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标题: 孩子孤独自学终被保中科大 家长提议勿模仿 [打印本页]

作者: 892493477    时间: 2010-5-13 20:16
标题: 孩子孤独自学终被保中科大 家长提议勿模仿
应试魔咒逼出的孤独自学路 家长:保送中科大,也请莫效仿
小清(化名)刚刚被保送至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是别人眼里成功的孩子。但她也是个有些特别的孩子,初三就离开了学校,在父母的指导下,走上了完全自主学习之路。
“还是别把孩子的名字公开吧,我们走到今天不容易。”文弱的宋女士跟很多妈妈一样,总希望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孩子。
因为超级喜欢钢琴和数学,小清从小学就开始只上半天学,初中前两年,她也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全时学生。所以在小清头脑中那10多年的学校生涯,充斥着冷言冷语和歧视。小清的父母也经历过无数内心的挣扎,还要顶着周围人不理解的压力。
在这条不同寻常的求学路上,这家人像独行者一样经常碰壁……
也曾尝试上学
小清4岁半开始学电子琴,7岁半就考九级了。
到了三年级时小清开始改学钢琴,宋女士说,为了不埋没女儿的潜质,他们跟学校商量让孩子上半天课、半天练琴。面对特长突出的小清,学校同意了宋女士夫妇的请求。
改成上半天学后,小清的校园生活发生了变化。
一天中午小清没回家,被数学老师留下了。
原来,数学老师规定:一道题目中如果既有“{”又有“[”还有“(”时,一定要按从里到外的顺序一步步地解,在本子上抄时也要每种括号一行,不能两行并一行,也不能省略。
小清觉得这样太繁琐,没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便被留了下来,一遍遍地重抄。倔强的小清在课桌上写下了这样的话:“你不是好老师。”
小清跟数学老师从此产生了矛盾。
还有一次,小清因为没完成前一天的口算题又被留在学校了。
为了提高口算能力,老师每天都会留16道口算题。这本来是件好事,可是一旦学生没有完成,无论什么原因第二天都会受到惩罚,惩罚的方式就是加倍地重抄,再完不成就继续加倍。
这种惩罚激起了孩子们的逆反心理。
那天跟小清一起受到惩罚的还有一个女同学,已经攒了几千道了,女孩子急得直哭。
“学校总是用这种方式惩罚孩子。孩子们抄的时候根本不过脑子,完全是机械运动。这样的抄写有意义吗?完全是一种高压政策。”宋女士说。
从此,小清的那半天课也不上了,在家自学,只参加学校的考试。
沉重的应试压力和特长发展无法兼顾
繁重的应试压力也是迫使小清离开校园的原因之一。
小学毕业后,小清想像其他孩子那样过正常的学校生活,于是从初一开始她每天都去上学,风雨无阻,连生病也很少请假。
当时小清已经开始学习竞赛数学,而且潜质过人。小升初时,小清参加了东直门中学的小升初考试,1000多名孩子中,她的数学排在了第22名,同时也考上了十三中分校的数学实验班。
“我们上的那所学校真是魔鬼学校,大量的作业、没完没了的练习和考试,学校只重视考试成绩根本不考虑孩子的特长。”宋女士说。
钢琴和竞赛数学都特别耗费时间,为了能既完成学校的课业又挤出时间练琴和做竞赛题,小清只能牺牲睡眠时间。
小清实在支撑不住了,出现了严重的内分泌失调:身体出现了一些异常,体重也在非正常增长,同时情绪变得十分低落。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小清彻底回家了。
学校无爱的教育让人心灰意冷
其实,真正迫使小清离开校园的不仅仅是课业负担,而是老师无爱的教育。
宋女士清楚地记得那次小清跟数学老师之间发生的矛盾。“虽然我并不完全同意老师的教育方法,但还是希望女儿能理解老师,让她主动跟老师沟通。”宋女士说。
第二天,宋女士亲自送女儿到学校并找到数学老师,希望老师别不搭理女儿。没想到,数学老师不仅真的没搭理女儿,还把她的座位挪到了教室的最后。
“如果老师当时能友善些,孩子的路可能就会不一样。”宋女士说。
虽然小清充满才气,但就因为她是个没有正常上学的孩子,她便成了老师眼中的坏学生。
考试的时候,老师根本不让小清进教室,怕她影响了班级的成绩;小学毕业考试时,英语老师竟然要让小清在楼道里完成听力考试;初中毕业时,小清要参加四中的提前考试,到自己的初中校准备材料,校长却抛下了一句,“她还想考四中,门儿都没有”。
在冷言冷语和歧视的目光中,小清倒下了。
“离开学校后,我用4个月的时间只做了一件事。”宋女士说,她陪着女儿看了4部故事性强、情感丰富的长篇电视连续剧:《成长的烦恼》、《大长今》、《老友记》、《楚汉争雄》。
宋女士是在用自己的方法给女儿疗伤。
宋女士说,电视剧就是浓缩了的人生,她希望女儿能通过体验百样人生,在剧情中宣泄情感,了解成功必须经历挫折和痛苦。
经过两年多的调整,小清的身体和情绪都恢复了。
也曾想过放弃
哪个父母都爱孩子,哪个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接受最好的教育,虽然学校教育有种种令人不满意的地方,但是真要放弃它走一条完全不同的路还是需要很大勇气。
“我和丈夫前前后后思考了近两年的时间,才作了最后的决定。”宋女士说。选择离开学校就意味着选择了一条比别人难上百倍千倍的道路。最痛苦的是,在整个自学过程中,哪怕出现了一个小小的难题,他们就会怀疑自己当初的决定是不是错了。
最难的一次出现在小清16岁那年。
看着跟自己如影随形了16年的女儿,宋女士突然意识到,总有一天女儿要一人闯世界,必须让女儿早点儿适应没有父母保护的生活。
于是,宋女士狠心地放手了,不去干预小清的生活,第一次把生活的重心放在了自己喜欢的事情上。
小清对这个变化极不适应。她一方面经常会因为一点儿小事跟宋女士大发雷霆,一方面又表现得格外小心,生怕妈妈离开自己。宋女士一点点的改变都会引起小清强烈的反应。“我想烫个头发她都不让,变化会让她没有安全感。”宋女士说。
那是一段撕心裂肺的日子。“我不止一次地怀疑这条路是不是走错了。我希望她快乐,甚至想,如果不是我把她带上这条路,她会像其他孩子一样过着普通的生活,应该不会经历这么多的痛苦吧,也会很快乐吧!”
此路能走通也算幸运
这条路越走到后来,小清一家的压力就越大。
因为无论大面积的田间耕种还是各家各户的盆栽细种,任何一种种植的目的都是开花结果。小清一家也不例外。虽然小清先后获得了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北京赛区一等奖、北京市中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等奖项,他们还是希望能取得被普遍认可的成功。
跟所有的家庭一样,小清一家也希望通过高考这个标志性检验。
由于没有系统的学校学习,参加普通高考对小清来说显然是不太现实的。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自主招生一条路。
有音乐和数学的特长,小清一家把目标锁定在清华大学,因为这个学校正好招收这两方面的特长生。
去年年底,清华大学本科自主招生工作启动,小清一家递交了申请材料。“按照我们的条件,通过初审参加笔试应该没有问题。”宋女士和丈夫当时这样判断。
小清根本没有通过初审。
第一次出击就碰壁了。这对小清一家来说不能不说是个打击。
在宋女士和丈夫看来,不出身著名中学,而且是自学生可能是小清落选的原因之一。
小清也报名参加了北京大学的自主招生,但是该校的程序时间较长,结果并没有很快出来。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小清一家越来越着急。虽然高校的录取率越来越高,但是,在小清一家面前的路却只有窄窄的一条。
终于,小清等到了中国科技大学的考试通知。
越是着急事情往往越会出岔子,考试当天小清一家迟到了。没弄清考试要求,小清就进入了考场,试卷上共有6道题,数学、物理、化学各两道,小清拿起笔就从钟爱的数学题解起。还没做完,就被叫进了一间教室,原来考试的要求是考生通读6道题后,在考官面前进行讲解。
小清首先被要求讲解物理题和化学题,她根本没来得及看题呢,结果可想而知。最后是讲解数学题,小清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但是再出色也仅完成了考试的三分之一。
就在小清擦黑板准备离开的时候,她突然发现,刚刚讲过的一道数学题还有更为巧妙的解法,于是,现场又给考官们做了精彩的讲解。
可能就是小清最后的灵感打动了考官,小清得到了中国科技大学的认可。
“我们太幸运了。”宋女士总是这样说。
的确如此,谁也无法预料如果小清在最后的几秒钟没有灵感迸发,结果将会怎样。
这个成功不可轻易复制
虽然小清走这条路多少有些被逼无奈,但是在很多人眼中她成功了。面对小清的成功,宋女士最想说的一句话却是:“奉劝所有家长,如果不是万不得已,轻易别作这样的选择。”
有人曾说,与过去不同,今天的家长是被众多教育理论武装起来的一代,他们中不少人本身就懂得教育,也有不少人在有了孩子后恶补了教育理论,再加上市面上多如牛毛的教育类书籍,不少家长对教育孩子问题上跃跃欲试,总想在自己孩子身上尝试这些教育理论,甚至自创一套教育体系。
宋女士应该算是自创体系的一个,她却说,如果学校能给有特殊才能的孩子提供一条更好的成才之路,他们是不会作这样的选择的。
毕竟,一个母亲近20年的默默付出,一个孩子几进几出校门、到处拜师学艺,其中的辛酸、辛苦和压力是外人无法了解的。
这个成功不可轻易复制。


作者: 风摆柳    时间: 2010-5-13 20:23
太不容易了!
作者: 05-云栖竹径    时间: 2010-5-13 20:47
这条路真得太难了,是非常人之路
作者: zhl    时间: 2010-5-13 21:20
家长和孩子都承受了很多,真了不起!不过科大需要的就是能独立思考,能创新的孩子,孩子所经历的这个过程应该是对她终身受益的。
作者: 老胡    时间: 2010-5-13 21:22
不错的父母
作者: 兰草    时间: 2010-5-13 21:40
这一家子都牛!常人是做不到的哟。
作者: 夏老师    时间: 2010-5-13 21:44
毕竟,一个母亲近20年的默默付出,一个孩子几进几出校门、到处拜师学艺,其中的辛酸、
辛苦和压力是外人无法了解的。
    别人是无法体会的
作者: 燕子    时间: 2010-5-13 21:47
孩子太不容易了
作者: 燕子    时间: 2010-5-13 21:49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快乐吗?
作者: 大宋水师    时间: 2010-5-13 22:07
就在小清擦黑板准备离开的时候,她突然发现,刚刚讲过的一道数学题还有更为巧妙的解法,于是,现场又给考官们做了精彩的讲解。
可能就是小清最后的灵感打动了考官,小清得到了中国科技大学的认可。


大赞考官。
作者: sxbjlwl    时间: 2010-5-13 22:26
赞考官人品!这正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作者: 902896    时间: 2010-5-13 23:32
这条路真得太难了,是非常人之路!
作者: 机器猫    时间: 2010-5-14 08:53
赞中科大,收这样的学生是要敢担当的,需要有敢于失败的勇气,应该说培养这样的学生学校需要更多的付出。
作者: 一路同行    时间: 2010-5-14 09:20
太不容易了!又一次深受感动!
大赞小清及其父母的努力和坚韧不拔!也大赞中科大考官的人品!大赞中科大对特质孩子的宽厚和赏识!
当年中科大设立少年班的初衷,就是希望为这些特质孩子提供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一个可能的出路!我想,中科大会继续努力的!
30多年了,其它赶时髦的学校都由于种种原因渐渐放弃了,也传出一些风言风语,但是中科大不为所动,一直坚持不懈地努力着!挫折和困难总是会有的,探索的过程也肯定会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但这不代表失败!只要努力向上,就会越来越好,就会成功!我们大家也要为中科大的这份努力和坚持添砖加瓦!

不过,这毕竟不是常人之路,非常同意孩子父母的观点:“如果不是万不得已,轻易别作这样的选择!”毕竟具备某些特质的天才孩子只是少数、极少数!
作者: 机器猫    时间: 2010-5-14 09:44
这孩子的家长很不错,也很清醒。但是,我觉得孩子要走得顺,也确实还要学校、家庭付出努力。孩子妈妈已经意识到了,孩子需要接触社会、融入社会。
作者: lanyx    时间: 2010-5-14 10:01
我很敬佩考官,他救了这孩子,也救了这一家人……
作者: 风铃草    时间: 2010-5-14 12:16
真为中国的应试教育感到无奈和耻辱!

如果小清的父母没有如此用心的付出,没有科大考官的慧眼,就没有这个感人的故事,也没有这么美好的结果了!
作者: 咪咪    时间: 2010-5-14 14:43
我想这就是中国人在国内的教育下,拿不到诺贝尔奖的原因吧,中小学教育存在很大的问题,有很多的优秀教师可能是杀掉特殊人才的凶手。小清的妈妈如果不是那么优秀,小清可能就成了问题孩子了。但小清以后的路也艰难。
作者: 江柳    时间: 2010-5-14 15:01
学校教育并不能适合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小清的父母选择了正确的道路!
作者: 08计算机    时间: 2010-5-14 15:24
1# 892493477
的确这个成功不可轻易复制。如有必要,建议孩子到校后多参加一些学校的心理协会活动,选修一些心理方面的课程。祝孩子健康成长!
作者: 太古人    时间: 2010-5-14 16:29
能弹好琴的孩子大部分多能学好数学  小时候学琴很吃力的孩子学习大部分也会很困难
作者: 绿荔    时间: 2010-5-14 17:34
这条路真得太难了,是非常人之路
作者: 麦客    时间: 2010-5-14 18:40
真是艰难却又了不起的一家子,真心的祝福孩子在科大有更出色的表现。
作者: 听翠    时间: 2010-5-15 10:43
孩子真不容易,这条路走下去,真得有毅力。
妈妈更不容易,放飞的路。。。。
作者: 来看看    时间: 2010-5-15 14:56
孩子的父母会不会也在我们的家长论坛上呢?
我觉得北京的家长信息灵通、文化程度高的居多,上网查找信息,来家长论坛的可能性很大。
作者: 一路同行    时间: 2010-5-15 19:42
孩子的父母会不会也在我们的家长论坛上呢?
我觉得北京的家长信息灵通、文化程度高的居多,上网查找信息,来家长论坛的可能性很大。
来看看 发表于 2010-5-15 14:56


如果孩子父母能来论坛的话,还想提醒一句:
上大学并不代表已经成功,上大学只是成功的开始,万里长征开始了第一步!
要想取得成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也是必须具备的!科大能容你,但今后社会是否能容你呢?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从象牙塔里出来后,还是要面对社会的!
希望孩子父母能及早地给孩子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祝福孩子健康地成长!
作者: 秋雨    时间: 2010-5-15 20:24
26# 一路同行
赞同!进科大只是孩子给自己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求学平台,并不代表成功。
作者: 一路同行    时间: 2010-5-15 21:53
26# 一路同行  
赞同!进科大只是孩子给自己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求学平台,并不代表成功。
秋雨 发表于 2010-5-15 20:24


谢谢支持!我们大家都希望孩子能够一切顺利!
作者: 飘雪无边    时间: 2010-5-15 22:37
太不容易了。赞一个,不提倡。
作者: lao90286    时间: 2010-5-15 23:04
如果孩子父母能来论坛的话,还想提醒一句:
上大学并不代表已经成功,上大学只是成功的开始,万里长征开始了第一步!
要想取得成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也是必须具备的!科大能容你,但今后社会是否能容 ...
一路同行 发表于 2010-5-15 19:42
赞同!融入社会是必修课.
作者: 小海    时间: 2010-5-16 15:29
这样孩子进了大学父母亲还要扶一把.不能一下子抽身.常去学校看看.多多关心.等她的性格逐步独立.让她的内心逐步强大再慢慢放手.
作者: 秋雨    时间: 2010-5-16 16:24
为了不埋没女儿的潜质,他们跟学校商量让孩子上半天课、半天练琴。
上全天课就埋没了孩子的潜质,值得深思。
作者: 902896    时间: 2010-5-16 18:28
如果孩子父母能来论坛的话,还想提醒一句:
上大学并不代表已经成功,上大学只是成功的开始,万里长征开始了第一步!
要想取得成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也是必须具备的!科大能容你,但今后社会是否能容 ...
一路同行 发表于 2010-5-15 19:42

作者: 淡雅    时间: 2010-5-16 20:22
科大感动了你,我,他。
作者: fengshen    时间: 2010-5-16 21:56
不知道怎么联系到这位未来校友?
真的希望我们8月份在深圳举办的迎新晚会。

能请她来现场感受我们科大人的魅力和热情。。。
作者: 秋雨    时间: 2010-5-16 22:19
不知道怎么联系到这位未来校友?
真的希望我们8月份在深圳举办的迎新晚会。

能请她来现场感受我们科大人的魅力和热情。。。
fengshen 发表于 2010-5-16 21:56


作者: 来看看    时间: 2010-5-16 23:42
这位保送生是北京生源。
北京的科大校友组织可是很庞大的,应该会在北京组织迎新活动的,就像09年一样。
作者: 08计算机    时间: 2010-5-17 10:15
本帖最后由 08计算机 于 2010-5-17 10:20 编辑

1# 892493477
兼听则明,也希望宋女士和您的宝贝女儿调整好心态,在以后的日子里一帆风顺。


找老师的破绽太容易
20100517 08:13:33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今天看到中国青年报一篇文章《应试魔咒逼出的孤独自学路》,谈一名家长宋女士和她的孩子是怎么被应试教育逼着从义务教育出走,凭自我能力考上中国科技大学的心路历程,让我这个当了20多年数学老师的人内心五味杂陈。
    宋女士很了不起,凭个人努力带出了如此优秀的女儿,但付出的代价也是惨重的。一位受过良好教育,有独立思想的职业女性为了孩子成长,放弃了个人的兴趣和职业生涯。
    我想说,如果宋女士更了解老师一点,更理解女儿的老师一点,也许可以少付出一些,女儿仍会有另一个精彩人生。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就像孩子的一对翅膀。
    诚如宋女士所说,老师对着的是成排的秧苗,一片田;家长面对的是实验室里的独株。管理方式不同浇灌方式也有很多差异。
    宋女士女儿很遗憾地碰到了一个教育观念“落后”的老师,动辄让孩子反复抄写,机械记忆。时间浪费了,却不能用来练琴,参加数学训练。
    而且女儿不服,一句你不是好老师,把她和数学老师的关系彻底搞坏,造成最终孩子离开校园的糟糕记忆。
    作为成人,在我们的印象中有多少糟糕的记忆?公务员抱怨不停加班做琐碎无用的工作,没时间打球读书保养身心;白领埋怨老板经常半夜电话谈业务,稍有不慎就要挨骂;老板背后大骂客户,花钱陪他吃喝玩乐,却出尔反尔不签合同……我们遇到过多少直接影响生活前途的蠢人,被强迫着做了多少浪费生命的无聊事?但我们勉其难而为之。
    我不知那个数学老师是否真会跟一个孩子计较,但即使老师真为此生气了,做家长的也完全可以从中调和化解矛盾。哪个老师不爱成绩好的学生?特别是这个女孩还有数学天赋。我估计,老师对女儿的不满,主要是出于管理方面的考虑,一个班级四五十人,出了一个只上半天课的,会打破一些规章制度,易让其他孩子心浮气躁。
    耕种成排秧苗的老师,管理方式难免会粗放一些、严厉一些。而不少家长掌握了足够丰富的教育理念,也有一整套西方的或者自己研究出来的套路,所以很容易就能发现当下学校教育中的破绽。
    但集体教育也有它不可替代的好处。
    每个孩子身边都有几十个其他人,别人获得奖励或者惩罚,顺利或者挫折对其都是参照,其中的合作、竞争、游戏的快乐,我们成人难以完全体会。在这个独生子女众多的时代,同窗关系,更值得珍惜。
    钱学森的父亲是中华民国教育部官员,世代书香,家族有水平很高的学堂。但他却让孩子上正规学校,因为他看到了集体教育的好处。
    据蒋英回忆,独生子钱学森非常霸道。蒋家五朵金花,蒋英排行老三,便被过继给了钱学森的父亲当女儿。
[font=Times New Ro
作者: 秋枫    时间: 2010-5-17 10:23
特例不能当作普遍的真理。有的孩子可以用特殊的教育方法来培养,但多数的孩子还是要接受正常的教育,这样对孩子的成长会更有利。其实太特殊的孩子虽然是天才,但未必有普通孩子的幸福,孩子的幸福才是第一重要的。
作者: 08计算机    时间: 2010-5-17 10:23
38# 08计算机
当时的钱学森十二三岁,在家独惯了,蛮不讲理动不动就抢玩具欺负妹妹。蒋英天天以泪洗面,最终逃回了亲生父母家。
    但十几年后他们再相逢,钱学森已经彻底改变了。后来的人生,他不仅爱护尊重蒋英,而且善于与人合作,他手下的硕士生博士生都得到了他的关照与提携。
    每个孩子成长,都会遇到与人相处的艰涩期,学会忍耐学会理解,慢慢就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而在关键时刻退缩、逃跑,以后就要加倍付出,来弥补整个过程给她带来的伤害。
    有句歌词“我们在河两岸,永隔一江水”。家长和老师中间的这道水就是孩子,双方都爱他们想为他们好,为什么一定要在河两岸,向不同的方向用力?我想,宋女士如果能和老师达成理解,她和女儿的人生会更轻松一点更愉快一点吧。
作者: 江柳    时间: 2010-5-22 16:47
有一位教育家说得好:“一个孩子能否成人要看母亲,一个孩子能否成才要看父亲!”小清在宋女士的教育下成才了、成功了,但也不难看出该家庭教育中可能存在父母角色移位的缺陷!
作者: 老翠    时间: 2010-5-24 19:16
为小清遇到这样的伯乐感到庆幸,对小清的家长深感敬佩,也同时为小清感到担忧。我当学生时曾听过陈景润的几节课,我们这样的年龄对陈景润是非常崇拜的,所以就对他的成长、学业及生活多关注了一些,希望小清的家长不要让孩子学他(当然学业上不在此列)。
作者: ustc800206    时间: 2010-5-25 15:22
看到此新闻的反应是
记者又要无事生非
拿科大当负面教材
还是带着一种别样的眼光来
对待非正常渠道的学生?
作者: 梦溪    时间: 2013-10-22 12:13
世上路很多条,为什么不另选一条,这样的孩子以后的情商会高吗?会融入学生中吗?妈妈要为此一生的担忧,
作者: lshboo    时间: 2013-10-22 19:5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千里飞翔    时间: 2014-1-2 21:35
佩服,难以坚持啊




欢迎光临 中科大家长论坛 (http://ustcj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