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标题: 先生千古 [打印本页]

作者: 大裤子    时间: 2012-4-7 16:36
标题: 先生千古
本帖最后由 lao90286 于 2012-4-9 07:58 编辑

方先生励之(1936 年2月12日- 2012 年4月6日),中国天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副校长,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天体物理学教授。籍贯浙江杭州,原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副校长。
方校之于科大,大概就像蔡元培之于北大,梅贻琦之于清华,傅斯年之于台大,刘道玉之于武大,张伯苓之于南开,早就摆脱个人的成就而成了一种精神的代表。这样的校长,走一个,就少一个。。。


作者: 含墨    时间: 2012-4-7 16:45
哀悼。。。。。
作者: 秋枫    时间: 2012-4-7 16:53
非常可惜!
作者: 一马当先    时间: 2012-4-7 16:58
本帖最后由 一马当先 于 2012-4-7 17:02 编辑

衰悼
愿老先生魂归故里.

作者: 天天乐    时间: 2012-4-7 17:00

作者: 透望远尘    时间: 2012-4-7 17:06
沉痛哀悼。。。。。
作者: pan    时间: 2012-4-7 17:47
沉痛哀悼。。。。。

作者: 单单为你    时间: 2012-4-7 18:01

一路走好,记住回家的路。
作者: 钟情中科大    时间: 2012-4-7 18:17
沉痛哀悼!
方老先生一路走好!!
作者: 日丽风和    时间: 2012-4-7 18:23
沉痛哀悼!
方老先生一路走好!!

作者: rp640111    时间: 2012-4-7 18:24
哀悼。。。。。
作者: ChingWang    时间: 2012-4-7 18:24
沉痛哀悼!

RIP!
作者: 一曰张    时间: 2012-4-7 18:40
哀悼!一路走好!
作者: 红海滩    时间: 2012-4-7 18:49
哀悼。。。。。
作者: 种子选手    时间: 2012-4-7 18:50
方老先生一路走好!!
作者: 雪中行    时间: 2012-4-7 19:01
沉痛哀悼!方老先生一路走好!!
作者: 08计算机    时间: 2012-4-7 19:06
沉痛哀悼!学过一本方先生教材《天体物理》。
作者: xycdp    时间: 2012-4-7 19:1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zzj    时间: 2012-4-7 19:13
沉痛哀悼。。。。。
作者: 892493477    时间: 2012-4-7 19:26
北京时间今天早上,先生上课前突然辞世。
痛哉!方先生与管校长的离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作者: 大裤子    时间: 2012-4-7 19:32
     
中科大“校友新创基金会”秘书长刘志峰:沉痛悼念方教授逝世!1984年,方力主在学生宿舍而非教师安装暖气的决定,温暖了28年数万名中国科大寒窗学子的心。如果您是在暖气宿舍呆过的科大学子,请为终于异国的方老师默哀!

作者: 雷曼    时间: 2012-4-7 19:59
为终于异国的方老师默哀!

作者: kd92166    时间: 2012-4-7 20:13
深切悼念著名天体物理学家方励之先生,科技界的又一位巨星陨落了
作者: 大嘴丫    时间: 2012-4-7 20:18
愿方老师魂归故里。
作者: 飘雪无边    时间: 2012-4-7 20:19
方老先生一路走好!!
作者: 淡雅    时间: 2012-4-7 20:19
方老安息吧!三鞠躬!

作者: 尚妈妈    时间: 2012-4-7 20:23
默哀
作者: 清幽小筑    时间: 2012-4-7 20:27
非常可惜!一路走好
作者: 泉水叮咚    时间: 2012-4-7 20:41
沉痛哀悼!

作者: kd1107    时间: 2012-4-7 20:53
今天当我的孩子冬天在宿舍能享有只有在北方才会有的暖气时,作为一个北方人, 深深的感激方先生.
作者: 蒲菊1966    时间: 2012-4-7 20:57
在安徽省的大学生宿舍及教学楼里能有暖气,方校长的功劳不可抹;
沉痛哀悼!
方老先生一路走好!!
作者: 似水人家    时间: 2012-4-7 21:24
钟情中科大 发表于 2012-4-7 18:17
沉痛哀悼!
方老先生一路走好!!

可惜呀,方老先生一路走好!
作者: 湘湖科学家    时间: 2012-4-7 21:30
沉痛哀悼!安息吧!后人会永远记住您!
作者: 蒲公英    时间: 2012-4-7 21:31
太可惜了,一路走好!方老先生!
作者: 扎西德勒    时间: 2012-4-7 21:39
沉痛哀悼。
方老先生一路走好。。。。
作者: 吉祥鸟    时间: 2012-4-7 21:58
沉痛哀悼!
方老先生一路走好!魂归故里!
作者: 万紫千红    时间: 2012-4-7 22:06
标题: 痛悼方副校长厉之先生
本帖最后由 万紫千红 于 2012-4-8 07:53 编辑

惊悉厉之先生在异域驾鹤西去,感怀悲痛!呜呼!一了百了!不知先生何时再回科大?

天体物理方优秀
亚利桑那度自由
昨夜有论尚非议
今朝无常便是休
抱憾离家情不改
忠贞爱国志未酬
功罪千秋谁人问
再来金寨魂梦游

补充内容 (2012-4-9 08:17):
平仄勘误:抱憾离家情难改
作者: 吉祥鸟    时间: 2012-4-7 22:10
沉痛悼念方先生!!大师的精神常在!
作者: 山西白雪    时间: 2012-4-7 22:16
沉痛悼念方先生!!
作者: 禾子    时间: 2012-4-7 22:17
沉痛哀悼,方老先生一路走好。
作者: 安雅    时间: 2012-4-7 22:35
下午接到儿子的电话告知方先生去世了很是难过,愿方先生一路走好!
作者: sxbjlwl    时间: 2012-4-7 22:56
今天和孩子越洋电话视频时,孩子说:方校长去世了,校友们在网上吊念方校长。愿方先生一路走好!
作者: 酸枣    时间: 2012-4-7 23:15
惊悉先生仙逝,悲从心生!我读过先生的文章,先生也读过我写的文章,春节还读到过先生写的信,不料先生去的这般匆忙,竟没和大家打个招呼,只能隔海望天哭先生了!
作者: 彩云11    时间: 2012-4-7 23:46

作者: abc    时间: 2012-4-7 23:51
沉痛哀悼
作者: 穆巴拉克    时间: 2012-4-7 23:56
普适性一例——伽利略相對性原理
发表于 2012 年 01 月 02 日 由 方励之

普适性,普世性,普识性,等等“普”族词汇近年变得相当普及,普通。至于什么是普适性?什么是普世性?有没有区别?似乎还没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理解。但,至少在实证科学和宗教信仰两个领域中,它们的意义还是清楚的。

在物理学中,universal 的中译是,普遍的,万有(引力)的,普(遍)适(用)的等,从来不用普世。普世的则是ecumenical的中译,如普世教会,普世神学等。直到1989年出版的“辞海”中,只在“普世牧首”一处用到“普世”二字。

可见,普适等用于实证科学;普世用于基督教领域。

“科学月刊”(台北)邀我在2011年11月号上写了一篇文章,介绍中微子超光速实验的意义。其中不可避免地涉及伽利略相对性原理的普适性。它是经典物理学的第一个普适性。趁此机会老调重弹,再说一遍这第一个普适性的来龙去脉,多少有助于了解甚么是实证科学中所说的普适性,普遍性,甚么不是。

萨尔维阿蒂的大船

  1979年是爱因斯坦诞生一百年。在那前后一年多里,世界各地都在举办纪念活动,缅怀这位伟人。纪念活动的范围,超出了物理界。临近1979年3月14日,即爱因斯坦的百岁生日时,我在罗马,住在林琴科学院 (Academia de Lincei)。它建于1603,伽利略是最早的成员之一。那里是纪念活动的中心之一。

意大利国家第二电视台(Rai2)的一个主题节目,是相对论观念的起源。一般公认,1632 年出版的伽利略一书“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简称“对话”),包含有伽利略相对论观念的最早起源。它是在以下的一段话里:

  把你和一些朋友关在一条大船的甲板下的主舱里,让你们带
  着几支苍蝇、蝴蝶和其他小飞虫,舱内放一支大碗,其中有几
  条鱼,然后,挂上一个水瓶,让水一滴一滴地滴到下面的一个
  宽口罐里。船停着不动时,你留神观察,小虫都以等速向舱内
  各方向飞行,鱼向各方向随便游动,水滴滴进下面的罐中。你
  把任何东西扔给你的朋友时,只要距离相等,向这一方向也不
  比向另一方向更多用力。你的双脚齐跳,无论向哪个方向跳过
  的距离都相等。当你仔细观察这些事情之后,再使船以任何速
  度前进,只要运动是均匀的,也不忽左忽右地摆动,你将发现,
  所有上述现象都没有丝毫变化,你无法从任何一个现象来确定,
  船是在运动还是在停着不动。即使船运动得相当快,在跳跃时,
  你也将和以前一样,你跳向船尾也不会比跳向船头更省力。

这条船,俗称为萨尔维阿蒂大船。萨尔维阿蒂是“对话”一书中的三个主角之一,他是哥白尼日心地动说的支持者。其观点实际上代表伽利略本人。

萨尔维阿蒂大船中描写的现象,是很平常的。在现代,凡乘过飞机的人都应当注意到,当飞机平稳飞机行时,无论飞行速度如何,机舱里的水滴,苍蝇、和鱼(如果有的话)的行为同萨尔维阿蒂大船里描写的一样。如果你一直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下一次乘飞机时,你不妨带一个宽口罐,再向服务员要一瓶水,做一做水滴实验。

“尚书纬·考灵曜”之舟

Rai2的记者来林琴科学院访问我,企图为他的节目增加一点中国或东方的色彩。电视记者劈头一个问题就是:

  “中国与爱因斯坦有甚么关系?”

  中国与爱氏的直接历史关系极少,爱氏一生中只有两天算是在中国。1922年底,当爱氏从日本搭船去耶路撒冷时,在上海停泊了两天,即年除夕12月31日和1923年元旦。爱氏在上海的活动,主要是在上海犹太人圈子里。电视记者对此兴趣不大。

后来,我告诉记者,萨尔维阿蒂大船描写的现象,在中国是古已有之的。 “尚书纬·考灵曜”中写有:

“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如坐闭牖舟中,舟行而人不觉也。”

果然,这句古话提起了Rai2电视编导的兴趣,他觉得有“卖点”。编导立即修改了脚本。按照原来脚本,萨尔维阿蒂的大船一段,由罗马大学物理系一位教授讲解,并以安诺河为背景拍摄。安诺河连接着佛罗伦萨和比萨,是伽利略长期生活并被监禁的地方。萨尔维阿蒂大船的原型,很可能就是安诺河上的航船。

修改后的脚本,“考灵曜之舟”一句话被放在萨尔维阿蒂的大船之前,因为“考灵曜”比“对话”早一千多年。电视编导也邀我去比萨,在斜塔前用中文念一遍“舟行而人不觉也”。4月初,我随电视拍摄队去比萨,完成了这个镜头。

萨尔维阿蒂大船和考灵曜之舟的差别

虽然,“舟行而人不觉”的意思同萨尔维阿蒂的大船一样,在Rai2电视中又被排在萨尔维阿蒂的船之前,但二者有很大差别。萨尔维阿蒂大船中有伽利略相对论观念,而“考灵曜”之舟中阙如。

上引萨尔维阿蒂大船一段文中字,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描写在大船中看到的现象,苍蝇、蝴蝶,水滴和鱼等等。第二部分——从“只要运动是均匀的,也不忽左忽右地摆动”……到“船是在运动还是在停着不动”——不是观测到的现象,而是一种推测,猜测或假定。

第二部分中,“只要运动是匀速的,也不忽左忽右地摆动”一语,是条件,即所谓惯性参考系。“你将发现,所有上述现象都没有丝毫变化,你无法从任何现象来确定,船是在运动还是在停着不动”,则是推测。这一理论推测被称为为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推测强调“无法从任何现象”。即,无一例外地普遍适用。这就是普适性或普遍性。

一个具有(或假定有)普适性或普遍性的原理,应无例外地适用于所有情况。伽利略相对性原理断言,在“一条大船的甲板下的主舱里”的“任何现象”,“无一例外”地都不可能“确定船是在运动还是在停着不动”。

“任何现象”包括今天已知的现象,以及将来可能发现的现象。实验检验总是有限的,不可能穷尽“任何现象”。所以,普适性不是经过了“任何现象检验”出来的“真理”。而是从有限的实验(苍蝇、蝴蝶,水滴和鱼等),推测或猜测的论断。如果在将来发现的现象中,有一个不符合上述理论推测,伽利略相对论性原理就被证伪。一个反例就可以使一个普适性破功。

“尚书纬·考灵曜”之舟的陈述,只包含萨尔维阿蒂大船的第一部分,即描述一个已知现象—— “舟行而人不觉”, 而没有萨尔维阿蒂大船的第二部分——关于普适性的推测或猜测。所以,考灵曜之舟不被认为是相对论观念的一个起源。

萨尔维阿蒂大船与考灵曜舟之间的差别,不是偶然的。这要从五百年前说起。

哥白尼日心地动说

1492 年,哥白尼发表日心地动说后,曾受到当时天主教廷的强烈反对和压制。这一段历史很出名。宗教的压制,主要是基于普世的教义。

从物理角度看,哥白尼日心论和托勒密地心论等都是物理模型,都是可质疑,可证伪的。围绕哥白尼日心论的物理争论与宗教压制是两回事。

赞同托勒密模型而反对哥白尼模型的人,对日心论的一个重要物理诘难是:如果真的是地动,而日不动,地球的运行速度会很高。在高速运行的地球上,哥白尼以及拥哥派们如何能稳稳地生活在地球上,而不被高速运行的地球甩掉?

拥哥派和反哥派双方为“甩掉诘难”争论了一百多年。

伽利略在写“对话”时意识到,要彻底解决“甩掉诘难”,相对性原理的普适性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普适性,在萨尔维阿蒂大船的甲板下的主舱里,就有可能用“被甩掉”现象来“确定船是在运动还是在停着不动”。那也就有可能确定是地动还是天动。相反,如有普适性,就是断言,不存在任何“被甩掉”现象。

伽利略相对性原理要求,所有物理动力学(飞虫的,水滴的,或游鱼的动力学)相对于“船是在动还是静止不动”是不变的。或者,用更明确的物理语言说:在惯性参考系中,所有物理动力学规律,在伽利略变换(Galilean transformation)下,都是不变的。19世纪之前已知的物理动力学,的确都满足伽利略变换之下的不变性。不存在“被甩掉”现象。

“考灵曜”一文中虽也有“地恒动不止”的想法,但无人执著于讨论:“如果地恒动,你会不会被地动甩掉?。以至,“舟行而人不觉”并没有触发一场物理科学辩论,没有导致普适性猜测。想来,就是现在,也只有不太多的人有兴趣弄明白“为甚么你不会被高速运行的地球甩掉?”。思考这类问题,常被讥为杞人忧天。相反,“不争论”才是博大精深文化的精髓之一。

“猜测(想像)比知识更加重要”(爱因斯坦)。辩论和争论则是导致想像和猜测的源头之一。

C是普适的

到19世纪末,电磁和光学的动力学建立之后,爱因斯坦等物理学家很快注意到,在伽利略变换下,电磁或光的动力学并非不变。那末,只要在萨尔维阿蒂大船的甲板下的主舱里观察光学或电磁现象,就可能“确定船是在动还是停著不动”。果如此,光学或电磁现象就是伽利略相对性原理一个反例! 为证实这个反例,有人认真去做光学或电磁实验,以“确定船是在动还是停著不动”,或确定是日动还是地动。结果都失败了。

矛盾重重,又开始争论。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围绕光学现象和伽利略变换,不断地争论-猜测,猜测-争论,再争论,再猜测。这是物理学史中的精彩一章。

爱因斯坦以狭义相对论解决了这个问题。他选择的出路是,坚持伽利略相对性原理,放弃伽利略变换。在狭义相对论中,萨尔维阿蒂大船揭示的相对性原理依然成立。即,仍然可以说,在大船甲板下的主舱中,“你无法从其中任何一个现象来确定船是在动还是停著不动”。现在,“任何一个现象”也包括光和电磁现象。

在狭义相对论中,伽利略变换被放弃。而是假定,在惯性参考系中,所有物理动力学规律的不变性,不是对于伽利略变换,而是对于洛伦兹变换(Lorentz transformation)。洛伦兹变换中,包含参数c,即光速。如果光速无限大,洛伦兹变换就回到到伽利略变换。

相对性原理要求所有物理动力学相对于洛伦兹变换应是不变的。以此不变性建立的电子的相对论量子力学,预言有正电子存在。很快正电子就被发现了。所以,就正电子而言,先有基于相对论时空观的理论,而后才有实验和观测。这是相对论时空观普适性最成功的事例之一。

既然要求所有物理动力学相对于洛伦兹变换是不变的,光速c就会进入所有的动力学。譬如,著名的质(m)能(E)公式E=mc2,适用于所有自由粒子,无论是质子,电子,中微子,或者将来发现的粒子。

亦即,c是普适的。用任何现象测得的c,都应等于299792458 公尺/ 秒,不能大,也不能小。

因此,如果“中微子超光速”成立,那不仅是中微子粒子本身的问题。而是相对论时空观的普适性的一个反例。所以引起高度关切。

从托勒密,到哥白尼、到伽利略,到牛顿,再到爱因斯坦,时空理论经历的是典型的实证科学历史:发展-被证伪-再发展-再被证伪…… “任何现象”,“任何粒子”的物理规律都无例外地符合时空性质。所以,普适性则是证伪的关键。

总之,普适性,普遍性,万有性等是实证科学研究的一个框架,无关于宗教信仰。此语并非贬抑信仰,只是再次说明实证科学不能被信仰替代。在实证科学领域中,不应当用普世(ecumenicity)一词替代普适,普遍和万有(universality)。

2012年元旦,Tucson

作者: 穆巴拉克    时间: 2012-4-7 23:57
天线的故事——一条绳子的启蒙
发表于 2012 年 02 月 27 日 由 方励之

直到高一第一学期(1949年秋季),我的课余兴趣还停留在玩儿无线电上。我当时是北京四中的业余无线电小组的“头儿”。小组中有能人。北京的小报上报导过我们小组的活动,特别提到我们去清华大学求教专家,增长我们的无线电知识。恰恰是这个报导,和清华大学之行,使我从“玩儿无线电”上金盆洗手了。

对高中生来说,能看懂收音机的线路图,也能分辨出各个部分的功能:高放,外差变频,中放,检波,功放,电源整流等等,还能粗略说出为什麽有这些功能。根据这些浅近的理解,就可以换零件,改装,重组,试图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是高中生的玩儿法。它同初中生的玩儿法——按图装配听个响儿——已大不相同。

对于我和一些小组成员,最不明白的是天线。天线的功能当然是接受电磁波信号(收音机),或产生电磁波信号(发射机)。但是,天线为什麽能接受和发射? 通俗无线电书籍上就语焉不详了。语焉不详还不要紧,就怕误导。

有的书籍,在天线之上画上几条曲线。其形状就像小人书里武侠们身后的螺旋状曲线,表示武侠们翻几个筋斗, 驾着云就来了,或走了。用武侠的来去比喻电磁波的来去,当然是100% 误导。

有的书较认真,多说了几句:天线杆上有电荷,也有电流,可以产生电场和磁场,电磁波就是由电场和磁场构成的。这有道理。

好,那我们也来认真一下。杆状天线上的电流是沿杆方向的,所以磁力线应是围绕天线杆的圆环,即磁力线垂直于天线杆,这在许多书上都有。又,天线上如有电荷,应是沿天线杆方向分布的,它们的电力线应是是垂直于天线杆,沿径向方向的,这在许多书上也有。这样,天线杆外的电场与磁场相互垂直。很好,电磁波的电场和磁场就是处处相互垂直的。书上又说,电磁波的传播方向垂直于电场及磁场。这样,天线外电磁波的传播方向应是平行于天线杆的。亦即,沿杆向上,或沿杆向下。

这个推论只基于四个垂直关系:磁场与天线杆垂直;电场与天线杆垂直;电场与磁场相互垂直;电磁波传播方向与电场磁场二者垂直。这在很多普及读物上都有,不需要任何中学以上的知识。

如果电磁波真是沿天线杆方向发射,杆状天线就应指向接受者所在的方向。

这个结论显然不对。四中西边的官园里,就有高大的杆状天线,指向天空。难道它的目的是发射给天上的接受者?当时(1949年),还没有人上太空,连飞机都很少。

我业余无线电小组的成员决定去清华大学电机系去请教。当时,清华大学电机系的声望,在北京的中学生里,绝对是排名第一的,超过物理系。许多同学的大学目标是清华电机系。

无线电小组中,五六个有自行车的成员,找了一个好天,结伴直奔清华园。当时的北京城外(即如今二环以外)极少公共汽车,也没有像样的柏油路面。北京城里的学生上街游行,“反饥饿,反内战”,少有清华和燕京的学生参加,就因为进城交通不便。

电机系并不重视我们访问。也难怪,几个中学生嘛,懂什麽?接待我们的是一位年轻教师,也许只是个研究生。接待者的专长大概是电路。他总是用电路来解释电磁波,一直不提电场磁场。好像电磁波与电场磁场无关。他说,天线是个开放电路,所以能把电磁波发射出去。这种解释,甚至说不清“垂直-垂直-垂直-垂直”是否有错,错在那里。有点糊弄人,似是而非。不算100% 误导,就算99.9% 吧。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到了高一第二学期,无线电的玩儿兴顿然消失,我最终退出了无线电小组。

高二开始有物理课,讲课教师是四中的镇校之宝——张子谔老师。张老师的课,生动,有趣。说到雷电的时候,张老师特别提醒大家,不要学屈原。正在公演的郭沫若的话剧“屈原”里,有名的“雷电颂”一场,是屈原在雷电交加时指天发誓:“电啊!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很多同学喜欢用歇斯底里腔调朗诵。教室里一片“劈呀” “劈呀”。

幸好,屈原最终没有被劈到。张老师说那是因为屈原命大。命不够大的人,千万别在打雷时指天发誓,少跟雷电逗着玩儿。

雷击问题,很像天线问题。天线收到电磁波信号,就如同电磁波信号“劈”到了 天线。雷电交加时,收音机嘎嘎乱响,那就是闪电发射的电磁波在“劈” 天线。

那末,发射机呢?似乎应当反过来,是天线主动在“劈”。“劈”谁?谁被“劈”?如果屈原拿着一台无线电发射机指天发誓,在雷雨交加时,发射机天线是不是会多“劈”出点电磁波?我没敢去问。张老师是长辈,威望太高,有点令人望而生畏。

高二代数课老师是王景鹤,年轻,随和,风趣,不修边幅,安徽人,口音不重,和学生混得很熟。得知王老师是西南联大物理系毕业的,我就到他的单身宿舍问他天线如何发射,也谈到高一时的清华之行。王老师听后哈哈大笑:“你们是跑错了衙门,这种问题,你们应当去找物理系。”他还说,清华物理系的教授,很多是从西南联大回来的,他认识。

王景鹤老师告诉我:“你说的‘垂直-垂直-垂直-垂直’关系都对,天线周围是有你说的那种电磁场,不过,那种电磁场不是电磁波。电磁波里的电场是由振荡的磁场产生的,而磁场又是由振荡的电场产生的。‘垂直-垂直-垂直-垂直’电磁场是所谓的静场,或近场。不存在沿着天线杆向上或向下发射的电磁波。”这一段话,简单否定了“官园天线”的目标是太空人。

王老师又说:“杆状天线周围的电场不仅有你说的垂直于天线杆的电场,而且有平行于天线杆的电场。”第一次听到!

“如果电荷有加速度,电信号的传播速度有限(不是无限),就会产生平行于天线杆的电场。” ——为——什——麽?

王老师拿出一张纸,画上一条直线:“如果这是一条绳子,你握住一端,另一端拴在树干上,拉紧,绳子是直的,同你竖直的身体垂直。绳子相当于静场。

“如果你的手突然上提,或上下晃一晃,绳子上会有一段打弯。”王老师画了一个弯。

“打弯的的一段绳子,并不同你的身体垂直,它有平行于你身体的分量。打弯的一段不是静止的,它会从你的手的一端,一直跑到树干。绳子拉得愈紧,‘打弯’跑得愈快。”这不难懂,找一条长绳,再找一棵树,就容易验证。

“如果绳子很长,打弯的一段一直在向外传播,同你彻底脱离关系。这就是‘发射’

“再,如果绳子被拉得无限紧,绳子永远是直的,不会打弯,因为这种绳子上的信号传播速度是无限大。实际上,绳子不可能被拉得无限紧。拉得太紧,绳子早就断了。但是,物理就是要思考极端情况,才容易弄明白。”

“物理就是要思考极端情况,才容易弄明白。”有道理。

绳子相当于电力线,“手突然上提”或“上下晃一晃”(振荡一下)相当于天线中电荷的加速运动。如果电信号沿电力线传播速度有限(绳子不是被无限拉紧),就一定有一段电力线“打弯”,不再同你的身体垂直,而有平行分量,它向外传播。这就是“有加速度的电荷会发射电磁波”的原因。

“所以,发射电磁波是由于天线中(或闪电中)的加速运动电荷‘劈’到了天线周围的静场或近场,产生了电磁波的电场和磁场。”

后来知道,以绳子“打弯”(或称kink)说明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是汤姆孙(J.J.Thomson,英)首创的。他注意到电力线的一些性质类似于被拉紧(不是无限紧)的绳子。加速运动电荷会使电荷本身的静场(近场)的电力线打弯,产生了电磁波 [1]。电荷周围的静电场,永远跟着电荷走。所以,只要电荷有加速运动,就会“劈”到电场,发射电磁波。

插几段有关电磁波的历史。

1865年,麦克斯韦(J. Maxwell,苏格兰)建立了电磁学的基本方程后,预言有电磁波存在。

直到二十年后,1886年,才有赫兹(H. Hertz,德)证实电磁波的存在。赫兹证明,人造的放电(实验室里的的闪电),能发射电磁波。据传,当时有人问赫兹,你这个发明有什麽用?他说,没什麽用,除了在表演时,会令在场仕女们惊奇和尖叫。

又过了十年,马可尼(G. Marconi,意)开始建造天线,愈造愈大,逐步证实,电磁波信号可以传递数十,数百,上千公里。他创建了第一个商用无线电报公司。这是电磁波实用之始,其势头至今未减。

天线一词(Antenna,意为昆虫的触角)可能就是马可尼等首用的。

尽管如此,直到那时,为什麽放电(或闪电,或天线)能发射电磁波?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理论。马可尼设计天线,还是用经验公式,如马可尼律:电磁波的有效传播距离正比于杆状天线高度的平方。

1898 – 1900年,A. Lienard(法)和E. Wiechart (德)前后独立地得到了完整的运动电荷的电磁场解。 Lienard – Wiechart (L-W) 公式严格分清了与加速度无关的近场(“垂直”场),和加速度产生的辐射场(电磁波)。

L-W 公式为电荷电流发射电磁波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可尼律等不过是它的推论。 L – W 公式的计算过程很繁复,不易普及(不过,早在60年代,费曼在他称之为“普及水平”的物理中,已开始用L – W公式解释电磁波了 [2])。

1903年,汤姆孙在耶鲁大学作演讲时,用电力线的打弯说明加速电荷如何发射电磁波。“打弯”图像不但能正确地区分近场和辐射场,也能证明近场不参与能量传输,而辐射场携带能量。J.J. Thomson的“打弯”图像甚至还可以部分地得到L – W公式 [3]。所以,“打弯”解释虽然简洁易懂,但不失严谨有效 [3]。这远远不是“开放LC电路产生电磁波”的说法所能比的。

以下一项,也容易查实:1949年,在清华园里误导我们的“开放电路”说,迄今仍流传于一些中文的百科网站,甚至高中教材上。

后来,王景鹤老师还借给我一些通俗的量子论读物,其中介绍原子是如何产生辐射的,即如何发光,发X-射线等等,原子没有天线,也没有LC 回路,但与天线发射电磁波有相通的道理,都是由于电荷的加速运动。

上大学后,我还回四中看望过王景鹤老师。他同我在北大的第一位物理老师——黄昆教授——在西南联大是同学,他们讲起物理来,有一种类似的“味道”。

西南联大之后,黄先生远赴英伦留学,1950年回国。王老师则过海去台北教中学,1949年回大陆。

肃反运动后,再去四中,就没有见到王老师了。因台湾一段历史,王老师被当局怀疑为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离开了四中。数年之后,又听说,王老师已被调到北京师范学院教数学了。

不过,我再也没有见到过他。也不知他是否还保持着当年的风趣,潇洒和智睿……

从四中出来的人不少,回忆文章也很多,但很少提到王景鹤老师。我曾受惠于王景鹤老师,特别忘不掉他的一条绳子的启蒙。故草此文以记之。

[1] J.J.Thomson, Electricity and matter, (Charles Scribner’s Sons,1904).
[2] R. Feymann, Lectures on Physics (CIT,1963).
[3] J. Tessman,1967,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s,35, 523; H. Padmanabhan, ibid, 2009, 77, 151.
2012, Tucson

华夏文摘 第一○九二期(cm1203a)
作者: 深蓝    时间: 2012-4-8 06:50
沉痛哀悼!方先生一路走好!
作者: 远洋    时间: 2012-4-8 06:51
此贴仅供吊唁,勿涉及其它,刚才删了几个帖子请原谅
作者: 大嘴丫    时间: 2012-4-8 07:53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愿先生魂兮归来。
作者: rednet    时间: 2012-4-8 08:55
沉痛哀悼!
作者: jhyrhwxx    时间: 2012-4-8 09:42
沉痛哀悼!
作者: 大小姐    时间: 2012-4-8 09:48

作者: 信天翁    时间: 2012-4-8 09:52
方励之咳嗽突逝,驾鹤而去
旅居美国的中国天体物理学家、著名异议人士方励之星期五(4月6日)在家中突然去世,终年76岁。方励之1961年与同在北大物理系教书的李淑娴结为夫妻,有两个儿子。长子现居美国,次子方哲2007年因车祸丧生。方励之曾经是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他生前是亚利桑那大学天体物理学教授,从事天体物理学研究和教学。方励之2010年当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当选理由是他在宇宙学和早期宇宙的物理学方面的重要工作。

1 (2).jpg (11.75 KB, 下载次数: 30)

1 (2).jpg

作者: Carry    时间: 2012-4-8 09:54
沉痛哀悼!
方老先生一路走好!愿方老先生魂归故里!
作者: Carry    时间: 2012-4-8 09:58
沉痛哀悼!
方老先生一路走好!愿方老先生魂归故里!
作者: 信天翁    时间: 2012-4-8 09:58
沉痛哀悼!

方校长您永远是科大的校长,我们永不忘记您!
作者: yls    时间: 2012-4-8 10:01
本帖最后由 远洋 于 2012-4-8 10:17 编辑

哀悼!!!科学的巨星
作者: 白云黑土    时间: 2012-4-8 10:02
沉痛哀悼..方校长一路走好.
作者: 山水天涯    时间: 2012-4-8 10:22
白云黑土 发表于 2012-4-8 10:02
沉痛哀悼..方校长一路走好.

一位有思想的科学家,那年逼走他国,而今客死他乡。“可怜屈子去国后,赤县齐喑多犬儒。”那年之后,故国精神死去......那一年,反思历史应是一个分水岭。
作者: kd92166    时间: 2012-4-8 10:30
本帖最后由 kd92166 于 2012-4-8 15:48 编辑

    悼念方励之先生(转)
    今天在神州网上浏览新闻,突然一条一条悲哀的消息映入眼中。科大曾经的副校长方励之先生与北美逝世。我从来没有见过方先生,只是在瀚海星云上看到过他写的科大南迁的故事,知道了科大南迁的风雨往事。从师长口中得知方先生领导下的科大一个个故事。可以说,虽未谋面,但是,深深的为先生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可惜,由于某个事件,方先生远走北美,从此再未回到科大。曾经听说:方先生很想回国看看,竟然未能实现。本人文笔不好,文字无法表达心中的哀悼。愿先生一路走好,愿在天堂能遥望一下你心爱的科大,先生安息。
    哀悼
    方励之教授简介
    说明:简介部分未经方励之教授本人审核或同意。
    方励之,浙江杭州人,1936年生于北京。1952年毕业于北京四中,并进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1956年方励之分配到中科院近代物理所,作为实习研究员参加中国核武器研究项目。
1958年,方励之加盟初生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此后28年,方励之伴随科大,并于1969年辗转安徽淮南等地,下迁合肥。直到1987年,中央将其撤职并调回北京天文台。
    方励之为代表的中国科大人,从文革后的废墟中,在设备、人才、士气损失殆尽的困难条件下,在经济极为落后的安徽合肥一角,奇迹般的卷土重来,再现了科大五六十年代的辉煌。扶摇直上的中国科大被称为“招风的大树”,在生源质量、科研成果与高教改革等领域全面领先中国大学。1984年-1986年方励之出任中国科技大学第一副校长,是中国科大二次创业见证者与元勋。方励之担任副校长短短两年,但他倡导民主办学、自由探索、爱护学生的往事至今流传。方励之力主在学生宿舍而非教师安装暖气的决定,温暖了二十年数万名科大寒窗学子的心。
    方励之曾被划为右派、反革命分子,两次被开除出党。1986年,方励之被控挑动中国科大学潮,1989年作为反革命分子被通缉,1990年,方励之教授从北京南苑机场离开中国,其后任英国剑桥大学皇家学会客座教授、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客座教授。1992年后,方励之作为正教授供职于亚利桑那大学物理与天文系。
    在风雨飘摇的政治动荡中方励之教授曾经种小麦、放猪、淘水井、拉板车、修铁路、挖隧道、下煤矿、烧砖窑,历尽沧桑后他仰观天象,躬身治学。70年代初,方励之率领部分中国科大年轻教师,在走廊聚会并成立天体物理研究小组,方励之小组开创了新中国宇宙学研究先河,他本人是多个国际一流杂志上发表论文的第一个中国大陆学者。即使在被困美国使馆的困难时刻,论文从未中断。方励之教授至今活跃于研究前沿,截至2004年,他在《APJ》等权威学术杂志上学术论文超过230多篇(此数字为1996年数字)。1978年,获得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奖、1981年当选中科院院士(时称学部委员)、1985年获得国际引力基金会一等奖、1987年获得中国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
    方励之曾在中国科大、亚利桑那大学教授多门物理课程,著有教材多部,其中《力学概论》虽然不得公开重印,至今仍在中国科大、北京大学学生手中流传,堪称中国力学经典教材。
    方励之教授桃李天下,中国宇宙学学者多半出自其门下,在国外大学担任教职的学生亦有多位。方励之多次被指责不爱国、损害国家利益,但他坚持帮助中国天体物理和宇宙学学科建设、培养人才,多次资助北京、南京和中国科大的学者到美国进行合作研究,方励之近来发表的论文,与中国科大同事合作的占一半左右。有学生经方励之教授指导,在科大获得博士学位,发表论文多篇,直到毕业从未与其见面。方励之直到去世前还在中国科大指导研究生。身处海外、年近七旬的他继续以此报效国家。
注:作者“鲨鱼”
@liunian2012: V-INO: 周五早晨发生的事。他(方励之)正准备去学校上课,临走前
咳嗽一声倒在书房的椅子上就仙去了。周四晚上他还在skype上和我讨论关于宇宙学尺
度上湍流的问题。





作者: 大宋水师    时间: 2012-4-8 10:34
远洋 发表于 2012-4-8 06:51
此贴仅供吊唁,勿涉及其它,刚才删了几个帖子请原谅

支持。。。。
作者: 吉祥三宝    时间: 2012-4-8 10:45
一路走好
作者: 牛牛116    时间: 2012-4-8 10:52
沉痛哀悼!方老先生一路走好!
作者: 大裤子    时间: 2012-4-8 10:54
作为了解中科大发展史的每位科学家,由衷哀悼,人同此心
处于对本坛敏感话题之虑,坛主和院长其实业已相当宽容了,表示感谢和理解!

这里,顺便发一段话寄托哀思(摘自:有家大学叫“科大”)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的魅力在于黄山松,黄山松的魅力在于黄山松根的坚韧。想到了黄山,我就想到了科大;想到了科大,我就想到了科大一个个高山仰止的大师。那是这座科学黄山上的松,那是一株株科学大树枝繁叶茂的根!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路上充满回忆。请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作者: 顺溜    时间: 2012-4-8 10:56
沉痛哀悼方先生!三鞠躬!
作者: hanbin    时间: 2012-4-8 11:17
太可惜了!曾听过方先生讲座~~哀悼!愿先生早日魂归故里~~
作者: 喜气洋洋    时间: 2012-4-8 11:31
愿老先生魂归故里,一路走好!
作者: 江河燕    时间: 2012-4-8 11:42
沉痛哀悼!先生一路走好!
作者: 啸傲江湖    时间: 2012-4-8 11:48
方先生,一路走好!
作者: 大宋水师    时间: 2012-4-8 12:18
论坛管理委员会提醒大家务必注意发言分寸。

方校长去世,大家发帖哀悼。但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请勿发表关于政治及相关敏感内容。

感谢大家的理解与配合。

为方老师默哀,愿先生一路走好。


作者: xahxah2004    时间: 2012-4-8 12:47
沉痛哀悼。
怀念......
作者: ray913    时间: 2012-4-8 13:23
大宋水师 发表于 2012-4-8 12:18
论坛管理委员会提醒大家务必注意发言分寸。

方校长去世,大家发帖哀悼。但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请勿发 ...

悼念方先生!

支持坛主,有些东西就别转了,家长这把年龄那些事情都知道。
作者: 石头    时间: 2012-4-8 13:54
本帖最后由 石头 于 2012-4-8 13:56 编辑

沉痛哀悼。
怀念......
有些话,不必说,你知,我知,天地知。

作者: 为了提问    时间: 2012-4-8 15:07
未竟之事,自有后人。先生安息。
作者: joeliu    时间: 2012-4-8 15:52
标题: 某某某:温暖28年中国科大寒窗学子的心
某某某教授简介
说明:简介部分未经某某某教授本人审核或同意。

某某某,浙江杭州人,1936年生于北京。1952年毕业于北京四中,并进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1956年某某某分配到中科院近代物理所,作为实习研究员参加中国核武器研究项目。

1958年,某某某加盟初生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此后28年,某某某伴随科大,并于1969年辗转安徽淮南等地,下迁合肥。直到1987年,中央将其撤职并调回北京天文台。

某某某为代表的中国科大人,从文革后的废墟中,在设备、人才、士气损失殆尽的困难条件下,在经济极为落后的安徽合肥一角,奇迹般的卷土重来,再现了科大五六十年代的辉煌。扶摇直上的中国科大被称为“招风的大树”,在生源质量、科研成果与高教改革等领域全面领先中国大学。1984年-1986年某某某出任中国科技大学第一副校长,是中国科大二次创业见证者与元勋。某某某担任副校长短短两年,但他倡导民主办学、自由探索、爱护学生的往事至今流传。某某某力主在学生宿舍而非教师安装暖气的决定,温暖了28年数万名科大寒窗学子的心。

某某某曾被划为右派、反革命分子,两次被开除出党。1986年,某某某被控挑动中国科大学潮,1989年作为反革命分子被通缉,1990年,某某某教授从北京南苑机场离开中国,其后任英国剑桥大学皇家学会客座教授、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客座教授。1992年后,某某某作为正教授供职于亚利桑那大学物理与天文系。

在风雨飘摇的政治动荡中某某某教授曾经种小麦、放猪、淘水井、拉板车、修铁路、挖隧道、下煤矿、烧砖窑,历尽沧桑后他仰观天象,躬身治学。70年代初,某某某率领部分中国科大年轻教师,在走廊聚会并成立天体物理研究小组,某某某小组开创了新中国宇宙学研究先河,他本人是多个国际一流杂志上发表论文的第一个中国大陆学者。即使在被困美国使馆的困难时刻,论文从未中断。某某某教授至今活跃于研究前沿,截至2004年,他在《APJ》等权威学术杂志上学术论文超过230多篇(此数字为1996年数字,请您更新)。1978年,获得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奖、1981年当选中科院院士(时称学部委员)、1985年获得国际引力基金会一等奖、1987年获得中国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

某某某曾在中国科大、亚利桑那大学教授多门物理课程,著有教材多部,其中《力学概论》虽然不得公开重印,至今仍在中国科大、北京大学学生手中流传,堪称中国力学经典教材。

某某某教授桃李天下,中国宇宙学学者多半出自其门下,在国外大学担任教职的学生亦有多位。某某某多次被指责不爱国、损害国家利益,但他坚持帮助中国天体物理和宇宙学学科建设、培养人才,多次资助北京、南京和中国科大的学者到美国进行合作研究,某某某近来发表的论文,与中国科大同事合作的占一半左右。有学生经某某某教授指导,在科大获得博士学位,发表论文多篇,直到毕业从未与其见面。某某某至今还在中国科大指导研究生。身处海外、年近七旬的他继续以此报效国家。

(以上简介不代表任何组织,不代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属某某某教授学生之学生2004年个人整理)  


作者: joeliu    时间: 2012-4-8 15:53
沉痛悼念Fang Li-Zhi教授逝世!1984年左右,方力主在学生宿舍而非教师安装暖气的决定,温暖了28年数万名中国科大寒窗学子的心。如果您是在暖气宿舍呆过的科大学子,请为终于异国的方老师默哀!

作者: joeliu    时间: 2012-4-8 15:54
Fang Li-Zhi是科大人的导师,这是我们最值得骄傲的地方——今天清晨,我想,很多少年上科大,多少有点遗憾——我们的遗憾不是不能去北大清华,而是俺们这好学校不在北京,合肥太不好玩了。因为我们都是Fang Li-Zhi的学生,所以到科大去成为我们这辈子最值得的经历。我1995年去科大,他已离开校园,但他的精神从未离开
作者: chenjiu918    时间: 2012-4-8 15:55
虽未亲耳聆听,却也反复拜读。你是明灯,你是领路人。
深切哀悼!
作者: joeliu    时间: 2012-4-8 15:56
亚利桑那大学发表声明哀悼先生,原文请见http://t.cn/zO9SZ8G

@倪捷  : 84年,《研究生》初创,礼堂新建,想搞活动吸引人气。先生刚回国,大家就想请先生做学术报告,先生很热情,问我同学们关心什么,我说自然哲学和科学史方面的比较好,最后先生定的题目是:从灵魂不死到信息社会。演讲成功,录音整理发表于创刊号。惊悉先生辞世,特记录这段往事,愿先生灵魂不死。

是的,《从灵魂不死到信息社会》,我的老板张树新对我说,这个标题穿越20多年的时空,仍然令人震撼!//@张亚勤: 清楚的记得那次讲座 几千人礼堂座无虚席 我站了2个小时

//@张亚勤: 曾是我大学理论物理老师 是中国大学精神代表,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 缅怀方校长 ...//@王维嘉:当代中国大学精神之杰出代表,非方公莫属 //@EdwardyKANG:惊悉!几时的消息? 当代中国大学精神之杰出代表,非方公莫属,一代伟人尚不及返回故土,驾鹤西归,晚辈唏嘘不已,共同缅怀老校长.. @王维嘉

方先生从未”搞政治“,而是出于科学家的良心和北京人的直率,看见不平之处必然指出。这是科学家追求真理的本性。如果当局不让他说,他可以回头安静的埋头书斋。我曾问他,这些年您为什么不太批评中国——方先生说:我不在国内,不掌握情况,没有根据如何乱说?这是科学家的严谨,没有证据宁可不说。


2011年,方先生当选APS FELLOW(美国物理学会会士),是因为他的学术成就,不是什么政治原因。

方先生周五逝世,周四还在和他的学生、中国科大79级少年班FLL(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讨论”关于宇宙学尺度上湍流的问题“。我们对这位纯粹的学者充满敬意!

1989-2012年,方老师的论文从未间断,请看看他的主页:http://t.cn/zO9LgON 2012年已有论文将付印;2011年身患亚利桑那山谷热,仍有5篇文章发表,包括业内公认的顶级杂志ApJ

微博上有人说”学者搞政治,结果学术、政治都没做好“。方先生是一名纯粹的科学家,1989年,困于使馆时,方仍发表了多篇天体物理论文,而武警距离他只有几十米,随时可能进来抓人。

沉痛哀悼尊敬的方校长。他是我们心目中永远的校长(虽然他只做过副校长)!遗憾他未能在有生之年回到他遥望20多年的故乡!



作者: 青山绿水    时间: 2012-4-8 16:02
沉痛哀悼!


作者: joeliu    时间: 2012-4-8 16:05
最近几个月,有一篇文章被反复转载《有家大学叫科大》,事实上我认为,科大的许多精神气质,都是方为代表的那一代科大克隆下来的。

那就是对学生的呵护;对自由精神、独立人格的向往
作者: chenjiu918    时间: 2012-4-8 16:07
沉痛哀悼。
作者: 大裤子    时间: 2012-4-8 16:09
方先生是一名纯粹的科学家,我们是论坛里的科学家。。。
什么都不说了,沉痛哀悼客陨他乡的方老师,方校长!
谢谢你,刘老师!

作者: 892493477    时间: 2012-4-8 16:12
先生是科大永远的校长,是经历过那个时代人们心中的灯塔。
作者: 盼望    时间: 2012-4-8 16:18
沉痛哀悼 方校长

作者: 信院彩云    时间: 2012-4-8 16:47
沉痛悼念杰出人才陨落他乡!
作者: 扎西德勒    时间: 2012-4-8 16:58
沉痛哀悼。
方老先生一路走好。。。。。
作者: 安雅    时间: 2012-4-8 17:47
儿子常感叹科大对学生厚道,我很为他能考上这样的大学,这里曾经有这样的校长感到骄傲。
方先生一路走好!
作者: ifi2xit    时间: 2012-4-8 18:38
今天爬墙,跌在围墙外的草地上,蓦然间拾得一片落在地上的纸屑,上有方先生客逝异乡的消息,一身惊秫。
在我的记忆里,方先生是我极其敬重的一位科大的老师,知识分子里一位敢于说话的人。
作者: 阳光灿烂    时间: 2012-4-8 18:44

作者: joeliu    时间: 2012-4-8 19:11
标题: 悼念方励之先生 -- 舒其望
悼念方励之先生

星期六早上从洛杉矶乘红眼班机回罗德岛,在接机的路上妻子告诉我网上登出了方
励之先生去世的消息。当时还希望这是个误传。毕竟方先生几天前还在与我和我的
学生讨论正在进行的一个研究课题。不幸的是,后来证实了这不是误传。

我是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七七级的学生,当然早就知道作为知名天体物理学家和科
大副校长的方励之先生。不过,真正深入的交往是从七年前开始的。我的研究领域
是不光滑解的高效数值计算方法,而方先生的研究领域是宇宙演化,其中有一些问
题可以得益于这类高效算法。我们于是开始了长达七年的合作研究,共同申请了美
国国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并共同指导了三名布朗大学应用数学的博士研究生。最
近几年中我们有不少合作的文章发表在 Astrophysical Journal 等天体物理杂志
上,研究宇宙演化问题得到了一系列的进展。在我的眼中,方先生是一位令人尊敬
的长者和学者。他的治学态度非常的认真和严谨,所有的问题都务必和我的学生与
我一起讨论透彻。每次研究中遇到疑问,方先生都在第一时间联系我的学生和我,
要求我们给出详细的解释,并反溃给我们具体的回答。以他的高龄和声望,他的研
究热情和反应速度仍超出了我们。这种治学态度在我所接触的学者中绝对是顶尖的。
方先生在这方面给我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很多人可能着重注意到方先生的政治活动
和背景,但是从我的观察,他首先是一位优秀的学者。他的去世是科学界的一大损
失。

愿方先生的在天之灵安宁。

舒其望
2012年4月8日

作者: joeliu    时间: 2012-4-8 19:12
有心人可以Google舒其望,771校友,世界顶尖的计算数学家:

舒其望教授 1982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毕业取得学士学位,1986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数学系取得博士学位。之后在明尼苏达大学应用数学研究所做一年博士后,1987年至1996年在美国布朗大学应用数学系担任助理教授和副教授,1996年起在美国布朗大学应用数学系担任教授,现为美国布朗大学应用数学系主任,美国数学会理事会成员,美国数学学会杂志“Mathematics of Computation”主编,美国Springer杂志“Journal of Scientific Computing”主编以及十余种国际计算和应用数学杂志的编委,中国科技大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

  舒其望教授是改革开放以来担任美国名校系主任的第一位大陆留学生。近年来,他在计算数学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被国际同行公认的具有开拓性意义的工作,在国际一流杂志发表论文140余篇,论文被同行广泛引用。曾获美国宇航和太空总署计算流体力学成就奖和中科院冯康科学计算奖。

  主要研究兴趣包括计算流体力学和偏微分方程数值解,与Osher合作针对原ENO格式用于多维问题时的困难,提出了基于点值的ENO格式,使它更便于高维问题的求解。与Cockburn等合作将间断有限元方法推广到非线性一维守恒律方程和方程组,高维守恒律方程和方程组,并给出了部分收敛性理论证明等。


作者: 九头鸟    时间: 2012-4-8 19:40
大宋水师 发表于 2012-4-8 12:18
论坛管理委员会提醒大家务必注意发言分寸。

方校长去世,大家发帖哀悼。但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请勿发 ...

支持大宋水师的意见。
科学界又少了一位巨匠!惋惜!我虽然没有见过方教授,80年代还是听说过他:由于他的原因,科大的学习、生活成为全国大学的榜样;在《英语世界》杂志上拜读过他翻译的文章;我的老乡---科大学生---曾执意报考他的研究生,那位老乡,后来也到USA去了,不知是否成了方教授的直接弟子。
作者: 老槐树    时间: 2012-4-8 20:04
沉痛哀悼。愿方先生一路走好
作者: xycdp    时间: 2012-4-8 20:1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GCH    时间: 2012-4-8 20:14
kd1107 发表于 2012-4-7 20:53
今天当我的孩子冬天在宿舍能享有只有在北方才会有的暖气时,作为一个北方人, 深深的感激方先生.

沉痛哀悼求真求实的方先生,愿方先生魂归故里!
作者: xycdp    时间: 2012-4-8 20:1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joeliu    时间: 2012-4-8 23:05
本帖最后由 joeliu 于 2012-4-9 22:00 编辑

                       
作者: joeliu    时间: 2012-4-8 23:06
本帖最后由 joeliu 于 2012-4-9 22:00 编辑

                




欢迎光临 中科大家长论坛 (http://ustcj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