伟仁星”命名,鼓励航天科研生产全线,大力发扬“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不断激励广大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共同为加快推动我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而不懈奋斗,期待未来更多的类似“吴伟仁星”闪耀在广袤星空。

信息来源:http://news.youth.cn/gn/202009/t20200908_12485466.htm


作者: aaa66h    时间: 2020-9-13 18:26
证明丘成桐猜想的中科大少年班毕业生摘得科学突破奖
        2020-09-12 14:50                    
                          
科学突破奖被誉为科学界的奥斯卡,是全球奖金最高的科学奖,单项奖金高达300万美元,远超诺贝尔奖,中国企业家也参与了科学突破奖的捐赠。
科学突破奖由生命科学突破奖、基础物理学突破奖、数学突破奖、物理学新视野奖、数学新视野奖等单项奖组成,迄今为止已经颁发了九届科学突破奖。
在新近公布的2021科学突破奖获奖名单中,中科大2002级少年班毕业生孙崧获得2021科学突破奖(数学新视野奖)。青年数学家孙崧,年仅16岁就考入享有盛誉的中科大少年班,在经过少年班数年的系统学习后博士选择了美国名校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此后进入纽约大学石溪分校从事研究工作,现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副教授。
孙崧因为“对复微分几何的许多突破性贡献”摘得本届科学突破奖数学新视野奖,此前他还获得美国斯隆研究奖和因为证明丘成桐猜想而获得美国几何最高奖维布伦奖。这一系列极具含金量的荣誉是对他多年钻研数学的肯定和赞赏。
科大人在海外有传帮带的好传统。孙松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博士导师正是中科大82级校友陈秀雄教授,师徒两人入校时间正好相差二十年,因为科大人的身份又共同在美国顶尖名校相聚,维布伦奖也正是师徒俩共同获得。
值得一提的是,孙崧并不是第一位获得科学突破奖的中科大毕业生,此前至少有3位中国科大人获得过科学突破奖,并且全部是中科大少年班校友!
他们分别是中科大庄少年班校友、哈佛大学教授庄小威院士,获得300万美元的2018生命科学突破奖,中科大少年班校友、麻省理工学院助理教授傅亮获得2016物理新视野奖,中科大少年班校友、哈佛大学教授尹希获得2017物理新视野奖!
1978年在诺奖得主李政道先生倡议下,中科大在全国首创少年班教育,四十余年来,少年班和少年班毕业生始终星光熠熠,不仅有庄小威、杜江峰为代表的一批院士毕业生,也有以曹原、孙崧、尹希为代表的一大批科学“巨浪”,还有以陈天石和马东敏等为代表的一批商界精英。中科大少年班无疑是成功的,少年班新星们还将陆续在以科学为核心的各领域全球闪耀!


文章来源:https://www.sohu.com/a/417896105 ... 5999880783109YMgzz2



作者: aaa66h    时间: 2020-10-18 21:35
我校李传锋、安琪教授分获2020年度中国物理学会饶毓泰物理奖、王淦昌物理奖


      2020年10月10日,中国物理学会发布奖励公告,授予我校李传锋教授2020年度中国物理学会饶毓泰物理奖(光学、声学与原子分子物理),授予我校安琪教授2020年度中国物理学会王淦昌物理奖(粒子物理和惯性约束核聚变)。
李传锋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构建量子纠缠网络和利用量子信息技术研究量子物理基本问题,主要成果包括:研制了高效固态量子存储器,存储保真度、维度数和模式数等指标均为世界最高水平;实现耗散式线性光学量子模拟器,实验演示了麦克斯韦妖式算法冷却,验证了马约拉纳零模非阿贝尔量子统计特性;利用量子信息技术研究量子物理基本问题,观察到光的波粒叠加状态,验证了纠缠辅助下新型海森堡不确定关系。
安琪教授长期致力于粒子物理实验读出电子学领域的新方法和前沿技术研究,代表性工作有:1. 基于Interleaved ADC的超高速和基于SCA的高速低功耗的波形数字化技术;2. 基于FPGA的TDC芯片设计,他提出的采用FPGA“进位连线”实现精细时间内插,将时间分辨能力提高了一个量级,已成为国际上基于FPGA的TDC主流设计路线。安琪教授参与了国内外一系列的粒子物理实验,特别是在BESIII的飞行时间测量和“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器研制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附原文链接:http://cloudmanagement.cps-net.org.cn/E-CPS/202003/jiangli/jiangli.html


(物理学院)


作者: aaa66h    时间: 2020-10-18 22:18
祝贺!4名中科大人当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

        2020-10-09 18:28                    
                          美国物理学会(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成立于1899年,是世界第二大物理学组织,并发表以上十余种科学期刊,每年举办20多项科学会议,约有四万多会员。

近日,4位中国科大人新当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85级硕士校友郭后扬、91级本科校友祝钧、92级少年班校友杨兰、97级本科校友许晓栋当选。
郭后扬教授,1988年被授予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硕士学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美籍外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美国Tri Alpha Energy 新型核聚变能源研究开发公司首席科学家,首席实验战略家,实验运行部主任。他主要从事偏滤器及边界等离子体物理、等离子体与材料表面相互作用、以及新型核聚变能源研究及开发工作。

许晓栋教授,1997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于密歇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康奈尔大学纳米系统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目前是华盛顿大学Boeing冠名杰出教授。他致力于基于低维量子材料的新型器件物理的研究,是该领域国际知名学者。

祝钧和杨兰则是女性科学家。祝钧199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GaAs体系的量子霍尔和分数霍尔效应。杨兰现任华盛顿大学电气和系统工程教授,2007年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任教,创建了华盛顿大学工程学院微纳米光电子学实验室。

另外,昨日美国物理学会量子计算奖也颁发给了中科大80后教授、潘建伟高徒陆朝阳教授,中科大以及中科大校友的物理学领域研究成果得到了美国物理学界和国际物理学界的高度赞扬和肯定。

文章来源:https://www.sohu.com/a/423474482 ... 603030293460MiYzjuL

作者: aaa66h    时间: 2020-10-18 22:25
中科大80后量子鬼才陆朝阳捧得美国大奖                                                         2020-10-08 15:59                    
                          
1982年出生的80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青年教授陆朝阳近日再次捧得美国大奖,为表彰陆朝阳在光量子计算上的卓越贡献授予他美国物理学会量子计算奖。
陆朝阳是中科大潘建伟院士的弟子,他被自然杂志评为“中国科学之星”和“量子鬼才”,《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推出“全球35位35岁以下科技创新青年”名单,陆朝阳也赫然入榜。
2000年,陆朝阳考入心心念念的中科大物理系,顺利进入了潘建伟团队实验室并如愿以偿地成为其中一员,从此开始了他的量子科学研究生涯。在剑桥大学博士毕业后,陆朝阳毅然回到自己的母校,在潘建伟院士量子梦之队打前锋。
从首次设计双色激光驱动量子系统,到制备国际上综合性能最优的量子点单光子源,再到实现高维度量子隐形传态,成功研制世界上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原型机,陆朝阳和同事们成果屡登全球顶尖期刊,在光量子计算和光量子信息研究领域持续保持世界引领地位。
陆朝阳也相继收获众多国际科学大奖,包括欧洲物理学会授予“菲涅尔奖”、日本“仁科芳雄亚洲奖”、美国 光学会阿道夫隆奖章、欧洲物理学会年度突破和剑桥海外奖等。
作为量子梦之队的一员,陆朝阳表示:“做科研工作可以聆听自己的梦想,跟随自己的兴趣。这种工作的本质就是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一直在创新,挑战新高度。”以陆朝阳为代表的中科大青年科技人员,将在科技竞争中为中国夺取制高点贡献科大力量!


作者: aaa66h    时间: 2020-10-18 22:32
中科大校友斩获国际大奖,他是排名全球第一的材料学家
        2020-09-15 01:03                    
                          
近日喜讯连连,中科大少年班校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副教授孙崧获得2021科学突破奖(数学新视野奖),中科大校友、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荣膺个人命名的小行星“吴伟仁星”,又传来中科大校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杨培东院士斩获国际顶级大奖2020全球能源奖!
杨培东院士也是科大校友中的传奇人物。杨培东1988年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中科大应用化学系,就读期间凭借优异成绩获得郭奖,在中科大本科毕业后前往美国哈佛大学深造获得博士学位。
此后,他先后在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研究工作,如今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能源和化学双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
中科大校友杨培东院士因开创性纳米颗粒太阳能电池和人工光合作用而获得今年的全球能源奖,该奖由全球能源协会和国际能源奖委员会评选颁发。
杨培东院士曾入选世界一流企业及专业情报信息提供商汤森路透遴选的世界最顶尖的100名材料科学家榜单,令人振奋地位列全球第一名!除了杨培东院士外,排名全球前50的中科大校友还有6位!
杨培东大胆提出运用纳米技术实现人工光合作用的科学设想,从而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当下全球严峻的能源与环境问题。他曾制造出世界上最小的纳米激光器,只及人类头发丝千分之一大小,这一发明将有可能用于未来的光子计算机,极大推动半导体器件的变革,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了《Scienc》上。
杨培东院士还曾获得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这一重磅荣誉也曾被中科大少年班校友、哈佛大学教授庄小威院士摘得。他也曾与诺奖擦肩而过,2014年,杨培东曾入选诺贝尔物理学奖预测名单。
“我是从科大毕业的,所以我自然而然会对科大产生非常特殊的感情。”杨培东表示自己将不遗余力推动科大发展,并积极推动应用化学系复系,还作为校友讲话“未来应用化学系应注重创新,在新兴交叉学科寻找更多机会,争取解决更多大科学问题,培养更多杰出人才。”

文章来源:https://www.sohu.com/a/418403352 ... 603030293460MiYzjuL


作者: aaa66h    时间: 2020-11-8 21:56
中科大教授获被誉为“院士敲门砖”的重量级大奖                                                         2020-11-04 22:03                    
                          
何梁何利奖是由爱国企业家捐资设立的重量级官方奖项,每年均由分管国家科技工作的大人物亲自颁奖,获得该奖的科学家往往是院士或未来极具潜力的院士种子选手,所以何梁何利奖又被誉为“院士敲门砖”
近日,中科大两位教授荣膺何梁何利奖,分别是2019年新晋中科院院士、中科大数学学院叶向东教授和中科大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执行院长吴枫教授
叶向东教授长期深耕基础数学理论研究,凭借“动力系统的结构及其复杂性研究”项目作为第一完成人曾获得2018年度自然科学二等奖(在当年全部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奖名单中排名第一),2019年当选中科院院士,此前还获得过陈省身数学奖和国家杰青、长江特聘教授称号。
吴枫教授是全国首个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的主任,还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负责人和科大信息与智能学部负责人,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技术发明二等奖,在2021年院士增选中将是科大力推的非常有竞争力的院士种子选手。
中科大校友一直是何梁何利奖的获奖主力军,近年来,均有中科大校友入选。2019年就有四位中科大校友(吴伟仁、杜江峰、史生才、龙腾)获得此奖,其中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校友更是获得了何梁何利最高奖——“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两位中国科大人常进(844校友)、相里斌(859校友)获2018年度何梁何利奖,此后,仅时隔一年,均当选2019年中科院院士,坐实了何梁何利奖“院士敲门砖”的别称,可见该奖含金量十足!
中科大被誉为科学家的摇篮,中科大校友也是各类科技大奖的常客,何梁何利奖对科大人青睐有加,也是对科大人才辈出、科教报国的一种褒奖!


文章来源:https://www.sohu.com/a/429544102 ... 604843237704ucfNOOQ


作者: aaa66h    时间: 2020-11-8 22:15
汪淏田荣膺Packard科学工程奖
2020年10月15日,20名来自美国著名大学的最具创意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荣获了本年度Packard 科学和工程奖。中国科大07203校友汪淏田(莱斯大学助理教授)入选。

2013-2014年,王正(9502)、傅亮(00少)先后获得该奖。之后多年,清华与北大校友有多年入选,但中国科大校友未有入选者。汪淏田的入选,打破了中国科大海外校友在至少五六年这一奖项颗粒无收的沉寂。
汪淏田博士简介
汪淏田教授于2011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后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完成应用物理系博士学位(导师是9312崔屹教授),2016年起担任哈佛大学罗兰学者并组建课题组开展独立工作,2019年起加入莱斯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系任助理教授。课题组专注于发展新型电化学催化剂、电化学催化发生器,研究不同催化反应在能源、环境领域中的实际应用。课题组已在Science, Nature Energy, Nature Catalysis, Chem, Joule 等顶尖杂志上发表论文60余篇,已连续多年入选全球高被引学者。担任Nano Letters早期职业生涯顾问委员会。荣获奖项包括加拿大高等研究院全球学者,韦尔奇基金会研究奖,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Roy E. Campbel Faculty Award等。
Packard 科学和工程奖(Packard Fellowships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ackard 科学和工程奖(Packard Fellowships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是由Packard Foundation于1988年设立,每年颁发一次,旨在为年轻科学家提供资金,以便其自由探索相关领域的前沿问题。获奖者每人在5年内将获得87.5万美金的科研资助。该奖覆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学、海洋、计算机以及所有的工程学科。

1988年至今,共有637位来自美国54所著名大学的科学家或工程学家获得此奖项。汪淏田之前已有至少13位中国科大校友获奖:周郁(78硕,普林斯顿大学)、夏幼南(823,佐治亚理工学院)、钟时杰(807,Colorado大学)、庄小威(87少,哈佛大学)、 范汕洄(8800,斯坦福大学)、陈路(898,斯坦福大学)、游凌冲(SA9408,杜克大学)、陈昕(918,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崔便晓(9314,斯坦福大学)、唐红星(892,耶鲁大学)、樊荣(9412,耶鲁大学医学院)、王正(9502,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傅亮(00少,麻省理工学院)。(注:上图为2020年获奖者。)

新闻说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创校友基金会发布,信息来源包括Packard 基金会网站,与相关互联网网站。转载不需申请授权,但期望保留文章完整性。


文章来源:https://www.ustcif.org.cn/default.php/content/4508/



作者: aaa66h    时间: 2020-11-8 23:35
2020年9月25日,IEEE计算机协会授予华盛顿州立大学陶鼎文博士(中国科大0901校友)等2020高性能计算杰出新人奖。

IEEE高性能计算杰出新人奖是为表彰在高性能计算领域做出杰出贡献、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青年学者专设奖项,每年全球范围内表彰不超过3人。今年另两位获奖者为Catherine (Katie) Schuman、 Pedro Valero-Lara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丁雨霏(中国科大05203校友)也曾荣获该奖。这也是中国科大校友蝉联该奖。
陶鼎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丁雨霏博士(右三)曾获2019IEEE高性能计算杰出新人奖

9月30日,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网站以《NEW FACULTY SPOTLIGHT: DINGWEN TAO》为题对于陶鼎文(0901)获奖情况进行了报道,据报道,陶鼎文担任该校计算机系助理教授仅一个月的时间,就获得了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和能源部的三项资助,并已着手利用超级计算机解决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蝉联IEEE超算杰出新人奖校友介绍
丁雨霏(05203,2019年获奖者之一)简介
丁雨霏,2005年从安徽省明光中学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获中国科大物理学学士学位,2012年获威廉与玛丽学院物理学硕士学位,2017年获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现任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计算机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从输入灵敏度、并行化和冗余计算消除的角度出发的编译器程序优化。近期的研究特别侧重编译器和一些重要的应用领域的结合,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量子计算的优化。

陶鼎文(0901,2020年获奖者之一)简介
陶鼎文,2009年从芜湖市第一中学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获中国科大信息与计算科学学士学位,2018年获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曾任职于美国阿拉巴马大学计算机系以及美国能源部多所国家实验室。现执教于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计算机系,并担任该校高性能计算和大数据分析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性能计算和并行分布式系统中的科学数据管理和容错问题。近期的研究侧重高性能计算与大规模深度学习交叉领域,例如超算系统上大规模深度学习训练的优化。

关于IEEE高性能计算杰出新人奖
IEEE高性能计算杰出新人奖(IEEE-CS Technical Consortium on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TCHPC) Early Career Researchers Award)是为表彰在高性能计算领域做出杰出贡献、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青年学者而专门设立的奖项,被誉为培养高性能计算未来领导力人才的摇篮,每年全球范围内表彰不超过3人。该奖要求获得者在高性能计算领域已经取得突出成果,并且其研究要对领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且持久性的推动作用。

2017年开始有中国国籍科学家摘取该奖项,包括宋帅闻(现为悉尼大学教授,2017,第一位中国国籍获奖者)、思敏(四川外语学院日本语言与文化学士;东京大学计算机博士、阿贡国家实验室,2018)、甘霖(北京邮电大学学士、清华大学博士,2018)。

新闻说明:新闻由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微信公号ID:USTCIF)与网站发布。作者毕宇昕,编辑刘志峰(9500)。欢迎转载(不必事前要求授权)),但须保留文章完整性,说明新闻来源。
2020-10-12

作者: aaa66h    时间: 2020-12-5 16:32
【校友新闻】我校多名校友当选AAAS会士
                            发布时间:2020-11-25                作者:                访问量:70            
   

近日,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公布了最新一批当选会士名单,据校友总会初步统计,我校校友涂豫海(83少)、杨培东(8812)、李巨(90少)、熊辉(9010)、杨兰(9200)、崔屹(9312)、黄嘉兴(9503)、龙琦(9400/9408)当选。

涂豫海(83少),1983年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习。1987年通过CUSPEA考试进入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物理系读研究生,1991年获得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物理学博士学位。1994 年加入著名的 IBM T. J. Watson 研究中心做研究科学家,从 2002 年起任该中心理论与计算物理实验室主任。涂豫海博士在36 岁时由于他在统计物理理论及其在计算生物学中的创新性应用方面的杰出贡献被当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士( APS Fellow )。2019年因理论统计物理包括量子流体研究的贡献荣获昂萨格奖。

杨培东(8812),1993年杨培东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学士学位;1997年获得哈佛大学化学博士学位;1999年进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任教,先后担任助理教授、副教授、终身教授;2001年至2004年连续获得美国阿尔弗雷德·斯隆奖;2003年被美国“技术评论”杂志列入世界100位顶尖青年发明家;2004年获得美国材料学会青年科学家大奖,是第一位获得该奖的中国人;2007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沃特曼奖;2011年入选汤森路透集团遴选的最优秀的100名化学家榜单中第十位,同时入选了10年中最优秀的100名材料科学家中第一位;2012年4月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14年出任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2015年9月获得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2016年5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李巨(90少),199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2000年于MIT获博士学位,其后在MIT从事博士后研究,2002-2007年任俄亥俄州立大学助理教授,2007-2011年任宾夕法尼亚大学副教授,2011年被MIT*科学与工程系及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联合聘为正教授。美国材料研究学会会士(MRS Fellow)。曾获得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TMS Hardy奖以及MRS杰出青年研究者奖等10余项奖励。致力于材料性质的多尺度计算研究,特别是在材料力学行为的原子模拟等方面获得了多项重要突破。他的研究工作为理解材料的塑性变形微观机制和揭示新材料现象的物理本质奠定了重要基础。

熊辉(9010),1990年从江西南昌二中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系学习,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学科硕士。2005年获得明尼苏达大学计算机博士学位。美国罗格斯-新泽西州立大学终身正教授、RBS院长讲席教授,并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师讲席教授(客座);曾在学术休假期间担任百度研究院副院长并主管5个实验室,主要研究领域涵盖数据挖掘、商业智能、以及人力资源大数据。2014年当选ACM杰出科学家 , 在2020年当选IEEE Fellow,哈佛商业评论2018年“拉姆.查兰管理实践奖”-全场大奖、2017 IEEE ICDM Outstanding Service Award、和ICDM-2011最佳研究论文奖。是Encyclopedia of GIS (Springer)的共同主编,IEEE TBD、ACM TKDD、ACM TMIS的编委,指导的大多数博士毕业生均成为美国知名大学TENURE-TRACK教授。

杨兰(92少),现任华盛顿大学电气和系统工程教授,2007年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任教,创建了华盛顿大学工程学院微纳米光电子学实验室。2009年杨兰教授的科学论文《单个纳米粒子的检测和尺寸测量》刊登在《自然》杂志上,曾于2010年获得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

崔屹(9312),纳米材料科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1998年崔屹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学士学位;2002年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3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年入选世界顶尖100名青年发明家;2005年进入斯坦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任教,先后担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2014年获得首届纳米能源奖;2017年获得布拉瓦尼克青年科学大奖之物质科学与工程技术奖。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材料在能量存储、光伏器件、拓扑绝缘体、生物及环境等方向的应用。

黄嘉兴(9503),200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在科大期间,他在谢毅教授实验室的工作获得了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奖。2000-2004年留学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师从Richard Kaner并获化学博士学位。2007年出任美国西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助理教授,2013年晋升为副教授。他在材料化学科研与教育方面的工作曾获得2011年美国斯隆基金会的青年学者研究奖,2011-2013年度西北大学Morris E. Fine材料与制造青年讲席教授以及2013年美国制造工程师学会杰出青年制造工程师奖。2014年获古根海姆奖。

龙琦(9400/9408),1998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士学位,2005年获密歇根大学博士学位。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教授,Abramson癌症中心下属生物统计学与生物信息学中心主任。美国统计学会会士,国际统计学院成员。


AAAS Fellow

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AAAS Fellow) 的选举始于1874年。从那时起,该荣誉头衔就受到了成千上万杰出科学家的认可,如1875年当选AAAS Fellow的天文学家Maria Mitchell,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1878),人类学家Margaret Mead(1934),计算机科学家格蕾丝·霍普(1963)和流行科学作家Jared Diamond(2000)。

在上个月宣布的2019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中,James Peebles和John B. Goodenough就是AAAS Fellow。诺贝尔奖评奖委员会写道,Peebles在过去的几十年的物理宇宙学研究中建立了理论框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而因对锂离子电池的开发研究做出卓越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Goodenough(97岁)是有史以来诺奖得主中最年长的人。

要想当选AAAS Fellow,必须获得三位当前的AAAS Fellow,AAAS部门的指导小组或组织的首席执行官提名。提名过程分为两步,相关指导小组将对各自部门的提名进行审查,而AAAS委员会则对最终名单进行投票。AAAS鼓励其部门和理事会考虑提名和选拔为Fellow人员的多样性,以符合协会对多样性、公平性和包容性的承诺。

截止到2020年11月,当选AAAS Fellow的中国科大校友共有 28位。





                 文章来源:http://aga.ustc.edu.cn/nry.jsp?u ... 3&wbnewsid=9814

作者: aaa66h    时间: 2020-12-5 16:52
                        2021 IEEE Fellow名单正式公布! 超70位华人入选                                                         2020-11-25 19:20                    

                          
集微网消息,今(25)日,2021年IEEE Fellow(IEEE会士)名单正式公布,共新增282名Fellow,超过70位华人入选。包括清华大学唐杰,京东集团副总裁郑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厚强,北京邮电大学马华东等人。
图源:网络
其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厚强于1992年、1997年和2000年分别获得中国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士、工程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多媒体搜索、图像/视频分析、视频编码和通信。
另外,新当选的IEEE会士还有黄漪,石光明,陈景东,张宏科,蔡剑飞,虞晶怡,钱春江,吕乐,袁筠松,李建东,李军,贾秀萍,黄德双,廖晓峰,吕宝粮,王剑辉,喻俊志,岳东,刘世霞,王昭诚,张晓平,吴文传,王忠东,朱继忠,文福拴,王聪等教授。

据悉,IEEE的全称是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 它是一个国际性的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工程师的协会,建会于1963年1月1日。总部在美国纽约市。在150多个国家中它拥有300 多个地方分会,拥有42万余名会员。

当选人数不超过IEEE当年会员总人数的1‰。由于每年当选的IEEE Fellow数量较少,因此当选的科学家基本都是在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内取得重要成就的杰出科学家。

文章来源:https://www.sohu.com/a/434275871_166680

作者: aaa66h    时间: 2021-1-16 15:36
                                                                               崔屹荣膺美材料学会奖章              
                                                                    成第三位登顶材料科学最高奖中国科大人
12月2日,美国材料学会(MRS)奖励委员会宣布,斯坦福大学材料科学系教授崔屹荣获2020年美国材料学会奖章(MRS Medal)。这是国际材料学界的最高奖项之一。

崔屹荣膺此项殊荣的理由是:在先进材料设计、合成和能源存储特性方面的杰出贡献,特别是锂电池技术。崔屹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9312校友,和他同时获得奖章的还有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教授Linda Nazar。

2011年,著名美籍纳米学家王中林也曾荣获该奖章。崔屹是继杨培东(8812,2011年)和夏幼南(8212,2017年)之后第三位荣膺奖章的中国科大人。他的获奖也使中国科大成为校友获奖最多的中国高校。

因疫情原因,获奖者应邀在材料学会做在线直播闪电演讲(lightening talk)。崔屹将纳米材料带入电池研究领域,他在演讲中介绍了“重新发明电池”,并阐述了他广泛的研究兴趣。为增强电池持续性,崔屹教授不仅设计出改进锂离子电池的装置,还设计出新颖的节能衣物。他也介绍了这方面的研究与产业进展。
崔屹教授简介
崔屹博士(9312)现任斯坦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崔屹教授主要致力于用于新材料用于可持续发展,包括能源和环境。他是《纳米学报》(《Nano Letters》)执行主编,同时也是由美国能源部投资二千五百万美金的湾区光伏联盟的联合主任,投资五千万美元的电池500联盟的联合主任,崔屹教授曾荣获2001年纳米技术卓越毕业生奖、2003年米勒研究奖、2004年《MIT技术评论》杂志评选100位“世界顶尖青年发明家”、2010年斯隆研究奖、2013年IUPAC新型材料及其合成杰出奖、2017年Blavatnik青年科学大奖之工程技术奖。他是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2020)、美国材料学会会士(2016)、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2015)、电化学学会会士(2018)。

崔屹教授于1998年毕业于中国科大应用化学专业,2002年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跟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Paul Alivisatos教授开展博士后工作,并在2005年成为斯坦福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助理教授,2010年擢升为副教授并获得终身教职。2016年,崔屹晋升正教授。
:美国材料学会另设有终身成就奖:Von Hippol Award,唯一获奖华人是贝尔实验室卓以和(67岁获奖)。

新闻说明:新闻由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微信公号ID:USTCIF)与网站发布。图片、简历内容整合自互联网,未与本人校对。如有谬误,由编辑负责。欢迎转载(不必事前要求授权),但须保留文章完整性,说明新闻来源。
2020-12-03


文章来源:https://www.ustcif.org.cn/default.php/content/4545/


作者: aaa66h    时间: 2021-1-16 16:28
中国科大6位教授荣获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10月18日,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颁奖典礼与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同步在浙江温州举行,我校曾杰、毛竹、刘诚、余彦、陆朝阳、姚华建6位教授获奖,获奖人数并列全国高校第二 。其中,曾杰教授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

本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在中国青年科技奖领导工作委员会领导下,经初评、复评、终评,共产生100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人选。其中,10名为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获奖人选。

中国青年科技奖是由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提议设立、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共同设立并组织实施,面向全国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奖项。该奖旨在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表彰奖励在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中作出突出成就的青年科技人才;激励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该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每届获奖人数不超过100名。


我校获奖人简介

曾杰,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教授、博导,长期从事碳一催化、重点关注CO2、CO等分子的活化和定向转化研究。迄今为止,曾杰教授已在Nature Nanotechnol.、Nature Energy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发表了155篇论文,总被引用12000余次。入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化学会-赢创化学创新奖、第十届“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青年奖”、安徽省青年五四奖章。


毛竹,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博导,长期从事利用金刚石对顶砧结合各种同步辐射技术和光学技术,研究地球内部主要构成物质在高温高压下的各种物理性质,包括:弹性模量,热力学状态方程,相变,铁最外层电子自旋变化等。2012年入选国家创新人才计划青年项目,2015年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018年获美国地球物理学会矿物和岩石Early Career Award,2019年选为美国矿物学会会士。


刘诚,工程科学学院教授,博导,长期从事大气环境立体遥感研究,针对目前我国的大气环境污染气体遥感高度依赖国外卫星载荷的现状与自主可控的国家需求,开发了基于我国自主研发的甚高光谱卫星载荷的在轨自适应标定技术与遥感反演算法,解决了由于载荷探测器关键部件遭到国际禁运造成的光谱质量缺陷这一关键问题,成功遥感反演出全球大气污染气体时空分布;同时将学术创新成果应用于我国大气环境研究和污染防治工作,实现了对全国范围的覆盖和重点排放源的精准定位与实时监测,为大气污染精细化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支撑。研究成果荣获2019年安徽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第二完成人)和2019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第二完成人)。


余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博导,长期从事二次电池材料研究,在储能电池材料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提出了普适性材料设计筛选策略,获得了长循环寿命的电极材料以及高性能电池器件。入选“科睿唯安”以及“爱思唯尔”材料类高被引学者榜单。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兼任Journal of Power Sources副主编。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等奖项。


陆朝阳,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教授,博导,长期致力于量子物理和量子计算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入选英国物理学会评选的国际物理学年度突破榜首,五次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年度中国科技十大进展新闻。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物理学会黄昆半导体物理奖、日本仁科芳雄亚洲奖、欧洲物理学会菲涅尔奖、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学联合会光学领域青年科学家奖、美国光学学会阿道夫隆奖章、美国物理学会兰道尔本内特量子计算奖。担任九三学社中央青工委副主任、全国青联常委、中国科学院《科学通报》副主编以及IOP, ACS, NPG, Wiley, Cell Press等旗下多个国际期刊的编委。


姚华建,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博导,长期从事背景噪声与地震波成像、青藏高原岩石圈结构及形变、川滇地区多尺度公共速度模型构建、俯冲带大地震破裂规律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研究成果。2012年首批“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现担任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IUGG IASPEI中国组委会副主席,中国地震局科技委委员,2020年美国地震学会Charles Richter奖评委会委员,国际核心球物理学期刊《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的编辑,《中国科学:地球科学》等期刊的编委。作为骨干成员之一获得中国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地震局防震减灾科技成果一等奖及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文章来源:http://aga.ustc.edu.cn/nry.jsp?u ... 4&wbnewsid=9788



作者: aaa66h    时间: 2021-1-30 18:26
2020年06月19日 10:05   来源:中国侨网   

  中国侨网6月19日电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当地时间18日,纽约科学院(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和布拉瓦尼克家族基金会(The Blavatnik Family Foundation)公布2020年度布拉瓦尼克国家青年科学家奖(Blavatnik National Awards for Young Scientists)入围名单,31名入围者中有五名华裔;化学、生命科学和物理科学与工程三大领域都有华裔科学家入围。

  主办方表示,2020年共有来自全美41个州、161个学术和研究机构提名的305名候选人,通过专业评审,最终31人入围最终候选名单。

  主办方将在7月22日公布从31人中选出的生命科学、化学和物理科学与工程三个领域各一人的最终得奖者,每人可得25万美元奖金;但因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的布拉瓦尼克国家青年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及晚宴取消,将顺延一年至2021年9月27日,两届颁奖典礼和晚宴届时将一起在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举行。

  2020年31名入围者中,包括五名华裔,分别为入围化学奖的芝加哥大学教授董广彬(Guangbin Dong),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闵玮(Wei Min)和圣地亚哥加州大学教授Joel Yuen-Zhou,入围物理科学与工程奖的马里兰大学帕克校区教授胡良兵(Liangbing Hu),以及入围生命科学奖的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颜宁(Nieng Yan)。

  布拉瓦尼克国家青年科学家奖是美国最重量级的青年科学家奖项之一,在2007年设立,表彰在全美顶尖高校及科研机构工作、42岁以下的青年科学家。

  华裔科学家一直是该奖项常客,2017年还出现最终三名得奖者中两人为华裔,包括获得生命科学奖的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张锋,和夺得化学奖的斯坦福大学教授崔屹。(洪群超)



文章来源:http://www.chinaqw.com/hqhr/2020/06-19/260333.shtml



作者: aaa66h    时间: 2021-1-30 18:33
本帖最后由 aaa66h 于 2021-1-30 18:36 编辑

                        “木头大王”胡良兵 不仅木头玩得好!近期研究工作纪实                                                         2020-06-07 09:25                    

                          很多人认识胡良兵教授是其颠覆了我们对木头的传统认知,他将木头变成电解质、水凝胶、衣服、并用于钠电池、Li-CO 2 电池、超级电容器、电催化的重要部件。其实胡良兵做的不止有木头,还有其他相当出色的工作。接下来一起走进胡良兵的科研世界。


人物简介
胡良兵:2002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应用物理学专业,2002-2007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博士学位,师从George Gruner教授;2006年,创立Unidym Inc公司,并工作至2009年;2009-2011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华裔科学家崔屹课题组做博士后;2016年至今,美国马里兰大学终身教授,先进材料与纺织中心主任(CAPT)。已在Science, Nature, ACS Nano,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Chemical Reviews, Nano Letters等顶级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被引用超过38,000次,H-Index为93。


研究方向

研究成果汇总




近期工作
天然和工程木材的结构-性能-功能关系Nature Review Materials
作为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材料之一,木材的复杂结构在进化过程中得到了优化。这种优化使木材具有高效的水分和养分输送、机械稳定性和耐久性。木材独特的材料结构和显著的各向异性赋予了它一系列显著的性能,为功能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机会。在这篇综述中,胡良兵教授团队提供了一个材料和结构方面的观点,即如何通过结构工程、化学和/或热改性来重新设计木材,以改变其机械、流体、离子、光学和热性能。这些改进使各种各样的应用成为可能,包括高性能结构材料的开发、能源储存和转换、环境修复、纳米离子、纳米流体以及光和热管理。还强调了先进的表征和计算模拟的方法,以了解天然和改性木材的结构-性能-功能关系,以及仿生合成设计。此外,还对木材研究的未来方向和工业化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相关研究以“Structure–property–function relationships of natural and engineered wood”为题目,发表在Nature Review Materials。
文献链接:DOI:10.1038/s41578-020-0195-z
图1 多尺度层次及多孔结构

熵驱动合成高效和持久的多元素合金催化剂ScienceAdvances
多元素合金纳米颗粒(MEA-NPs)在几乎无限的合成空间中为催化剂的发现带来了巨大的希望。然而,如何合理、可控地综合这些内在复杂的结构仍然是一个难题。在这里,胡良兵教授团队报告了计算辅助,熵驱动的设计和合成高效和持久的催化剂MEA-NPs。计算策略包括数百万组分的预筛,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预测合金的形成,用蒙特卡罗和分子动力学混合方法检查结构的稳定性。选择的合成物可以在高温(如1500 K, 0.5 s)下高效快速地合成,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将这些MEA-NPs应用于催化NH 3 分解,由于多元素混合的协同作用、它们的尺寸小以及合金相的存在,观察到它们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计算辅助的合理设计和快速合成的MEA-NPs将广泛适用于各种催化反应,并将加速材料的发现。相关研究以“Computationally aided, entropy-driven synthesis of highly efficient and durable multi-elemental alloy catalysts” 为题目,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
文献链接:DOI: 10.1126/sciadv.aaz0510
图2 MEA-NPs的动态生成模拟与高温合成

竹子制成的坚韧和可伸缩的结构材料强度超过钢AM
美国马里兰大学胡良兵教授等人设计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自顶向下的方法,将天然竹子加工成一种重量轻但强度高的散装结构材料,其抗拉强度高达≈1 GPa,韧性为9.74 MJ/m 3 。竹子的密度是由部分去除其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其次是热压,长而整齐的纤维素纳米纤维显著增加了氢键,大大减少了竹材结构的结构缺陷,使竹材具有较高的机械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韧性。经过密实处理的竹子中木质纤维素的低密度导致其比强度为777 MPa cm 3 g −1 ,显著高于其他报道的竹子材料和大多数结构材料(如天然聚合物、塑料、钢和合金)。这项工作展示了用丰富的、快速生长的和可持续的竹子大规模生产轻质、坚固的块状结构材料的潜力。相关研究以“A Strong, Tough, and Scalable Structural Material from Fast-Growing Bamboo ”为题目,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
文献链接:DOI: 10.1002/adma.201906308
图3 天然竹子向致密竹子转化的示意图及抗拉强度、特殊刚度及生长速率对比

一种具有可逆和可调的拓扑网络动态凝胶Matter
具有独特结构基模的聚合物网络的设计可以允许动态特性,但大多数现有材料系统表现出有限的运行状态或不可逆响应。在此,胡良兵教授等人以氢键拓扑网络为设计原则,构建了一种基于纤维素、离子液体和水的离子凝胶材料(Cel-IL动态凝胶)。所制备的Cel-IL动态凝胶具有可调的机械强度、离子导电性、粘弹性和自愈性。在限定水含量的情况下,Cel-IL动态凝胶呈现出一种具有良好附着力、快速自愈合和中等离子电导率的特点。通过将水含量提高到32wt %,微观结构转变为致密的图灵网络,使凝胶具有良好的拉伸性、韧性和高离子电导率。利用这种材料,我们展示了一种灵活、透明、可设计和生物兼容的离子传感器设备,它展示了在电子皮肤和智能设备中使用的巨大潜力。相关研究以“A Dynamic Gel with Reversible and Tunable Topological Networks and Performances”为题目,发表在Matter上。
文献链接:DOI: 10.1016/j.matt.2019.10.020
图4 可调微观结构和拓扑网络的动态凝胶设计

各向异性导热六边形氮化硼涂层的耐火结构材料AFM
防火涂料已被证明可以有效降低结构材料在燃烧过程中的热释放率(HRR);然而,在燃烧前提高点火温度和延迟时间的有效方法却鲜有报道。本文将致密化处理与六边形氮化硼(h-BN)各向异性导热防火涂料相结合,研制出一种强度高、耐高温的木质结构材料纳米薄片用于生产氮化硼密度的木材。BN涂层产生的热管理性能提供了快速、平面内的热扩散,减缓了热量通过致密木材的传导,从而提高了材料的点火性能。与未包覆BN的致密木材相比,BN-致密木材的着火温度(T ig )提高了41℃,着火延迟时间(t ig )提高了2倍,最大HRR降低了25%。BN-致密木材改进的热管理、耐燃性、机械强度使其成为一种有希望的结构材料,用于安全和节能建筑。相关研究以“Fire-Resistant Structural Material Enabled by an Anisotropic Thermally Conductive Hexagonal Boron Nitride Coating”为题目,发表在AFM上。
文献链接:DOI: 10.1002/adfm.201909196
图5 BN-致密化木材的工作原理及耐燃和机械性能

一种用秒合成和烧结大块陶瓷的方法Science
陶瓷是一类重要的材料,因其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机械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基于第一性原理方法的计算预测可以成为加速材料发现和改进陶瓷的一个有价值的工具。从实验上证实这些预测的材料特性是至关重要的。然而,传统的陶瓷烧结工艺由于加工时间长,挥发性元素的损失导致的成分控制较差,限制了材料的筛选率。为了克服这些限制,美国马里兰大学胡良兵教授、莫一非教授,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加州大学郑小雨教授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骆建教授团队等人开发了一种超快高温烧结(UHS)工艺,在惰性气体环境下通过辐射加热制备陶瓷材料,碳加热元件可以提供高达3000℃的温度以合成和烧结几乎任何陶瓷材料。较短的烧结时间也有助于防止多层结构界面上的挥发性蒸发和不理想的相互扩散。研究提供了几个UHS过程的例子来展示其潜在的用途和应用,包括在固态电解质、多组分结构和高通量材料筛选方面的进展。相关研究以“A general method to synthesize and sinter bulk ceramics in seconds”为题目,发表在Science上。
文献链接:DOI: 10.1126/science.aaz7681
图6 用于陶瓷筛选的快速烧结技术

通过木质可重复使用的过滤器进行高效水处理 |ACS Materials Letters
便携式滤水器对家庭或社区用水净化至关重要,在发展中国家或没有水处理厂的偏远地区尤其流行。然而,商用过滤器面临着许多挑战,如缓慢的吸附速率,有限的吞吐量,以及使用昂贵的材料和复杂的制造方法,阻碍了它们在改善水质和健康方面的广泛应用。在这里,胡良兵教授等人通过将木材材料方便的碳化和活化,报告了一个高效的水过滤器。在碳化木材中大量垂直排列的通道使快速和高流量的水流成为可能,同时污染物有效地吸收在活化过程中所赋予的高表面积的纳米孔通道壁上。作为概念验证研究,3D活化木质过滤器对亚甲蓝的吸附能力(198.64 mg g -1 )和吸附速率(99.52% in 5min)均高于商用过滤器。此外,通过一个简单的碳化过程,可以对块状过滤器进行热再生,以回收使用。这一卓越的性能,结合自然丰富的木材材料,方便和可扩展的制造工艺,并大大降低成本,使该过滤器可以作为一个高效和可持续的便携式商业过滤器替代品,特别是为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清洁的水。相关研究以“Highly Efficient Water Treatment via a Wood-Based and Reusable Filter”为题目,发表在ACS Materials Letters上。
文献链接:DOI: 10.1021/acsmaterialslett.9b00488
图7木质过滤器的工作原理及性能比较

多孔三维木基电极用于钒流电池EnergyStorage Materials
钒流电池(VFB)因其设计灵活、循环寿命长、安全性高而被广泛认为是最可靠的大规模储能技术之一。胡良兵教授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Tao Liu等人演示了一个多孔三维木基电极。三维木电极继承了原始木材料固有的垂直排列的通道(即低弯曲结构),在流动电池系统中提供了流畅的电解质传输路径。此外,在三维木基电极垂直方向钻出小洞(约1.3 mm)连接平行通道,从而实现离子交换和降低流动阻力。由于这些电极的修改,在VFB充放电过程中浓度极化显著降低。三维木基电极的多孔结构,具有216.77 m 2 g -1 的高比表面积且具有含氧官能团,为钒阳离子提供了足够的反应位点,增强了VFBs的电化学反应活性。三维木基电极的优越结构保证了其在VFBs中的可行性,并通过对地球上丰富的生物材料进行孔隙工程,为开发流动电池电极提供了一个有希望的方向。相关研究以“Holey three-dimensional wood-based electrode for vanadium flow batteries ”为题目,发表在Energy Storage Materials上
文献链接:DOI: 10.1016/j.ensm.2020.02.008
图8 多孔三维木电极工作原理的原理图

3D打印热冲击合成纳米催化剂|Small
高温合成和高温处理在化学反应和材料制造中普遍存在。然而,传统的烧结炉体积大,效率低,温度范围窄(<1500 K),加热速度慢(<100 K min - 1 ),这对于许多需要瞬态加热才能产生理想纳米结构的应用来说是不可取的。胡良兵教授团队开发了一个可三维打印具有密集的微型栅格设计的微型反应器,以最大限度的优化材料,从而获得高度高效和可控的加热。通过3D打印,可以构造出具有微尺度特征的通用的小型化反应器,其温度范围可以达到≈3000 K,其超快加热/冷却速率可以达到≈104 K s −1 。为了证明该设计的实用性,我们采用瞬态加热(1500k, 500ms)的方法对有序介孔碳负载的钌纳米颗粒进行了快速和批量合成。由此制备出的钌纳米微粒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可作为Li- CO 2 电池的正极。该微型反应器具有通用的形状设计和高度可控的加热能力,为纳米催化剂的合成提供了一个平台,可以对高温进行局部和超快加热,这是其他方面难以实现的。相关研究以“Thermal Shock Synthesis of Nanocatalyst by 3D-Printed Miniaturized Reactors”为题目,发表在Small上。
文献链接:DOI: 10.1002/smll.202000509
图9 3D打印小型化反应器







文章来源:https://www.sohu.com/a/400774324_472924





欢迎光临 中科大家长论坛 (http://ustcj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