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标题: ZZ可惜了啊,我的北大毕业的外甥!  [打印本页]

作者: 大宋水师    时间: 2009-7-22 21:55
标题: ZZ可惜了啊,我的北大毕业的外甥! 
(原文作者是人大教授邱海平,原文发表在他的博客上)
http://qiuhaipingblog.blog.163.com/blog/static/12117176520096132754148/


可惜了啊,我的北大毕业的外甥! 


许久以来,一直想说说我的外甥。

说外甥,不仅是因为我是他的舅舅,而是因为他是最让我想不通的一个人。

认识我以及我的外甥的许多朋友,无不为我的外甥感到异常的可惜和不解。

是的,我们想不通,他究竟为什么要这样。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的外甥对我的思想和智力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挑战。直到今天,
我也无法对他的行为和结果做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也正是通过我的外甥,我认识到一个事实:教育不仅不是万能的,甚至有时是软弱的。

我不解什么?疑惑什么?可惜什么?

我做个简单的介绍吧。

我的外甥于1998年从孝感高中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大数学系。大学期间同时还辅修了北
大经济研究中心的经济学本科课程,拿到了数学和经济学两个学士学位。大三的时候还
先后通过了GRE和TOFL考试,大四的时候还获得了数学系本硕连读的资格。不过,因为他
想去美国继续深造,而且对此极有信心,为了避免交违约金(如果报了本硕连读但最后
放弃,据他说要交几千元违约金,北大是否有这样的规定,我当时也没有去证实。)给
父母增加经济负担,他放弃了北大本硕连读的资格,一门心思申请去美国大学继续读
书。

我清楚地记得,当时他为了要不要报名参加本系的本硕连读的事还咨询过我的意见。当
时恰好是美国发生了911事件,我天天在家看现场直播。因此我跟他说,出国固然好,不
过,考虑到911,明年美国的签证可能会更加严格,必须考虑到这个因素。

他说,按以往他们系学生出国的情况看应该不会有问题,而且他还说,北大的数学已经
没有什么可以继续学的了,何必去白交几千块违约金呢?

我向来尊重他人的意见,既然他有他的想法,而且也看似有道理,所以,我也没有异
议。

我当时确实也没有预料到,他的出国梦恰好就是因为第二年的签证未过而破灭,并且给
他造成了终生的毁灭性的打击。

于是,在后来的日子里,他就忙于申请美国的大学了。为此,我给他提供过一些人民
币,而我的一位表弟还给他提供过美元。我们都对他寄予希望,并尽力支持。

最后,他拿到了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Offer ,并且是全额奖学金。

到这一步,我们当然全都为他感到高兴了。他离美国留学梦也就只差签证这最后一步
了。

然而,命运似乎跟他开了个玩笑,2002年5月份,他的签证没有通过。大概是8月份再
去,依然没过。

那一年,也还有他的同班其他同学也没有通过签证的。

我问他,问题出在哪儿?他说,他也不知道,签证官也不给任何解释。我当时觉得可能
与911有关,所以,没有对他有任何的责怪或质疑。

不过,他告诉我,威斯康辛大学的Offer明年还有效,他准备明年继续申请,这当然是必
然的选择了,因为他已许放弃了本校本硕连读资格,而且他非常渴望继续学习,并不想
立即去工作。于是,我对他准备在北京继续等一年的想法也表示赞同。

后来的几乎一年时间里,他就继续住在北大同学的宿舍里,等着第二年的签证。

因为我知道,此前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参加考试,申请学校,一定是很辛苦的。所以,
我觉得他即使在北京玩一年也没有关系,休息一下也是必要的。而且,他是一个非常朴
实的孩子,我完全相信他,不会有任何问题。

他在等待的差不多一年的时间里,就住在同学的宿舍里,这期间他的主要爱好是下棋,
先是象棋,然后是围棋。我认为这都是健康的活动,没有提出任何反对意见。而且就在
这差不多一年的时间里,他也打过短工,他告诉我,他用了一周的时间给一个公司翻译
了一份文件,得到了2000元的报酬。我说,很好啊,很了不起啊,如果继续干下去,你
岂不是每个月可以有大几千的收入了吗?这样不就可以不要再管你爸妈要钱了嘛!然而
他说,不想干了,一是这种活儿没意思,二是太辛苦了。电话里我劝了他一些,也不起
作用。于是,他继续下棋。

2003年4月的一天下午,他突然给我打了一个电话,他说,舅舅,我犯大错了。

当时我真想不出他会犯什么大错。因为他的品行我是绝对相信的,他既不会偷,也不会
抢,更不会出别的什么事儿了。很可能是他自己过分紧张。

于是,我说,你别急,慢慢说,到底是什么事儿啊?

他说,我今天看我的电子邮件,才发现威斯康辛大学几天前给我发过一个电子邮件,要
求我在4月X日前必须回复,是否还继续同意去他们学校,否则,就被认为自动放弃了。
我因为下棋忘了及时看我的电子邮件,已经过期了。

我说,能否给威斯康辛大学立即去封信解释一下呢?他说,没用的。

我一时无语,也不知道说什么了。既然他已开口就承认是自己犯了大错了,我也不好再
批评他了。我知道,他这时候一定是非常的痛苦与懊恼,作为长辈,我是心疼他的,虽
然我也为此感到非常非常的可惜,但是,我真的怕这时候批评他,会给他造成太多的心
理压力而出现别的问题。

他说,舅舅,我想见见你。我说,好啊,来吧。

于是,他来到我的办公室。除了说明事情原委之外,主要是讨论今后怎么办。

当时,他还自己主动跟我说,舅舅,我可能心理有问题,有时不能控制自己。当然他指
的就是下棋成瘾这件事。而且,他说他现在不知道怎么办。

我知道,他当时的心绪一定是非常的繁乱,这个时候直接讨论下一步具体做什么,恐怕
是没有意义的。于是,我跟他说,你再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吧,好好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
再说。如果你觉得心理上需要帮助,我可以帮你请心理专业的老师跟你聊聊。

他离开我的办公室之后,我立即打电话给我当时的同事胡邓,他是学生心理咨询方面的
小专家,我给他说了大概的情况,他热情地答应,让我的外甥直接找他。

我马上给外甥打电话,说老师已经联系好了。然而,他又说,不用了。

再后来的日子里,我隔些日子就请他到我家里吃饭,继续跟他讨论他今后的打算。

按照一般人的思路,既然出国不成,那当然惟一的选择就是去工作了。

然而,问题从此开始暴露出来了。

他说,他从来没有想到过要在国内工作。

我说,国内工作怎么啦?全中国十几亿人不都是生活在这个国家吗?为什么你就不能在
中国工作?

他说,我在国内工作就毁了。

我说,怎么可以这样说?在国内工作怎么就毁了你啦?你没有看见那么多人在国内都干
得那么出色吗?

我给他举了许多人的例子,包括我的表弟,还有同是他们北大数学毕业的我的朋友和老
乡。

他说,你不知道中国现在有多黑,他们这些人的所谓成功背后,不知道干了多少违心的
事。我看过很多人的传记,这方面,我比你知道的多多了。如果我去工作,我也一样会
被污染了,这一辈子就完了。

这个时候,我才知道,他的思想出问题了,起码是太偏激了。为此,我跟他展开了激烈
的辩论,希望能够改变他的错误的看法。为此,双方都非常的不开心。虽然我是个长
辈,虽然我是个大学教师,然而,此时在他的心中,一时间变得什么都不是了。他不仅
否定了我,不仅否定了北大,而且否定了整个中国。在他眼里,整个中国人都是混日
子,活得都是没有价值的。惟独美国才是人间天堂与理想之地。

既然关于中国和中国人的问题说不清楚了,那么,我就试图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劝解
他。

我说,不管你怎么看中国和中国人,现在,你出不了国,你总不能不工作啊?你怎么着
也得为你父母(都是农民)想一想啊。父母养你这么大,你得工作啊,你总不能还要他
们养你吧?

他说,反正我不愿意拿自己的一生去冒风险。

我说,你是不是太只顾自己,太自私了呢?

他说,人本来就是自私的,我承认我就是自私的,怎么啦?难道你不自私吗?

此时,我进一步感觉到他的思想问题的严重性了。

我说,我自私也好,不自私也好,起码我在工作,我在养我的父母,还有孩子。

他说,那算个什么,那是应该的,有什么值得说的?何况你愿意这样。你觉得你这样活
着有意义吗?你为人类做了什么贡献啦?

我一时无语。我知道,他的问题已经不是我三言两语可以解决得了的。他是一个学习上
很好的孩子,读了一些书,各种书,不能说他没有知识和文化,而且,他的智力绝对不
能是低下的,北大数学的啊!然而,一旦这些知识和文化为一种错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所把持的时候,真的比文盲还可怕!

后来,我没辙了,我说,如果我们之间有代沟,你有没有同学朋友?你能不能找找你的
一些同学朋友聊一聊,看看人家怎么看待有关问题。

他说,我的好朋友都出国了,出了国的这些同学跟我一样的想法,留在国内的都是不入
流的学生,没什么值得跟他们讨论的。

对于他的这一说法我也是感觉太不靠谱儿了。怎么可能呢?怎么可能出了国的同学全是
他一样的想法呢?怎么可能没出国的就全是不入流的学生呢?明显是给自己拒绝同别人
交流制造一个籍口。

正是在这样和此后的一系列的思想交流与口头交战中,我才感觉到外甥的思想和心理已
经是病得不轻了。我也不知道如何帮助他了,因为他最后给了一个“底线”:谁要说帮
助我,别跟我讲大道理,拿钱来,让我去美国,以后我还给他,否则,什么道理也别跟
讲了,没有用,我现在只需要钱去美国,其他的道理我比你们谁都懂。

说真的,作为他的舅舅,如果他仅仅只是钱的问题,虽然我并不富裕,我也会尽力去帮
助他实现这一美好的理想。然而,我不仅没有那么多钱给他去美国读书,而且我认为他
这种思想状况,即使去了美国读书,迟早也还是会出问题的。

他的思想极端到,除了美国,即使是外国,别的国家他还不去。

接下来,他继续住在北大同学的宿舍里,一直到那一波同学要毕业了,他几乎没有地方
去了。

既然他不愿意找工作,继续待在北京显然是没有意义的了,除了白白花费他父母的血汗
钱之外。

于是,我打电话给他的父亲,让他们劝他回家去,一是再让他休息一下,二是再劝劝
他。

大概是2004年的6月份的一天,我亲自给他送到车站。

长话短说,至今,这位北大数学毕业的学生仍然住在湖北老家的农村父母家。

这其中的故事与情节就不再细说了,只提几个让人不可思议的内容。

一,              面对父母的规劝,他说,你们当初都干什么去了?为什么当农民?
为什么不去多挣钱啊?你们有钱了,我不就可以去美国了吗?

二,              他每天都上网,除了下棋,别的任何东西都不看。在家,除了上网
和看电视,什么事情也不做。我的姐夫和姐姐都是农民,因为城镇化,地也几乎没有
了,全家人的生活几乎就靠姐夫一个人打工挣钱来维持,前几年,姐夫为了养家,一个
人同时打两份工,异常的辛苦,而这位外甥,他们惟一的儿子,几乎从来对姐夫的辛苦
不闻不问。据姐姐说,为了他上网的事,姐姐和姐夫发生过多次争吵。有一次,他在城
里网吧里上网到半夜不回家,姐姐到处找他,他不愿意回家,姐姐流着眼泪给他下了跪
求他回家。

三,              为了他,姐夫和姐姐也发生了矛盾。姐姐一直认为不能说他,更不
能骂他,要等他自己开窍,说多了会有负作用,反而害了他。而姐夫认为不能这样再惯
着他,应该对他采取一点措施,不然,才是真正害了他。就这样,只要一提儿子的事,
两个人总是不欢而终。到最后,姐夫也不再说了,一心只做自己的事情,彻底灰心了。
而善良的姐姐,一直对儿子还抱着那丝几乎不存在的希望,依然照顾着儿子的吃喝。

四,              大概是在三年前,我通过在武大读博的表弟,找到了一位心理专
家,专程到湖北云梦县我的外甥家里,试图对外甥进行心理治疗。据说,面对心理专
家,外甥一言不发,不管专家说什么,他都沉默不语。最后,心理专家无功而返。我问
表弟,专家怎么说。表弟说,专家说,他滴水不进,我也没有办法了,他的心理问题很
严重。

五,据说,地方某中学愿意聘他去做数学老师,月薪可以给他三四千,被他拒绝了。



这几年来,为了这个外甥,我曾经几次想给北大的校长写信,甚至有一次真的提笔了。
可是,想了又想,又不知道跟北大的校长说什么,怎么说。因为我想,北大的像我外甥
这样的学生可能不止一个两个,而且也不仅是北大才出这样的学生。何况我的外甥早于
2002年就毕业了,为什么要去麻烦人家北大校长呢?于是作罢。

这几年来,每每想到外甥,就感到那样的困惑和心痛,我不知道他何以至此,我不明
白,一个农民的儿子为什么要这样,我更不知道,究竟怎么样才可以让他大梦醒来,重
回社会,去发挥他一身的聪明与才智呢?

可惜了啊,父母的心血付诸东流,并为孩子这样的结局感到痛不欲生。

可惜了啊,一个北大的数学高才生。

可惜了啊,我对他爱莫能助。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我知道,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外甥的问题一
定由来已久,或许从孩童时代就种下了今天的种子,然后家庭及其教育和影响、学校教
育、社会环境、知识结构等等所有这些因素耦合到他一个人身上,才造成了他。所以,
无须去埋怨谁。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命吧。

作为舅舅,我更感到如何解释外甥的行为和现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究竟有什么办法
才能使外甥重新回到社会,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呢?仅此,我一直找不到答案。
作者: 大宋水师    时间: 2009-7-22 21:56
标题: 可惜了啊,我的北大毕业的外甥(续)
连日来,我不断收到一些朋友的留言和邮件。
  这些留言和邮件,都给了我巨大的感动和启发,也极大地开阔了我的视野。
  大家的留言和邮件,使我认识到:现在像我外甥这样的孩子,或者曾经像他这样的孩子,还真不是一个两个,甚至可以称之为“骄子现象”了。
不过,这些“天之骄子”,由于各种情况的具体差异,也并非都是我外甥一样的结局和状况。
我在上篇博文的最后表达过:作为舅舅,我更关心的,不在于如何解释产生外甥现象的原因,而是如何使他走出自我,重回社会。
现在看来,我的看法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也可以说我作为舅舅,作为外甥的也许是最可以帮助他的亲人,内心存在急躁成份的一种表现。
   其实冷静想一想也可以明白,解决一个问题,前提本来就是应该首先理解一个问题。
众多朋友的留言和邮件,使我认识到:原来我确实对外甥的理解同样是存在偏差的,起码是不到位的。
由于我本人不是“骄子”,所以,有些方面也就无法真正理解自认为是骄子的外甥。真所谓:吾非鱼,安知鱼之乐啊?!
另外,这些天的各种反馈告诉我,外甥现象不是孤立的。也许有的学生情况并没有外甥一模一样的状态,但是,类似的心理,类似的思想逻辑,遇到问题时采取的类似的态度,是否仍然在大量的学生身上存在呢?
因此,我希望有更多的学生能够读到我的博文并转给同学们,希望有更多的学生从我外甥的身上吸取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果若如此,我这些天的辛苦也算是多了一层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看到一些朋友的留言和邮件,我内心也产生一种愧疚感。因为大家的建议和帮助让我觉得,如果我早一点从这个方面寻求社会的帮助,也许我可以为外甥争取更多的时间和机会。
不过,我没有绝望,也更不会放弃。我坚信,经过努力,外甥最终是会走上正常的人生之路的。
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和朋友得到启发,我这里冒昧将几位朋友的留言或邮件转发在这里,一是表达我对他们的感谢,一是供广大的同学们参考。

篇一:一位同学的来信
您好!
无意中看到您这篇文章,心中十分感慨,同时也很敬佩您的为人。我05年本科从北京大学毕业后曾保送至南方一所省重点高校读研,过去以后感到心里落差很大。在所有的保研同学中,我当时是唯一一个去国内其他高校读研的学生。这当然与我本科成绩中等、以及本科高年级进入实验室工作的经历是有关系的,但我总感觉失去了和原先同学竞争的平台,独自一个人背井离乡去适应一个陌生而不令我十分满意的环境。
在最初的一段日子里,我非常沮丧,思维想法也很极端。不停地去追问生命的意义,去问一些没有绝对答案的问题。可以说我当时内心是强烈的自信和自卑在相互碰撞,使我有意无意的疏远自己身边同学,生活得十分苦闷。后来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才发现之前的想法是偏激的。我逐渐喜欢并融入了新的环境,后来做出的一些科研业绩至少看上去比留在北大的大部分同学还要好。因此我至今仍很感激这段人生“挫折”。
其实很多进入北大的孩子都是单纯而优秀,内心很执着很有毅力,也多少有点完美主义情节。我们在学校里面被灌输的教育是要成为国家的栋梁,在自己的领域里面成为领军人物。不少学生也是有这样志向的,但是很缺少人引导。没有人告诉他们该如何面对人生旅途的起起伏伏、个人力量的渺小与无奈,也没有人告诉他们生活究竟是为了什么、如何安抚内心的冲动与创伤。或许正是如此,不少人都缺少了生活的安全感与幸福感吧。
仓促之中很难把我的感受说透,也不知道能否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时间,也可以找个不太忙碌的时间随便聊聊,我周末一般都还有些时间。下面是我的联系方式,顺祝您工作顺利!

篇二:一位家长的留言
我看了您的帖子,想到自己正在迷茫的儿子,很揪心很揪心。
我儿子是北大的学生。
儿子曾经是一个活泼、开朗、阳光、积极上进的孩子。不知道什么原因,从大二起,逃课、不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整天玩游戏、在网上看网络小说、下载看各种娱乐片,人也变得颓废,学习成绩直线下滑。我们想方设法帮助他,但效果不太大。不仅如此,他拒绝与我们沟通,我们很无奈。
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那么优秀的一个孩子变成一个失去自信心、上进心的孩子。我很渴望能得到帮助,我曾经想到北大教务部或校办去求救,但我一直犹豫。我记得我们读书(1980年代初期)的时候,每个班都有辅导员和班主任,班上同学有什么问题(包括思想问题),班主任都会及时去和同学谈,帮助同学解决。那时候,很少有逃课现象,偶尔有同学逃课,班主任老师发现了,都会及时处理、制止。而按我现在的了解,目前的部分大学生,逃课是家常便饭,这对于那些自制力不强的学生,就更有可能每天沉浸在网络中不可自拔。学校虽然也配了班主任和辅导员,但我不知道是不是班主任和辅导员配得太少或他们的工作和职能发生了变化,有时候竟然会发生整个宿舍的孩子都在逃课玩游戏而没有人管。
怎么办呢?谁能救救孩子?
我的回复:
建议你,尽快找找他们的班主任和院领导,看看能不能想办法跟孩子好好沟通一下,了解一下他究竟在想什么?
因为孩子都是在一定的院系读书,找学校恐怕没有多大的意义,还是要找院或系领导和老师。   
是啊,现在的孩子生活的环境与我们八十年代的大学生完全不同,我们可能对他们不是太了解,从而有些东西也不是太理解。
我想,还是想办法多了解一下孩子的内心世界,这是引导他的前提。不然,可能是对牛弹琴,没有效果的。
真是同病相怜啊!其实我们这一代人并不指望孩子成龙成王,只要健康生活与工作就好啦。
保持联系,我们共同努力去帮助这些孩子们!

篇三:一位同学的来信
邱教授,您好。
我在您的博客和校内网上阅读了您的帖子,有些感想。
我本来想在您的博客添加评论,但是总说有敏感字符,也不告诉我敏感字符是什么,我实在找不到,于是只好给您发信了。打扰勿怪。
我也是一名北大数学毕业的学生,您的外甥应当算是我的师兄,不过我更愿意把他看成是一个孩子。曾经我也认为我很聪明, 而且也很喜欢数学. 但是我和您的外甥有一个本质的区别,正是这幸运的一点区别让我们有了不一样的命运。
这个区别就是我没有好好的学习,我的成绩很差, 在班级里倒数. 更别说toefl gre了,时间都拿去玩了,正课都没怎么学, 哪还有时间考英语。
所以我本科毕业的时候, 既不能保送读研究生, 也不能出国深造。
尽管我成绩不好,但我心气比较高。我也想过您文章里这两句话: "而且他还说,北大的数学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继续学的了"
"留在国内的都是不入流的学生,没什么值得跟他们讨论的。"
应该说,这两句话在每个北大数学系有着梦想的孩子心中都讲过. 所以虽然您听到了感到很夸张和惊异, 但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在我看来,您外甥应该是一位天之骄子,过的应当比我这种差学生好百倍。但我唯一比您的外甥幸运的一点恰恰就是,我成绩不好,我必须自谋出路, 所以虽然有着一些对自己和对国内研究生双方面的不满情绪, 我还是自己去考取了数学学院的研究生.而您的外甥因为看不上北大数学学院的研究生, 而没有去读. 这一点救了我.去数院读研对我来说是由低攀高,而对您侄子来说是由高就低。因为我本科没有好好学习,不可能指望有任何更好的结局,因此我不会对我的出路怨天尤人,因为那些出路比我好的同学确实付出了多于我100倍以上的努力,而且我还能从考取数学学院读研中获得成就感。您的侄子付出了努力,最后出路没有别人那么顺利,难免会心理产生很大的反应.
在接下来的3年研究生活中,我的人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数学学院的教师们和研究生同学们实际上不仅非常出色,而且待人真诚, 又各个身负绝技,前途充满光明(尽管大部分研究生同学并非在学术上的前途). 我个人觉得这段经历挽救了我的梦想和学术生涯,由于我对数学的天赋和热爱还勉勉强强(也许比不上您的外甥), 最重要是度过了几年对生活充满激情的时光,现在已经拿到了满意的某个phdoffer, 马上就将赴美了。
所以我在看到您外甥的经历之后,我感到他的很多想法我都曾似相识,区别只是我幸运一点点, 我作为班里成绩最差的学生快乐的生活了几年,没有经历那种特殊的巨大落差. 如果当初我也是成绩优异,付出了诸多努力,想出国而最后没有走成,可能人生就是完全两个样子了。现在有些同学亲戚以我的经历为成功的案例,我个人也觉得自己的性格开朗乐观,乐于助人,善于交际,朋友很多。但是我希望您知道,如果处在您侄子的位置,有着您侄子的经历,我不能保证自己的结果不是他那样子。然后,我相信绝大多数具有我们这样的天赋的孩子,如果遇到了这种状况,都可能是很坏的结果。所以,请您和您的家人不必过多的责难这个孩子,他只是欠缺了运气,而别人比较幸运而已。
数学家都是孩子。既然他选择了数学,您无法指望他的性格如成人般成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数学家对自己的一种牺牲,也是渴望成为数学家的孩子对自己的一种赌博。所以对于他后面的种种令人鄙视的幼稚表现,我还是比较理解的。在数学和其他一些自然科学中,当你失掉了做孩子的童真之后,也就失去了做学问的真心。而要求他去适应这个社会就是去剥夺他那偏激的童真。对于一个一般的孩子,无非有两种情况:对数学这个曾经心爱的玩具有一天失去了兴趣,然后去玩社会这个大玩具;或者他一直不失去兴趣,持续的玩了下去,成了数学家。这两种情况都是比较愉快的。但是夺去他心爱的玩具呢?硬是塞给他另一个玩具呢?这是完全不同的感受。我相信你的外甥会有这种的感受。
至于他在您文中说的那些欠妥、偏激、自私和幼稚的言论,我想可以理解为一种对社会,对人生不满的发泄,并非他本人一定是那样想的。希望您在这些方面可以对他宽容一些,包容一些,我相信他并不笨。美国对于他来说,应该只是一个寄托,一个失去了的玩具,他的理智也许明白这个玩具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但嘴上会不服气的夸张自己的想法。
我认为,人的激情是需要由成就感支持下去的,您的外甥现在最缺乏的就是这样一种成就感,因而对生活没有激情,出现了后面的这一系列问题。柏拉图认为人的理智、激情和欲望正如一个国家中的领袖、军人和平民。一个没有军人的国家必然非常脆弱,盗匪横生,外敌伺环。同时,它的领袖必然消沉,而人民必然失控。您的外甥就是处于一种理智消沉、激情湮灭,欲望失衡的状态之中。您的当务之急是为孩子创造一个可能让他重拾成就感的机会,点燃他对生活的热情。当然,这需要你们双方共同的努力。同时,我也希望他还可以回到校园中再继续自己的梦想。
最后我说点我觉得比较实际的做法。您可以让他回到北大数学学院,找到他当初写推荐信的老师们,好好的谈一谈,把自己的情况完完全全的告诉对方,让他们给他出出主意。把自己的定位低一点(这一点可能需要做他的思想工作),请求他们给自己再写一封推荐信,推荐到一个档次较差的学校去。我相信,一个拿到uwisc的offer的学生,虽然过去了7年,但是只要把情况讲清楚,去一个档次较差的学校还是没有问题的。要知道uwisc数学系今年在大陆好象只招了一个学生(也可能记的不是很清楚)。这个过程不会耗费什么金钱。只要是数学的phdprogram一定会有全额奖学金,所以资金方面也不用您太过担心。最重要的是,让他从新回到做这个事情的心态上。从新端起书本,从新考托福GRE,从新写自己的简历和自我陈述,我相信,每次写自我陈述都是对自己人生的一个反思和检阅,同时是对自己梦想的一个大声告白。(我一直记得我的陈述里有这样一句话:The most enjoyable part of my life is doing research. That is why Iam here. 想到这句话就觉得自己充满动力,而没写个人陈述之前,我是没有这种感觉的)只要他能动起来,一定可以拥有一个全新的、历练过的自我。
希望我的经历和建议能帮到你们。祝你们好运。

篇四:一位同学的来信
邱老师,
我现在是北医一位准研究生。看了您的文章,您外甥的想法我很能理解,曾经一度我也差点跨成那个样子,自己无数次反思自己的生活,说说我的经历和想法吧。
我一看您的外甥是学数学的,那其很多问题就立马明白了。我04年高考,报考的第一志愿就是北大数学系,因为那年高考发挥失常而落榜,那年北京有政策第一志愿报北大第二志愿报北医的话若北大落榜但够北医分数线,则北医可以按第一志愿录取。
   学数学的人的思维模式和考虑问题的方式的和常人完全不同,因为自己在高中就沉迷数学所以敢打这个保票,数学讲究精准和严谨的逻辑,还有逆向思维:到了现实中,学数学的人往往会表现出爱钻牛角尖,认为世界上的事情应该按照“应该”的方向发展,能够通过“正确的方法“一次性解决问题,同时为人在表面可能显示不出来,但内心非常傲气,自我价值观非常强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按之前一位网友留言的话,这是学数学的人的通病。
我刚上大一的时候,心里是瞧不起学校的,觉得自己有在北大混得实力北医算什么,而第一学期的高等数学自己对付的得心应手,学生会等也混得不错,所以有不少同学说我是奖学金的得力竞争者,到了第二学期,医学类课程越来越多,说实话我是很不喜欢学医的,甚至于是憎恨这个方向,自己在高中就不擅长生物类,总之在学业上优势不在了,而其他同学在适应大学生活后称成绩都起来了,学生会方面等也处于竞争劣势,而自己的祖母逝世为党为国献出一辈子生命在八宝山连上墙陪祖父的资格都得不到,总之对当时的状况很失望。也就在那时受到了现今大学生存在的很多不良习惯的影响,沉迷于网络和游戏,那时我自己很清楚这样是不对的,但当时在我眼前在这个学校的前景一片失望,所以决定一定要做些什么,起码知道让人知道自己的状态成了什么样子,在大二的时候向家里提出要退学重新高考。
那时家里争吵了很多次,我父亲同意了,但母亲坚决不同意,说要是退学就断绝经济来源,我平时是很信服我母亲的,说实话整个世界里我谁都不服从除了我母亲,同样自己因为没有谋生的本领只好作罢。这是我大学生活最阴暗的一段时期。
到了大学二年级下半学期,也是有家里的朋友推荐,开始找一条出国的道路,当年暑假到美国的一个夏令营住了一个月,回到国内的大三第一学期,自己也觉得有面,关键是找到了自己的方向,那可以说是大学本科阶段最快乐的一段时光。后来现实还是摆在了面前,相关的英语考试考得非常烂,这时才知道出国并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到国外读研究生需要在大学有好的成绩,参与一些研究项目,相关英语考试起码得达标,在那时候出国从一个梦想变成了累赘,心态摇摆不定,也影响了GRE和TOEFL的备考(据说出国决心不坚定是备考“寄托”的大忌),最后准备了2年的G的V只有230分,基本出国梦破灭了,那时到了大五,准备本硕连读的选择了(我考的是7年制)。出国基本无望的情况下,我选择了本硕连读。当时觉得自己这个选择不是出于自己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进行的深思熟虑而是一种被迫的保底行为,其实对比我认识那些考研考不上找工作也不顺的同学,已经很幸福了。状态又有些类似大二那时。后来是选择导师,具体的内容不说了,总之是被人狠狠地鄙视了一通,那一次对我的打击很大,不过经过那次经历算是成熟了一些。因为要进入研究生阶段了,起码是有了盼头。到了大五第二学期,在学习和人际等各方面反倒顺利了很多,虽然有时想起来心有不甘,但既然是自己选择的路就要脚踏实地走下去。
说的有些乱,因为回顾这些事情的时候,自己的心理情绪也波动了很大,不过也突然想明白了很多事情,再说说和您外甥的情况。
我和您外甥应该有一些共同点:
首先都喜欢数学,有着了“数学人”的思维模式,但也有着“数学人”的一切缺点。 智商方面都应该不错,情商方面差点,面对挫折的能力都不行。
为人好面子,什么事情都要求最好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固执地认为一件事情都一套固定的完美程序,正如去年那时我就认为只要去了美国,任何事情都会好起来,04年那时把进了北大后要干什么怎么发展都想好了。结果就是1.容易因此钻牛角尖2.做事不考虑后路,同时一旦一个环节出了问题,立马不知所措。例如我进了一个我原本认为不可能进的学校。您的外甥没有得到签证。
我觉得我走出那种状态跟您外甥比有如下优势:
1.对我而言大挫折出现得早,是高考,虽然花了我5年时间去克服也是大学时间。您的外甥比我更聪明,从您的叙述看可能他也没遭遇过什么挫折,在人20多岁性格基本成型的时候,想走出来就更难了。
2.我的母亲虽然平时很宠我,但要求严格该不让步决不让步,必要时采取了我都想不到的极端措施,才能悬崖勒马。
3.我的同学在我走出状态的时候帮了很多忙,鼓励我不要逃避现实不要向后看,不知您外甥有没有一些能帮他走出低谷的朋友,而不是那种一起哀鸣的人。
  所以我也有一些建议
1.在老家的那种封闭环境根本起不了作用,他父母可能也没有能力教育他,建议让他来北京去找找机会锻炼锻炼,一定的苦头是要吃的。
2.激将法比大道理更管用,对于学数学的人来说更是如此,当然也要讲究些方法与鼓励并重。
3.一些旧的生活习惯必须督促他改,例如网络和象棋,同时他的交往圈子也要注意。
4.不要彻底否定出国,因为否定出国在他心目中相当于否定他否定一直以来所作的一切(正如我高考失利的时候有一种强烈的12年学白上了的感觉)而应该提示在国内的工作一样有在出国的机会,甚至更好。
再多我暂时想不出来了。这个文章是有同学传到校内上我看了的,感触很深,有人认为您外甥的问题是他个人问题,我不同意,虽然没有具体统计但我相信和您外甥有类似状况的人在咱们国内一定很多,同时正成为社会问题。现在大学生心理方面的研究文章很多,我今年3月份还整理了一篇综述。我觉得咱们国家的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思想方面太务虚,却缺乏情商和社会能力方面的教育(在我们健教方向称为生活技能)同时咱们国家也是在社会转型期,新老观念充斥,都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而大学生就是这种矛盾的焦点。不过,这种现象在咱们国家短期内是不可能消失的,还是要依靠一些自律和帮助。
希望邱老师您的外甥能够早日走出低谷。

篇五:一位留美同学的留言
我是北大数学系毕业的,现在在美国,您的外甥的经历我都经历过,我小时侯因为成绩很优秀,就一直跟着比自己大很多的大哥哥大姐姐一起学,那个时候学的还是俄语!当年是报送到北大的,一上大学,大家都学的英语,追了四年,才追上,但是出国的那些GRE,TOEFL 还是没有赶上,晚了一年。  
我父母都是地地道道到的农民,当时也动了工作的念头,那就一个惨啊,到处碰壁,北大数学院(以及很多理科学院)是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而不是以就业为导向的. 想去做技术类的,人家要上手就能干的,虽然数学被传说后劲很强,但是现在的企业大多都想及时效率,要上手就能做。 想去公司做不限专业的工作,跟人家那些开口不离市场的同学一比就自卑了,人家从大一进校门就开始,找实习,练口才,学打扮,我才发现原来老板们并不是像老师和家长所说的喜欢成绩好的. 最后想到的是去中学当个老师,当时想留在北京(因为想继续申请出国) 结果人家一听,学历本科,不要,重点都要硕士以上学历。
当时和我一起找工作的还有几个北大数学和物理系的同学,基本经历也类似,最后工作都是能找到的,但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做房屋中介的,到小公司当打字员的,出海跑船的,只是很多人从过去的光环中很迅速的接受了低调的生活方式,不在为众人所知罢了。 其实人最后说到底还不都是结婚过日子,能飞黄腾达当然好,如果不能,能把自己的父母家人照顾好,有一个健全的人格,不是也不枉做一个北大人么?
美国大学基本不歧视年龄,我第二年再申请的时候,很顺利的就成功了。说实话,我觉得看心理医生没什么必要,您可以鼓励您外甥继续出国啊,也许来美国真的是另一片天空呢
    在北大数学(或者其他理科院系),最好的出路还是: 出国--》PHD--》当老师--》做研究,如果他要改变这条路的话,需要在心理上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确实是一切从头再来。

篇六:一位留美同学的留言
我是911前几天去美国的。当时签证非常困难,而且我没有奖学金,家里借了钱仅仅够我第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但是之后就爱莫能助了。大学的时候我也没有准备考研找工作。所以当时我可以说是在孤注一掷。签证签了3次,被拒我就再来,最后在报道时间前4天签到,立刻飞美国,然后马上911。到了美国,第一年自费,然后我没钱辍学去打工,包括餐馆的零工。后来第3年找到导师,在他和学校的资助下继续博士学业,现在回国在北大任教。
我可以理解您外甥的心情。其实他在这件事之前受的挫折比较少,我相信顺风顺水在他心里已经造成了不安,一种一直比较顺利产生的不安,越是没有社会经验的高智商人群越会有这种感觉,内心会怀疑,会恐惧,而一般情况下年轻人的反应就是告诉自己我是很牛的顺利是应该的,然而心里深处在恐惧,因为比他们多得多的先天条件更好的人没有这样顺利!后来他出国,看得出他也是孤注一掷,全奖又是好学校,出国是对他内心不安的一次总结,一个分水岭,你们看来他出不了国还是北大高材生,在他看来出不了国他前20多年乃至人生就没有价值!他一定要出国,其实骨头里不是孤傲和自信,而是自卑和恐惧!为什么要上网?为了逃避!逃避的不仅仅是社会,而且是他自己,是他顺利的20多年和一次本该顺利而不顺利的出国!我出国以前已经受过一次大挫折,所以心态反而比较好,而且本来就没有奖学金,被拒也没有太痛苦,才坚持下来的。
现在劝他没有用。其实出国失败对他是一次契机,是一次重大挫折。说老实话,如果他顺利出国了,更会加深他内心的恐惧,加大他面对未来的压力,除非他在美国一直运气很好直到终身教授不需再害怕什么,不然遇到挫折时的痛苦会更大更久!要想治疗,我觉得不能高屋建瓴地和他谈人生观,价值观,相信您已经试过了,没有用!要帮助他先忘记过去,同时不要想未来,就看着现在,看着今天,今天,你能不能完成一件具体的事情,具体的,不要多,不要高,比如就翻译这区区一段话(如果他有翻译工作可接的话),写下来,忘记一切,写完就是今天的成功(我特别强调“今天的”这三个字,不要让这个聪明人想太多,不要想我怎么做这个,我同学们都在做那个,我就是完成“今天的”这件事)。然后,明天再翻译1段话,然后,逐渐提高,1个月提高到一个北大高材生应该翻译的速度。这是循序渐进地用他自己的实际“动作”来对付他心中的“恐慌”。希望会有帮助。

篇七:一位北大在校生的留言
邱老师,您好。我也来自湖北,现在在北大读书。
首先要表达对您的钦佩。钦佩您对家乡亲人的责任感。我知道很多从湖北走出来的人,作为家族的佼佼者,身后都有仍在贫困中生活的亲人需要他们去操心,看护。您辛苦了。也钦佩您在回复中的耐心诚恳。
我家的上一辈,有不少八九十年代的大学生,他们中大学毕业回乡工作的人,几乎都有类似您这位外甥的特点,执着、自闭,与周围格格不入。这些从小被人夸赞聪明的佼佼者,现状却令人悲哀。我猜想,您的外甥也不适合乡村城镇的小环境,大城市才能给他们足够的宽容、理解,和发展的舞台。
每一代人的际遇不同。前面有位老兄提起您的成功对他形成的心理压力,十分在理。或许您可以向他透露一些您自己生活中(客观的)困难和无奈,甚至跟他讲一些出国之后不成功的案例,让他明白人世是没有完满的,每个人每时每刻都需要面对不完满、偶然的不幸,并非只有他是聪明的人中“不幸的”那一个。所以,他必须重新开始,面对自己的命运。
然后是责任和自我克制。
然后是接受自己的过去,但必须对现在负责。
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一方面从自己做准备,另一方面也需要外界的机遇,这些都是之后的事情了。法国人安德烈·莫洛亚有本《生活的艺术》,收在三联精粹那个系列里,或许非常适合您的外甥。

篇八:一位北京朋友的留言
其实你外甥的问题是这个社会的教育制度的问题。也许在他读书的那个年代,在他小的时候社会环境鼓励他们树立起当科学家等各种看似伟大的梦想,告诉他们只有好好读书才是好的出路。于是他们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高智商的书呆子。
看到你文中写的他抱怨父母为什么要当农民这一段,我觉得真的很心痛。也许,你应该尽可能地引导他建立起较为正确的,或者积极的人生观,让他好好好思考下他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譬如是体会父母无私的关心与爱护,爱自己也爱别人;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同时获得相应的回报。人的出生和家庭背景是无法自己选择的,但是自己可以选择的是在这样的背景上过出怎样的人生。社会公平是很难达到的,但是至少机会比较平等,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自己和家人甚至这个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也是一种成功,即使这种成功不为大众所知。  
思绪比较混乱,见谅,祝你的外甥快点回到这个社会中来。
作者: 飘雪无边    时间: 2009-7-22 22:40
认真看了,推荐给儿子看,从中吸取些教训。很受用。
作者: 大宋水师    时间: 2009-7-23 13:21
建议家长们看看,值得我们沉思啊。。。
作者: 追梦者    时间: 2009-7-23 14:17
应试教育结的苦瓜!可惜了!
大学太需要人生意义的教育,不过,我们自己也许都很迷茫,拿什么去教育我们的孩子!
作者: 忘忧草    时间: 2009-7-23 16:16
努力了这么久,竟然在签证上栽了,确实够残酷的.
所以现在提倡挫折教育.
作者: 璧山人    时间: 2009-7-23 17:38
都是应试教育惹的,思考中
作者: 派克    时间: 2009-7-23 21:10
个人之见,从一个或几个个案,折射出这一代的“信仰危机”,这是教育的缺失。也部分的反映出时代的走向。
作者: 西北小草    时间: 2009-7-23 22:20
可惜了呀,思想的偏激是长期教育的结果,缺少和家人的沟通和理解,对社会的阴暗面看的太重。心理素质差,很难挽救。其实每一个人都有不足,但他不能是致命的,一个同事的小孩今年中考,成绩不错,家长说他走路都飘了起来,逢人便说他要飞了,我感到可笑,这就是不健康的心态,家长这样,子女如何?
作者: cherry    时间: 2009-7-24 00:16
与儿子一起看了。问孩子的想法,他说:这是神话的恶果,北清是神话,美国是神话。。。我对孩子说:问题并不这么单纯,我们都应该更深层次去思考,我们的教育如何去面对一个现实的社会,多元的社会和突飞猛进变化的社会;如何去面对心智教育和学识教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社会、学校、家长都是这一系统工程中不或缺少的重要一角,如何去面对,需要沉思的问题太多!
作者: 蓦然回首    时间: 2009-7-24 20:25
很有感触-----
      也不能太责怪孩子,原因是多方面的----
   1)孩子的自我意识太强了,一切围绕自己。那就想一想你周围的人----父母/同学/亲朋-----
   2)挫折教育和磨练----成长中不可缺少的!
   3)书生气太重---
   4)玩物丧志---下棋/网游--
   5)从自己在母亲胎中,就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只有在社会的大家庭里锻炼才能经受未来社会的洗礼!
   6)建议---有位来信的同学的建议很好---可以和当时推荐他的教授联系,看是否能重新申请读研或者冲洗考取GRE等!重拾信心!
     挺起胸来!
作者: 飘然    时间: 2009-7-25 09:08
阅后心情非常沉重,这是中国教育的缺失,智商与情商不能双赢,出现顾此失彼,不协调。希望中国的教育家们深思,因为这不是个别现象。我们的小孩或多或少有这样的影子,我们要防微杜渐,使小孩健康成长。也希望你的外甥走出隐影,增强信心,走向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作者: 大宋水师    时间: 2009-7-26 23:15
可惜了呀,思想的偏激是长期教育的结果,缺少和家人的沟通和理解,对社会的阴暗面看的太重。心理素质差,很难挽救。其实每一个人都有不足,但他不能是致命的,一个同事的小孩今年中考,成绩不错,家长说他走路都飘了 ...
西北小草 发表于 2009-7-23 22:20


支持!!
作者: 青果    时间: 2009-7-27 14:56
顶,学习的目的值得深思 12# 飘然
作者: 听翠    时间: 2009-7-31 15:54
高智商人群更容易发生心理问题,信仰教育,人生教育,社会教育,做人比学会知识更难。
作者: 08计算机    时间: 2009-8-3 12:13
中国现在的教育,实质就是一个排名教育,把分数看的高于一切,全然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更不管学生将来的社会适应和发展,所以是害人的教育。要改变这一现象,首先要改变全社会的教育观念(不只是学校,也不只是老师),特别是对学生的评价标准。
作者: h2ww    时间: 2009-8-24 10:56
面对父母的规劝,他说,你们当初都干什么去了?为什么当农民?
为什么不去多挣钱啊?你们有钱了,我不就可以去美国了吗?
---------我家孩子也曾经抱怨过,说我当初为什么没有出国,否则他也可以和表哥一样上美国最好的大学。我就告诉他:妈妈为你提供的条件已经很不错了,希望你将来能为你的孩子提供更好的条件。   其实孩子有这些想法都是受家庭影响的,因为我的家人经常在我孩子面前抱怨我不努力,没出国,其实我很反感他们这样说,这对孩子教育非常不利。
作者: 琼儿    时间: 2009-8-24 14:04
应试教育和分数至上的悲剧!

如何培养一个健康的孩子,问题很简单,实现起来太难了,家庭、学校、教育体制、社会,缺一不可的系统工程!
作者: 风铃草    时间: 2009-8-24 16:35
看了以后更加觉得,培养一个孩子正确的面对挫折,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比成绩好重要的多啊.

我们往往会以孩子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是否优秀,而缺少了正确的挫折引导,这也是教育上一个很大的失败啊.
作者: hanbin    时间: 2009-8-24 16:43
家长,亲友,社会宽容些,多给孩子们一点自由发展的空间,不要只盯住成绩分数这些多少有些片面的东西~
作者: 无忧无虑(燕)    时间: 2012-12-6 16:42
看了这篇文章。是真的吗?谁家小孩要是变成这样,父母怎么办?还不如不要读书。
作者: 春的韵律    时间: 2012-12-6 17:26
看了很揪心,让我意识到一定要及时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我推荐给女儿看。
作者: 信院彩云    时间: 2012-12-7 22:05
挫折教育。
作者: 飘过    时间: 2012-12-24 20:47
谢谢大宋提醒官我后面注明是转的,不知道怎末选了原创了
作者: 我心飞扬    时间: 2013-4-20 17:03
看得我心里拔凉!!!
作者: trueturn    时间: 2015-7-13 16:37
“数学家都是孩子。既然他选择了数学,您无法指望他的性格如成人般成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数学家对自己的一种牺牲,也是渴望成为数学家的孩子对自己的一种赌博。所以对于他后面的种种令人鄙视的幼稚表现,我还是比较理解的。在数学和其他一些自然科学中,当你失掉了做孩子的童真之后,也就失去了做学问的真心。而要求他去适应这个社会就是去剥夺他那偏激的童真。对于一个一般的孩子,无非有两种情况:对数学这个曾经心爱的玩具有一天失去了兴趣,然后去玩社会这个大玩具;或者他一直不失去兴趣,持续的玩了下去,成了数学家。这两种情况都是比较愉快的。但是夺去他心爱的玩具呢?硬是塞给他另一个玩具呢?这是完全不同的感受。我相信你的外甥会有这种的感受。"

看得我掉眼泪了
作者: 和你在一起    时间: 2015-7-13 17:29
“外甥”的偏激,主要是自己不注重完善自己,还有是家长的引导不够,还有是北大的教育缺失,再就是社会氛围的不足。自己、家庭、学校、社会四个因素都有问题。当然,不是所有事情都令人满意的,但我们要努力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作者: 盼望    时间: 2015-7-13 18:04
太可惜了一个数学天才!

作者: 四叶苜蓿    时间: 2015-7-14 09:05
本帖最后由 四叶苜蓿 于 2015-7-14 09:09 编辑

悲痛
作者: daibin    时间: 2015-7-15 20:11
一代天才,无人理解,可惜!不是每一匹千里马都会遇到伯乐,我们也不能以偏概全地否定一切,也不能盲目总结一些不是规律的规律。不断提升家长自己的素质,多与孩子沟通,尽可能正确的指导孩子,这便是我们做家长的仅有的一点点责任。
作者: 河北彩虹    时间: 2016-1-13 16:21
痴迷大理科的孩子一般是心性纯净的孩子,智商高再要求情商各方面都无可挑剔,确实有些不能兼顾
作者: 西雅图    时间: 2016-3-4 16:35
谢谢楼主。我也准备给儿子看看。值得深思。
作者: 闲庭漫步    时间: 2016-3-5 09:08
每每看到类似的文章,心情都很难平静。我们的教育怎么了???谁该为这些孩子的人生买单???




欢迎光临 中科大家长论坛 (http://ustcj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