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标题: 致鲜卑 和做着同样追求的科学家们 [打印本页]

作者: 一片秋日黄叶    时间: 2014-10-25 18:11
标题: 致鲜卑 和做着同样追求的科学家们
本帖最后由 追梦者 于 2014-10-25 20:18 编辑

谢谢各位科学家的关心、帮助、指奌!
只是岀于对论坛的赞偿和关心!学子成才是大事,在這上面那怕因角度不同,説岀一叮奌仅可供参考的建议,自认也是有益的。正因出于這种心态,才不顾冗长,想与有想法来日以现代金融作学问、作职业目标的科大学子和他们可尊敬的家长们交流一下。因多次想投递却找不不到门路,好不容易发成功一段小文,又打扰了大家!实在抱歉,请予原谅。冗文当然不是大贴,个人更无任何想法,只是对学子成才表示的关心!再次谢谢大家!

                                 一片秋日黄叶

(文章内容见二楼)
作者: 大宋水师    时间: 2014-10-25 18:54
以下转发楼主文章全文

致鲜卑 和作着同样追求的科学家们


    〈一>


     旧情依在,作为离校近四十年的名校友,直是论坛热心看客。
     近日偶然读到“创新班报名、考试及录取过程……”,二十二頁愱翻过,很为鲜卑科学家所感动,也为一批同样像鲜卑科学家那样的可尊敬的家長们感动,他或她们,不止是在为着自已的子女,也在为着,作着同样追求的孩子和他或她们的家長,其用心和愛心都足以令人称道!
     鲜卑科学家说孩子最终选择了金融! “金融”与科大其它专业相比,在不少人眼中,奌也显不出它有什么特別、或存在多少优势,尤其与清华、北大、复旦、人大等金融老校相比,科大的金融还似乎与他们不在同量级上。( 見附件 )
     也是第一次看到,科大的招生也牵动着多少科学家的心;也是第一次才晓得,科大招生排名竟然落到了全国棑名第六、七名、甚至还排在其身后,要去和人大、浙大、南大等学校去争高低。
     这是科大本身导至的问题?还是考生观念上被当今现实和世俗所左右?
     有人如是说,科大若在的管理和金融等专业学科,有清、北的名气和人大、复旦、上交、浙大等校的水平,科大招生年年遇到的窘境也许就会要轻多了。
     问题真会是如此?!
     如今要谈金融,我们当然是指要谈的是现代金融;要谈现代金融,不谈华尔街 ( ――这个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 ),只谈国内现在的金融恐怕是不妥当的。因为国内的金融还有太多只属于中国自己的、並不为世界金融体系所接纳的中国特色 ( 如体制上,中国不允许有私有银行的存在,而华尔街上众多的美囯银行、投行中,竟没有一家为国家所有。又比如,金融系统秩序的有序化,得益于信用系统的建立,西方金融为此作岀了卓有成效的努力,而这对于我国,信用系统的建立它可能还会是件难而又难的亊情,等等 )。
     可金融要与世界现代金融接轨,中国要成为当令真正的世界金融大国,是国家要实现的目标!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国门刚刚开啓时,当时的共和国总理,就意识到我们国家的金融,其实存在着相当多的带严重性的问题!


     相对许许多多科学家来说,我现在离华尔街很近,原本,就想就“金融”和鲜卑科学家唠叨几句个人的想法。只是担心对鲜卑及其孩子,也许不会有多少价值和作用,才始终猶豫。如今想来,还是唠叨几句吧,兴许还可以当作就招生所引发的一些讨论,作着个人的一奌补充。
     前面说到了我现在离华尔街很近,其含意:是我现在人在纽约,地域上讲几乎是零距离;二是我人现在虽不住在华尔街所在的曼哈顿区,但我住处周边,却有不少年轻鄰里朋友都在华尓街上班;三是在自己的家里,也有人供职于华尔街当今排名最前的投行;( 该投行前几年,巳从华尔街这条街上搬岀,搬至离其不远,因911事件变得格外有名的世贸大厦附近,座自建的很漂亮的纯白色新大楼里。 )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出过本畅销书,书名叫“穿行华尓衙”( 也有译名为“漫步华而街” ),不知鮮卑和孩子可曾读过? ( 若是不曾读过,建议到中科大图书舘试着借阅下 )。这本书给中国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缘于以下:
     书作者是位很有名金敲学者,书又是专门写华尔街的。作为读者,我也是第次从该书中知道,什么是西方现代金融!拘于我们在我们那个年代所受的教育,过去只知道,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金融,都是以马列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为基础,银行为国家所有,发行货币和国家债卷,储蓄和信货,几乎成就了国銀的全部金融活动。我囯金融的现实,近年虽有变化,但相比当今西方金融来说,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差异和差距!


     该书还批露,华尔街上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还很难見到有几个黑头髪的中国人岀入。那时后(包括在這之前)我们中囯人,确确实实是自己把自己圈在了這个世界金融中心之外。


     在這里我们不妨作个這样的提问;过去了的年代就不去说它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起,留学的国门巳逐渐开啓,总不至于北、清,人大,复旦,中财大等金融大校的精明金融学子,一个也没挤上留学这辆大蓬车?挤上了这辆大蓬车的精明金融学子,到了美国之后,先后时过近十年的练达,居然会没有一个人晓得华尔街?会没有一个人响徃着华尔街?会不願往华尔街这股道上,穿行穿行、漫步漫步?还是有着别样的原因……??
     在這里,我们没提到我们中科大,因为中科大从诞生起,到那个时候,还没有过金融专业的设置,自然搭载在留学这辆大蓬车上的众多科大学子中,也绝不会有学过金融的。
     从九十年代初期开始,华尔街岀现了新的西洋景,开始陸续见到有华人零星岀入了,到在华尔街上任何一座銀楼往下去看华尔街上班和下班时的风景,总见到有黑压压一片滚滚人流出现时,此情此景前后竟也沒有经过几年!
     有人说,黑压压指的是人流中的黑色西服职业着装!
     有人说,不!黑压压是人流中的人都有着黑色的头髪啊!
     是我们中国人的精英,大批、大批的湧进华尔街来了!
     有人作过统计,在這股人流中有近四分之一的人是来自没有金融专业设置的中科大,五百名科大学子在华尔街的聚集,构成了国内任何髙校,包括以清、北、复旦等金融大校、名校在内,都不可与之匹及的一道道耀眼的亮色风景。
     
<>   

         看看在校并没有学过天金融的科大人,在闯荡华尔街、驰聘西方金融中心中时,是如何創造出个又ー个第ー名:
         自认  自己這辈子活岀了別人几辈子精彩的李斌, 在美曾想当将軍不成,オ多少带有几分无奈去改奔了华尔衔,未料想却成为了华人中首批率先扣开华尔街大门的功臣,学物理岀身的他,以岀色的物理和数学功底,第一个成功作岀,让人们从此得以在金融活动中,可以进行量化的交易模型和风險管理模型,被招聘者美林銀行称道,他,正是他们直想要找到的人。
         华尔街华人中有公认的著名四大髙手,他们被称为华尔街上最成功的华人,在校学物理的楚钢和在校学数学的黎彦修,敖居其列,独佔半壁江山。华人想在华尔街上自己創业,想成立自己的公司和金融实体,似乎为魔咒所降伏,难而又难!黎彦修是第ー个打破這加在华人身上的所有魔咒的人,成立了华尔街历史上第ー家属于华人自己的前沿对冲基金管理公司,其公司资金管理规模,现巳挤入全球一百大之内,成为华人中之最。
         交易员是华尔街上最亮眼、最让人羡慕的职业,被股神加财神巴菲特称为“投资奇オ”的江平,在学校学的是化学,凭借在校所受到的科大本科教育底蕴,加上江平自身拥有的特质,这位出自江苏的オ子很快成为了华尔街上的頂级交易员,是时至今日华人中唯跻身进入了“金融百人会”名单者,也是华人中唯琱收入超过上亿美元者。
         在国家外汇储备越来越多之后,国家急需找到位责任感极强,在华尔街又有过長期历练的金融高手、金融全才来管理好這筆国家巨财;在外汇儲备增加到近三百万亿美元时,终于有位来自我们中科大少年班叫朱长虹的被国家看中,他被动員回国光荣履职。朱長虹是位极为低调的年轻人,他几乎是无声无息地作为共和国国家的第一人告別美国来到这个岗位,尽职三年,其间的甜酸苦辣,谁又能清楚知道?!让人遗憾的是,去年他像来时那样,同样也是无声无息,主动选择了辞职离开。……
          ……
         
        科大人在华尔街的表现,谦虚奌说,它会逊色于国内那所金融大校?!——请你告诉我们!
        没有金融的科大和科大人,尚且如此!如今增设了金融,若我们同意它所指的应该是现代金融( 而不是指那带有中国特色的金融)的话 ,请说说看,我们科大的金融專业会比清、北、人大、复旦等那ー所金融大校差?!
        摆脱体制朿缚 ( 虽说谈何容易!),放眼现代金融,有志投身金融事业,想成为金融学者或金融大家的科大学子们,当然需要更上一层楼。成才需要合適的环境和肥沃的土壤,国内现在还不存在有,科大巳为我们打下了继续深造的良好基础,让我们努力去創造机会、争取能到世界金融中心来,到华尔街来,来学习和历练,国内再没有其他那一所所名校,能夠像我们中科大一样,会在华尔街有如此多的(包括那些重量级的)校友,让我们后来学孒能夠一一作为榜样学习与借重!
       科大人确实离世界金融中心纽约要比离国家金融中心北京近,离华尓街要比离复兴门外一条街 ( 那儿是北京的金融街 ) 近!
  
這是我们科大人,才可拥有的宝贵资源!科学家们,包括你们正在校学习的每位孩子,不会感受不到它的珍贵与厚重吧!
感谢科大学校!感谢科大学子在成功路上为学校赢得的荣譽!


         科大人在华尔街获得的成功,当然是得益于科大人在校求学时打下的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包括科学思维和分析( 尤其是作系统 分析) 方法与分析能力,恰恰這正迎合了以华尔街为代表的世界金融发展、变化的需要。 金融产品日新月異,越来越多;金融市场,规模越来越大,且瞬息万变;金融风險,越来越太,变得难以预测和监控;只援用以徃的金融理念,只凭借个人职场上的悟性和经验,只凭借多从感性岀发作出的判断和决策,都巳无法应对 !人们试着借用在自然科学和工程学中的一些研究方法和分析手段,来介决所面临的新问题,似乎看到了希望!通过建模(建立不同的各种金融模型),並求找岀它所对应的数值介,金融也从过去只能通过“定性”,过渡到了有质的飞跃,更含科学理性成份的“定量”。這些,即使对于那些曾经是金融名校的骄子,为何不会是一筹莫展,难!难!难!?!可对那些闯进华尔街的科大学子而言,却正好是为其所長!对于那些需要补充和完善的相关金融知识,以他们巳具有的作科学研究头脑,还能是件难得倒谁的事吗?
       借用 一位叫刘瑞雪的科大人说过的话来说,也许最为透彻:我们科大人比搞金融的,要更懂数学、物理、计算机!也比搞数学、搞物理、搞计算机的人,要更懂得金融!

        刘瑞雪    女才子,1995年考入科大少年班,2000年毕业(那时科大本科学制五年),隨后留学美国,進入斯坦福大学读统计系金融统计专业,2005年获博士学位;长期在香港、东京,供职于瑞士銀行、高盛投资銀行,担任高管职务。现創业“维金联合”,专作互联网金融业务。在一次投资行业与互联网金融新鋭校友座谈会上,她谈到“维金联合”从事亙联网金融的优势时说:“维金的优势是比亙联网更懂金融,比金融更懂亙联网。”
       香港、东京、新加坡,是亚洲唯有的三大世界金融中心。


       <>      


        在科大读金融的学子,若有志成为金融学者,或金融家,本科毕业首选,前面建议过,无疑应该是争取能到世界金融中心的美国来留学,并进入美国金融名校继续深造!记住!成才需要有合適的环境和肥沃的土壤!

        下面对想尽早进入职场,想尽早历练华尔街,有志成为金融高手、金融家的学子们多说两句话:
   
        在职场上, 由于有可能需要经常去直接面对客户,能不能让客户满意、高兴,信任,从业务角度把客户抓住,它考验个人情商和语言能力 (尤其是说、听能力)高、低。情商和语言能力,即便你自认巳有多高、多好,但对从事金融职业,打拼在华尔街者来说都不为过,何况我们在语言方面原本就不及母语是英语的美国人,甚至是同为亚裔的印度人。我们也还需要作太多的努力,让自己尽早、尽快的溶进到美国文化、美国社会中去。只有情商也高,语言也捧,才会大大提升自己在华尔街的竸争能力。
         
         即便是在美金融名校毕业,当今在华尔街求职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何况是想去競争那些自已也很心仪的职位。但有奌可以肯定,在这裡,在美国,你的学问、你的才华和能力,决不会因为你是中国人,不是美国人,而得不到氶认!也不会因为你在美囯、没有那些在中国职场很需要、很关键的背景和关係,在美求职,就会比你回到国内去求职時还会更困难!

          记住下面这些,也许它会助你增大获取成功的机会:
          努力使自己成为名优秀者,学识、业务、能力,样样都很棒;需要展示时,懂得如何在人面前展示自己。
          要有识別机会和把握机遇的能力;即便机会很小,那怕机遇就岀現短暂次,也有能力去把握住它。(一位在南京大学读物理,后到美国常青籐名校康奈尔大学读金融的年轻朋友告诉我,他六、七年前在康奈尔大学读书时,班上有位来自我们中科大的同学,那时毕业后就业巳不很容易了,他得到华尔街科大学長的一份推荐,连学位都暂仃下来不读了,认为机会难得,先选择就业再说。应该说,這也是这位学子对机会的种把握吧!)
          要相信有人推荐 ( 那怕他还只是帮忙 转递了一下申请材料  ) ,与没有人推荐,效果会大不样,尤其推荐者为公司资深员工时。(有人推荐,同时也传递了推荐人所在公司,有职位空缺,需要招人的信息,這是一;二、美国文化与中国不同,他们认为公司员工能为本公司推荐优秀人才,是关心公司和支持公司的表现,並且也为公司节约了招人的社会成本和时间,因为公司可以不需再花时间、再花钱去请猎头公司到人才市场上去招人了。为此,公司通常都还会采取不同方式,奖励作岀推荐的员工。)
          用人公司会重视应招人员的学历背景! 华尔街存在有“名校效应”!来美国读金融,一定要注意选择到金融名校、金融大校去读!但读金融读金融名校很难申请到奖学金,也是這位在南京大学读物理的年轻朋友相告 ( 他现就职于美囯銀行)  ,他在康奈尔读金融时,班上也只有前、二名同学申请到了奖学金机会。
          用人公司 也很看重你有无工作历练 ( 包括实习 ) ,尤其是有无在西方工作的背景。

      我们再强调一下,请注意上面谈到的两、三奌,因为切想进入华尓街的我们科大留美学子,都有机会借重、并享受到国内任何所金融名校、金融大校都不可与之比及的华尔街校友资源的惠顾!
          通过校友,借助校友,你在求学期间,就可能有更多一些机会尽早闯进业界社交圈子去,就有可能争取到在某銀行部门、某金融机构实习、历练的机会 (说不定 這巳成为你将来就职于该公司的开始) 。毕业求职时,有校友旳帮助和支持,特別是能得到资深校友、重量级校友的支持与帮助,会是你事亚获得成功的开始。
         建议我们科学家,和学校( 金融系、校友总会 )、和新創校友基金会,和华尔街科大校友会眱,就如何发揮和借重科大校友在华尔街所形成的珍贵資源,強大我们科大金融系,提升我们科大金融系,展示我们科大金融系作为现代金融在国内独具的特色和不可替代的地位。尽可能多照顾、多指导、多帮助,那些想闯进华尔街试展身手,进行历练,成就事业的学弟、学妹们。让它成为我们科大人又传氶特色!
          一定要看重和利用好我们的校友资源,它是我们科大人的骄傲和财富!


         ( 再唠叨一句题外话,学子们岀来时,最好能双飞最理想。比尔·盖次也认同婚姻的好坏,是对家庭教育成功与否的检验。说来话长,恕以后找到机会再说说這个人生大话题吧。)



         此文写来不觉有些冗长了,请鲜卑科学家、和为孩子时时都在献岀爱心的科学家们原谅!



                                                                      一片秋日黄叶   于纽约


作者: 大宋水师    时间: 2014-10-25 18:54
附件

11所名校派系统治中国金融界不可超越的标杆(图)
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网 于 2014-08-05 14:29:33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打印本新闻(被阅读 15202 次)

TweetMore Sharing Services3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gif

如今,各行各业都在讲派系。金融业也不例外。而这种派系经常是以毕业院校划分。在金融机构中,很多人都是以以学长、学弟、学妹相称,一家公司中经常不乏同班同学。而一些校友会,也开展得如火如荼。

那么,究竟哪个行业才是金融界的黄埔军校。判断最后谁能胜出,还得靠高端职位的校源结构数据说话。由于公募基金基金经理职位高端,信息披露最为充分,所以不失为一个有说服力的指标。

据金才超级数据库中1141名基金经理的基础数据,基金经理人数的前十名依次为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基金经理人数分别达到158、141、141、99、78、77、72、61、57、54名。

除了这10所大学,还有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出产基金经理的人数也不容忽视。

下面,九哥就带你来看中国金融界的11大高校派系。

1、复旦大学

早在2009年,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与“上海陆家嘴人才金港”联手,从2009年报考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的考生中,选拔60名学生,设立金融学专业基金管理方向,以期打造中国未来基金经理的摇篮。时至今年,其招生简章中,复旦大学金融学专业“基金管理”方向依然在招生。

据悉,由于“复旦系”的基金经理太多,还出现了同班同学齐上阵的情况。“工银瑞信的杜海涛和江明波就是同班同学。”

2、北京大学

基金经理中的北大人也是一股强大的“势力”。基金业的“老大”华夏基金公司就是北大学子扎堆的地方,共有7名基金经理来自北大,平均大约每4个基金经理里面就有一个是北大人。

而据悉,北大的学子还在源源不断地输入到基金经理的市场中去。深圳移民基金经理人说,““太多了,我们公司研究员中,差不多一半都来自北大。”而此前媒体报道的大成基金某研究员由于末位淘汰制被淘汰而自杀,该研究员就是北大毕业。

3、清华大学

相比北大盛产商界精英,清华的校友在政界的地位更为受人瞩目。虽然只隔着一条街,但清华和北大却泾渭分明。

毕业于清华大学的清科集团CEO倪正东曾在对比这两所大学创业者的特点时说:“头脑风暴我们比不过北大,但上战场肯定是清华厉害。技术很强、产品很好,就是离客户太远,这是清华帮的弱点;而不专注则是北大创业者常犯的错误。”

清华大学在基金圈的旗帜是巩怀志,他是华夏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公募一哥王亚伟曾管理的华夏大盘精选接任者就是他。巩怀志2002年至2005年任职于鹏华基金公司,担任过社保股票组合基金经理,2005年7月加入华夏。

4、上海财经大学

在上海财经大学电视宣传片中提到,“在上海地区的金融、证券、期货、保险、财税等部门的负责人中约有60%是上海财大毕业生。在上海市大中型企业财务总监中约有80%是上海财大的毕业生。

上海财经大学在上海滩的基金圈影响力也不容小觑。其基金经理培训班在业内也是小有名气。一位上海财大硕士毕业的基金从业人员称,不管公募还是私募,不管调研还是投资,“圈子”很重要。“为什么要混圈子?圈子会给你带来更多的信息。”

5、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是出产基金经理的基地。而除此之外,上海交大的理工科也不容小觑。

目前,基金经理的成长轨迹大多为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多位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都表示,在招聘研究员时,更喜欢理工科和医药类专业背景的人。

6、中国人民大学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gif

上海校友会是人大系圈子最强的一个。2004年起,由上海证大集团董事长戴志康和李振宁发起成立,2010年上海校友会正式在民政局注册成立,是不多的取得社团法人资格的校友会之一。

“浦江金融论坛”是人大上海校友会内部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从2007年至今每季度举办一次。

加入该圈子的原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总经理莫泰山、华泰柏瑞基金公司总经理韩勇、中欧基金公司督察长朱彦目前均担任副会长。由此也可以看出人大在基金圈内的影响力。

7、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出的基金经理也不少。

若将目光扩大到现有的公募基金经理外,毕业于南大的基金经理中,最有名的可能要数尚雅投资董事长石波了。这名南京大学法学硕士,最先进入的是君安证券,但在1999年转行至华夏基金,并担任研究总监。此后,石波还担任了兴科基金、兴华基金、华夏回报等产品的基金经理,与朱平、吕俊等人合称为中国基金业的“黄金一代”。此外,石波还曾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2006年中国优选基金经理。2007年,石波创立了自己的私募公司——尚雅投资,依然被业绩评为明星私募。

8、武汉大学

《投资者报》在2013年初的报道中称,在盛产基金经理的大学中,武汉大学的投资能力最强。进入统计样本的毕业于武汉大学的现任基金经理共计12位(含学士、硕士、博士和MBA,下同)超越业绩比较基准回报率为44%,排名第一。其中最大值为182%,最小值是-5%,为了准确考察平均水平,不计在内。

据悉,在武汉大学内,金融是其招牌学科,集聚文科高考及理科高考高分学生。

9、厦门大学

“厦大帮”在基金圈也是风生水起。有圈内人士甚至认为,厦大应该可以进入前五。民生加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万青元、前南方基金投资总监邱国鹭便来自厦门大学。另外,素有"私募教父"之称的赵丹阳也来自厦门大学。易方达基金多位基金经理都来自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和王亚南中心是输出基金经理的两个基地。

10、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金融学在业内小有名气,其输出了不少基金经理。

在今年的捕鼠风暴中,有95位基金经理离任。其中大成的陈尚前任职时间最长,已近11年。其便为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2002年加盟大成,管理过大成债券、大成强化收益、大成景丰、大成景丰债(LOF)、大成保本、大成竞争等基金。他是大成固定收益部总监,并兼任大成国际资产董事。

不过,大成基金发布的公告显示,陈尚前因“公司内部工作调整”而离任。目前其还在大成基金工作,并未离职,可能专注于从事管理工作。

11、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由于上述排名中只涉及大学,还有一个地方却不能被金融圈所遗忘。就是业界所称的“五道口”。

在金融领域内,“五道口”曾创了一道不可超越的标杆,且当前依然影响着整个行业。“五道口”即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成立于1981年,是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直属事业单位,因其位于北京市五道口而得名。2011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与清华大学签订框架协议,决定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的基础上建设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并列的院系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国家外管局原局长吴晓灵担任院长一职。

在过去30年的岁月里,“五道口”培养了一大批金融人才,吴晓灵、胡晓炼、夏斌、王巍、万建华、张化桥、郭田勇等均是这里培养出来的。公募基金行业有南方基金公司的筹备者原总经理高良玉、天弘基金公司总经理郭树等,均毕业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原公募明星基金经理、第一老鼠仓李旭利也毕业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
作者: 大宋水师    时间: 2014-10-25 18:56
以上是一片秋日黄叶楼主专门为论坛所写
可能对国内论坛操作不太了解,俺帮忙发上来。)

由于汉字系统的不同,文字转换过来 后,个别汉字代码显示不出来,其中很多“一”字漏显或者出错,提醒阅读时注意。
(发现了的均已修改,如果还有漏 字或者可能不正确的字,请发站内消息给我,我核对原稿后再修正,谢谢!)


此帖是从楼主另一帖中分出来的。(致论坛管理者


非常感谢科大老校友的热心支持!

注意,二三楼是转发楼主的文章内容,加分请加在一楼!
作者: 我行我素    时间: 2014-10-25 19:09
坐下慢慢拜读
作者: 风筝女子2012    时间: 2014-10-25 19:18
慢慢品读,谢谢楼主也谢谢坛主
作者: 梧桐雨    时间: 2014-10-25 19:31
向老校友致敬!!
作者: 北雁南飞    时间: 2014-10-25 19:38
拜读了,欢迎常来论坛~~
作者: 亦凡    时间: 2014-10-25 19:49
很用心、细心、费心的好材料,为老校友点赞。科大金融系招生会爆满。
作者: 追梦者    时间: 2014-10-25 20:07
很好的文章,谢谢老校友!
作者: 樱樱    时间: 2014-10-25 20:14
拜读了,多谢前辈!
作者: 小镇    时间: 2014-10-25 20:51
谢谢前辈!
作者: 兰草    时间: 2014-10-25 21:02
感谢科大老校友的热心支持!
作者: easyhouse999    时间: 2014-10-25 21:52
很有感触,科大的人才培养走的不是寻常路。华尔街金融专家科大出身的多。国内的金融专家科大的少。值得思考。
作者: zhuhxd    时间: 2014-10-25 21:58
拜读了,谢谢前辈的指点!
作者: 秋叶hxx    时间: 2014-10-25 22:09
慢慢拜读,细细品味
作者: 未然    时间: 2014-10-25 22:31
谢谢楼主和坛主,谢谢前辈的爱心分享,学习了。
作者: Natalia    时间: 2014-10-25 22:52
谢谢前辈的鼓励!科大人加油!
作者: 新城    时间: 2014-10-25 23:46
文章读了,还有后面跟的帖,科大毕业学生在华尔街出头,清华、北大等在国内发威,这对比让人感慨。
作者: 八卦道人    时间: 2014-10-26 06:35
科大花街五百壮士,个个凭借自身数理功底立足!国内金融界十大名校占据,后面的背景肯定晃动着政界,金融界,商界等大佬的身影。

作者: 朝阳    时间: 2014-10-26 07:08
有点长,慢慢拜读......
作者: 少年网事    时间: 2014-10-26 08:28
风筝女子2012 发表于 2014-10-25 19:18
慢慢品读,谢谢楼主也谢谢坛主

还慢慢品读?俺一口气读完,热血沸腾。建议五大组委会在年会期间能否安排与楼主视频?
作者: 风筝女子2012    时间: 2014-10-26 08:31
少年网事 发表于 2014-10-26 08:28
还慢慢品读?俺一口气读完,热血沸腾。建议五大组委会在年会期间能否安排与楼主视频?

觉得一遍读完不过瘾啊,你的建议五大的组委会应该能看到吧
作者: 双喜    时间: 2014-10-26 08:32
拜读了,多谢前辈!

作者: 少年网事    时间: 2014-10-26 08:36
风筝女子2012 发表于 2014-10-26 08:31
觉得一遍读完不过瘾啊,你的建议五大的组委会应该能看到吧

就是怕他们看不到,才拿你说事你给俺吆喝二声。
作者: 风筝女子2012    时间: 2014-10-26 08:49
少年网事 发表于 2014-10-26 08:36
就是怕他们看不到,才拿你说事你给俺吆喝二声。

我把这个复制给精彩和无忧羊
作者: 少年网事    时间: 2014-10-26 09:09
风筝女子2012 发表于 2014-10-26 08:49
我把这个复制给精彩和无忧羊

人家在大洋彼岸都给五大送来贺礼,你就给复制一下,唉。
作者: 梧桐雨    时间: 2014-10-26 09:22
少年网事 发表于 2014-10-26 09:09
人家在大洋彼岸都给五大送来贺礼,你就给复制一下,唉。

视频的话,时间上对方方便吗?
作者: 风筝女子2012    时间: 2014-10-26 09:39
少年网事 发表于 2014-10-26 09:09
人家在大洋彼岸都给五大送来贺礼,你就给复制一下,唉。

在论坛影响力风筝不如斯大爷,我能做的就是给组委会领导建议
作者: 好日子xyz    时间: 2014-10-26 11:21
感动,感动,深深得感动!
作者: 笑春风    时间: 2014-10-26 12:15
本帖最后由 笑春风 于 2014-10-26 12:40 编辑

一日科大人,永远科大人,衷心感谢科大老校友从海外来信!
作者: 红三兵    时间: 2014-10-26 12:55
感谢一片秋日黄叶前辈,感谢大宋坛主,感谢鲜卑书记!                                 

作者: 陈陈皮    时间: 2014-10-26 12:58
受益匪浅,谢谢老校友和热心的科学家!
作者: 亦凡    时间: 2014-10-26 13:46
少年网事 发表于 2014-10-26 08:28
还慢慢品读?俺一口气读完,热血沸腾。建议五大组委会在年会期间能否安排与楼主视频?

是个好建议。让年会跨越太平洋。
作者: daibin    时间: 2014-10-26 14:32
看了才知道,只谈国内金融而不谈华尔街只是坐井观天,科大金融目前的优势应该是宽厚的数理基础和华尔街的一大批校友。从世界的眼光和未来的视野来看,科大金融是有前途的。谢谢楼主!谢谢坛主!
作者: 学会放风筝    时间: 2014-10-26 16:16
感谢楼主,感谢坛主,期待其他专业有类似的介绍。
作者: 末末    时间: 2014-10-26 17:30
谢谢前辈,非常感谢
作者: 少年网事    时间: 2014-10-26 18:16
梧桐雨 发表于 2014-10-26 09:22
视频的话,时间上对方方便吗?


是啊,俺们下午二点开会,他们是凌晨二点。不过可以提前录制吗。
作者: 纸巷    时间: 2014-10-26 18:19
非常感谢楼主
作者: 让梦飞    时间: 2014-10-26 20:14




谢谢一片秋日黄叶!拜读恨晚。。。
作者: 海上西风    时间: 2014-10-26 20:33
先标记学习了,感谢前辈们!
作者: 鲜卑    时间: 2014-10-27 00:45
感谢!感动!一片秋日黄叶老校友,在大洋彼岸仍如此关注科大家长论坛及科大新生学子们!鲜卑近两日外出协助某团队参赛,刚归来。稍事休息,即联系请教于您。

作者: 皖豆豆    时间: 2014-10-27 14:22
谢谢前辈的鼓劲,科大学子加油!希望我们的科大能墙里墙外都花开香!
作者: 相望    时间: 2014-10-27 15:01
谢谢前辈,学习参悟。
作者: 星空0414    时间: 2014-10-27 15:08
感谢科大老校友的热心支持!
这不正是科大优秀传统的承传吗。
作者: 蔡山羌水    时间: 2014-10-27 15:45
感受到前辈校友对科大真切的关心和对后生们的厚望。谢谢
作者: 一片秋日黄叶    时间: 2014-10-27 23:29
原也是被众位科学家,为孩子成才的执着、愛心所感动!想来,可不可以试着从另外一个视角,让有志于学金融的学子和他(她)们可尊敬的家长,放眼到现代金融(不是局限在我们国家的金融)上来呢?两个金融它们並不完全一样啊!
自然,這也只是个人作的建议。
关心科大学子成才,新、老科大人都有责任,就请绝不再去言谢了!

日前从中文媒体见到的两则报导,说奌感慨;
一则报导说,“中国反腐,金融系统巳有上千人落马”。
恐怕這还应该只是开始,金融系统是被号称代表国家的掌权人,捂得最为严实的,谁能晓得它那看不見的黑内幕?西方一件事,说明体制真重要,2011年初,美国经济继续不好,失业吃救济者大增,华尔街上大批銀行和金融公司上年业务都表现平平,唯独投行棑名第一的高盛,仍依往年惯例,将高额奖金分发员工,此举激怒总统奥巴马,扬言必惩治高盛。奥巴马惩治得了吗?傍边有人告诉我,奥巴马纯粹是无能发淫威,高盛除非存在有非法所得,谁又能奈何得了它?!可在美国,一切金融活动都公开、透明,无密可保,高盛若存在有什么问题,也不必等奥巴马发怒,媒体早就会揭发出来了。
另一则报导是有关诺奖,科大两位学子庄小威、杨培东为何与其擦肩而过。留意到报导中还说,北大聘庄小威为教授,签订合作協议;武汉某大学请杨培东到武汉访问,並聘为院长!负责某重大领域的研究。只字未提到二位的母校与她(他)们有什么合作。
科大学子是科大人的巨大财富,让我们和众多科学家们一起,就如何利用好這筆无价财富,向学校、向新創校友基金会多作进言。

前面发文,传输时巳导至一些伩息(字,如“一”)丢失,变异,甚至岀现乱码,影响大家阅读,敬请原谅!

                            一片秋日黄叶
作者: 快乐鱼    时间: 2014-10-28 09:53
一片秋日黄叶 发表于 2014-10-27 23:29
原也是被众位科学家,为孩子成才的执着、愛心所感动!想来,可不可以试着从另外一个视角,让有志于学金融的 ...

欢迎常来论坛指导!!!
作者: 一笑而过    时间: 2014-10-28 10:54
很认真的拜读了 感谢老科学家对科大和科大学子的持续关心!为科大而骄傲!
作者: wangdd    时间: 2014-10-28 11:14
华尔街中的国人科大系占优,而国内的金融界却鲜有科大人,是何原因?是喜是忧?
作者: daibin    时间: 2014-10-28 14:22
国内金融是做官,不是做事。
作者: xup_xup    时间: 2014-10-28 15:34
     很认真的拜读了,很细心,很用心, 感谢老科学家对科大和科大学子的持续关心!为科大而骄傲!向老科学家学习!
作者: 649105527    时间: 2014-10-28 15:59
拜读了,谢谢前辈,孩子也想投身金融,细细的读完文章热血沸腾,为科大学子在金融界取得的优异成绩欢呼,喝彩。
作者: 西西里    时间: 2014-10-28 18:13
      首先谢谢楼主认真且耐心地写出这么好的指导性帖子来!不瞒您说,我近一个月没看论坛的帖子了,今天看到您的帖子,纯属偶然,点开以后,准备立即关掉,因为我没时间。就在关掉的同时隐隐地看到了一些内容,便又打开,原准备只花两分钟浏览完,但一看就不可收拾,不但自己看完了,还强迫我老公也看完了。
     您文章中对科大金融专业和国内金融专业及其从业环境的评价,本人非常赞同,您提到的那些作为科大学子的华尔街的精英,我也曾做过简单的了解和分析,难能可贵的是,您指出了有志于在这个行业发展或从事研究的科大学子应该怎么做,而且我又一次强烈地感觉到了科大校友的团结互助精神是其他大学无法比及的。总之一句话,不回这个贴,就好像内心会不安;您写此贴时的热情和激情,您的“苦口婆心”,我一一感受到了,再一次谢谢您!
作者: 海之女    时间: 2014-10-28 21:38
老科大学子对新科大学子的拳拳真情令我们新科学家感动!感谢老前辈的指导!
作者: 陈奥    时间: 2014-10-29 10:14
在将军面前我就是个诗人,在诗人面前我就是个诗人。数理基础打好看一点金融书成为玩钱钱的人我看也不错关键看你玩多少钱钱。
作者: 步步高    时间: 2014-10-29 10:56
我是认真仔细地拜读了,受益匪浅,也推荐给孩子了,十分感谢!
作者: 悠悠岁月    时间: 2014-10-29 19:46
认真拜读了,十分感动!谢谢前辈!
作者: 、追鱼    时间: 2014-10-31 09:55
认真拜读后  想让孩子看看  就转给孩子了  希望孩子能从中受益
作者: 14创2-天天向上    时间: 2014-10-31 10:58
很感动,这么多年心系科大。

作者: 燕儿林梢    时间: 2014-10-31 14:30
老校友的话,铿锵有力,如雷贯耳,为科大人骄傲,鼓掌
作者: 亦凡    时间: 2014-10-31 16:18
我们这个论坛,正缺少科大毕业生就业后来此发帖,谈读书、出国、读硕博、就业的体会、经验、建议等。建议通过各个渠道,邀请海内外科大人来此论坛,为科大发展、为科大学生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作者: h2003    时间: 2014-11-1 22:47
好文章,谢谢老校友!
作者: 兰花花    时间: 2014-11-6 21:45
感谢前辈,感谢坛主,期待其他专业有类似的介绍。

作者: 卡斯米    时间: 2014-11-7 14:45
看到对科大充满情感的文字、以及写文字的人,俺都感动!
作者: lao90286    时间: 2014-11-12 12:20
西西里 发表于 2014-10-28 18:13
首先谢谢楼主认真且耐心地写出这么好的指导性帖子来!不瞒您说,我近一个月没看论坛的帖子了,今天看 ...

希望您和年轻科学家以后多打好铁。
作者: 榕络    时间: 2014-11-15 22:47
谢谢楼主,很好的帖子!
作者: xahxah2004    时间: 2014-11-18 09:39
拜读.学习了.
作者: 今日是金    时间: 2014-11-18 16:44
科大学子有着扎实的基础功底,更有利于以后进入社会转行的发展
作者: sccx    时间: 2014-11-18 16:55
很不错,谢谢了

作者: 风摆柳    时间: 2014-11-18 21:20
含金量很高的帖子~~~~
作者: 懒猫陶器    时间: 2014-11-22 10:12
感动!-----为老科学家的付出而感动!骄傲!——为科大学子们取得的成就而骄傲!荣幸!-------为成为科学家中的一员而荣幸!
作者: 2625077936    时间: 2014-11-22 18:17
为是科大人,我们骄傲,振奋
作者: 小平    时间: 2014-11-24 22:13

很好的文章,慢慢拜读

作者: sccx    时间: 2014-11-27 20:28
很好的文章,谢谢老校友!
作者: 武汉雏鹰    时间: 2014-12-1 22:46
收藏起来,细细拜读......
作者: 周福仔    时间: 2014-12-3 10:18
科大人不走寻常路,科大眼只盯顶尖处。
作者: 一片秋日黄叶    时间: 2014-12-11 23:25
西西里 发表于 2014-10-28 18:13
首先谢谢楼主认真且耐心地写出这么好的指导性帖子来!不瞒您说,我近一个月没看论坛的帖子了,今天看 ...

记住了“不回這个贴,就好像内心会不安”这句话。谢谢了,西西里科学家!(贵名也常让人与可可西里一起联想,可否还真有奌奌缘由?)真的很感谢!
与科学家们相比,我只是位过来人,也许由于一时又呆在一个容易让人产生些联想,有奌敏感的地区 ( 我手头就有两篇文章为此作证:一篇  “中国人挤破头的大学不是哈佛、也不是耶鲁”,说的是纽约大学巳首次荣登被外国学生最为看好的大学。另一篇  “ 华尔街VS下硅谷    为什么毕业生选择华尔街 ” 当然,這儿也不只是指学金融的毕业生。 ) ,可能就多了一层视角去看待孩子成才之路。科大孩子成才,是最需要所有科大人都予以关注的,也可以说是责任!责任是不需要去感谢的。
下靣我将密执根大学教授写给清华大学一学子申读博士学位的拒收信转发如下,因为它可能也会影响到我们科大作相同申请的学子。我校杰岀校友,2014年世界青年航天领袖奬杯获得者李睿,曾留学美国名校密执根大学机械系,获机械工程学博士学位。他此后听获得的一系列成果与成功,与这段留学经历所获,不无深切关係。
近日在这儿中文媒体读到一则李睿母校教授岀于无奈写给清华大学申读博士学位申请者的拒绝信,在列出了数条原因后,教授说:“ 它让我们以后接收中国的研究生变得非常困难,至少在我们系是這样。”  (  即李睿曾就读的机械系 )
李睿若迟至现在去申读,肯定也会秧及到他!




为什么转读這封信:
                  1 )     从中可以获得一些信息。比如,原有意申请密执根大学的同学,尤其 是其机械系的同学,可要注意了!按常规流程去申,肯定会遭拒!
                  2 )     要引起必要的反思!它也不只是发生在密执根一所大学个身上!
                  3 )     不可自作聪明!你酿成的后果,会由后来人、你无故的同胞来氶担!
                  4 )     不要自作聪明!以为你得到了!美国是个讲诚信的国家,一旦有诚信 不良记录在身,影响将是终身的。不要去试!我有這方面的例子。
























一封密歇根大学教授给清华大学博士申请者的拒绝信

亲爱的 xxx:

我愿意告知你有关这里的中国研究生的情形,正是这种情形让我们以后接收中国的研究生变得非常困难,至少在我们系是这样。在差不多一年的时间里,我们这里已经有六名博士研究生辞掉了他们的助教工作和攻读博士学位的学业。他们离开的原因并非是他们不能继续学业,而是因为他们现在想获得一份工作了(更高的薪水,以及一份对公司将为他们申请绿卡的期望)。他们带着追求博士学位的承诺来到这里,我们为他们提供了攻读硕士学位课程的学费,在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上给予了帮助和指导。一旦他们获得了机械工程专业的硕士学位,鉴于此时美国良好的就业市场,对他们来说,找到一份工作是相对容易的。从某种角度上讲,我们感到我们被来这里的中国学生当作获得硕士学位,然后再找到他们的工作的梯子利用了。我们差不多为每名博士生提供4万5到5万美金一年的费用,包括学费、健康保险、各种杂费、实验室和计算机开销、每月的补助,还有我们为他们付出的大量时间和努力。他们(大多数)作为助理的工作也确实很出色。然而,我们并没有获得信用,因为我们没能培养出博士,而培养博士是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主要目标之一。另一方面,他们也有一些可以理解的特殊的原因,比如:经济压力以及获得绿卡的愿望。

这种情形同样发生在我本人指导的中国博士生身上。他很有天赋,研究工作也很出色。然而,当他获得机械工程硕士学位后,于最近辞退了学业。目前,我们仍然让他在这里多呆一个月(带薪),否则,他将退还超过1万的学费。尽管我们对这些学生非常体谅,但随之而来的结果是明显的:中国留学生的不诚信行为将会极大的降低那些申请入学的中国研究生的声誉。一些教授声称他们“非常的不道德”,“你真的不能相信他们,当他们向你许诺将在你的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你将感到被自己的学生欺骗是多么的愚蠢”。中国学生的行为确实激起了愤慨。事实上,我知道,此时已经有相当多的中国学生正在寻找工作或者已经得到工作邀请,只是没告诉自己的导师罢了。他们将在他们离开前的最后一分钟辞退学业。这种情形将势必事与愿违,损失将转嫁在将来的中国申请者身上。一些教授和科学家已经作出决定不再考虑中国学生的申请。尽管这不应是也不可能是一项政策,这只是在优先选择未来的博士生们上的个人决定,我认为这项决定是事出有因的。这将让我们吸收来自中国的博士生变得更加困难。例如,我年底时正在寻找一两个博士生,现在我有一个空缺的博士生名额。但是现在我将不会考虑中国的申请。同时我感到非常的抱歉,因为我知道,相当多非常有资格的来自清华大学的研究生们向我发了email申请(也向其他教授),包括你本人。现在,我得通知你,请尝试申请别的教授或别的地方。在我们系,很多中国学生认识我,我们也有着很友好的关系。其他的教职员工也知道这些。其中一个对我说:“你试着帮助他们,他们却压榨你!”

我花时间写这封email,就是让你知道并考虑一下这种情形是否可以得到缓解。

你可以和你的同学及朋友们讨论,我不确定你是否应该广泛的传播这封信。但我只是在陈述一项事实和观点


作者: 一片秋日黄叶    时间: 2014-12-12 10:14
一片秋日黄叶 发表于 2014-12-11 23:25
记住了“不回這个贴,就好像内心会不安”这句话。谢谢了,西西里科学家!(贵名也常让人与可可西里一起联想 ...

美国大学和国内大学从教学体制上讲,它没有助教这个建制;国内助教担负的教学工作,在美国通常以Ta这种方式,招聘到在读研究生来完成。与获得Ra类似,获得Ta资助(或统称奬学金)的研究生,每周必须完成他所氶担的额定时数的教学工作(多半是答疑和批改作业)量。与Ra还有不同的县,Ta经费通常是由学校或系提供,Ra经费通常由需要招聘研究工作助手的教授从他申请到的科研经费中划拨,前者一般只提供给申读博士学位的申请者,后者则没有這种规定,提供给申读硕土、博士学位的申请者都可以。
由前不难看出,对于自身需要依靠奬学金才能完成留学梦的中国学子,选择申读博士学位,确实会增加获得奖学金的机会。
问题来了,也许对于申请者,从專业角度本身来说,从个人就业意願和就业前景来说,选择申读硕士学位要比申读博士学位,更适合、更有利。于是乎,为了得到奖学金,入学申请读博;利用读博期间获得的奖学金,把硕士学位毕业需要的学份修完之后,申请终止博士学位就读,转为以硕士学位毕业。這种纯个人行为,有人认为,也算是一种不得巳但可以为之的办法;但读过密执根大学对清华大学申请读博学位学子的拒收信后,应该认识到,这种个人利己行为留下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尤其是波及到了整个中国申读学子。
任何东西都是,失去容易,要重新得到,难啦!
作者: 西西里    时间: 2014-12-12 21:17
本帖最后由 西西里 于 2014-12-13 14:27 编辑
一片秋日黄叶 发表于 2014-12-11 23:25
记住了“不回這个贴,就好像内心会不安”这句话。谢谢了,西西里科学家!(贵名也常让人与可可西里一起联想 ...


     我取这昵称是为了让别人好记,与可可西里没有关系,但是一个地名,西西里岛。
    您看到的问题,诚信缺失的问题,已成为中国人的普遍问题。很多人都为别人的不诚信而伤脑筋,但很多人自己又做着不诚信的事情。是的,他们会在最后一分钟辞退学业,也会在最后一分钟辞退工作......我都数不完这种种的表现,但它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天敌。可怜这些后来的学子,要承担学长们造成的后果。可谁又能保证,一旦后来的孩子有了机会,不会干同样的事情?!当然,我们希望同样的事情不要再发生。
作者: trueturn    时间: 2015-5-31 20:39
一片秋日黄叶 发表于 2014-12-11 23:25
记住了“不回這个贴,就好像内心会不安”这句话。谢谢了,西西里科学家!(贵名也常让人与可可西里一起联 ...

"与科学家们相比,我只是位过来人,也许由于一时又呆在一个容易让人产生些联想,有奌敏感的地区 ( 我手头就有两篇文章为此作证:一篇  “中国人挤破头的大学不是哈佛、也不是耶鲁”,说的是纽约大学巳首次荣登被外国学生最为看好的大学。另一篇  “ 华尔街VS下硅谷    为什么毕业生选择华尔街 ” 当然,這儿也不只是指学金融的毕业生。 ) ,可能就多了一层视角去看待孩子成才之路。"


惦记着先生的两篇文章,不知先生什么时候能让我们一睹为快。

作者: 闲庭漫步    时间: 2015-7-21 14:59
拜读了,向老校友致敬!
作者: 雪煮茶    时间: 2015-7-31 13:13
拜读了 学习了 受益了 收藏了 致敬了
作者: xxcustc    时间: 2015-11-29 21:08
一片秋日黄叶 发表于 2014-12-12 10:14
美国大学和国内大学从教学体制上讲,它没有助教这个建制;国内助教担负的教学工作,在美国通常以Ta这种方 ...

的确如此,个人诚信的缺失产生的影响却可能波及群体。走出国门,我们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而且是中国人。感谢科大老校友的肺腑之言,拳拳爱校之心令人动容!
作者: xxcustc    时间: 2015-11-29 21:09
西西里 发表于 2014-12-12 21:17
我取这昵称是为了让别人好记,与可可西里没有关系,但是一个地名,西西里岛。
    您看到的问 ...

是的,也期待看到这两篇文章




欢迎光临 中科大家长论坛 (http://ustcj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