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标题: 对“留学热”的冷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出国 [打印本页]

作者: 秋枫    时间: 2011-11-3 10:24
标题: 对“留学热”的冷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出国
对“留学热”的冷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出国
http://edu.cyol.com 李芸 2011-11-03 10:21:26

  最近,国外教育机构频频在北京、上海甚至青岛、沈阳等城市举办招生交流会,不仅追捧者众,甚至有母亲前来咨询要送3岁的孩童去新加坡上幼儿园。如果说国内教育常常受到的质疑、诘问还只是一种鞭策的话,留学高增长、低龄化则给了国内教育更大的挑战:当教育走向“买方市场”,不被消费者喜欢的“产品”终将落选。

  本报记者 李 芸

  近日,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与北京磨铁图书共同策划出版了《高中毕业就上世界名校》一书。虽然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一再将这本书定位在“平凡的人因为梦想而卓越”之上,书中更是介绍了10个孩子通过奋斗走向世界顶尖名校的历程;但读一读书中10个少年的故事,会看到这些优秀的孩子在选择出国读书上的义无反顾——他们都是在充分了解国外的教育后作出的坚定选择。

  或许你会说这些孩子只是出国留学大军中极少的一部分,但是,当出国读书走向高增长、面临低龄化时,我们真的要向国内教育问句“为什么”了。因为,即便我们身处地球村,让孩子漂洋过海去受教育,对一个家庭来说,意味着付出更大的成本、更多的精力,意味着要忍受孩子形单影只地在他国打拼。

  更多的权利 更多的选择

  10月28日,北京新东方大厦里正举行美国顶尖中学亚洲巡展,前来咨询的家长、学生把大厅围得水泄不通,采访“哈佛妈妈”、新东方留学专家周容时找个可以聊天的地方都难。

  如此火暴的场面,近两年周容常见,但她认为这谈不上是出国群体的不理性。“选择出国读书有一些是很仓促的决定,譬如中考结束差两分进理想中学,高考没能进好学校,他们就急切地找一条出路。但是大部分家庭是在充分的权衡比较下,是看到了国外教育的优势、结合自己的特点而作出的决定。”

  新东方国外考试部北美项目主任范猛说:“2008年我国出国自费留学人数16万,2009年增长了27.5%达22.9万人,2010年28.47万人。与此形成对比的是,2009年我国835万高中毕业生中751万人参加高考,高考弃考人数达到84万;2010年弃考人数接近100万,因出国留学而弃考者数量不少于20万人。”

  教育学者熊丙奇分析留学热的现象,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整个社会对我国考试制度和教育质量比较失望。

  “一方面,近几年国内应试教育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虽然高等教育的规模在扩大,录取率在提高,但高考竞争的压力导致基础教育对学生应试教育的倾向反而加强。学生不堪重负,越来越多的家庭觉得这样的重负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兴趣发展并没有好处,学生沦为学习的工具,十三四岁的孩子为了学习居然要喝咖啡,人格和身心都产生了问题。另一方面,对国内的高等教育也普遍不满意,学生在大学形同混日子,‘空心化’严重。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很多家庭就开始考虑另外的选择了。”熊丙奇说。

  而同时,国内对国外教育状况的了解也逐步深入。美国、加拿大在中学就开始实行学分制,有几百门课让学生选择,学生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美国、加拿大、欧洲的教育注重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权利,给学生充分的选择空间,这些都是国内教育所缺失的。

  10月29日,北美寄宿中学协会在京举行的招生交流会,12岁的重庆初一学生袁凡迪专程赶来。这个很有主见的小女孩说,暑假她前往美国参加为期两个月的夏令营,特别喜欢当地学校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她不太喜欢在国内应试的教育环境学习,而希望就读美国中学发展个人的兴趣特长。她期待在美国学校能好好学习打鼓,培养责任心等多方面的素养。

  除此之外,中国家庭本来就注重教育,当近些年一些家庭有实力支付出国的费用后,自费出国的比重就在加大。同时,如今留学服务机构益发成熟,在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出现了“落地服务”,“这些机构承担了监护人的作用,能部分代替家长帮助学生成长,让家长更放心。”熊丙奇说。

  诸多因素催生了出国留学热。

  应让孩子们知道“我是谁”

  出国留学大军的高增长、低龄化在熊丙奇看来对国内教育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对个体来说,给了中国少年另一种赢得人生的机会。

  “但是如果所有的学生想出国是为了要挺进名校成为精英的话,那我认为又是一个误区。”熊丙奇说,“不管怎样,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人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如果是10%的话,国内的教育就是逼你走精英化道路,让90%的学生和10%去竞争。国外教育优先于国内,并不在于他们教育水平有多高、教育资源有多丰富,而是在国外的教育提供了多种选择模式。让孩子们知道‘我是谁’,去追求自己想追求的,成为有自由思想、独立人格的人。”

  周容告诉记者现在的孩子选择出国学习的方向比以前更多了,有的想学服装设计去了法国,有的喜欢调酒去了意大利,不久前她还碰到一个对手工制作感兴趣的学生,最后去了瑞士。

  另一方面,出国留学热也是对现行教育制度的挑战,在倒逼国内教育的改革。

  “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反思我们教育竞争力的问题,怎样通过高考制度改革、中考制度改革等推动我们的多元化评价的建立,开创我们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全新的局面,让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真正平等,提供多元化的选择。如果不这样就会加速优秀人才的流失,这是整个国家人才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熊丙奇说。

来源:科学时报
作者: 云淡风清    时间: 2011-11-3 11:41
本帖最后由 云淡风清 于 2011-11-3 11:45 编辑

作为家长,能理解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但并不赞赏这种选择;作为耕耘在基础教育一线的教师,对我们现行的学校教育管理感到无奈和悲哀!
作者: 尚妈妈    时间: 2011-11-3 12:59
国内的教育就是逼你走精英化道路
作者: 三角龙ABC    时间: 2011-11-3 15:15
我的建议是一切顺其自然、绝不苛求。听自己心里的声音和召唤。不过,无论国内国外,天还是那个天,路还得自己走。好坏只有自己知道,成败都要自己去扛。
作者: 何必    时间: 2011-11-3 15:44
开拓一下视野,增加一点阅历,感受不同的教育方式。
不要勉强自己就好。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1-11-3 16:33
在中国不是一流学生,就别到国外混,花钱买来的只能是国外的产业教育,精英教育只能配精英人才。
作者: 老槐树    时间: 2011-11-3 19:59
在中国不是一流学生,就别到国外混,花钱买来的只能是国外的产业教育,精英教育只能配精英人才。

对的。国内考不上好大学。去国外也混不了好名堂。欧美人也不笨。
作者: 秦川牛    时间: 2011-11-3 20:34
有钱想去就去,没钱你就好好学习争取奖学金去。
能不能成为人才要“出水再看两腿泥”。
作者: 九段斯基    时间: 2011-11-4 10:25
这就是美帝等帝国主义的精明之处,不光把你的优秀人才淘走了,还把你的钱也卷走了
作者: 麦客    时间: 2011-11-4 16:54
人家更知道教育产业化,呵呵。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选对的只选贵的。
作者: 晶然    时间: 2011-11-5 11:37
在中国不是一流学生,就别到国外混,花钱买来的只能是国外的产业教育,精英教育只能配精英人才。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1-11-3 16:33



    同意
作者: 好心人    时间: 2011-11-5 20:16
孩子太小,出去不是太好吧。如家长能陪着出去,还可以。




欢迎光临 中科大家长论坛 (http://ustcj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