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标题: 普林斯顿教授谈:如何选择中国学生(孩子想出国的家长们好好看看这篇文章吧) [打印本页]

作者: 追梦者    时间: 2010-10-4 11:43
标题: 普林斯顿教授谈:如何选择中国学生(孩子想出国的家长们好好看看这篇文章吧)
本帖最后由 追梦者 于 2010-10-4 20:02 编辑

请看下面编辑好的,谢谢!
作者: 淡雅    时间: 2010-10-4 13:27
先坐沙发,端茶慢慢欣赏~~~
作者: hrf1    时间: 2010-10-4 15:52
坐沙发上慢慢学。
作者: ray913    时间: 2010-10-4 16:40
追梦者转的这个很有价值,值得申请北美学校的同学及家长参考。把格式调了一下,否则看着太费劲。

[转帖] 普林斯顿教授谈:如何选择中国学生(孩子想出国的家长们好好看看这篇文章吧)
本帖最后由 追梦者 于 2010-10-4 11:54 编辑

7月初,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教授康毅滨来上海讲学。他负责该系在中国的招生工作,因此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中国学生(其中绝大部分是清华、北大、复旦、中科大等国内知名学校的尖子生),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教育的扭曲给学生带来的困扰。“中国学生聪明,勤奋,但也迷茫,功利心比较重,妨碍了他们的长远发展。”

康毅滨在接受《星期日新闻晨报》访问时说。什么样的学生被淘汰? 每年一月底,康毅滨就要从系里抱回一大包资料仔细看——里面是所有申请普林斯顿生物分子系的中国学生的材料。每年,该系每年大约招收25名本科学生攻读博士,系里给康毅滨的“中国额度”4个,而他收到的申请约有七八十份。 4%左右的“成功率”。

每个“申请包”主要有这些材料:本科各科成绩单,托福和GRE的考分,个人陈述, 以及推荐信。康毅滨把它们分成“定量”和“非定量”两类。 分数他看得很仔细,但那些“非定量”的东西却能告诉他更多。

星期日新闻晨报(以下简称星期日):“个人陈述”有什么用?
康毅滨:就是说说你为什么想成为一个分子生物学家,为什么想来普林斯顿。

星期日:你看过几百份“个人陈述”,从里面看到了些什么?
康毅滨:中国学生的GRE能考得很好,但我能看出来,他们写的“陈述”经常千篇一律,缺乏特点。

星期日:他们给你什么印象?
康毅滨:不清楚为什么要来普林斯顿,或者过分要求完美,不敢展示真实的自己。还有一些“个人陈述”都是空洞的套话、废话,比如自己如何热爱科学,普林斯顿如雷贯耳,很想得到这个机会……言辞华丽,但是我却看不到一个真实的、鲜活的人。

星期日:真实鲜活的“陈述”是怎样的?
康毅滨:有个学生是这么写的:他以前的专业是电子工程,后来才慢慢发现真正感兴趣的是生物。他申请转了系,尽管绝大多数人反对,因为没有基础,读得有些吃力,但他还是很高兴。因为每一学期都会比上一学期进步一些。他的“陈述”给我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因为它展示了一个人在寻找和实现梦想过程中的困惑和欣喜。去年我们还录取了一名学生,她在“陈述”中坦率地指出了母校的问题:她很遗憾本科四年没有接受更为全面的教育。你可以看到她的渴望。

第一轮筛选,从80份申请材料中挑出10-15名左右的“候选人”。2月初,康毅滨开始电话面试。虽然并不直接和学生面对面,但大洋彼岸传来的声音,会告诉他对方是一 个什么样的学生。

星期日:你会问些什么问题?
康毅滨:主要是看看英文口语能力、科研经历、随机应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一些......

星期日:接到电话的学生,会很紧张吧?
康毅滨:电话面试大约一个小时,45分钟说英语(论坛),15分钟用中文。就算英语不是特别好,学生还是可以完整地表达自己的。但大部分中国学生会把它看作一个“考试”,而不是一个“对话”,所以有些会很紧张。

星期日:你听出了什么?
康毅滨:有些学生听得出来他(她)事先在纸上写好回答,照着念,或者是背出来。还有是“排练过度”,说得非常溜,像演讲一样,但并没有针对我的提问。

星期日:他们会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康毅滨:那些答非所问的学生,我想可能没有自己做过真正独立的研究,或者对自己没对信心。我希望学生是展现一个真实的自我,而不是一个过度包装的、失去了真实性的“加工成品”。

星期日:或者是我们的教育没有告诉他们,说实话是最好的回答。
康毅滨:我们要挑选的,是真的热爱科学、而且诚实的人。去年,我几乎是在申请截止前的最后一刻才收到了一个学生的材料,条件很好,我就给他打电话。他老老实实告诉我,虽然他很早就进实验室,工作也很努力,但不知道为什么,实验总不是很顺利。但他可以很清楚地描述他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为解决问题所作出的种种尝试。表面上看,他的科研并不成功,但我能感受他的认真、诚实、努力,这已经具备了一个科学家、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

电话面试并不是最终的决定。之后,康毅滨要在候选人中反复地掂量、比较。在这个过程中,分数高低往往不是决定因素,而是从细微处看到的非智力因素。

星期日:分数不重要?
康毅滨:分数很重要,但不是一个绝对因素。申请普林斯顿的学生都是国内名牌大学的尖子,经过高度选择过的人,智力都没有问题。我会仔细看每一门的成绩,但并不是分数高就能入选,相反,我认为第一名和第七八名的实力并不相差太远。录取与否,智力以外的因素很重要。我们系录取过一个河南的学生,家在农村,初中就独自在县城住校读书,吃过不少苦。在电话和电邮里,我感觉到她为人谦和,没有一些被宠惯的尖子生的趾高气昂。还有个学生,他会和老师“套瓷”,但不是恭维,套近乎,而是自己的确做过研究,对老师有真正的了解,提问很专业,很深入。这样的学生,不油嘴滑舌,让人感觉到懂得认真负责,尊重机遇。但有的学生过于自信,甚至有些傲慢,觉得自己不是去普林斯顿,就能去哈佛,一副唯我独尊的样子,很难给人留下好印象。

进入普林斯顿后,他们会遇到什么样的困扰?来上海之前,康毅滨在福建老家待了十多天。每天陪父亲、侄子去爬山。读五年级的侄子告诉他,在他们学校,老师让每个学生都要在班上找一个“对手”。每次考试下来,赢得多的同学受表扬,输得多的要被批评。在这样的氛围中,班上学习好的同学也不大愿意花时间帮助成绩不好的同学。 让康毅滨震惊的是,目前中国基础教育到处可见这样的“激励”方式。普林斯顿是金字塔尖上的精英学校,但对最终被普林斯顿录取的中国学生来说,其说已经攀登到了金字塔尖,不如说真正的竞争刚刚开始。而这时候,中国教育从小学——不,从幼儿园——就开始灌输的狭隘的竞争意识,清楚地烙在这些留学生的身上,困扰着他们。

星期日:中国学生到了普林斯顿后,会遇到哪些问题?
康毅滨:有些学生进入普林斯顿后,心态急,享受不了科学研究的乐趣,而把实验看作“计件劳动”,急于求成,一旦不如意,就垂头丧气。有些学生进来后发现,自己 辛辛苦苦读了那么多年书考上来,但这并不是自己喜欢的、擅长的,很迷茫。还有,他们往往在人际关系上会遇到问题,觉得不受欢迎,孤单。

星期日:为什么会这样?
康毅滨:普林斯顿相信学习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是一个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找到自己想要什么、热爱什么的过程,但国内教育系统出来的学生,常常是另一种心态:最好一进学校,就有人指定给他(她)一个课题,而且是一个保证可以做出来成果的课题。就像解一道数学题,一定会有答案,做出来了就能拿高分。然后呢,就想靠这个课题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他们基础扎实,学习勤奋,上进心强,应试能力强,成绩优秀,但缺乏探索精神,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比较弱,功利心比较强。

星期日:其实这是成年人的典型心态。
康毅滨:我们系有过一个中国学生,来普林斯顿不久,我发现他并不真正喜欢研究。后来他告诉我,其实早就发现自己并不热爱科研,但从小学到大学,他都是第一名,所有的人都指望他考上美国一流大学。他是为了别人的期待考普林斯顿的。其实这个学生小时候对生物很有兴趣,只是后来成人世界把他的实验成功与否过早地和名利、和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而在这一行业真正成功的人,往往并不以出人头地为目的(如果只是为了这些,还有其它很多更简捷的路可走),而是享受探索的过程,包括其中许许多多的失败和得来不易的成功。

星期日:你刚才说的中国学生在人际关系上的麻烦,也是功利心造成的?
康毅滨:你看,我小侄子从小就被这么“教育”,从这样的思维里出来的学生,对竞争的理解会很狭隘,认为把别人踩在脚下就是胜利,把别人压下去就是成功。实验室是一个团队工作,有人发表论文,本来是大家一起高兴的时候,但一些中国学生往往有些闷闷不乐,似乎别人的成功就意味着自己的失败。有时科研项目八字还没一瞥,就想“分家”,好算作自己一个人的成果……有些中国学生特别想快速成名。这样的心态,学校和家庭教育要负很大的责任。在美国,成绩是一个人的隐私,不会公布出来,分数就不会造成那么大的压力。他们提倡团队的合作,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星期日:两种意义上的竞争,就会产生矛盾。
康毅滨:这样的竞争意识过强,就会缺乏团队精神,以自我为中心,容易在工作和生活中造成和他人关系的紧张。比如,老生周末带新生开车购物,晚到了几分钟会被人埋怨,而新生却可以理所当然地在超市慢条斯理地货比三家,让老生在外面等几个钟头。还有学生问我:为什么去年邀请他去家里过节的那些美国人今年不再邀请他了呢……有 时候我会想,他们恐怕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问题。从小到大,玩完的玩具,吃完饭的碗筷,换下来的脏衣服……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帮他们处理好了,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自然会觉得理所当然。而多数美国学生的确比较有“公共意识”。实验室的垃圾 通常他们处理得比较多。生物系有许多做后勤工作的员工,包括老鼠房负责日常喂养的工人,运送实验用品的搬运工和收发员,打扫实验室的清洁工等。每年到了圣诞节,我实验室的美国学生会牵头一起凑份子,每人出个五块十块,买个小礼物送给那些工人,以表示对他们平时工作的感激。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事,往往反映出一个学生从小所受的教育,以及将来他在事业上能走多远。
作者: 河川清野    时间: 2010-10-4 16:56
追梦者转的这个很有价值,值得申请北美学校的同学及家长参考。把格式调了一下,否则看着太费劲。

[转帖] ...
ray913 发表于 2010-10-4 16:40

虽然有些吃力的看完了原帖,但是,还是非常感谢楼上的工作!
这是一篇难得的好帖子!
很有收获!
谢谢楼主!
作者: pan    时间: 2010-10-4 17:27
看来美国的强大是有原因的.
作者: 秋枫    时间: 2010-10-4 17:44
这样的资料很实用!
作者: 秋雨    时间: 2010-10-4 19:52
谢谢楼主!
作者: 追梦者    时间: 2010-10-4 20:01
本帖最后由 追梦者 于 2010-10-5 07:25 编辑

谢谢ray913
   这篇帖子是人人网儿子的共享转来,因为格式问题,我先做了简单编辑,上午因有事,没来及分段,谢谢您的帮忙。普林斯顿康教授说得很好,很实在,好多都是孩子申请过程中将要遇到的,家长可以把这篇文章给孩子参考。
作者: 禾子    时间: 2010-10-4 21:13
国人的功利心太重,就不容易走得远,谢谢楼主提供的文章。
作者: 雪螺    时间: 2010-10-4 22:07
谢谢楼主!
作者: 岁月流星    时间: 2010-10-5 06:44
普林斯顿康教授说得很好,很实在,资料很实用。谢谢楼主提供的文章。
作者: 春田    时间: 2010-10-5 09:26
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助理教授康毅滨博士,其早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是通过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获奖保送复旦的优秀学生,2000年获得杜克大学遗传学博士学位,之后曾在斯隆/凯德琳癌症纪念研究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目前任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助理教授,近年来多次回国招生。
作者: 风铃草    时间: 2010-10-5 11:10
谢谢楼主,好帖子哦。
作者: timmytj    时间: 2010-10-5 11:16
好帖子,感谢楼主!
作者: 家长程    时间: 2010-10-5 15:10
回复 4# ray913

谢谢您这么有心,值得收藏
作者: 平儿    时间: 2010-10-5 19:18
好贴,谢谢楼主!
作者: xujunsd    时间: 2010-10-5 22:31
谢谢楼主,好帖子哦。 发给孩子看看
作者: 淡然    时间: 2010-10-6 11:20
谢谢追梦者,我转走了。
作者: 杨柳依依    时间: 2010-10-6 14:58
感谢楼主,使我们学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道理。
作者: wikd    时间: 2010-10-6 17:13
感谢楼主,好贴!!!
作者: 艾馨    时间: 2010-10-6 20:11
拜读!很有参考价值。
作者: 毛毛雨    时间: 2010-10-6 20:55
我以转帖,好文章
作者: 桃源居士    时间: 2010-10-6 21:21
拜读了,很有参考价值,谢谢楼主!
作者: 向往明天    时间: 2010-10-6 22:03
谢谢,很有价值。现在的孩子在学习和做人方面的确存在很多问题,他们应该改变自己,将来在事业上走得更远。
作者: 种子选手    时间: 2010-10-6 22:39
谢谢追梦者,谢谢ray913!
作者: 天高云淡    时间: 2010-10-6 23:13
好贴,顶一下!
作者: 佳人笑    时间: 2010-10-7 11:02
有些时候非智力因素要比智力因素更为重要。好帖子,太有借鉴意义了!谢楼主!
作者: 淡妆心情    时间: 2010-10-7 11:20
很有参考价值。顶~~~
作者: 仓海    时间: 2010-10-12 11:33
学习本应该是个快乐的享受过程,但各种的因素使我们的学习目的变得功利性;还好,我从儿子认字开始就没有把成人世界的功利目的灌输给他,直至现在都是如此,所以他学习的过程很开心很轻松,暑假回来时与我谈起大学的物理实验课,某些同学抄袭或捏造数据以完成实验课程,他认为那样是很糟糕的事。他自己则认真记录每一个实验中得来的数据,以完成自己的课程,与我谈起此事,我觉得他很淡定,很享受。
作者: 萱文    时间: 2010-10-23 08:02
发给孩子了,希望他能认真看看
作者: zhang_xiuli    时间: 2010-10-25 15:05
真是好文章,我很受教育。
作者: shengli2004    时间: 2010-12-26 19:5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智足者富    时间: 2011-1-7 10:08
谢谢!!!!!!!!!
作者: 行者无疆    时间: 2011-1-7 14:11
追梦的帖子非常好,准备发给儿子学习
作者: 幽兰    时间: 2011-1-7 15:38
收藏了,已发给孩子
作者: lujl    时间: 2011-1-7 15:49
该文对孩子想出国深造,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非常感谢楼主,收藏了!
作者: ying    时间: 2011-1-7 21:41
好材料,学习,收藏
作者: 启迪    时间: 2011-1-8 21:05
很有收获!
谢谢楼主!
作者: 细水长流    时间: 2011-1-12 13:32
学习、收藏了,谢谢楼主!
作者: 透望远尘    时间: 2011-1-12 15:43
普林斯顿相信学习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是一个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找到自己想要什么、热爱什么的过程
作者: 透望远尘    时间: 2011-1-12 15:48
但我能感受他的认真、诚实、努力,这已经具备了一个科学家、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
作者: sxbjlwl    时间: 2011-1-12 22:06
据普林斯顿大学消息,截止2011年元月11日普林斯顿大学已给中科大化院发了两份2011年offer的面试通知了!祝贺啊!
作者: 水到渠成    时间: 2011-1-13 19:46
国人的功利心太重,就不容易走得远
作者: lzfsjz    时间: 2012-5-10 21:57
预期效果一般的情况下追求高效率是功利主义的典型。
作者: 禾子    时间: 2012-5-11 09:20
时常翻翻老帖子,也挺好。
作者: 日丽风和    时间: 2012-5-11 09:54
一点也不错。

作者: 忘忧草    时间: 2012-5-11 11:07
我儿考大学时填报了自己喜欢的物理专业,我们规劝他报其它热门的、将来好就业的专业。可得到的回答是:“妈妈,如果按你们的思路走,将来即使挣了大钱我也不会快乐的!”得,最后只得尊重孩子的选择;现在申请研究生专业,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喜欢物理,根本不考虑将来的就业问题。这算不算没有功利心呢不过,我承认:作为家长我还是有点的但最终这杆称还是偏向孩子的
作者: 相望    时间: 2012-5-11 11:27
真是好贴,好习惯和高素质是孩子幸福的必备条件,和出国不出国没有关系。
作者: omay    时间: 2012-5-11 14:00
"普林斯顿相信学习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是一个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找到自己想要什么、热爱什么的过程"谢谢楼主提供的文章,收藏了。
作者: 风萧萧    时间: 2012-8-9 18:04
忘忧草 发表于 2012-5-11 11:07
我儿考大学时填报了自己喜欢的物理专业,我们规劝他报其它热门的、将来好就业的专业。可得到的回答是:“妈 ...

我儿子也一样。今年高考分出后,我劝他报个工科类好就业的专业,他说:我不喜欢工科,就喜欢化学。考虑到他的兴趣,最后放弃了上交,报了中科大。
作者: 牛牛116    时间: 2012-8-9 19:09
国人的功利性是从小灌输的。为了兴趣去学、去做的人很少。
作者: cdscgxd    时间: 2012-8-9 20:29
---------”做学问要先做人“
                  真正理解这句话的人并不多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2-8-10 11:08
这篇文章非常好,已看过多次了,收获很大。
作者: 蓝天白云danny    时间: 2012-8-10 13:00
谢谢ray913, 这篇帖子真的很好。我建议孩子要好好看看,如果申请国外大学,一定会遇到以上的问题。
作者: 蓝天白云danny    时间: 2012-8-10 13:05
风萧萧 发表于 2012-8-9 18:04
我儿子也一样。今年高考分出后,我劝他报个工科类好就业的专业,他说:我不喜欢工科,就喜欢化学。考虑到 ...

和你一样,我要孩子报二军大本博连读,他说不喜欢学医。改报中科大了。
作者: 风萧萧    时间: 2012-8-11 16:39
蓝天白云danny 发表于 2012-8-10 13:05
和你一样,我要孩子报二军大本博连读,他说不喜欢学医。改报中科大了。

看来都是尊重孩子意愿,钟情中科大的了。“
作者: 蓝天白云danny    时间: 2012-8-12 11:36
风萧萧 发表于 2012-8-11 16:39
看来都是尊重孩子意愿,钟情中科大的了。“

孩子认为科大比较纯,能学到知识。毕竟本科4年还是很重要的。
作者: 闻香识玉    时间: 2012-8-21 14:36
不错,学习了。文章中的公共意识在国人里面相当的贫乏,我们的基础教育都是脱节的,可悲啊
作者: 周周    时间: 2012-8-23 15:01
资料很实用,谢谢楼主提供的文章。
作者: 黄河儿女    时间: 2012-8-23 16:22
好帖子,一定要转给儿子!我觉得其实教授谈的不仅是怎么出国的问题,就是在本科学习中也是很有启迪的。要让孩子们明白想要搞科研,一要热爱,把研究的过程做为一种享受和快乐。二要有探索和创新的精神,不是单纯的勤奋学习,毕竟大学的学习不同于高中。三要学会合作,培养与他人协同工作的能力。
作者: jia-zhang    时间: 2013-3-15 12:56
谢谢楼主!非常受益。
作者: 真心英雄    时间: 2013-3-15 13:30
谢谢.
细细拜读.受益非浅
作者: cloud    时间: 2013-3-18 20:08

谢谢,很有价值。收藏了

作者: 一生何求    时间: 2013-3-18 20:56
真诚 热爱 执着 是基本的科研素养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3-3-20 15:28
功利性的全奖出国,绝不意味着成功,甚至也不直接意味着成功的开始,千万别为这顶虚荣的光环,损害了教育的基底和本质。
作者: 朝阳    时间: 2013-3-20 19:16
好贴,收藏了!谢谢!
作者: 梅子453962883    时间: 2013-3-20 21:37
好文章,看后受益匪浅,转存了,准备给孩子和自己学习。
作者: 新城    时间: 2013-3-24 23:32
说得好,很中肯!
作者: 镜湖    时间: 2013-3-28 12:06
好帖,已好好学习了,准备推荐给孩子看!谢谢楼主和楼主的孩子与我们分享!
作者: 北极燕鸥    时间: 2013-4-5 18:42
科研来不得半点的功利心!谢谢楼主!
作者: 悠悠岁月    时间: 2013-10-11 21:04
的确如此!搞科研就需要无私的奉献精神,要耐得住寂寞。
作者: 生如夏花    时间: 2013-10-13 22:49
谢谢!很好的贴,很受益
作者: 泛凡    时间: 2013-10-14 08:02
ray913 发表于 2010-10-4 16:40
追梦者转的这个很有价值,值得申请北美学校的同学及家长参考。把格式调了一下,否则看着太费劲。

[转帖] ...

谢谢你转换成我们易读的格式!
作者: 一路有你    时间: 2013-10-14 12:19
国人的功利心太重,就不容易走得远,谢谢楼主提供的文章。
作者: 静好    时间: 2014-8-10 18:25
感谢分享!好文章。
作者: 新内变    时间: 2014-8-21 16:54
看来重新教孩儿作一个真实的人才重要
作者: 14创2-天天向上    时间: 2014-8-27 14:18
谢谢转了这么好的帖子给我们学习,辛苦了!
作者: 秋月如水    时间: 2014-8-27 16:24
国人的功利心太重,就不容易走得远,做学问是个精细活,短时间很难出成果的,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和坚定信念的人才行!谢谢楼主提供的文章。
作者: 小雅    时间: 2014-9-1 16:38
感谢楼主,使我们了解了许多不为人知的道理




欢迎光临 中科大家长论坛 (http://ustcj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